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03-02
在英美等国极普通的一门语言——英语,在我国,有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但更多的学生,却被英语引入了恶性循环的高耗低效学习状态。究其因,症结有四。
症结之一,学习英语时缺少足够的语感基础及相应的语感训练
语感是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核心,语言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上[1]。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本族语时可以非常顺畅,但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级,却有许多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尝尽了苦头。继续学母语容易是因为,学生到学校正式学习母语前,已积累形成了一定的母语语感。例如,一个孩子说“昨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了”。他可以把重音放在“我”上,可以放在“动物园”上,也可以放在“妈妈”上,还可以放在“昨天”上。不同的重音位置,不同的语气,便有不同的表达重点。由于这种初步的语感能力的存在,他的学语过程就与他的情感体验或思维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也保证了学语过程的真实有效。反观国内许多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读英语或说英语时,明显缺乏重音、语调等语音表现力,他们更像是在枯燥地强行记忆另一套“符号系统”或者“语音系统”。
学生英语语感的薄弱,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缺乏生活化的英语环境,但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起母语语感对英语学习本应发挥的正迁移作用。英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rm Chomsky)认为,人类的语言虽然各种各样,但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2]。在母语环境里如能研究怎样用母语去配合学习外语,便能利用它的有利因素,避免它的干扰因素[3]。已初步具备母语语感的外语学习者,已基本掌握了如何通过语音技巧来体会或表达所学目标语中的情感因素或信息要点,因而可以借助语感提高外语学习效率。遗憾的是,在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关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形成,只是更多地寄希望于大量的阅读(而狭窄的词汇量,又使阅读量的拓展成为空话)。
解决措施:加强朗读指导,充分发挥母语语感对英语语感的正迁移作用,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通过朗读来促进语感的形成,是我国几千年来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朗读是在中国这个语言环境里学习外语时,加速培养语感最有效的实践练习形式之一” [4]。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要只局限于“单音正确、升降调、连读、弱化”等技术层面,而是更要引导学生使用语音技巧来表现目标语句篇中的“情感因素或信息要点”,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朗读在促进语感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 “Mom took me to the zoo yesterday.”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分别将朗读的重音放在“Mom, zoo, yesterday”,从而引导其表现不同的情感因素或信息要点。这样的朗读指导,不但可以使英语学习过程更加有趣,而且也使得学语过程因为情感的介入或者思维的活跃而变得更加真实,更有效率。
症结之二,学习英语时过分依赖文字
生活化语音化外语环境的缺乏,导致许多中小学生在学习外语时过分依赖于外语文字,因而忽视语音语调。学习英语,而无视语音、语调,恰恰是掉入英语学习陷阱的开始[5]。国内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多的时间主要局限于“诵读教科书英文语篇,做卷子”,也就是说,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跟英语“文字”打交道,他们更多只是在反复训练“逐词翻译,然后拼凑理解”的快速反映能力。这种学习方法,应付卷面考试或许是非常有效的。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的英语听力极其糟糕并因而在含有听力测试的英语考试中吃大亏,而且,这种“过分依赖文字”的外语学习途径,直接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因此必然效率很低。
诚然,文字有助于准确理解目标语,有助于低成本地实现目标语练习与实践。但是,文字毕竟只是语言的标本,语音才是语言的灵魂。举个例子,“讨厌”二字,用不同的语音来表达,便有不同的意思。过分依赖文字来学习语言,原本就难以触及语言的实质,隔靴搔痒,效率当然不高。对比那些英语学习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学习途径,可以发现,只有充分发挥出“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通过目标语语流中“重音、节奏、语调等”的变化,将目标语的操练、实践过程变成一种“表现情感”或者“突显信息”的过程,从而使学习英语的途径更加符合原本的学语规律,更加接近于我们学习母语时的轻松程度。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从耳边稍纵即逝的“英语声音”是什么意思,否则这种声音便与噪音没有太大的区别。
