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开复与港湾网络有什么关系?他们都在跟老东家闹别扭呢
在业界掀起波澜的李开复跳槽案有了阶段性结果。9月14日,美国华盛顿州法官做出初步裁决,允许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可立即开始在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一定限制。而在2006年1月,将会开庭做出最终决定。
在裁决中,李开复到Google的工作范围限定在包括招聘、创建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以及和中国政府部门沟通联络。对于该结果,微软、Google以及李开复都表示满意。
Google方面认为“判决实际上允许了李博士做我们希望他能够做的事情”。而微软方面称,他们达到了目的,“法庭禁止他从事与语音、自然语言和搜索技术等方面有关的工作,同时也禁止他为Goozle中国建立整体的研发路线。今天的禁令比7月份的‘临时禁止令’所涉及的内容更广。”
李开复在裁决后也表示“非常高兴”,“微软曾试图阻止我在Google做任何事情,但最新裁决赋予我的工作空间恰恰是我本来就打算在Google中国从事的领域,几天后我就将回到中国履行责任。”
事实上,打官司早已不像中国传统中认为的那样“负面”,也不一定要争出你死我活来,在如今越来越成为一种竞争策略。从2004年以来,软件霸主微软正遭受着Google这一新生力量的挑战和巨大压力,也不断有跳槽事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打一场具有代表意义的官司,倒是不错的选择。
这不,有消息称华为技术又要打官司了,对手与华为也很有关系,正是华为原副总裁李一男创建的企业港湾网络。据称,李一男曾被认为是任正非的接班人,但其从华为出走后创建了港湾,与前者直接竞争。
与2003年在法庭上当被告相反,华为技术这次要做原告。据称,9月初,华为向港湾发出一封“律师函”,认为港湾多项产品涉嫌侵犯华为知识产权。当然,港湾方面称“不存在侵权问题”。
业内人士称,在华为技术和港湾的争论中,西门子成为比较敏感的角色。港湾在国内企业宽带市场实力不凡,这正是西门子在华需要加强的地方,两家公司已开始紧密的合作;而西门子在此前与华为组建合资公司进行TDS-CDMA技术的研发。
事实上,销售额已达数百亿元的华为目前已逐渐将业务重心放在国际市场,从整体而言至少在目前港湾还不在一个竞争量级上,但以“知识产权”的名义来说事儿就是要让这个小号的对手感受到压力,同时提醒其他对手“小心从事”。
不管这一纷争结果如何,对港湾肯定会产生影响。因为急需资金的港湾仍筹备在纳斯达克上市,一旦有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这一进程不可避免受到阻碍,从而又影响到其业务拓展。对于华为而言,这种结果就够了。
华为技术是从对手思科那里学来的打官司经验。在2003年华为技术开始拓展美国市场时,思科曾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其告上法庭,最终在2004年中双方庭下和解。如今,华为和思科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竞争。
而在2005年初,同样被竞争对手台积电指称侵权的中芯国际,与前者达成和解协议,中芯国际将向台积电支付1.75亿美元专利费。台积电是在2003年下半年提出一连串诉讼的,指中芯不恰当地取得台积电的商业机密及使用其知识产权,而当时中芯正处于上市前夕。
台积电和中芯也颇有渊源。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与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曾同是德州仪器旗下的千将,张汝京刚加入德州仪器的时候,张忠谋已是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1987年,张忠谋回台湾创办了台积电,自任董事长;后来张汝京也回台湾创办了世大积体电路公司。
但在2000年1月,世大的大股东中华开发将公司作价50亿美元卖给了台积电,这样张汝京就离开了公司。2000年4月,张汝京到上海创立中芯国际,吸引了许多旧部加入,其迅猛增长的销售额也开始威胁到台积电的业务。最终,双方在法庭上纠缠了半天。
其实,对于实际的业务竞争来说,一场官司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况且,原本熟识的人也不愿轻易撕破脸皮。提起诉讼者不过是想借此向对手表示:悠着点儿,别光顾着自己发展无视我的存在,我不是好惹的。
