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时代 展望新五年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最具时代感、方位感、现实感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又是引领中国、治理中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的最新方略,还是有效解决新时代中国现实问题、未来发展问题及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问题的“金钥匙”。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九大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理解“新时代”,要把握新的起点、新的层次、新的征程
  人民论坛:周老师,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可以说,“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最突出、最闪亮、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请您谈谈对“新时代”的理解。
  周新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中确立的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我认为,这个“新时代”,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史学概念,具有特定时限和内涵,包括特定的背景、特定的时界、特定的任务、特定的目标。理解“新时代”的深刻内涵,至少需要把握三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是新的起点。我感到,这个新时代的发端源自党的十八大,十八大的召开是新时代的起点,整个跨度应从此算起,并延伸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候,大约近40年,这样就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契合。明确新时代的时间跨度,对我党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最大限度发挥党的最新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至关重要。
  二是新的层次。如果说十八大以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还处在摸索阶段和初级层次的话,十八大后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入到了全新的层次。首先,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进入到了全新的层次;其次,当代中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的伟大实践进入到了全新的层次;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事业上进入到了全新的层次。
  三是新的征程。“新时代”这三个字,对国家和人民而言,具有丰富而立体的深刻内涵。在新思想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踏上了新的征程。对整个国家而言,这个新时代是转折飞跃的时代、彰显自信的时代、竞合共赢的时代、立体圆梦的时代。所谓转折飞跃的时代,就是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国家将实现从跟跑、追跑到领跑的新跨越;所谓彰显自信的时代,就是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国家将实现从自主、自强到自信的新跨越;所谓竞合共赢的时代,就是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将实现从旁观者、参与者到引领者的新跨越;所谓立体圆梦的时代,就是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国家将实现从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跨越。对亿万人民而言,这个新时代,是令人放飞梦想的时代、令人憧憬期待的时代、令人豪情迸发的时代、令人无限向往的时代,人民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追求美好向往、不断实现美好向往、不断攀升美好向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有效解决新时代中国现实问题、未来发展问题及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问题的“金钥匙”
  人民论坛:您对“新时代”的解读,令人振奋、提气、期待,新时代必须有新思想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此,您有何感想?
  周新民:新时代始于党的十八大,新思想同样始于党的十八大。换句话说,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形成期。在过去五年里,在治党治国治军伟大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包括治党治国治军的政略、战略、方略、策略,又包括治党治国治军的愿景、目标、任务、路径,还包括治党治国治军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等内容,这些新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同志领导党和国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形成的新思想定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非常精准,客观到位,极具前瞻性。我认为,新思想的定位至少体现了三大深层内涵。
  一是直击本质。事实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带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党治国治军伟大实践,本质上就是更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伟大实践,就是继往开来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开拓创新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伟大實践。所以,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击要害、直抵内核。
  二是实事求是。新思想的确立,坚持了继承性和创新性、时代性和阶段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有机统一,客观、全面地呈现了习近平治党治国治军及全球治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特点,完全符合国情、契合实际。
  三是空间巨大。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发展。十九大对新思想的新概括,为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留出了巨大空间。毫无疑问,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深化发展,随着治党治国治军伟大实践的不断深入,其思想的内涵和外延还将持续拓展、持续深化。我相信,习近平同志的思想体系,不仅会成为中国发展的实践指南,而且能够为世界体系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方案借鉴。习近平同志的伟大思想必将呈现更深层次的核心价值,即通过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动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优越、社会主义文明比资本主义文明更高级,最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指引和推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的发展演进。毫无疑问,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的创新,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更具说服力的真理性。   人民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请您谈谈如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周新民:我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最具时代感、方位感、现实感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又是引领中国、治理中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的最新方略,还是有效解决新时代中国现实问题、未来发展问题及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问题的“金钥匙”。因此,全党上下必须把学习、贯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长期任务、刚性任务,全面增强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持久性。