解决措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教学生学英语时既要保证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所学英文的意思”,又要保证他们能够挣脱文字的束缚,开展尽量多的“语音实践。”中小学生学习外语,不同于婴幼儿学语,他们不是一边学语一边认知事物,他们已然具备“通过语感技巧体会并表现情感倾向或表达信息重点”的思维优势。在缺乏真实的英语语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文字,准确理解目标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语感式领读,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足量的“由易到难,体现语感”的“不看文字”的跟读实践。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有基础,有本事”挣脱目标语文字的束缚,开展大量的语音实践,在此过程中体会如何用“英语语音技巧”来表现所学英文语料中所蕴含的情感倾向或信息重点,由此也就使得“听读英语”的过程更加符合人类学语的本真规律。这样,在“不看文字,跟读英语”的过程中,不但可使学生提高对英语语音的听力敏感度,而且使他们因为失去对文字的依赖而变得更加注重通过“语音”来对目标语中的“情感倾向或信息重点”进行把握和体现,这不但有助于其英语语感的形成,而且也使这样的学语过程更加符合语言学习的本真规律,因此会极大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症结之三,记单词方法错误
记忆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凡是成功的英语学习者,都是在使用“拼音化”的方式记单词,凡是失败的英语学习者,都是在使用“背字母”的方式背单词或者因此在厌倦中早早地弃学英语。尽管“背字母记单词”历来都被认为是错误的学习方法,但总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难以摒弃这种明知错误的“背字母记单词”习惯。这种记词方式,直接导致反复遗忘,由此又使学生难以进行及时的畅通的英语句篇实践以激活词义、巩固单词,从而又导致更大批的单词遗忘。如此,在如同背诵电话号码似的“背字母记单词”过程中,一次次的挫折感和沮丧感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过早地厌学英语,弃学英语。 解决措施:教师对于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只有通过学生亲自的反复践行,才能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技能或学习习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密集的“拼音化同步读写”单词训练,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动作记忆功能协同听觉、视觉记忆功能共同增强记忆效果,可以“迫使”学习者切实体会到“拼音化”记单词过程中的成功喜悦,并由此逐渐养成“拼音化”记单词的习惯。另一方面,鉴于单词记忆过程的循序渐进性,教师在检查督促单词记忆情况时,不必急于检查单词的全词拼写,最好采用分层测试的方式,如此可有策略地缓解学生的记忆焦虑,引导学生及时进入目标语句篇实践,以此及时激活单词词义,分层次巩固单词的音形义。
症结之四,缺乏过程型评价与激励
学习一门语言,本来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单词的音形义需要在反复的复现、运用中逐渐巩固,听说读写的能力需要在“足量的,畅通的”目标语实践中逐渐形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终结性评价思想的影响,不少英语教师习惯于在教学新单词之后一次性考察单词的音形义,习惯于在学生还没有使用新学的目标语语料进行足量的畅通的语言实践以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时,就急于用“学案”或者“试题”来测试他们的阅读能力或表达能力。这种情况下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一次次的挫折感和沮丧感。他们在厌学、过度焦虑等情绪的影响下,英语学习效率极其低下。
解决措施:细化分解知识和技能的测试台阶,引导学生遵循英语学习的客观路径循序而上学习英语,并在一次次的“小步子”的测试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增强学习热情,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就单词的检测,可以细化分为“听音选义,单词补空,语篇选词填空,全词听写”等几个层次;就目标语句篇的实践,可以从“朗读检查,语篇填空,重点词句对译,连词成句,听写,口译,复述”等几个层次进行测试督促。这样,当我们真正贯彻新课标理念,使评价方式更具体地发挥出“过程型引导”的作用时,才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沿着更加清晰的英语学习循序路径,体验到一次次努力之后成功的喜悦,并由此增强外语学习热情,提高外语学习效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个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P28,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P25,北京出版社1999年
[3]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P14,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
[4]梁仪《初中英语教学论》P48,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5]《教学与管理》2004.10P61
