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患者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其中对7例伴有患肢短缩2cm以上者同时行骨痂延长手术,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7例患肢短缩者骨延长2-7cm,所有患者X线拍片检查显示骨不连接处及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再无骨折及感染发生,关节功能亦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患者时,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肯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外固定器;股骨骨折;骨不连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3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5-01
在临床上,对于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的病例,治疗的目的是治愈感染,同时治愈骨不连接,恢复患肢的长度,改善关节功能。但是,由于感染及创伤的缘故,加之大量的疤痕组织形成及血液循环差等原因,同时治疗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则较为困难[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尝试,认为应用骨外固定疗法成为该类患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2]。我们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了18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18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14-51岁,平均年龄(32.4±4.5)岁。病程8个月-4.4年,平均病程2.1年。有15例患者层行二次手术治疗。入院后拍片示7例患者伴有患肢短缩2cm以上。入院时所有患者出现患肢大腿感染、疼痛、畸形,部分患者合并皮肤窦道形成并流脓,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2应用材料由江苏省武进第三医疗器械厂生产并提供的镶嵌式骨外固定器(I-Ⅴ型,直径8mm),有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并提供的螺纹针(直径5mm)。
1.3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在大腿外侧做皮肤小切口,切除坏死组织后彻底清创,清除脓液,去除股骨内原有固定的钢板、螺丝钉、髓内钉。应用直径4.5mm钻花在骨不连接断端两侧钻孔置入两组螺纹针4-6枚,该螺纹针穿透两侧骨皮质,同时各螺纹针间相互平行,处于同一平面,与股骨长轴垂直。伴有患肢短缩者在较完整骨段加置一组2-3枚螺纹针,两组螺纹针之间骨膜下截骨,最后缝合骨膜,骨不连接处放置灌洗引流装置,缝合伤口,在露在皮外的螺纹针针尾安装合适的镶嵌式骨外固定器。
1.4手术后处理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24-48小时拔除引流,残留的窦道应用碘伏纱条换药直至感染控制、窦道闭合为止。患肢短缩者在术后第3天开始调节骨外固定器进行延长,起初,延长速度较快,为0.6-1.0mm/d,在延长长度大于6cm后,则延长速度减慢为0.3-0.5mm/d,在骨不连接断端两侧接触后,每2周在在骨不连接处加压1次。单纯加压者2周加压1次。在加压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肢的末梢循环情况、肢体感觉情况、运动情况等,如果患肢的末梢循环差、肢体感觉麻木、运动障碍等,则停止延长,待上述情况处理后再进行延长或停止延长。每2周拍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骨延长情况、患肢程度,决定下一步是否需要加压、延长。在加压及延长的过程中,逐渐进行免负重关节的功能锻炼、免负重行走,最后丢弃拐杖行走等肢体功能锻炼。2结果
所有患者门诊随诊2年后,7例患肢短缩者骨延长2-7cm,11例单纯加压者骨不连接处愈合。所有患者X线拍片检查显示骨不连接处及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2个月,骨折断端呈角小于10°,未予处理。有3例患者术后针孔处感染,经抗感染及局部处理后痊愈,再无骨折及感染发生,关节功能亦较手术前明显改善。3讨论
在临床上,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情况,除与骨折的粉碎程度、周围软组织的感染程度、损伤的严重程度、医源性因素有关外,还与早期创伤的处理不当有关。早期在处理创伤时,内固定不当,加重感染,进一步导致骨折不愈合。由于反复多次手术、感染及创伤的缘故,加之大量的疤痕组织形成及血液循环差等原因,使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治疗极为困难。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采用分期手术进行治疗,即先控制感染、清除创面,待3-6个月感染基本控制后再进行治疗骨不连,此治疗方法需多次手术,治疗时间长,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局部瘢痕形成导致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过程中,既要控制感染,又要使骨折固定愈合并延长短缩的股骨,同时,使髋关节、膝关节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其中,最重要的是带有活力的骨断端的接触[3]。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断端并非死骨,它仍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在牢靠稳定的固定情况下仍可以延长并愈合,这是临床治疗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尝试,认为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成为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患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4]。近年来,骨外固定器的设计、制造技术速度发展很快,在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接断端处在加压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选用骨干截骨、骨痂延长术等为缩短患肢的延长提供了技术基础[5]。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既可以加压治疗骨不愈合,又可以使骨延长促进骨愈合,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肯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孙月华.骨不连的研究现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5):415-419.
[2]Dagher P,Ma SZ,Zou ZA,et al.Compound tibial fracture with bone 1055 treated by the ilizarov technique[J].J Bone Joint Surg,1991,73(B):316-318.
[3]彭秋偉,张湘生,黎志宏,等.骨痂延长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创性骨不连[J].临床骨科杂志,2006,9(5):415-417.
[4]郑强,潘志军,李杭,等.混合式单臂外固定架骨延长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7):509-513.
