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温婉背后的深沉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曹雪芹为《红楼梦》女性拟作了许多诗词,大都是对人物性格的反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薛宝钗的《咏白海棠》就是其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诗在描摹海棠优美姿态的同时,将薛宝钗自身的性格特点寓于花之中,由此突出了薛宝钗是一个表面含蓄温婉实则内心骄傲、城府极深的人。整首诗歌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外延与内涵,使诗作呈现出一种张力的美。
  关键词:新批评 《红楼梦》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红楼梦》诗词大都是对小说人物个性的写照,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揭示了人物最终的命运。作为文学才女的薛宝钗,其诗文也是极具个人特色。笔者试图以新批评的方式,来解读薛宝钗的《咏白海棠》,揭示出薛宝钗是一个表面含蓄温婉实则内心骄傲、城府极深的人。
  新批评倡导对单个作品的细读,强调“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①。这就是说,新批评具有“内在性”的基本特点:批评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作品文本,而非作品以外的任何因素。新批评认为“真正的艺术品是多种对立的冲动得到调和的产物”②。这无疑是界定了文学的特定性: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有张力的,要求从“外延”与“内涵”之中寻求对立矛盾的统一。本文分析的《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诗作《咏白海棠》,即是在“内涵”与“外延”产生出来的深远的感染力中呈现出了张力美——诗人描摹白海棠优美姿态的同时,显现出了内心的自誉自信,这种情感的隐性表达与诗人素日含蓄温婉的形象实则是矛盾对立的。
  这首诗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首次竞咏白海棠,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三人的诗作皆是对自己或自己心上人的眷咏,无一不体现出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处事风格,但众诗之中唯独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被李纨评为“含蓄浑厚”,推为众诗之首。且看薛宝钗对自己的抒写: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③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这里“芳姿”形容的是白海棠花的美好姿态,描写的白海棠表面上是花儿本身,而内涵却是薛宝钗本人。因“珍重芳姿”而白昼掩门,体现出诗人对白海棠的珍惜,又体现出诗人对自我的珍重。“珍重芳姿”四个字刻画出了封建家族少女恪守封建妇德的矜持心理,这是符合薛宝钗一贯行事作风的。薛宝钗是《红楼梦》大观园里众多女性中最信奉宗教礼法、恪守妇德的一位女子,她多次劝诫贾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以至于宝玉渐渐疏远她,并称她总说些“混账话”,甚至说她“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④;她也曾向黛玉等一干女子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说教。这些行事足以证明其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之深。她在这里以花喻己,显现出自己对自己身份的珍重。“昼掩门”突出了宝钗对自己身份的警惕以及对封建礼教的重视。封建时代对女儿有不出闺阁之礼教束缚,诗人于此隐隐约约地将自己的循规蹈矩喻于白海棠,因爱惜花儿而白昼掩门,但更是爱惜自己,为了不让自己流入世事的是是非非而“昼掩门”。“自携手瓮”,自己亲自拿着“手瓮”来浇灌生长在苔盆里的白海棠,足以见出诗人对白海棠的珍惜与怜爱。这里诗人亲自浇花,表面看是诗人怜惜这盆花,内涵却是诗人对自己的珍重与怜爱。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了倒装,应是“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白海棠在被浇过水之后,褪去胭脂的颜色露出了本来模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现出了她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海棠花色白,所以称它是“洗出胭脂影”:涂抹的胭脂被洗掉,因而呈现出本来的颜色。这一句的外延是指海棠的洁白无瑕,而内涵实际上正是影射宝钗的朴素淡雅。薛宝钗素喜干净、不爱脂粉是在小说中随处可见的。如《红楼梦》第七回,薛姨妈让周瑞家的将宫花送去给众姐妹时说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⑤这里借薛姨妈之口道出了宝钗的素日性格。