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她们的谦逊与功绩不成比例,但这对英国特工姐妹在纳粹占领区的非凡经历,足以令两人成为二战谍报史上的一段佳话。
1944年夏,数以百万计的同盟国军队云集英伦三岛,旨在反攻欧洲大陆的诺曼底登陆启幕在即。而在英吉利海峡另一边,专门执掌敌后行动的英国“特别行动处”(SOE),已提前派遣数千名情报员潜入危机四伏的德军占领区,搜集情报,联络抵抗组织……
在这支“平均生存时间只有几个礼拜”的队伍中,有一对行事低调的姐妹,立下了令多数同行相形见绌的功绩。
姐妹特工
艾琳·尼尔内1923年生于伦敦,父亲杰克是医生出身的化学家,母亲马里基塔来自法裔西班牙贵族世家。作为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两个哥哥弗朗西斯、弗雷德里克和姐姐杰奎琳对她关照有加。艾琳两岁时,全家人迁居法国南部濒海城市尼斯,她和杰奎琳进入修道院学校读书。
1940年德军攻陷法国,尼尔内一家的平静生活一去不复返。占领军扶植的维希政府不许与英国有关联的人住在海边,他们只好搬到乡下。不久,弗雷德里克设法返回英国,报名参加皇家空军。又过了两年,已经成年的姐妹俩也告别亲人,取道中立国西班牙抵达伦敦。
希望帮助第二故乡重获自由的两人赶到征兵站,却接连几次遭到冷遇。一番周折后,这对姐妹的简历被转到了“特别行动处”人事部门负责人塞尔文·杰普森上尉手中。艾琳和杰奎琳精通法语,成为她们入选的决定性因素。
艾琳当时不过20岁出头,被认为欠缺社会经验,只能先留在英国本土做报务员。杰奎琳获准去接受敌后工作培训。
1943年1月的某个夜晚,代号“设计师”的杰奎琳和上司莫里斯·索斯盖特登上飞机,悄然空降法国。临行前,她只对上司提出一个要求:千万别把妹妹艾琳派往敌占区。此后,杰奎琳成了法国抵抗组织的重要外援,在各地传递情报和武器,并组织了一连串破坏行动。
敌后潜伏永远是险象环生的。一次,便衣密探登门搜查,杰奎琳假装打瞌睡,骗走了对方。过了几个钟头,等到盖世太保的大队人马抵达,所有英国特工早已不知所踪。
1944年4月,索斯盖特把杰奎琳送回英国,经历了一年多的历练,彼时的她变得老练沉稳,却也身心俱疲。
在前来迎接的人群中,杰奎琳没发现艾琳的身影。她惊讶地得知,那个“缺乏城府、不守时、丢三落四”的妹妹,已经于两个月前主动请缨,奔赴自己刚刚脱离的险境。
守口如瓶
彼时,艾琳已进驻巴黎郊外的秘密据点多日,以“迪迪”自称的她顾不上休息,夜以继日地敲击发报机。
她记得,自己第一次带着18公斤重的发报机乘火车外出,一名德国士兵问行李箱里是什么。“留声机。”尽管对方未起疑心,为安全起见,她还是提前下车步行前往目的地。
随着诺曼底登陆日益临近,艾琳的工作愈发繁忙,电文内容涉及双重间谍、敌军部署、抵抗组织和瞄准英国的导弹发射场等重要情况。1944年7月夏天的一个早晨,在她把一份重要的情报发出后,被捕了。面对盖世太保,面对种种酷刑,她一直说自己是个打零工的,其他的什么也不说。她经受住考验,向成为最后的赢家迈出了一大步。
8月15日,距盟军解放巴黎还有10天,艾琳被送上挤满囚犯的火车,驶往德国。
低调谢幕
火车的目的地是地处柏林北部的拉文斯布鲁克集中营。没力气干活的囚犯被直接送往毒气室,另一些身体健康的人成了医学实验的牺牲品;嗜虐成性的狱警以折磨犯人取乐,无情的肉体摧残和食物短缺,每天都在夺走生命。据艾琳回忆,她之所以能够幸存,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亲人的思念。其间,她还和三名同样来自“特别行动处”的被俘女特工成为朋友。艾琳坚称自己是“被冤枉的法国女孩”,其他人则承认了真实身份。1945年2月,这几名同伴相继被处决。
随着盟军推进,警卫决定把囚犯转移到莱比锡附近的另一座集中营。途中,艾琳和另外两名女囚趁夜逃进附近的森林。她自由了,但仍深陷敌占区,只能拖着被肺炎和痢疾折磨的身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风餐露宿。直到一座教堂出现在面前,她才确信自己已逃出生天。
美军抵达莱比锡后,艾琳自报家门。美国人却对其身份将信将疑,一度把她与德军战俘关在一起。过了三个星期,英国情报人员闻讯赶到,艾琳终于被从失踪人员名单上除名。
尼尔内姐妹重逢时,时间已过去了两年半。妹妹憔悴的神情令杰奎琳震惊。长期的监禁以及友人的死,都给她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为了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艾琳不得不一次次接受痛苦的电击治疗。此时,那个活泼、精力旺盛的女孩,已经变得异乎寻常地沉默而警觉。
姐妹俩均未结婚,更谈不上儿孙满堂。1982年,杰奎琳因癌症病故,艾琳变得更加孤僻。这位谦逊的女英雄以89岁高龄过世时,身旁没有至亲陪伴。来参加葬礼的宾客多数是她生前的左邻右舍——这些人刚刚获悉,隔壁那名“有点古怪”的老妪拥有何等不凡的往昔。
