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岁末的两个月,付军总会心绪不宁,因为她又要有一批“兵儿子”踏上退伍返乡的旅程,老人心里有太多的牵挂,有太多的惦念,有太多难以割舍的情愫。每年送老兵的头一天晚上,付军都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第二天凌晨,她一定会早早地赶去送她的“孩子们”。人们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兵走了一拨又一拨,新兵来了一批又一批,20年来,在江西武警二支队一中队(江西省政府警卫中队),唯一没变的是,这里有一位爱兵如子的好妈妈,她对战士无私奉献,将真挚的情与爱化作滴滴甘露,滋润着共和国这片神圣的绿地。
11月下旬的南昌,秋意渐浓,早晨寒气袭人。站台上,退伍战士吴剑波抱着付妈妈嚎啕大哭,泪水淹没了所有离别的言语;列车要开动了,广东籍的张华联等5名战士,写了几个大字贴在车窗上:“老娘,我们会想你的。”冷风中,超越血浓于水的深情挚爱在荡漾……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采访了这位义务担任“编外指导员”工作20年的兵妈妈——付军。走进付军的家,屋内简朴而干净,没有任何豪华的装修,也没有气派的陈设,能吸引眼睛的,只有悬挂于四周墙壁上的一面面锦旗——“慈母情深润心田,谆谆教诲永难忘”“母子情深似海,恩情永记心间”“爱兵深似海,恩情胜娘亲”。这些锦旗无声地述说着这位老人与战士之间似海深的情意,以及发生在老人与战士间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就让我做些母亲能做的事吧。”
1989年的一个冬日,南昌下了第一场大雪。为保证省政府大院内行人车辆的安全,省武警二支队一中队的战士们自发拿起工具上路铲雪。雪很厚,战士们脚上的解放鞋很快就被打湿了,刺骨的寒气从脚底直往上蹿,战士们冻得边铲雪边跺脚。这一幕,让付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战士们一铲完雪,老人便来到中队,将所有的湿鞋子收起来,带到家里一双双地烘干。穿着尚有余热的鞋子,七尺男儿们个个淌下感激的热泪。后来,付军又找到中队干部,动情地说:“孩子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不容易,我也做不了什么,就让我做些母亲能做的事吧。”
离休后,付军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中队。她放弃了无数与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所以每当提到家人,付军就不免觉得有深深的愧疚。儿子搬了新家多年,付军却只去过一次,平日她常挂在嘴边的也是这个兵儿子那个兵儿子,难怪付军的儿女会说,她的心里只有兵儿子。是啊,对战士的关心,付军可谓无微不至。战士们站岗放哨,再加上有时训练强度大,总免不了腰腿酸痛,或者韧带、关节受伤,这些无不牵动着付军的心。为此她向中医取经,到药店买回哈磁五行针和拔火罐的器械,学会使用这些医疗器械后,她亲自为战士作理疗。为确保操作到位,她就先在自己身上试验,然后再到中队为需要的战士进行磁疗、针灸或者拔火罐。战士偶有伤风感冒,头痛脑热,付军总会给战士们送药。战士把自己的小毛小病不放在心上,可付军却总记挂在心:“你感冒好了吗?头不痛了吧?”“孩子,你上次受的伤好些吗?让我看看。”有一次,一中队原队长匡银生突发急性肠炎被送到江医二附院,付军不顾70多岁的高龄,一直在医院守了一天一夜,直到看到匡银生转危为安,她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几年前,部队条件有限,在中队休息室,付军看到战士们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看一个小电视,她的心就像被什么刺了一下似的。回到家,她经过与老伴商量,分两次把家里两台25英寸的彩电送给了一中队和二中队。当谈及此事时,付军笑着说:“电视放在中队,看的人多,更加物有所值。”在中队,一名战士指着沙发告诉我:“这是几年前,付妈妈为我们中队添的家当。”
每年除夕的晚上,本来是一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候,但是付军家的年饭开席总比别家晚。因为这么多年来,已形成一个惯例:付妈妈总是先到一中队(江西省政府警卫中队)、二中队(江西省人大警卫中队)与兵儿子们在一起先吃个年饭,再匆匆赶回家。每年除夕的这顿年饭对付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付军说:“过年,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候,我同他们一起吃个年饭,就想让他们仍然感受家的味道。”
“你就把我当作你母亲,有什么困难对我说,我一定尽力帮你。”
一中队的老兵都记得,原来有个“刺头兵”叫翁强,刚入伍时因抽烟、酗酒被中队列为“帮教”重点。一次在他违纪后,中队党支部决定对他进行从严处理。付军知道了这事,找到中队领导说:“小翁人不错,有些坏毛病可以改,这个工作就交给我。”为了帮助翁强戒烟,付军买来了一大打口香糖,还把翁强从家里带来的香烟拿去转卖了,用这笔钱,为他买了几套学习用书。但翁强说,他不想在部队干,部队太苦了。为此,付军为翁强制定了详细的教育计划。她带着翁强来到学校,与那里的学生座谈,学生们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令翁强惭愧不已;她又带着翁强走进高墙内,倾听失足青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诉说,翁强心灵受到震撼。从此,翁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工作、训练、学习样样走在前面。第二年他当上了班长,年底就荣立三等功;1998年他所带的班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他本人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班长;1999年被破格提干,保送进军校学习一年。