“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露”“秋”皆给人一种冷清之感,这和宝钗生活之境是相互吻合的。薛宝钗自进入贾府以来,一直住在梨香院。梨花色白本素雅,其香气亦清幽恬淡,而梨香院本荣公暮年静养之所,故冷清幽居,和白海棠之“露砌”“秋阶”相映照。“秋阶影”本身呈现出冰冷、凄凉的气氛,而花影恰又是宝钗对自己的书写,故此处实是暗喻了宝钗性格之冰冷淡漠。小说中对薛宝钗“心冷”的描写最突出的是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和“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两回。面对金钏和尤三姐两位女子的突然死亡,宝钗没有寻常女子的悲戚,反而添了历经世事的女子的麻木与冷漠。她对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宽慰之语,足可见出其心肠之硬、性格之冷。“冰雪魂”本指白海棠如冰雪般洁白的精魂,但这里的内涵实是宝钗对自己身份的书写。宝钗一向自视甚高,表面不与常人争宠,实则已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荣府上下对其评价之高就可见出其做人的成功。她将自己的魂视为冰雪般晶莹的精灵,实是对自己行事品行的自诩。颔联外延是诗人对白海棠花洁净芳姿的描摹,内涵却是宝钗喻己于花的精神自誉。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前半句是对海棠花色彩、丰韵的进一步描写,后半句则是对封建礼教之外的黛玉之愁及宝黛之恋的辛酸讽刺。海棠花色白,故曰“淡极”,此句实是承接上一句之“胭脂”,谓白海棠一洗颜色褪去脂粉,花儿更显艳丽动人,此处宝钗之意应和了上一句之隐喻,实写自我身份:除了妆容淡雅,其品行贞操也是安分守己,藏愚守拙,显出淑女之端庄凝重。这之间的张力使我们对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得更加清晰,对诗人的性格把握得更加准确。宝钗是一位工于心计、固守礼教的女子,她收拢人心,于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宝黛之爱,而要努力成全自己的“金玉良缘”。平日说话虽面和辞软,但其话语背后的所指才是其真正的性情流露。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寄居贾府几年,上至首席贾母,下至低贱丫鬟,无一不对其啧啧称赞。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宝钗也能左右逢源。下句“愁多焉得玉无痕”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此句表面虽写海棠花之清洁自律,然而“愁”字却是含混多义的。此处之“愁”从本意上解应是指花儿的怯弱姿态或含而不露的样子,但其隐喻却是黛玉“愁”。黛玉因母过世寄居贾府,虽蒙贾母恩宠,却总忧忧郁郁。此句应是宝钗以黛玉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以海棠花自喻。花儿含羞不露,以喻自己行事端庄合乎礼仪。对此处之“愁”学界还有另一种解释,即宝黛爱情之愁。如韩广泽《任是无情也动人——谈薛寶钗和她的〈咏白海棠〉诗》一文所述:“‘愁多’实为越轨之情,‘愁多’盈怀,则会‘秋闺怨女拭啼痕’。此种‘愁’‘怨’‘啼痕’,玷辱女儿之清白,如美玉之生瑕疵。语含讥讽,锋芒指向宝玉、黛玉。”⑥在他看来,此处“愁多”应是指宝黛之恋。全诗宝钗都在抒己之怀,在谈到自己的清洁自律时,忽提及黛玉之愁,这何尝不是对宝黛之恋的辛辣讽刺。自然,这一说法并不能完全说服广大学者,那么至于此处宝钗写“愁”到底指向谁,我们不去深究。这一句的张力体现出宝钗对自己高贵身份之珍重与黛玉儿女私情之愁的矛盾对立。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本指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此处“白帝”实指自然。秋天又称素秋、清秋,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之清洁。此处之“清洁”也是承上一句“淡极”而言,即海棠花之颜色。“清洁”于此处亦是含混的。一方面,它指海棠花儿之色泽清丽;另一方面,它道出了宝钗对自身品行的自诩——清洁。宝钗是一位自诩甚高的女子。从其外表看来,她知书达理、温雅敦厚,与林黛玉实是两个性格的极端,但其真实性格却与表面所见大相径庭。宝钗园中扑蝶,不小心偷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对话,在对方欲要发现之时,她机智地叫了一声“林妹妹”,把偷听的“罪名”安到了林黛玉头上,颇见出其心机之深,与平日所见之温厚的宝钗实是判若两人。但是不论今人怎么评价她,她在大观园中的口碑都是人人称赞的,而其对自己行为品行的评价,则正如诗中所言——贯之以“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婷婷”原指花儿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此处内涵却是宝钗对自己身影的描摹:亭亭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宝钗除了向贾府长辈请安,终日不爱出门,在家除了看书写字,便是做做女工,别无他物。她内心其实是孤独无依的。“自携手瓮”“不语婷婷”是其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再现。