  一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党。这是新时代首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最大的政治。全党上下必须树立强烈的统领意识,把思想武装工作放到一切工作的首位,切实通过意识的强化、理念的深化、思想的感化,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占据思想高地,贯穿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项工作,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二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切实把新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从新思想中寻找方向、探索路径、摸索办法,以最佳实践、最优绩效、最新成果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争做新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三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本身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问题指向、问题取向,必须自觉增强从新思想中发现问题、发现优势、发现对策、发现规律的能力,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争做新思想的积极开拓者。
  四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水平。必须把学习、贯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习近平同志本人的政治信仰、宏韬伟略、胆识气魄、品格修为紧密结合起来,在理论武装过程中,全面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政治修养、政治定力,提高履职素质、履职能力、履职水平,强化担当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个人修养、道德品位、思想境界,争做新思想的示范引领者。
  未来五年,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大的步伐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发展
  人民论坛:目前,举国上下对十九大后的治国理政方略、走势、前景充满期待,您认为新时代下的未来五年,治国理政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周新民:总体上看,十九大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将再次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稳步迈进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收获的新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提出的战略思想,因此,我预计十九大后党和国家将更加聚焦“四个全面”战略,更加聚力“四个全面”落地,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大的步伐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化发展。具体会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收官阶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关系到“四个全面”思想的真理性,而且关系到这一战略布局的正确性,更关系到未来实现更高目标的可行性。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短短的三年多时间,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相信十九大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扶贫攻坚战会进入决胜收官冲刺阶段,按照既定目标,倒逼进度、倒逼任务、倒逼责任将成为鲜明的主基调。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强势推进阶段。过去几年,党中央以政治改革作为突破口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距2020年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还有许多“险滩”要涉、有许多“禁区”要闯、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正像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那样,“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毋庸讳言,当前,全国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推进改革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形成,改革的主体、主角、主力,也就是各级领导干部不作为的问题还客观存在。认识不到位、格局上不去,“没境界改”;思路跟不上、本事不够用,“没能力改”;自身有软肋、屁股不干净,“没心思改”;利益被冲击、和党不一心,“软对着改”的现象,亟待破题解决。由于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因此,我认为十九大后全面深化改革将进入强势推进的新阶段,围绕化解改革过程“梗阻”和跑好“最后一公里”,将集中发力、集中突破,刚性落实问责,全力向既定目标加速推进。
  三是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深化演进阶段。习近平同志依法治国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追求的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整体效应。我认为,十九大后,在法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公平正义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的基础上,随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法治中国建设会加速推进,法治环境会加速改善,“明规则”破“潜规则”的局面会加速建立,公民遵纪守法的氛围会加速形成。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进入突破纵深阶段。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从执政党的核心能力角度,给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理解,经过“外科手术式”、集中整治式、壮士断腕式的强势治理后,全面从严治党最终必将转入内外施治、标本施治、辨证施治的深层次、新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将继续向着纵深突破挺进。首先,向党员管理规范化挺进。预计会探索建立类别化、层级化的党员特色化标准体系,探索建立有利于党员成长的动力机制和关怀激励机制。其次,向干部选拔科学化挺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心会向从严治吏、科学治吏聚焦,进一步增强选人用人的可信度、客观度、公正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会有突破性进展。十九大报告首次就干部队伍建设,在“高素质”后面加上了“专业化”,把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凸显了出来,专业化建设必将成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再次,向党内生活严肃化挺进。党内政治生活在确保经常化、制度化的前提下,将呈现更加严肃化的特征。   新时代新征程刚刚起步,未来将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综合效应
  人民论坛: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毫无疑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将呈现崭新的前景。您对新时代下未来之党和国家的发展有何展望和期待?
