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76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变得愈发丰富了,群众文化对人们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以此为中国群众文化的良好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群众文化变成了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构成部分,科学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大大推进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促使中国社会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可是,伴随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人们对群众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传统方式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针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群众文化介绍
  群众文化的参与者是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而群众文化就是人民群众在空闲时间中组织的有教育性以及娱乐性的活动模式,这部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方面的需求,群众文化是广受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社会文化。
  中國群众文化牵扯面积较大,有一定的包容性。群众文化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性。民众有自身的表达方式,因此文化表达方法不只有一种,这部分活动在进行阶段,涵盖了中国诸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服务人群层次之中,不仅有一般民众适合的活动,而且还有专业人员参加的古典文化活动,这部分文化活动能够充分满足群众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中国人民群众生活与生产在持续推动群众活动发展,群众活动具备多样性与价值,能够大大缓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从而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另外,这部分活动的进行对中国人民群众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中国人民群众对于国家的历史文化与多种民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群众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对提升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是很有利的,还能够丰富群众日常生活。除去对群众生活有提升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与传统艺术推广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中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与精神世界在活动中得到了有效提升,发展群众文化对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群众文化建设大大推动了国家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推行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探索
  首先,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促进中国精神文明社会深入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各方面实力均得到了有效增强。并且,中国经济水平获得了大大的提升。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了,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的需求。可是,中国长时间把建设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面,对精神文明需求并不那么关注。结合现如今的情况看来,各个国家之间的精神不仅仅限制在经济方面,同时还体现在文化构建方面。群众文化活动是精神文化建设的衍生物,是保证精神文明社会获得积极建设的前提与基础。究其根本原因,关键是由于我国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经过强化群众文化建设力度,能够大大提高国民综合素养,有益于快速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之夙愿。而且,经过强化群众文化建设力度,还能够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度,因此理应进行着重建设。
  其次,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发展脚步,全面贯彻精神文明建设内容。通常而言,加强经济与政治建设、生态文明与文化建设是积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方式,需要重视。现如今,中国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强化文化发展和创新对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这之中,以人为本理念一直是中国长时间践行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并且还是保证中国群众文化获得有效建设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工作者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基本上能够转变自己的工作理念,有益于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气,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策略
  伴随社会持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充裕的物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所以有了非常多的娱乐活动,并且举办了群众文化活动。当下群众文化现实情况如下:1.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可是却忽视了社会文化发展。中国由国家主导的文化没有获得良好发展,因社会制度与社会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从事文化方面的优秀人才一年比一年少,进而造成了文化发展落后的现象。2.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因为工作方面的问题,精神压力较大,面对持续加大的精神压力,群众文化无法有效解决人们在工作中的精神压力问题,群众文化建设和群众需求不符。传统文化形式较为死板,且滞后于新时代,单一活动形式造成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毫无兴趣,同时和现代社会丰富的生活不相容。3.从事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思想比较保守,滞后于时代潮流,受至0传统思想影响较为严重,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太古板,不能满足当代人民群众对新文化的需要和融入新文化,无法满足群众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而造成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落后。
  (一)强化对群众文化的宣传
  当前时期,人们逐步提升了对群众文化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了群众文化活动中。可是对其展开进一步研究可以了解到,宣传的力度还比较弱,诸多群众不具备准确的了解,进而阻碍了群众文化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所以,要想让群众文化在未来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深入提升对宣传工作的关注力度,增加宣传工作力度,使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详细和具体。伴随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人们生活和工作过程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有关部门可以紧抓这一特征,借助这部分新技术,增加对群众文化的宣传力度,促使社会中各个成员进一步了解群众文化,继而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员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给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养
  虽然群众文化活动实际上是人民群众自行组织的一种活动,可是,要想让其充分进行下去,就必须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其展开科学化的管理,经过良好的管理让群众文化内容和形式获得更高的保障。可是,大部分地区中,人们仍旧比较关注群众文化的过程,从而直接忽视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造成群众文化管理层面的人才匮乏,进而使群众文化中有着诸多不健康以及不科学的内容,大大妨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所以,国家政府和社区应当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力度,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养,继而构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在培养工作人员的同时,需要严格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基层人群中挑选出对应的人员加以培养,让他们不但精准了解基层人群,同时还牢牢掌握群众文化的内容,对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推动群众文化健康稳定发展。   (三)强化对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鉴于我国国情,现阶段我国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旧比较薄弱,导致文化活动的进行受到了各种阻碍,这样的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到了群众活动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对发展群众文化带来了不良影响。基于此,要想有效消除影响群众文化发展的障碍,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环节着手,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执行以下政策:第一,增加资金上的投入,健全设备,给群众文化活动的进行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进而推动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第二,文化宣传,传输理念,在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已经完善的基础上,传播文化理念,全面调动群众文化参与的积极性。经过经济和文化彼此之间的融合,全面推进群众文化发展和建设。