战士胡忠凯不会忘记,是付妈妈使他从一个“刺头兵”变成了一名优秀的战士。他入伍后,与父亲关系闹僵了,影响了他的情绪,甚至一度想退伍。付妈妈知道此事后,三天两头找他谈心:“你就把我当作你母亲,有什么困难对我说,我一定尽力帮你,你既然来了部队,就一定要安心。”付妈妈还一次次写信给胡忠凯的父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解胡忠凯父子的心结。最后,父子关系和好如初,而胡忠凯也成为了中队的“标兵”战士。
二中队的战士也不会忘记,几年前,那天雨下得很大,付妈妈顶风冒雨来到二中队。看着这位75岁的老人伞也被大风吹翻了,全身都湿透了,战士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连忙上前问:“老娘,您怎么来了?”对于二中队的战士来说,那一幕仿佛历历在目。付军说:“听说小吴受了批评,我来看看他,看看有什么能做的,让他别闹情绪,思想别抛锚了……”一、二中队每个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都让付军牵挂:“小李,你女朋友在外地打工还好吗?最近给家里写信了吗?”“孩子,天冷了,怎么穿得这么少啊,别冻着了!”付军用慈母般无私的爱温暖着战士们的心,因此战士们每当有什么心事、难事最愿意向付妈妈倾诉。
“我们中队受益的当然还不止
我一人,我们都要感谢付妈妈!”
一中队、二中队是两个优秀的中队,战士们学习气氛浓,每年报考军校,这两个中队都是捷报频传,金榜题名的人数在全省武警部队中一直位于前列。付军对战士们好学上进总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她考虑到战士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就联系江西师大、江西医学院的团委,为战士们请来老师,周六、周日为战士们一对一进行文化辅导。战士们说:“有了老师的点拨,我们学习提高得快,学习更有劲!”
自从部队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付军又忙乎起来了。战士们开始学习电脑受条件限制,她就分批把战士们领到老年大学学习电脑。二中队的吴玉华班长向我说起他前两年学习电脑的经历:“我是农村来的,对电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开始老师问鼠标是什么,我都不知道。后来,付妈妈为我们请来老师教我们电脑方面的知识,从此我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已经很轻松地顺利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我们中队受益的当然还不止我一人!很多人在老师的指点下都已成为电脑高手。这些我们都要感谢付妈妈!”
“感谢命运,让我拥有一个
坚强的后盾——我的老伴。”
当问起付军这20年服务部队的感受时,她对自己所付出的总是轻描淡写:“我其实没做什么,我还得谢谢这些兵儿子们,他们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快乐,我觉得过得很充实,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付军1946年5月在老家东北参加革命,1949年南下,最后在南昌扎下了根。1985年,忙碌了大半生的付军从原省商业厅离休,当时也有人想利用付军在商业系统的资源聘请她去工作,被付军婉言谢绝,她说:“人活着不能光为钱,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就这样,付军走进了江西武警二支队一中队、二中队,走进了绿色军营,来到了战士们中间。
付军受任于中队“编外指导员”之后,中队里大到连务会、党小组会,小到班务会她从没缺席过。忙的时候,付军整天大半时间都花在部队上,几乎不着家,有时晚上开会要开到9点多钟。对于这些,付军的老伴程岌从未埋怨过,相反总是给予理解和支持。每当战士有家属来部队探亲,住宿不方便,付军就把战士的家属接到家里吃住,对于这些不速之客,付军的老伴就像接待亲朋好友一样的热情。许多战士也因此把付军家当做了自己的第二个家,老兵退伍回去了,他们也总记得在南昌有他们深爱的老娘——付妈妈。
对于生活,付军更多的是知足和感恩:“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我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感谢命运,让我拥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我的老伴,使我可以快乐地全身心投入我热爱的事业。老伴程岌曾两次患癌症,结果都挺过来了,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所以,我要把对命运的感激回馈给社会。”