在英美等国极普通的一门语言——英语,在我国,有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但更多的学生,却被英语引入了恶性循环的高耗低效学习状态。究其因,症结有四。
症结之一,学习英语时缺少足够的语感基础及相应的语感训练
语感是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核心,语言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上[1]。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本族语时可以非常顺畅,但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级,却有许多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尝尽了苦头。继续学母语容易是因为,学生到学校正式学习母语前,已积累形成了一定的母语语感。例如,一个孩子说“昨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了”。他可以把重音放在“我”上,可以放在“动物园”上,也可以放在“妈妈”上,还可以放在“昨天”上。不同的重音位置,不同的语气,便有不同的表达重点。由于这种初步的语感能力的存在,他的学语过程就与他的情感体验或思维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也保证了学语过程的真实有效。反观国内许多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读英语或说英语时,明显缺乏重音、语调等语音表现力,他们更像是在枯燥地强行记忆另一套“符号系统”或者“语音系统”。
学生英语语感的薄弱,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缺乏生活化的英语环境,但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起母语语感对英语学习本应发挥的正迁移作用。英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rm Chomsky)认为,人类的语言虽然各种各样,但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2]。在母语环境里如能研究怎样用母语去配合学习外语,便能利用它的有利因素,避免它的干扰因素[3]。已初步具备母语语感的外语学习者,已基本掌握了如何通过语音技巧来体会或表达所学目标语中的情感因素或信息要点,因而可以借助语感提高外语学习效率。遗憾的是,在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关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形成,只是更多地寄希望于大量的阅读(而狭窄的词汇量,又使阅读量的拓展成为空话)。
解决措施:加强朗读指导,充分发挥母语语感对英语语感的正迁移作用,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通过朗读来促进语感的形成,是我国几千年来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朗读是在中国这个语言环境里学习外语时,加速培养语感最有效的实践练习形式之一” [4]。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要只局限于“单音正确、升降调、连读、弱化”等技术层面,而是更要引导学生使用语音技巧来表现目标语句篇中的“情感因素或信息要点”,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朗读在促进语感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 “Mom took me to the zoo yesterday.”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分别将朗读的重音放在“Mom, zoo, yesterday”,从而引导其表现不同的情感因素或信息要点。这样的朗读指导,不但可以使英语学习过程更加有趣,而且也使得学语过程因为情感的介入或者思维的活跃而变得更加真实,更有效率。
症结之二,学习英语时过分依赖文字
生活化语音化外语环境的缺乏,导致许多中小学生在学习外语时过分依赖于外语文字,因而忽视语音语调。学习英语,而无视语音、语调,恰恰是掉入英语学习陷阱的开始[5]。国内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多的时间主要局限于“诵读教科书英文语篇,做卷子”,也就是说,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跟英语“文字”打交道,他们更多只是在反复训练“逐词翻译,然后拼凑理解”的快速反映能力。这种学习方法,应付卷面考试或许是非常有效的。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的英语听力极其糟糕并因而在含有听力测试的英语考试中吃大亏,而且,这种“过分依赖文字”的外语学习途径,直接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因此必然效率很低。
诚然,文字有助于准确理解目标语,有助于低成本地实现目标语练习与实践。但是,文字毕竟只是语言的标本,语音才是语言的灵魂。举个例子,“讨厌”二字,用不同的语音来表达,便有不同的意思。过分依赖文字来学习语言,原本就难以触及语言的实质,隔靴搔痒,效率当然不高。对比那些英语学习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学习途径,可以发现,只有充分发挥出“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通过目标语语流中“重音、节奏、语调等”的变化,将目标语的操练、实践过程变成一种“表现情感”或者“突显信息”的过程,从而使学习英语的途径更加符合原本的学语规律,更加接近于我们学习母语时的轻松程度。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从耳边稍纵即逝的“英语声音”是什么意思,否则这种声音便与噪音没有太大的区别。