再较之黛玉《咏白海棠》诗的最后一句“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我们可以看出二人对比之强烈。林黛玉因身体不适,终日慵懒倦怠,而宝钗则日日亭亭玉立;黛玉写诗不忘抒己之忧愁难诉,宝钗则写自己大家闺秀的风神仪态,二人之差别跃然纸上。宝钗诗中对自己“婷婷”身姿之描写,实是应和了黛玉诗末“倦倚西风”的景象,形成了与黛玉完全不同的诗风。故而,李纨推宝钗诗为第一,抑黛玉诗为第二,理由便是宝钗这首诗“有身份”“含蓄浑厚”。李纨此处评诗,历来被人称“实为评人”,所言不假。“不语”一词是宝钗对自己的稳重端庄的评述,大家闺秀的“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在宝钗身上有集中体现。而“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与黛玉“倦倚西风”“娇羞谁诉”相比,尽显大家闺秀之态。这一句的张力体现出其与黛玉之别。
  新批评认为文学是“多种对立的冲动得到调和的产物”,同时主张作品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这首诗无疑是符合新批评的要求的。整首诗内在的主线与诸多矛盾的对立形成有张力的整体,这些矛盾并没有在诗中明确提出,但通过诗的深层意义及其与黛玉诗的对比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对立:一方面,诗人极尽所能描摹白海棠的神态风韵,寓己于花,与素日谨慎谦虚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立;另一方面,诗人将寄寓了己之灵魂的海棠描写得尽显大家风范,与黛玉的慵懒倦怠有着明显的对比,突出了其端庄稳重的闺秀风采,实与现实中对黛玉的姐妹深情与嘘寒问暖形成鲜明对立,内心的真实情感与表面的虚假温情有了直接的矛盾沖突。但是这些对立冲突在对海棠的极尽描写和对自己淋漓尽致的赞誉中得到了协调与统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使得整首诗形成了巨大的张力,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在格律上,《咏白海棠》这首诗也符合新批评所倡导的格律要求。新批评认为,诗歌除了要表达预定的意义之外,还要符合预定的格律。这一要求看似不难,但在实际的诗歌创作中却很难兼顾。海棠社作诗首先要限韵,所以诗人们在创作的时候在格律上就省去了一些麻烦,但是格律的限制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烦恼——诗歌意义上的难以调度,因为“在一首诗的创作过程中,观点陈述竭力排挤格律,而格律又竭力排挤观点陈述”⑦。薛宝钗的这首诗无疑很好地做到了诗歌格律与意义的完美融合。整首诗是隔句押韵:第一句末字“门”、第二句末字“盆”和第六句末字“痕”都是押“en”韵,第四句末字“魂”和第八句末字“昏”都是押“un”韵。这跳跃的韵律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形式感。整首诗呈现出的流动的韵律和深层的隐喻意义,使得诗歌文本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从整体来看,全诗竭尽全力去描写白海棠之姿与貌、灵与魂,将白海棠抒写得尽显宝钗之风姿仪态,故诗作实际上是宝钗对自己的极尽描写,细细观来,即可窥见其中诗人对自己形象的隐喻:花之姿即己之态,花之灵即己之魂。整首诗呈现出宁静闲淡的优雅风格,最终唤出了“亭亭玉立、端庄凝重”的宝钗形象。同时,这让我们对宝钗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人体现出了含蓄与傲慢、谦谨和善与城府深沉的矛盾对立。这篇作品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体现了宝钗的真实性格,对研究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有重要的价值。
  ① 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页。
  ② 赵毅衡:《重访新批评》,上海书店1931年版,第123页。
  ③④⑤ (清)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3页,第474页,第105页。
  ⑥ 韩广泽:《任是无情也动人——谈薛宝钗和她的〈咏白海棠〉诗》,《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第4期。
  ⑦ [美]约翰·克罗·兰色姆:《新批评译序》,王腊宝、张哲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参考文献:
  [1] 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赵毅衡.重访新批评[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31.
  [3] (清)曹雪芹.红楼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4] [美]约翰·克罗·兰色姆.新批评译序[M].王腊宝,张哲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 韩广泽.任是无情也动人——谈薛宝钗和她的《咏白海棠》诗[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4).