  周新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渐进工程、长效工程。我认为,这五年成就伟大,但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目标和习近平同志的理想抱负而言,新时代新征程还是刚刚起步,已经积聚的能量将在新的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逐渐释放、爆发。未来将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综合效应。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打铁效应”。十九大后,“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会加速落地;反腐败力度不会减、节奏不会变,直至取得压倒性胜利;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会更趋压实,党的建设“淡化、弱化、虚化、边缘化”倾向会根本扭转;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会更加突出,领袖地位全面确立,党中央对党的掌控力、对国家的掌控力、对社会的掌控力更加增强、更加全面、更加高效。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呈现“破冰效应”。十九大后,全面深化改革将呈现乘风破浪的景象。景象一,党中央将排除一切干扰、采取一切措施强势推进改革,改革的螺丝会越拧越紧;景象二,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司法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将出现协同进发局面;景象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加彰显。
  三是融入全球治理呈现“中国效应”。世界正在兴起的“中共学”必将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形成“中共效应”乃至“中国效应”。综合效应将呈现三大趋势:其一,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不僅在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资本主义国家引发充分关注并借鉴效仿,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向中国学习取经;其二,中国的外部环境、生存环境、发展环境将得到改善,限制中国、封锁中国、围堵中国的图谋会不断打破;其三,中国将更加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加快实现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从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引导者转变、从外围协商者向核心决策者转变,国际影响力、感召力、领导力会更加增强。
  最后,我特别想表达的是: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遇上了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杰出的领袖,身为中国人,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奋进的时代,民族复兴大业日新月异,人人共享发展成果,身为中国人,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可为的时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阔天地任你大显身手,身为中国人,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自豪的时代,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国家底气越来越足,身为中国人,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一百个理由对国家的前景充满信心、满怀期待,中国必将以全面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如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其他文献
中国重视信用古已有之。古人有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个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守信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则要求“当事人对他人诚实不欺,讲求信用、恪守诺言,并且在合同的内容、意义及适用等方面产生纠纷时要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来解释
期刊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用”来推动简政放权,确实是高明之举。首先,通过这种形式,对政府更好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帮助;能够使原来的公共服务智能化、简便化,随时可以找到提供针对性服务的科学依據。其次,“互联网+大数据+信用”能够避免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弄虚作假,更便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简政放权进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之下运行。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信用”能随时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管,对解决当前我国政府机关
期刊
從单个人或者企业来讲,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不轻易改变,本身就意味着信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你变了我不变,我是守信你是不守信的,我一直保持不变的状态,就是有信用。但是变化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改革创新就是要有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信用。从信用的秩序维度上看,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和企业的信用,实际上是大大增加了。为什么呢?因为从治理和秩序维度来说,国家界定的抽象的可交易的权利给了我们很大的信用,而中国国内
期刊
当下,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并且正在向道德诚信方面发展,中国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我们企业做好自己的事也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谈到诚信、通过“互联网+信用+大数据”推动简政放权的话题,我有一个场景想跟大家做分享。目前在物联网平台上和我们合作的三家企业,通过自己物联网商呈现的交易留存、资金流量、交易口碑,就能够通过平台上的金融服务商直接获得金融的支持,这样的场景简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是真正
期刊
人与人之间信用不足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的兴起,未来会形成大数据时代或者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信用社会,例如,大家不需要知道我的真名,但只要看到我微信的昵称就会得到我的一些相关信息,未来中国的发展一定是更多的规则靠大家建立。未来政府将在规则制定中发挥引导和主导的作用,这样未来的信用建设体系会成本低收益大,无论是企业和各方面主体都可以获得更大收益。  信用治理也与我的职业有关,我近期在商
期刊
很高兴今天能够参加这次会议,我简短介绍下浙江清华长三院杭州分院,并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我们是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创新平台,2009年研究院提出“政、产、学、研、经、介、用”七位一体发展模式,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为重点。近三年,我们已经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这些领域中投资和孵化了30多家企业,其中税鸽飞腾也是研究院重点培育的一家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培育过程中,我们一直注重在社会价值和经
期刊
信用体系建设有四个关键词,即政府、市场、银行、国际化。先讲政府。一些知名专家主张,中国将来打造的信用体系应该由政府主导。我认为,政府应该和个人、企业一样,成为信用体系的监管和服务对象。接着讲市场。现在有专家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我认为这有失偏颇。市场经济并不是建立在某种信用上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市场供求关系之上。信用体系不仅仅属于经济范畴,更多属于社会范畴,属于道德、法律、文化层面,甚至是一
期刊
法治在信用建设中,将会发挥关键作用。中共中央党校这几年比较关注信用的法治建设问题,2016年承接了国家发改委的一个信用立法研究课题。我们从学者的角度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法专家建议稿,力求给立法者提供学理层面的文本。在建设法治中国背景下,信用问题一定要严格纳入法治轨道。  在未来的立法过程中,我认为一定要肯定来自于政府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和社會共治的力量。政府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恰恰相反,在很多领域
期刊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生产能力达到一定标准,而是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其中,贯彻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成法治政府是一项重要内容。法治政府就是依法行政的政府,要求政府能够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建设法治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步骤。党的十八大首次将“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
期刊
【摘要】检察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仅影响人民对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必须着眼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履行好监督职能,维护好公共利益,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品质的司法服务。  【关键词】新时代 检察工作 司法服务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