(摘自《青年参考》2013.6.6)B⑦
1944年夏,数以百万计的同盟国军队云集英伦三岛,旨在反攻欧洲大陆的诺曼底登陆启幕在即。而在英吉利海峡另一边,专门执掌敌后行动的英国“特别行动处”(SOE),已提前派遣数千名情报员潜入危机四伏的德军占领区,搜集情报,联络抵抗组织……
在这支“平均生存时间只有几个礼拜”的队伍中,有一对行事低调的姐妹,立下了令多数同行相形见绌的功绩。
姐妹特工
艾琳·尼尔内1923年生于伦敦,父亲杰克是医生出身的化学家,母亲马里基塔来自法裔西班牙贵族世家。作为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两个哥哥弗朗西斯、弗雷德里克和姐姐杰奎琳对她关照有加。艾琳两岁时,全家人迁居法国南部濒海城市尼斯,她和杰奎琳进入修道院学校读书。
1940年德军攻陷法国,尼尔内一家的平静生活一去不复返。占领军扶植的维希政府不许与英国有关联的人住在海边,他们只好搬到乡下。不久,弗雷德里克设法返回英国,报名参加皇家空军。又过了两年,已经成年的姐妹俩也告别亲人,取道中立国西班牙抵达伦敦。
希望帮助第二故乡重获自由的两人赶到征兵站,却接连几次遭到冷遇。一番周折后,这对姐妹的简历被转到了“特别行动处”人事部门负责人塞尔文·杰普森上尉手中。艾琳和杰奎琳精通法语,成为她们入选的决定性因素。
艾琳当时不过20岁出头,被认为欠缺社会经验,只能先留在英国本土做报务员。杰奎琳获准去接受敌后工作培训。
1943年1月的某个夜晚,代号“设计师”的杰奎琳和上司莫里斯·索斯盖特登上飞机,悄然空降法国。临行前,她只对上司提出一个要求:千万别把妹妹艾琳派往敌占区。此后,杰奎琳成了法国抵抗组织的重要外援,在各地传递情报和武器,并组织了一连串破坏行动。
敌后潜伏永远是险象环生的。一次,便衣密探登门搜查,杰奎琳假装打瞌睡,骗走了对方。过了几个钟头,等到盖世太保的大队人马抵达,所有英国特工早已不知所踪。
1944年4月,索斯盖特把杰奎琳送回英国,经历了一年多的历练,彼时的她变得老练沉稳,却也身心俱疲。
在前来迎接的人群中,杰奎琳没发现艾琳的身影。她惊讶地得知,那个“缺乏城府、不守时、丢三落四”的妹妹,已经于两个月前主动请缨,奔赴自己刚刚脱离的险境。
守口如瓶
彼时,艾琳已进驻巴黎郊外的秘密据点多日,以“迪迪”自称的她顾不上休息,夜以继日地敲击发报机。
她记得,自己第一次带着18公斤重的发报机乘火车外出,一名德国士兵问行李箱里是什么。“留声机。”尽管对方未起疑心,为安全起见,她还是提前下车步行前往目的地。
随着诺曼底登陆日益临近,艾琳的工作愈发繁忙,电文内容涉及双重间谍、敌军部署、抵抗组织和瞄准英国的导弹发射场等重要情况。1944年7月夏天的一个早晨,在她把一份重要的情报发出后,被捕了。面对盖世太保,面对种种酷刑,她一直说自己是个打零工的,其他的什么也不说。她经受住考验,向成为最后的赢家迈出了一大步。
8月15日,距盟军解放巴黎还有10天,艾琳被送上挤满囚犯的火车,驶往德国。
低调谢幕
火车的目的地是地处柏林北部的拉文斯布鲁克集中营。没力气干活的囚犯被直接送往毒气室,另一些身体健康的人成了医学实验的牺牲品;嗜虐成性的狱警以折磨犯人取乐,无情的肉体摧残和食物短缺,每天都在夺走生命。据艾琳回忆,她之所以能够幸存,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亲人的思念。其间,她还和三名同样来自“特别行动处”的被俘女特工成为朋友。艾琳坚称自己是“被冤枉的法国女孩”,其他人则承认了真实身份。1945年2月,这几名同伴相继被处决。
随着盟军推进,警卫决定把囚犯转移到莱比锡附近的另一座集中营。途中,艾琳和另外两名女囚趁夜逃进附近的森林。她自由了,但仍深陷敌占区,只能拖着被肺炎和痢疾折磨的身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风餐露宿。直到一座教堂出现在面前,她才确信自己已逃出生天。
美军抵达莱比锡后,艾琳自报家门。美国人却对其身份将信将疑,一度把她与德军战俘关在一起。过了三个星期,英国情报人员闻讯赶到,艾琳终于被从失踪人员名单上除名。
尼尔内姐妹重逢时,时间已过去了两年半。妹妹憔悴的神情令杰奎琳震惊。长期的监禁以及友人的死,都给她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为了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艾琳不得不一次次接受痛苦的电击治疗。此时,那个活泼、精力旺盛的女孩,已经变得异乎寻常地沉默而警觉。
姐妹俩均未结婚,更谈不上儿孙满堂。1982年,杰奎琳因癌症病故,艾琳变得更加孤僻。这位谦逊的女英雄以89岁高龄过世时,身旁没有至亲陪伴。来参加葬礼的宾客多数是她生前的左邻右舍——这些人刚刚获悉,隔壁那名“有点古怪”的老妪拥有何等不凡的往昔。
(摘自《青年参考》2013.6.6)B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