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奇人、奇事、奇招”来概括毛泽东的养生习惯,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按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他跟医生的关系长期以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保健医生们经常会听到他说这样的话:“要是都按照你们说的去做,那我就没得活了。”他就是这样,原则上配合医生,又时不时同医生搞搞小“摩擦”。摩擦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套既吸纳了医生的部分意见,又有他自己个性特色的“毛氏养生术”。
讨债的又来了
曾有医生试图让毛泽东改变作息规律,彻底改掉熬夜的毛病。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不是不想改,确实是改不过来。夜间办公,是长期战争生涯中养成的习惯。哪怕是在艰苦的长征路上,他也没有中止通宵办公的习惯。白天还要行军,怎么办呢?周恩来出了个主意,布置一副担架,让毛泽东躺在担架上,盖上毛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挑夫抬着他行军,这样能补充四五个小时的睡眠,长期下来,形成积习。按照毛泽东自己的话说是“按照月亮(规律)办事”。
建国以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一位好友写信劝他把作息时间改过来,他是这样回信的:“晚睡的毛病正在改,实行了半个月,按照太阳办事,不按月亮办事了,但近日又翻了过来,新年后当再改正。多休息和注意吃东西,也正在做,总之如你所说,将这看作大事,不看作小事,就有希望改正了。”看来,毛泽东深深地意识到了作息颠倒的害处,尽管他最终没有能够身体力行去做到。
在古今中外的伟人中,极少有像毛泽东这样特立独行地对待个人生活和保健护理的人物。在他身上,健身之道的优点和不足(甚至是严重的缺点)同样突出,形成一个鲜明的、矛盾的制衡关系。比如,在某些保健细节上,他不依照具体医嘱和某些固定做法而行,而像孙悟空那样“跳出三界外”;但在另一方面,他又在“无理”中另辟蹊径并体现出合理性,是谓“又在五行中”。
虽然毛泽东大半生总在同失眠作“斗争”,但在“失眠”与“睡眠”的制衡中,他还是能够略占上风的。对于睡眠,毛泽东心里有一个度,如果连续若干个小时不睡觉,大脑感到疲劳,心理暗示就会自然起作用:“该还债了。”工作人员都知道,每当主席决定休息,躺在床上盖上毛巾被做入睡的准备时,总会叫一声:“不得了啦,讨债的又来了。”
红焖鱼头换下红烧肉
毛泽东嗜食红烧肉。其实,在他的食谱中,素食和荤素各半的菜肴占很大比例,红烧肉并不多见。他对红烧肉的态度是“心向往之”,但并不是想吃就来一碗,只有在打了一次大胜仗,完成了一件棘手的工作后,兴奋之余,才以商量的口气向卫士长讨要一碗红烧肉。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一度“戒”肉,很长时间内没有沾荤腥。可见红烧肉只是一段佳话,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还是很注意荤素搭配,并不偏食浓油赤酱的。
火焙鱼、油炸臭豆腐……这些在营养学上有争议的菜肴,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全国各地打着“毛氏”招牌餐馆的“主打菜”。但从毛泽东的日常食谱来看,辛温结合、荤素搭配、五谷兼备,偏好苦、辣、田园野菜,才是主流。这种食物之间的制衡是很符合养生原理的。毛泽东虽体态显胖,但没有一般胖人为之困扰的肥胖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除了年轻时锻炼打下的身体底子,另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饮食上的制衡有术。
毛泽东所钟爱的红烧肉,原料多选用肥厚的肋条肉,按照他的话说:“越肥越好。”人是要摄入一定的动物脂肪,但肥肉对健康不利,这几乎是营养学的共识。毛泽东常说“红烧肉补脑”,似乎也缺乏医学根据。所以晚年时,他也比较自觉地回避红烧肉这种油性大的菜肴,多用红焖鱼头和西式浓汤来解馋。
吃冰压感冒
毛澤东年轻时非常赞赏梁启超的名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他在《湘江评论》上最早发表文章倡导国人发扬体育精神,年轻时是“野蛮体魄”的实践楷模,游泳、冷水浴、雨浴、雪浴、风餐露宿,中年坚持冷水浴,七十余岁尚能横渡长江。毛泽东还经常按摩、梳头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并一度接受灌肠,这些都对减少老年病有益。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不拘性情的养生个性,年轻时注重的健身和炼心结合,造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自信的心态,这是他敢于打破医生设定的条条框框的基础。
虽然医生免不了要跟毛泽东发生一些争执,但最终结果还是向主席让步的多。如针对嗜烟如命、某些食物细菌超标、皮肤瘙痒的治疗等等,医生同毛泽东进行过多次抗争、交涉,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悉从尊便”。这倒不是说毛泽东的权威使保健医生们不得不让步,而是因为他的身体底子太好,一般的规律在他身上不起作用。