  (四)结合不相同的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在群众文化中有各种不同的体现方式。伴随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强化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的文化问题展开详细分析,更加要关注在文化交流過程中的文化结合问题。第一,需要了解不相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差异中寻找到文化交流结合创新的点,积极调动群众参加的积极性,继而促使群众文化交流。第二,在交流群众文化的阶段,需要主动关注新旧文化之间的融通,也就是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发展方面的问题,取其精华是文化改革的关键点,不放弃传统,也不盲目创新。第三,应当关注不同文化结合的形式,不一样的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一些比较适合文字融合,还有一些比较适合影视传播交流以及口头语言交融,多种形式开展文化结合,可以让传统优秀文化获得良好发展。
  (五)群众文化工作创新
  现如今,人们参加群众文化的程度持续提升,对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群众文化形式更多样化,内容更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群众文化形式和内容重复,造成群众参加的兴趣大大下降,逐步流失了一部分群众,不利于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所以,必须创新群众文化形式和内容,将群众文化内容丰富,让群众出现很高的积极性,进而自愿参加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群众文化建设阶段,一般会受年龄与文化程度等各种因素影响,不一样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的群众,对群众文化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因此,创新阶段,人们应当进一步思考到这部分因素,按照不一样的群体特征,举办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此一来,不但使群众文化达到了不同人员的要求,与此同时还会让群众文化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与丰富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员积极参与进来,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
  群众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开展优质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但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还可以加速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脚步,促使中国社会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此次研究对群众文化做了简单阐述,给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可是,群众文化活动作为社会性的娱乐活动方式,单凭一个人是很难彻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此次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为了让这一研究变得更加完整,必须要经过更多人的努力,建立更科学且合理的群众文化发展路径,才能够真正推动群众文化良好发展。
  (作者供职于共和县文化馆)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开始快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尤其是其在信息整合处理、线上互动、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先进性,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促进我们课堂体现一定的“智慧化”创新色彩,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补充。而英语线上教学也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探索了适合本学科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  一、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相融合和补充  而真正推动线上教学和传统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和家长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力。目前,许多高中逐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在学生学习数学方面实行自主合作,希望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果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积极学习,探究问题,积极性明显提高,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改革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广大教师也对
期刊
2019年11月下旬上海学习之行,给我颇多感触。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发达的不仅仅是经济与交通,更有教育与行动。听完著名学者、教育专家、知名校长的讲座后,我们走进校园,与学校零距离接触。上海七宝中学的办学理念“保持平民本色,培养精英气质”令人叹服;上海大同中学的百年传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震撼;上海建平中学以走班制充分满足学生教育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
期刊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现代教学思想的深入推广,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逐渐被应用至实际的学科课程教学之中,而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来说,微课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此,文章围绕实际教学案例,详细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具体策略,旨在给予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定的建议,并最终在提升其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素养。  近年来,微课教学作
期刊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爱的繁体字就很好地诠释了它的含义:用行动表达由心发出的能量。教育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一场“爱”的艺术。  2015年9月接手了一年级班主任,一年級的孩子自理能力参差不齐,每个课间我都在教室里,看看谁的扣子扣错了,帮他重新扣好;谁的鞋带松了,水杯拧不开了,一边做这些事情一边教给孩子们怎样做这件事情。每天中午吃小餐桌的女
期刊
王琪,字晓白,网名石门晓白,自由画家。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曲研究会会员,海南书画艺术网艺术委员会副主席。著有《闲言碎语》杂文集和《心泉集韵》诗词集,以水墨,彩墨写意画见长。晓白大写意  淋漓聚散看锋芒铁线流沙裹玉刚  落魄先贤书愤世求名新秀写乖张  含真墨韵知山远抱朴诗魂叹水长  独辟蹊径重起步长天雁过几多行  浓墨重彩写趣味悦把芳心寄丹青  ——记著名画家晓白  当代著名画家晓白女士的绘
期刊
随着近些年幼儿教育不断被重视,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农村幼儿园进行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探索发展路径,从而促进农村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将从陶行知幼儿教育理念,以及该教育理念在农村幼儿园的应用两个维度做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对农村幼儿园进行幼儿教育有所参考。  陶行知一直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初心致力于对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探索,为农村幼儿
期刊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中国大学的音乐教育历史以来都采取传统的音乐学院这一教学形式,从未有特殊的教学方法适合高校的音乐教学,音乐学院的教学形式多侧重于专业性的才能表演,疏忽了声乐教学的专业性要求,对声乐方面的教育缺少实践经验,本文主要阐述中国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此进行分析讨论并寻求解决方案。  高校作为中国教育的主要力量,在教学的这条路径上占有着至
期刊
以“李慧娘”为剧目的戏曲改编本众多,呈现了不同形象与文内涵的李慧娘,我自己也塑造了很多角色在诸多的演出中我最感满意的,最感受深刻的还是《游西湖》中李慧娘这一角色李慧娘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至情至义的李慧娘;并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的过程中,赋予李慧娘鬼魂以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从而塑造了具有金断人。格气质的李慧娘。  我非常爱好戏曲,尤其喜爱秦腔。我从小就跟着父母去看秦腔。只要听到那个地方演戏,不管
期刊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形式更加丰富,作为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在融媒体时代及时转变传统认知,加强对自身的认识,重新对角色进行有效定位,从而更好的顺应信息的传播模式,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在今后的广播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要广播节目主挣人全面参与其中。要树立个性化的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赢得更多的听众和网络受众。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融媒体时代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