20年时间,很短暂,可能创造不了惊天伟业;20年时间,也很漫长,一棵小树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付军默默奉献20个春秋,用无私的心诠释了人间至美的大爱。每当收到战士们写来的信、寄来的贺年片,接到战士们打来的电话,知道兵儿子在祖国各地为国家作着贡献,付军就由衷地欣慰。付军说:“等以后我买了电脑,还可以在网上与兵儿子们联络!”浏平工农武装待命铜鼓。
11月下旬的南昌,秋意渐浓,早晨寒气袭人。站台上,退伍战士吴剑波抱着付妈妈嚎啕大哭,泪水淹没了所有离别的言语;列车要开动了,广东籍的张华联等5名战士,写了几个大字贴在车窗上:“老娘,我们会想你的。”冷风中,超越血浓于水的深情挚爱在荡漾……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采访了这位义务担任“编外指导员”工作20年的兵妈妈——付军。走进付军的家,屋内简朴而干净,没有任何豪华的装修,也没有气派的陈设,能吸引眼睛的,只有悬挂于四周墙壁上的一面面锦旗——“慈母情深润心田,谆谆教诲永难忘”“母子情深似海,恩情永记心间”“爱兵深似海,恩情胜娘亲”。这些锦旗无声地述说着这位老人与战士之间似海深的情意,以及发生在老人与战士间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就让我做些母亲能做的事吧。”
1989年的一个冬日,南昌下了第一场大雪。为保证省政府大院内行人车辆的安全,省武警二支队一中队的战士们自发拿起工具上路铲雪。雪很厚,战士们脚上的解放鞋很快就被打湿了,刺骨的寒气从脚底直往上蹿,战士们冻得边铲雪边跺脚。这一幕,让付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战士们一铲完雪,老人便来到中队,将所有的湿鞋子收起来,带到家里一双双地烘干。穿着尚有余热的鞋子,七尺男儿们个个淌下感激的热泪。后来,付军又找到中队干部,动情地说:“孩子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不容易,我也做不了什么,就让我做些母亲能做的事吧。”
离休后,付军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中队。她放弃了无数与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所以每当提到家人,付军就不免觉得有深深的愧疚。儿子搬了新家多年,付军却只去过一次,平日她常挂在嘴边的也是这个兵儿子那个兵儿子,难怪付军的儿女会说,她的心里只有兵儿子。是啊,对战士的关心,付军可谓无微不至。战士们站岗放哨,再加上有时训练强度大,总免不了腰腿酸痛,或者韧带、关节受伤,这些无不牵动着付军的心。为此她向中医取经,到药店买回哈磁五行针和拔火罐的器械,学会使用这些医疗器械后,她亲自为战士作理疗。为确保操作到位,她就先在自己身上试验,然后再到中队为需要的战士进行磁疗、针灸或者拔火罐。战士偶有伤风感冒,头痛脑热,付军总会给战士们送药。战士把自己的小毛小病不放在心上,可付军却总记挂在心:“你感冒好了吗?头不痛了吧?”“孩子,你上次受的伤好些吗?让我看看。”有一次,一中队原队长匡银生突发急性肠炎被送到江医二附院,付军不顾70多岁的高龄,一直在医院守了一天一夜,直到看到匡银生转危为安,她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几年前,部队条件有限,在中队休息室,付军看到战士们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看一个小电视,她的心就像被什么刺了一下似的。回到家,她经过与老伴商量,分两次把家里两台25英寸的彩电送给了一中队和二中队。当谈及此事时,付军笑着说:“电视放在中队,看的人多,更加物有所值。”在中队,一名战士指着沙发告诉我:“这是几年前,付妈妈为我们中队添的家当。”
每年除夕的晚上,本来是一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候,但是付军家的年饭开席总比别家晚。因为这么多年来,已形成一个惯例:付妈妈总是先到一中队(江西省政府警卫中队)、二中队(江西省人大警卫中队)与兵儿子们在一起先吃个年饭,再匆匆赶回家。每年除夕的这顿年饭对付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付军说:“过年,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候,我同他们一起吃个年饭,就想让他们仍然感受家的味道。”
“你就把我当作你母亲,有什么困难对我说,我一定尽力帮你。”
一中队的老兵都记得,原来有个“刺头兵”叫翁强,刚入伍时因抽烟、酗酒被中队列为“帮教”重点。一次在他违纪后,中队党支部决定对他进行从严处理。付军知道了这事,找到中队领导说:“小翁人不错,有些坏毛病可以改,这个工作就交给我。”为了帮助翁强戒烟,付军买来了一大打口香糖,还把翁强从家里带来的香烟拿去转卖了,用这笔钱,为他买了几套学习用书。但翁强说,他不想在部队干,部队太苦了。为此,付军为翁强制定了详细的教育计划。她带着翁强来到学校,与那里的学生座谈,学生们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令翁强惭愧不已;她又带着翁强走进高墙内,倾听失足青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诉说,翁强心灵受到震撼。从此,翁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工作、训练、学习样样走在前面。第二年他当上了班长,年底就荣立三等功;1998年他所带的班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他本人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班长;1999年被破格提干,保送进军校学习一年。