有一次,一位医生从主席卧室里走出来吐着舌头说:“没办法,老头子(工作人员背地里称毛泽东为‘老头子’)又在折腾,居然吃冰来压感冒!”靠吃冰来压制体温升高本来就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何况老人家童心大发,居然去吃屋檐下结的不太清洁的冰锥子,任何一个医生都不会想出这一招。但医生对此毫无办法,这就是毛泽东的“招”。
讨债的又来了
曾有医生试图让毛泽东改变作息规律,彻底改掉熬夜的毛病。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不是不想改,确实是改不过来。夜间办公,是长期战争生涯中养成的习惯。哪怕是在艰苦的长征路上,他也没有中止通宵办公的习惯。白天还要行军,怎么办呢?周恩来出了个主意,布置一副担架,让毛泽东躺在担架上,盖上毛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挑夫抬着他行军,这样能补充四五个小时的睡眠,长期下来,形成积习。按照毛泽东自己的话说是“按照月亮(规律)办事”。
建国以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一位好友写信劝他把作息时间改过来,他是这样回信的:“晚睡的毛病正在改,实行了半个月,按照太阳办事,不按月亮办事了,但近日又翻了过来,新年后当再改正。多休息和注意吃东西,也正在做,总之如你所说,将这看作大事,不看作小事,就有希望改正了。”看来,毛泽东深深地意识到了作息颠倒的害处,尽管他最终没有能够身体力行去做到。
在古今中外的伟人中,极少有像毛泽东这样特立独行地对待个人生活和保健护理的人物。在他身上,健身之道的优点和不足(甚至是严重的缺点)同样突出,形成一个鲜明的、矛盾的制衡关系。比如,在某些保健细节上,他不依照具体医嘱和某些固定做法而行,而像孙悟空那样“跳出三界外”;但在另一方面,他又在“无理”中另辟蹊径并体现出合理性,是谓“又在五行中”。
虽然毛泽东大半生总在同失眠作“斗争”,但在“失眠”与“睡眠”的制衡中,他还是能够略占上风的。对于睡眠,毛泽东心里有一个度,如果连续若干个小时不睡觉,大脑感到疲劳,心理暗示就会自然起作用:“该还债了。”工作人员都知道,每当主席决定休息,躺在床上盖上毛巾被做入睡的准备时,总会叫一声:“不得了啦,讨债的又来了。”
红焖鱼头换下红烧肉
毛泽东嗜食红烧肉。其实,在他的食谱中,素食和荤素各半的菜肴占很大比例,红烧肉并不多见。他对红烧肉的态度是“心向往之”,但并不是想吃就来一碗,只有在打了一次大胜仗,完成了一件棘手的工作后,兴奋之余,才以商量的口气向卫士长讨要一碗红烧肉。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一度“戒”肉,很长时间内没有沾荤腥。可见红烧肉只是一段佳话,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还是很注意荤素搭配,并不偏食浓油赤酱的。
火焙鱼、油炸臭豆腐……这些在营养学上有争议的菜肴,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全国各地打着“毛氏”招牌餐馆的“主打菜”。但从毛泽东的日常食谱来看,辛温结合、荤素搭配、五谷兼备,偏好苦、辣、田园野菜,才是主流。这种食物之间的制衡是很符合养生原理的。毛泽东虽体态显胖,但没有一般胖人为之困扰的肥胖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除了年轻时锻炼打下的身体底子,另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饮食上的制衡有术。
毛泽东所钟爱的红烧肉,原料多选用肥厚的肋条肉,按照他的话说:“越肥越好。”人是要摄入一定的动物脂肪,但肥肉对健康不利,这几乎是营养学的共识。毛泽东常说“红烧肉补脑”,似乎也缺乏医学根据。所以晚年时,他也比较自觉地回避红烧肉这种油性大的菜肴,多用红焖鱼头和西式浓汤来解馋。
吃冰压感冒
毛澤东年轻时非常赞赏梁启超的名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他在《湘江评论》上最早发表文章倡导国人发扬体育精神,年轻时是“野蛮体魄”的实践楷模,游泳、冷水浴、雨浴、雪浴、风餐露宿,中年坚持冷水浴,七十余岁尚能横渡长江。毛泽东还经常按摩、梳头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并一度接受灌肠,这些都对减少老年病有益。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不拘性情的养生个性,年轻时注重的健身和炼心结合,造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自信的心态,这是他敢于打破医生设定的条条框框的基础。
虽然医生免不了要跟毛泽东发生一些争执,但最终结果还是向主席让步的多。如针对嗜烟如命、某些食物细菌超标、皮肤瘙痒的治疗等等,医生同毛泽东进行过多次抗争、交涉,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悉从尊便”。这倒不是说毛泽东的权威使保健医生们不得不让步,而是因为他的身体底子太好,一般的规律在他身上不起作用。
有一次,一位医生从主席卧室里走出来吐着舌头说:“没办法,老头子(工作人员背地里称毛泽东为‘老头子’)又在折腾,居然吃冰来压感冒!”靠吃冰来压制体温升高本来就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何况老人家童心大发,居然去吃屋檐下结的不太清洁的冰锥子,任何一个医生都不会想出这一招。但医生对此毫无办法,这就是毛泽东的“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