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 创新 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探讨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动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善于从旧知识中挖掘新知、从已学知识中提出新问题。
新的知识常带有新奇或能引出新奇的内容,学生对新奇的内容通常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敢想敢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介绍画图的“工具箱”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解示范了“铅笔”和“橡皮”的使用方法,接着设计的教学任务是:以某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创作一份作品。学生兴趣浓厚,很多学生的作品制作得很美观,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作品都能清晰地反映主题。有的反映的是中秋节在月下赏月的情景,有的作品反映的是过新年看花市的场面,有的作品呈现的是端午节划龙舟的景象。但其中一些学生创作的作品画面反映的主题比较模糊,看不出作者想围绕画面上的图像表达哪个传统节日。随后我给学生提出了新问题:怎样在作品的适当位置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解释所画画面上的内容?紧接着我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箱”里的“文字”工具,给自己的作品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很快,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有关“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拖动文本框、设置字体、字号、字形、颜色等内容。在他们修改作品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的学生加入横排的文本框,输入横排文本内容;有的学生把文本框里的文本方向改变,配合所画图像的排版;有的学生甚至在文本框里还输入了诗词内容,配合表达的主题。
实践证明: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就会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某一任务出发,采用自己独特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绝对服从教师或者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
例如,我在讲“电子邮件的收发”一节时,把所有关于电子邮件的收发所涉及的知识问题做成了网页的形式,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点击相应的链接,打开相应的具体文件并通过阅读其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问题的了解。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网上申请一个邮箱地址,他可以点击“申请邮箱地址”链接;还有的学生不知道哪些网站可申请到免费邮箱,他可以点击“提供免费邮箱网站”链接,查阅相关的信息。在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实践,既学习了新知,又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是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三、营造自由空间,提供学生的创造环境
教师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创作、想象。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
我在讲解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章节的时候,在练习中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精美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的“明信片”形式多样,涌现了不少富有创意的电子作品。有介绍名胜景点的“明信片”,有介绍名人的“明信片”,有介绍动物的“明信片”,甚至还有介绍明星、介绍自己的“明信片”。学生的这个创作过程,不仅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过程。
实践表明: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和宽松的环境,能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中学时期是学生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时期,因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足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问题 创新 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探讨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动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善于从旧知识中挖掘新知、从已学知识中提出新问题。
新的知识常带有新奇或能引出新奇的内容,学生对新奇的内容通常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敢想敢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介绍画图的“工具箱”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解示范了“铅笔”和“橡皮”的使用方法,接着设计的教学任务是:以某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创作一份作品。学生兴趣浓厚,很多学生的作品制作得很美观,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作品都能清晰地反映主题。有的反映的是中秋节在月下赏月的情景,有的作品反映的是过新年看花市的场面,有的作品呈现的是端午节划龙舟的景象。但其中一些学生创作的作品画面反映的主题比较模糊,看不出作者想围绕画面上的图像表达哪个传统节日。随后我给学生提出了新问题:怎样在作品的适当位置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解释所画画面上的内容?紧接着我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箱”里的“文字”工具,给自己的作品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很快,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有关“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拖动文本框、设置字体、字号、字形、颜色等内容。在他们修改作品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的学生加入横排的文本框,输入横排文本内容;有的学生把文本框里的文本方向改变,配合所画图像的排版;有的学生甚至在文本框里还输入了诗词内容,配合表达的主题。
实践证明: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就会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某一任务出发,采用自己独特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绝对服从教师或者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
例如,我在讲“电子邮件的收发”一节时,把所有关于电子邮件的收发所涉及的知识问题做成了网页的形式,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点击相应的链接,打开相应的具体文件并通过阅读其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问题的了解。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网上申请一个邮箱地址,他可以点击“申请邮箱地址”链接;还有的学生不知道哪些网站可申请到免费邮箱,他可以点击“提供免费邮箱网站”链接,查阅相关的信息。在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实践,既学习了新知,又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是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三、营造自由空间,提供学生的创造环境
教师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创作、想象。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
我在讲解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章节的时候,在练习中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精美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的“明信片”形式多样,涌现了不少富有创意的电子作品。有介绍名胜景点的“明信片”,有介绍名人的“明信片”,有介绍动物的“明信片”,甚至还有介绍明星、介绍自己的“明信片”。学生的这个创作过程,不仅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过程。
实践表明: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和宽松的环境,能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中学时期是学生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时期,因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足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