  作 者:韩 妍,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赵 斌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五四”思想革命先驱,鲁迅先生始终关怀广大中国妇女的不幸命运。妇女问题是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故事新编》的创作时间横跨十三年,涵盖了母亲、妻子、少女三个女性生命的不同阶段。女性形象演变体现出作家对待人物态度的转变。鲁迅从当时女性研究的盲点切入,深入剖析了女性被扭曲、遭践踏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对女性解放道路上的阻碍有着清醒犀利的认识,公正地批判其历史弱点,对女性解放的前景寄予深切
期刊
摘要:克里斯塔尔《想想,冷静地》以西班牙语美洲诗歌为例对莫雷蒂的“中心——边缘”模型进行反证。经过对其写作背景的探析,逐步发现克里斯塔尔在论证方法上存在一定漏洞,然而其背后揭示的莫雷蒂“中心——边缘”模型存在的小说文体中心论和西方形式中心论却值得深思。  关键词:西方 中心 边缘  一、写作背景探析  自1999年,卡萨诺瓦写出《文学的世界共和国》后,关于“世界文学”的争论再次被掀起浪潮,其中最为
期刊
摘 要:心理影片能在不同角度和层面上准确透析大学生存在的异常心理。观影的过程中,大学生心灵深处难以言喻和排解的相似情结在无意识状态中释放或转移。同时,新的健康和积极的心理要素以非阻抗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构建。  关键词:心理影片赏析 大学生异常心理 应用价值  一、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双重年龄状态”,即生物学意义上的成人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婴儿,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择业
期刊
摘要:由于中国是社会历史几度重大变革后形成的“多元—体”结构的多民族国家,且汉语言是国家通用语,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诗人首先敏锐地驾驭汉语言进行文学创作,既延续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叙事和文学艺术抒情的汉语文脉,又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白话文”“现代汉语”叙事时代的语言事件的深度洗礼。本文主要从阿库乌雾汉语先锋诗创作中剖析并确认“第二母语情结”及其文化书写的诗学含义。  关键词:第二母语 阿库乌雾 先锋
期刊
摘要:《鼓书艺人》作为标志着老舍思想转变的著作,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在《鼓书艺人》中,老舍以不完全的进化史观代替了循环史观,用革命者建立小说中新的价值观,并且通过结局体现出在革命潮流中顺应时代的改变。《鼓书艺人》在艺术上尽管并非圆熟的著作,但是作为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对分析老舍创作道路的改变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鼓书艺人》 时间观 价值观  《鼓书艺人》是老舍1948年旅居美国期
期刊
摘要: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为我们创作了多部史诗级巨作,其作品可谓全龄段动画。能够让动画成为大人的童话,其魅力就在于讲故事的技巧,他塑造的动画角色、撰写的剧情脚本、独特的手绘风格、影片的叙事方式和镜头语言,在亦真亦幻间表现的童趣和梦想引人入胜,通过孩子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异彩纷呈、奇趣无限的艺术空间。  关键词:宫崎骏 真实与虚幻 孩童视角  宫崎骏,这位享有盛誉的日本动画电影大师,为我们带来了《龙
期刊
摘 要:“孝”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命题,在古代政治社会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孝”的政治化,使得在历史上其内涵不断变迁,乃至走向扭曲。本文以《论语》记载为核心,追溯孔子话语下“孝”的本位含义,从孝的基本意义,到孝与仁和礼、亲族社会、忠君的关系,进行全面探讨。  关键词:孝 论语 孝悌 忠 亲族社会  “孝”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自汉武帝以后,“孝”成为政治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孝治天
期刊
摘 要:谭庆禄的散文集《东乡草木记》图文并茂地记录了鲁西精彩纷呈的植物世界,表现出从一草一木中发现美、感受美的生活美学思想和情趣,并赋予植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倡导人类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持平等共生思想与植物和谐相处。文风平实质朴,体现了知识性、审美性、哲理性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谭庆禄 《东乡草木记》 知识 情趣 平等共生  聊城作家谭庆禄的散文集《东乡草木记》曾入选第三届泰山文学奖。该书图文并茂
期刊
摘 要:女性从裹脚到瘦身、锥子脸、颜值到肌肤“白皙”,对女性身体“美”的标准越来越精致化、苛刻化,福柯的微观权力打破了反本质论身体概念从权力解构身体,认为身体是特定权力关系的产物;是社会、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的产物。这着实为女性主义学者的身体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从福柯的权力到当前建构女性主义文化的设想,女性的身体在解构和重构中渴望被“解放”。  关键词:微观权力 女性身体 女性主义文化  一、男性
期刊
摘要:陈思和在《民间的浮沉》一文中正式提出“民间”的概念,作为20世纪以来与国家权力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形态相对应的理论范畴。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民间文化形态的主体意义通过政治权利得以确立,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真正具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政治权利指涉的民间也并非作家心中所想的民间。政治权利的干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使真正具有民间立场作家的文本表达困难重重,充满张力和裂隙。本文以作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