在业界掀起波澜的李开复跳槽案有了阶段性结果。9月14日,美国华盛顿州法官做出初步裁决,允许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可立即开始在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一定限制。而在2006年1月,将会开庭做出最终决定。
在裁决中,李开复到Google的工作范围限定在包括招聘、创建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以及和中国政府部门沟通联络。对于该结果,微软、Google以及李开复都表示满意。
Google方面认为“判决实际上允许了李博士做我们希望他能够做的事情”。而微软方面称,他们达到了目的,“法庭禁止他从事与语音、自然语言和搜索技术等方面有关的工作,同时也禁止他为Goozle中国建立整体的研发路线。今天的禁令比7月份的‘临时禁止令’所涉及的内容更广。”
李开复在裁决后也表示“非常高兴”,“微软曾试图阻止我在Google做任何事情,但最新裁决赋予我的工作空间恰恰是我本来就打算在Google中国从事的领域,几天后我就将回到中国履行责任。”
事实上,打官司早已不像中国传统中认为的那样“负面”,也不一定要争出你死我活来,在如今越来越成为一种竞争策略。从2004年以来,软件霸主微软正遭受着Google这一新生力量的挑战和巨大压力,也不断有跳槽事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打一场具有代表意义的官司,倒是不错的选择。
这不,有消息称华为技术又要打官司了,对手与华为也很有关系,正是华为原副总裁李一男创建的企业港湾网络。据称,李一男曾被认为是任正非的接班人,但其从华为出走后创建了港湾,与前者直接竞争。
与2003年在法庭上当被告相反,华为技术这次要做原告。据称,9月初,华为向港湾发出一封“律师函”,认为港湾多项产品涉嫌侵犯华为知识产权。当然,港湾方面称“不存在侵权问题”。
业内人士称,在华为技术和港湾的争论中,西门子成为比较敏感的角色。港湾在国内企业宽带市场实力不凡,这正是西门子在华需要加强的地方,两家公司已开始紧密的合作;而西门子在此前与华为组建合资公司进行TDS-CDMA技术的研发。
事实上,销售额已达数百亿元的华为目前已逐渐将业务重心放在国际市场,从整体而言至少在目前港湾还不在一个竞争量级上,但以“知识产权”的名义来说事儿就是要让这个小号的对手感受到压力,同时提醒其他对手“小心从事”。
不管这一纷争结果如何,对港湾肯定会产生影响。因为急需资金的港湾仍筹备在纳斯达克上市,一旦有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这一进程不可避免受到阻碍,从而又影响到其业务拓展。对于华为而言,这种结果就够了。
华为技术是从对手思科那里学来的打官司经验。在2003年华为技术开始拓展美国市场时,思科曾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其告上法庭,最终在2004年中双方庭下和解。如今,华为和思科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竞争。
而在2005年初,同样被竞争对手台积电指称侵权的中芯国际,与前者达成和解协议,中芯国际将向台积电支付1.75亿美元专利费。台积电是在2003年下半年提出一连串诉讼的,指中芯不恰当地取得台积电的商业机密及使用其知识产权,而当时中芯正处于上市前夕。
台积电和中芯也颇有渊源。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与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曾同是德州仪器旗下的千将,张汝京刚加入德州仪器的时候,张忠谋已是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1987年,张忠谋回台湾创办了台积电,自任董事长;后来张汝京也回台湾创办了世大积体电路公司。
但在2000年1月,世大的大股东中华开发将公司作价50亿美元卖给了台积电,这样张汝京就离开了公司。2000年4月,张汝京到上海创立中芯国际,吸引了许多旧部加入,其迅猛增长的销售额也开始威胁到台积电的业务。最终,双方在法庭上纠缠了半天。
其实,对于实际的业务竞争来说,一场官司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况且,原本熟识的人也不愿轻易撕破脸皮。提起诉讼者不过是想借此向对手表示:悠着点儿,别光顾着自己发展无视我的存在,我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