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成年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内皮素(ET-1)浓度的变化以及与肺动脉压力间的关系.方法 105例患者确诊为单纯房间隔缺损(ASD),分为ASD并肺动脉高压组(ASD-PH)和ASD无肺动脉高压组(ASD-nPH),ASD-PH组又分为ASD并轻度肺动脉高压和ASD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所有患者按居住地海拔分2000~2 500m组、2 501~3 500m组及>3500m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浓度,ELISA法测定ET-1.结果 ASD-PH组患者血清BNP、ET-1的水平明显高于ASD-nPH组,分别为(152.34±40.61) pg/ml对(126.70±32.27) pg/ml和(137.69±37.17)pg/ml对(92.92±32.3) pg/ml.不同程度肺高压患者的血浆BNP及ET-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6.782,P<0.05;F=8.475,P<0.05).不同海拔ASD患者血浆BNP及ET-1亦存在显著差异(F=6.846,P<0.05;F=9.327,P<0.05).ASD患者血浆BNP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缺损大小正相关(分别为r=0.326,P<0.05和r=0.301,P<0.05),与患者居住海拔呈正相关(r=0.252,P<0.05).结论 ASD-PH组患者血清BNP、ET-1的水平明显高于ASD-nPH组,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增加及海拔的上升二者均升高,ET、BNP共同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低氧环境促进了ET、BNP的分泌。

其他文献
接受刊登的稿件,须所有作者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远程系统统一格式,作者可登录“中华医学会网站业务中心”自行下载)。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各种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文稿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期刊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在开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所面临的特殊问题,以期为在我国多层级医院普及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提供技术性帮助.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接诊32例大动脉转位患儿,11例因多种原因未手术,21例接受大动脉调转手术.21例手术患儿中,男15例,女6例.1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TGA/VSD)患儿,年龄30天~1岁,体质量3.4~8.5 kg,平均(5.33±1.42)
针对老年(>65岁)肥胖[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患者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的研究较少,我们探讨在手术方案、抗感染等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围手术期应用沐舒坦静脉滴注对老年肥胖患者的疗效.资料和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76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肥胖患者,男35例,女41例;年龄61 ~ 82岁,平均(72.9±6.1)岁.BMI(31.7±3.6) kg/m2。
期刊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隐性肺动脉栓塞(PE)的发生率及其治疗、预后.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2年9月,连续58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CABG.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患者平均(61.4±9.3)岁.常规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术后当天胸腔积液少于50 ml/h后,给予普通肝素20 mg静脉注射,6h1次.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阿司
由于心脏外科手术的普及和患者术后生存期延长,再次心脏手术的患者日益增多.经胸骨正中切口实施再次心脏手术困难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首次手术明显提高[1-2].随着微创手术器械及微创技术的日臻成熟,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行二尖瓣手术明显增加,该手术路径也为开展再次二尖瓣手术创造了条件.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二尖瓣手术463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
期刊
目的 探讨Ligasure血管闭合技术(LVSS)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肺血管处理中应用的适应证、技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且术中使用LVSS行肺血管处理者99例,其中男47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4岁.LVSS的适应证是直径小于7 mm,与周围粘连较紧密,游离间隙狭小,内镜切割缝合器砧板置入困难的肺血管分支.结果 全组共使用LVSS处理肺血
患者 男,33岁.2013年9月发现右前胸壁(腋前线第7肋间)出现一质韧包块,大小约5 cm×3 cm,无红肿热痛.9月24日感胸闷入院体检,发现右侧下胸腔巨大占位伴胸腔积液,内科予以穿刺抽出约300 ml淡血性胸腔积液,送检肿瘤标志物CEA、SCC、NSE均阴性.9月30日行胸部CT+肋骨三维重建示右肺中叶病灶累及胸壁,考虑肺恶性肿瘤;最大截面14 cm×11 cm,右侧第7肋骨骨质破坏(图1)
期刊
随着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兴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已成为冠状动脉外科的发展趋势,但对于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心脏明显扩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心律失常的患者,往往因无法耐受术中心脏搬动而难以完全再血管化,影响治疗效果.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避免了停跳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达到完全再血管化,近期效果较好。
期刊
经胸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VSD)无需体外循环,心脏无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VSD的备选方法[1-4].但对于婴儿的VSD,特别是小婴儿VSD,经胸封堵的疗效尚未见大组报道.我们在幼儿VSD经胸封堵手术熟练的基础上[5-6],对VSD患婴采用经胸封堵治疗技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患儿男,9岁8个月,体质量29 kg.X线胸片发现左下肺肿块影3年,未予进一步诊治.因咳嗽再次入当地医院,X线胸片提示肺内肿块影仍存在.查体: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发育良好,口唇及甲床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呼吸音略低,未闻及罗音.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安静、大气吸入血氧饱和度(SPO2) 0.84.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多,左下肺肿块影.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