[5]李起鸿,主编.骨外固定原理与临床[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107.
【关键词】骨外固定器;股骨骨折;骨不连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3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5-01
在临床上,对于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的病例,治疗的目的是治愈感染,同时治愈骨不连接,恢复患肢的长度,改善关节功能。但是,由于感染及创伤的缘故,加之大量的疤痕组织形成及血液循环差等原因,同时治疗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则较为困难[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尝试,认为应用骨外固定疗法成为该类患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2]。我们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了18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18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14-51岁,平均年龄(32.4±4.5)岁。病程8个月-4.4年,平均病程2.1年。有15例患者层行二次手术治疗。入院后拍片示7例患者伴有患肢短缩2cm以上。入院时所有患者出现患肢大腿感染、疼痛、畸形,部分患者合并皮肤窦道形成并流脓,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2应用材料由江苏省武进第三医疗器械厂生产并提供的镶嵌式骨外固定器(I-Ⅴ型,直径8mm),有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并提供的螺纹针(直径5mm)。
1.3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在大腿外侧做皮肤小切口,切除坏死组织后彻底清创,清除脓液,去除股骨内原有固定的钢板、螺丝钉、髓内钉。应用直径4.5mm钻花在骨不连接断端两侧钻孔置入两组螺纹针4-6枚,该螺纹针穿透两侧骨皮质,同时各螺纹针间相互平行,处于同一平面,与股骨长轴垂直。伴有患肢短缩者在较完整骨段加置一组2-3枚螺纹针,两组螺纹针之间骨膜下截骨,最后缝合骨膜,骨不连接处放置灌洗引流装置,缝合伤口,在露在皮外的螺纹针针尾安装合适的镶嵌式骨外固定器。
1.4手术后处理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24-48小时拔除引流,残留的窦道应用碘伏纱条换药直至感染控制、窦道闭合为止。患肢短缩者在术后第3天开始调节骨外固定器进行延长,起初,延长速度较快,为0.6-1.0mm/d,在延长长度大于6cm后,则延长速度减慢为0.3-0.5mm/d,在骨不连接断端两侧接触后,每2周在在骨不连接处加压1次。单纯加压者2周加压1次。在加压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肢的末梢循环情况、肢体感觉情况、运动情况等,如果患肢的末梢循环差、肢体感觉麻木、运动障碍等,则停止延长,待上述情况处理后再进行延长或停止延长。每2周拍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骨延长情况、患肢程度,决定下一步是否需要加压、延长。在加压及延长的过程中,逐渐进行免负重关节的功能锻炼、免负重行走,最后丢弃拐杖行走等肢体功能锻炼。2结果
所有患者门诊随诊2年后,7例患肢短缩者骨延长2-7cm,11例单纯加压者骨不连接处愈合。所有患者X线拍片检查显示骨不连接处及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2个月,骨折断端呈角小于10°,未予处理。有3例患者术后针孔处感染,经抗感染及局部处理后痊愈,再无骨折及感染发生,关节功能亦较手术前明显改善。3讨论
在临床上,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情况,除与骨折的粉碎程度、周围软组织的感染程度、损伤的严重程度、医源性因素有关外,还与早期创伤的处理不当有关。早期在处理创伤时,内固定不当,加重感染,进一步导致骨折不愈合。由于反复多次手术、感染及创伤的缘故,加之大量的疤痕组织形成及血液循环差等原因,使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治疗极为困难。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采用分期手术进行治疗,即先控制感染、清除创面,待3-6个月感染基本控制后再进行治疗骨不连,此治疗方法需多次手术,治疗时间长,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局部瘢痕形成导致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过程中,既要控制感染,又要使骨折固定愈合并延长短缩的股骨,同时,使髋关节、膝关节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其中,最重要的是带有活力的骨断端的接触[3]。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断端并非死骨,它仍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在牢靠稳定的固定情况下仍可以延长并愈合,这是临床治疗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尝试,认为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成为股骨创伤合并感染及骨不连接患者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4]。近年来,骨外固定器的设计、制造技术速度发展很快,在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接断端处在加压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选用骨干截骨、骨痂延长术等为缩短患肢的延长提供了技术基础[5]。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既可以加压治疗骨不愈合,又可以使骨延长促进骨愈合,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肯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孙月华.骨不连的研究现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5):415-419.
[2]Dagher P,Ma SZ,Zou ZA,et al.Compound tibial fracture with bone 1055 treated by the ilizarov technique[J].J Bone Joint Surg,1991,73(B):316-318.
[3]彭秋偉,张湘生,黎志宏,等.骨痂延长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创性骨不连[J].临床骨科杂志,2006,9(5):415-417.
[4]郑强,潘志军,李杭,等.混合式单臂外固定架骨延长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7):509-513.
[5]李起鸿,主编.骨外固定原理与临床[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