解决措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教学生学英语时既要保证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所学英文的意思”,又要保证他们能够挣脱文字的束缚,开展尽量多的“语音实践。”中小学生学习外语,不同于婴幼儿学语,他们不是一边学语一边认知事物,他们已然具备“通过语感技巧体会并表现情感倾向或表达信息重点”的思维优势。在缺乏真实的英语语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文字,准确理解目标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语感式领读,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足量的“由易到难,体现语感”的“不看文字”的跟读实践。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有基础,有本事”挣脱目标语文字的束缚,开展大量的语音实践,在此过程中体会如何用“英语语音技巧”来表现所学英文语料中所蕴含的情感倾向或信息重点,由此也就使得“听读英语”的过程更加符合人类学语的本真规律。这样,在“不看文字,跟读英语”的过程中,不但可使学生提高对英语语音的听力敏感度,而且使他们因为失去对文字的依赖而变得更加注重通过“语音”来对目标语中的“情感倾向或信息重点”进行把握和体现,这不但有助于其英语语感的形成,而且也使这样的学语过程更加符合语言学习的本真规律,因此会极大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症结之三,记单词方法错误
记忆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凡是成功的英语学习者,都是在使用“拼音化”的方式记单词,凡是失败的英语学习者,都是在使用“背字母”的方式背单词或者因此在厌倦中早早地弃学英语。尽管“背字母记单词”历来都被认为是错误的学习方法,但总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难以摒弃这种明知错误的“背字母记单词”习惯。这种记词方式,直接导致反复遗忘,由此又使学生难以进行及时的畅通的英语句篇实践以激活词义、巩固单词,从而又导致更大批的单词遗忘。如此,在如同背诵电话号码似的“背字母记单词”过程中,一次次的挫折感和沮丧感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过早地厌学英语,弃学英语。 解决措施:教师对于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只有通过学生亲自的反复践行,才能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技能或学习习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密集的“拼音化同步读写”单词训练,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动作记忆功能协同听觉、视觉记忆功能共同增强记忆效果,可以“迫使”学习者切实体会到“拼音化”记单词过程中的成功喜悦,并由此逐渐养成“拼音化”记单词的习惯。另一方面,鉴于单词记忆过程的循序渐进性,教师在检查督促单词记忆情况时,不必急于检查单词的全词拼写,最好采用分层测试的方式,如此可有策略地缓解学生的记忆焦虑,引导学生及时进入目标语句篇实践,以此及时激活单词词义,分层次巩固单词的音形义。
症结之四,缺乏过程型评价与激励
学习一门语言,本来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单词的音形义需要在反复的复现、运用中逐渐巩固,听说读写的能力需要在“足量的,畅通的”目标语实践中逐渐形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终结性评价思想的影响,不少英语教师习惯于在教学新单词之后一次性考察单词的音形义,习惯于在学生还没有使用新学的目标语语料进行足量的畅通的语言实践以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时,就急于用“学案”或者“试题”来测试他们的阅读能力或表达能力。这种情况下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一次次的挫折感和沮丧感。他们在厌学、过度焦虑等情绪的影响下,英语学习效率极其低下。
解决措施:细化分解知识和技能的测试台阶,引导学生遵循英语学习的客观路径循序而上学习英语,并在一次次的“小步子”的测试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增强学习热情,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就单词的检测,可以细化分为“听音选义,单词补空,语篇选词填空,全词听写”等几个层次;就目标语句篇的实践,可以从“朗读检查,语篇填空,重点词句对译,连词成句,听写,口译,复述”等几个层次进行测试督促。这样,当我们真正贯彻新课标理念,使评价方式更具体地发挥出“过程型引导”的作用时,才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沿着更加清晰的英语学习循序路径,体验到一次次努力之后成功的喜悦,并由此增强外语学习热情,提高外语学习效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个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P28,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2]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P25,北京出版社1999年
[3]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P14,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
[4]梁仪《初中英语教学论》P48,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5]《教学与管理》2004.10P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