战士胡忠凯不会忘记,是付妈妈使他从一个“刺头兵”变成了一名优秀的战士。他入伍后,与父亲关系闹僵了,影响了他的情绪,甚至一度想退伍。付妈妈知道此事后,三天两头找他谈心:“你就把我当作你母亲,有什么困难对我说,我一定尽力帮你,你既然来了部队,就一定要安心。”付妈妈还一次次写信给胡忠凯的父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解胡忠凯父子的心结。最后,父子关系和好如初,而胡忠凯也成为了中队的“标兵”战士。
二中队的战士也不会忘记,几年前,那天雨下得很大,付妈妈顶风冒雨来到二中队。看着这位75岁的老人伞也被大风吹翻了,全身都湿透了,战士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连忙上前问:“老娘,您怎么来了?”对于二中队的战士来说,那一幕仿佛历历在目。付军说:“听说小吴受了批评,我来看看他,看看有什么能做的,让他别闹情绪,思想别抛锚了……”一、二中队每个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都让付军牵挂:“小李,你女朋友在外地打工还好吗?最近给家里写信了吗?”“孩子,天冷了,怎么穿得这么少啊,别冻着了!”付军用慈母般无私的爱温暖着战士们的心,因此战士们每当有什么心事、难事最愿意向付妈妈倾诉。
“我们中队受益的当然还不止
我一人,我们都要感谢付妈妈!”
一中队、二中队是两个优秀的中队,战士们学习气氛浓,每年报考军校,这两个中队都是捷报频传,金榜题名的人数在全省武警部队中一直位于前列。付军对战士们好学上进总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她考虑到战士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就联系江西师大、江西医学院的团委,为战士们请来老师,周六、周日为战士们一对一进行文化辅导。战士们说:“有了老师的点拨,我们学习提高得快,学习更有劲!”
自从部队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付军又忙乎起来了。战士们开始学习电脑受条件限制,她就分批把战士们领到老年大学学习电脑。二中队的吴玉华班长向我说起他前两年学习电脑的经历:“我是农村来的,对电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开始老师问鼠标是什么,我都不知道。后来,付妈妈为我们请来老师教我们电脑方面的知识,从此我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已经很轻松地顺利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我们中队受益的当然还不止我一人!很多人在老师的指点下都已成为电脑高手。这些我们都要感谢付妈妈!”
“感谢命运,让我拥有一个
坚强的后盾——我的老伴。”
当问起付军这20年服务部队的感受时,她对自己所付出的总是轻描淡写:“我其实没做什么,我还得谢谢这些兵儿子们,他们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快乐,我觉得过得很充实,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付军1946年5月在老家东北参加革命,1949年南下,最后在南昌扎下了根。1985年,忙碌了大半生的付军从原省商业厅离休,当时也有人想利用付军在商业系统的资源聘请她去工作,被付军婉言谢绝,她说:“人活着不能光为钱,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就这样,付军走进了江西武警二支队一中队、二中队,走进了绿色军营,来到了战士们中间。
付军受任于中队“编外指导员”之后,中队里大到连务会、党小组会,小到班务会她从没缺席过。忙的时候,付军整天大半时间都花在部队上,几乎不着家,有时晚上开会要开到9点多钟。对于这些,付军的老伴程岌从未埋怨过,相反总是给予理解和支持。每当战士有家属来部队探亲,住宿不方便,付军就把战士的家属接到家里吃住,对于这些不速之客,付军的老伴就像接待亲朋好友一样的热情。许多战士也因此把付军家当做了自己的第二个家,老兵退伍回去了,他们也总记得在南昌有他们深爱的老娘——付妈妈。
对于生活,付军更多的是知足和感恩:“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我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感谢命运,让我拥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我的老伴,使我可以快乐地全身心投入我热爱的事业。老伴程岌曾两次患癌症,结果都挺过来了,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所以,我要把对命运的感激回馈给社会。”
20年时间,很短暂,可能创造不了惊天伟业;20年时间,也很漫长,一棵小树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付军默默奉献20个春秋,用无私的心诠释了人间至美的大爱。每当收到战士们写来的信、寄来的贺年片,接到战士们打来的电话,知道兵儿子在祖国各地为国家作着贡献,付军就由衷地欣慰。付军说:“等以后我买了电脑,还可以在网上与兵儿子们联络!”浏平工农武装待命铜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