“魔语”让早读更美丽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有序的早读,是学生一日学习的良好开端。可在新接手了一个四年级的班级之后,早读课的状况着实让我头疼了好一阵子。
  开学初,刚走进教室,就看到教室里乱糟糟的,乱跑的、聊天的,做什么的都有。作为班主任,我想立刻改善这一状况。于是,我在晨会课上组织学生交流早读的意义,学生把利弊分析得十分透彻,可第二天一切照旧,该讲话的讲话,该打闹的打闹,早就把我的苦口婆心抛到了九霄云外。于是,我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督促学生读书,情况似乎有了好转。可趁着我出去的时候,他们很快又乱成了一锅粥……
  暑假里,我读了一个小故事《五三班的光头们》,一群非常淘气的孩子,有一天突然一起剃了光头,都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态度端正,做操特别认真,争着做好事……好像在剃光头的那一刻,他们被统一施了“魔法”。是的,他们确实是被施了“魔法”,因为他们在乎别人的那一句:“看,那是五三班的光头。”这让我很受启发。
  第二学期开学的前一天,我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很想听到你们响亮、整齐的读书声。”晨会课上,我领着孩子们将黑板上的这句“魔语”读了两遍后,只说了一句:“真希望老师的这个愿望能早点实现!”放学后,我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话:“错过早读,你就又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朗读才能的机会!”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发现许多孩子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黑板上的这句话,然后开始认真地早读,“魔语”好像开始起作用了。于是,我每天在学生离开学校后,都会在黑板上写下一句勉励他们读书的话。这小小的“魔语”,竟比我亲自监督还有效,学生从我用心写的一句句话中读出了老师长久以来的——“期待”。
  一段时间以后,看着逐渐好转的早读,我也将“魔语”进行了调整。“昨天,值勤老师说我们班的早读进步了,请继续加油!”“早读之星在攀升,其中一定也有你的努力。”这类“魔语”运用了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策略——“暗示”。
  趁热打铁是好习惯形成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如何让学生的转变持续下去呢?这当然还是离不开这具有神奇力量的“魔语”。“你们是最棒的,已经连续三天受到学校的表扬了!”“听听看,你是早读时那个最美妙的声音吗?”这类“魔语”是成就优秀学生途中重要的“加油站”——“鼓励”。
  当然,还有一种“魔语”,在早读习惯的培养中也是不容忽視的。“周五,请你为本周美好的早读画个圆满的句号吧!”“美好的早读已经持续了九天,第十天你们一定也会做得很棒!”“好习惯在于坚持,用心让我们的早读之花常开不败!”这类“魔语”就是要让学生看到“成功”的代名词——“坚持”。
  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们的进步都很大。早晨只要走进我的班级,就会听到孩子们响亮的读书声。看到孩子们满足的笑脸,看到一个个淘气的孩子可喜的转变,我还真得感谢这小小的一句“魔语”,是它成就了早读之美!
其他文献
《学与问》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本课围绕“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这一观点,列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事例,强调了“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与之前的说理文不同,本篇文章的两个事例不仅有中外的关系,而且各有侧重,其中哥白尼的事例重在于问,沈括的事例重在于学,但他们学中有问、问中有学,并且两个事例都叙议结合、事理结合,证明观点的说服力更强
期刊
【摘 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就会有几十种审美眼光。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孩子们认为“美”的作品常常让美术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容易给孩子一顿斥责,或是批上一个令孩子沮丧的分数。那么,面对这样的审美矛盾与冲突,美术教师应如何去鉴赏孩子们作品的“审美”,又该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渗透审美的教育呢?  【关键词】小学低段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推动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的变革。教师什么样的课堂指导行为才能有效,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学习策略指导、阅读活动指导、情感体验指导三个方面谈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指导行为有效性的探索。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度、拓展语文课堂的思维深度、纵深语文课堂的情感厚度三个视角,指向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
期刊
【摘要】朗读指导至少应该关注这样三个方面:朗读任务既要自主,更要有明确的指向;朗读指导既要讲技巧,更要有个性的体验;朗读评价既要重激励,更要有具体的引领。  【关键词】任务指向 个性体验 激励引领  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碰到重点、难点时,常会不约而同地拿起“读”之武器,列出诸如抓住重点词语读、创设情境读、引语导入读、角色对话读、以点带面读等高招。恰到好处的朗读指导,不仅能让学生于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
期刊
2017年12月20日,上海市学前教育网上发布了一条标题为《这100句话,浓缩了于永正老师一生的教育智慧》的文章,点开细细品读,让人潸然泪下。浓缩了于老师一生教育心得的100句话,点亮的是我作为一个教师的前进道路。  教育学生是一种智慧,带教“职初的新教师”同样需要教育智慧。在承担浦东新区见习基地教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我不断学习着、感悟着……  读书践行,感悟教学  于老师说:“要经常读——读
期刊
听闻于永正老师仙逝的消息,心头一震,脑中浮现出的是2015年12月随我市教研室何伟俊主任去徐州看望先生的情景,这一切仿佛还发生在昨天。  我不由来到书柜前,取下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轻轻翻开,好像又听到了于老师的声音:“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的,于老师用一生实现了这一追求,在这本书里,我们的确能读到他丰富而立体的“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形象。  好老师必须要热爱教育,热
期刊
【摘要】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认数的过程中,就初步有了数感。学生在认数、计算等方面容易出错,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数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去,在探索活动中有效地建立数感。  【关键词】感知 数感 理解 调动  教师要把数感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平时的教学,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知识掌握不
期刊
新学期开始了,照例少不了琳琅满目的寒假手工作品展示。在参加各班作品评比的过程中,我忍不住拍下了许多技艺精湛的作品,并且发在了微信朋友圈里,一个个“点赞”紧随其后。“点赞”中夹杂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这是孩子自己做的吗?低年级的孩子,显然出不了如此的“成果”。  可以想象,为了帮助孩子交出满意的作品,认真负责的家长的确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是,家长做得再精美也代替不了孩子亲手制作的作品。孩子只有在动
期刊
课堂上,老师正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秋天,幻灯片随机出示枫叶飘落的图片。此时,一个孩子突然冒出一句:“老师,那片枫叶是紫色的。”老师没加理会,继续顺着教学设计进行下面的教学环节。作为听课者,我和其他几位老师都不由微微地笑了。  当指导朗读课文时,还是那个孩子,还在重复那句“老师,那片枫叶是紫色的”。老师依然置之不理。  我愕然,此时的老师是给予批评制止,要求“认真听讲”呢?还是予以鼓励、仔细倾听呢?传统
期刊
前期,BBC发布了 365 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教师以0.4%的被取代率成为最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的职业。  教师职业不易被取代,并不代表着所有的教师都不会被取代。  在智能时代,教师职业所承载的“授业”“解惑”功能,网络、机器人完全可以实现,唯独在“传道”方面,不会流泪不会微笑的“阿尔法狗”们似乎还无能为力。我觉得教育语境中的“传道”,是触及心灵的向善、向美的追逐,是对规律、方法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