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现代语言心理学角度研究了四种英语阅读模式,进而从阅读能力、阅读心理过程、阅读策略、阅读图式、阅读情境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更新,从深层次研究了英语阅读模式。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模式;语言心理学
当前,国外的英语教学阅读模式研究的主要致力于对阅读过程本质的分析,进而构建可以比较全面地阐释阅读现象的模式。对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在理论研究层面及课堂实践层面产生一定影响的阅读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1.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此模式主要依靠信息加工的观点来阐述阅读过程,即从下级的字母、单词或词组上升至上级的句子、段落乃至整个语篇的信息理解过程。换言之,这一过程是学生从开始读取阅读材料中的文字符号开始,直至逐步理解整个语篇的认知过程。
该模式虽然可用来解释实际阅读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而且,它却无法展示整个阅读理解过程的全貌。有学者认为,自下而上模式只关注从符号到意义这一信息解码过程,认为学生与语篇的交互是单向的,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仅能依托于其对篇内单词、句子、段落等层面的理解,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这样就很容易孤立地研究、处理篇章词义和结构等问题。
2.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此模式认为阅读是学生的选择过程,即在对语篇内容进行预测的前提下,对篇章中的语言线索进行处理,形成临时的对于下文内容发展的预测及判定。这种预测会在学生不断深入的阅读中得到验证、否定或进一步修正。可见,这一模式正与上一模式相逆。这个模式的优点在于突出了学生的主导作用,然而却忽视了基本语言知识的作用。
3. 交互作用模式 (Interactive Model)。这种模式将前两种模式相结合,认为阅读理解过程不单是对语篇文字的处理,也是学生运用其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学生与语篇的关系是相互的,学生对于语篇的理解,必须基于其语言分析处理能力,也就是识得单词,读懂段落,理解结构及文章大意的能力。从而,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预测与推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
4. 交易阅读模式 (Transactional Model)。此模式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篇章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构成语篇理解这一过程的两种必要因素。学生并非单纯地追求语篇中传达的思想,而是创造性地理解其深层含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人生阅历,情绪及所处环境,对同一篇章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的解读,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
这种阅读模式反映了阅读是一个有机的,具有动态意义的,不断发展的连续过程,是某种具体阅读环境和某一读者交互发生作用的过程。
通过对阅读模式的研究可知,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每一种模式似乎都具有其优缺点,却都可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
1. 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并不等同于语言能力。学生想要理解语篇,一定要有必要的单词量及语法结构的积累。同时,也应具备文章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及自身对语篇的加工策略。然而在传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过分关注生词、例句及句子语法分析,而忽略了文章整体结构的讲解及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这种方法无疑是必要的,然而到了大学课堂中的高层次阅读,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此时,阅读就不仅是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是所谓“重建文意的阅读”,需要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语篇含义,利用已有的百科知识去理解语言现象。
2.阅读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需要多种心理因素参与,将文字信息转化为主观信息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几乎涵盖人的所有心理活动。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表明,阅读活动实际上就是阅读心理过程,主要包括阅读认知过程、阅读调控过程以及阅读期望调控三个概念。阅读认知过程要求调动学生的阅读感知、思维、记忆力、注意力等各方面心理因素,使之处于积极的、紧张的状态,通过阅读活动,从文献中获得信息、领悟信息、加深理解、从而创造性地应用阅读成果。阅读调控过程不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信息的加工,但能决定其处理信息的手段与策略,调节信息处理过程。阅读期望调控则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非认知心理因素,也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动机以及阅读意志等方面。这些心理因素对学生的阅读认识过程同样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阅读策略。阅读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就应该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授以有效的阅读方法,追求最佳的阅读效果。学生在开始阅读语篇前,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及阅读目的等对其内容进行预测,进而根据预测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种预测会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或修正,主动理解语篇思想的阅读方法使文章中许多孤立的,难以理解的要点都會变得清晰明了。此外,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筛选已读内容,提取必要信息,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阅读目标进行比对。这种整体阅读策略可以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细节,更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理解,减少对于不必要的细节的处理时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4.阅读图式。自交互作用模式提出后,图式理论的重要性就越发体现出来。当学生在阅读语篇,特别是相对复杂的文章时,必须调动头脑中的多种语言知识。如果学生熟悉某语篇中描写的内容,理解起来就会相对容易。同样,如果学生熟悉某语篇的构建模式,也能从容地根据其结构与发展预测出文章接下来的发展思路。然而,如果篇章的内容或模式超出了学生头脑中预先构建的图式,就会产生理解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除语言知识本身外,还需在图式构建模式知识等方面花些功夫。
5.阅读情境。阅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某种阅读环境与某一读者互相作用的过程。然而,情境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却很少有应用。很多教师或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基于白纸黑字的理解过程,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但当此过程开始时,某些有形或无形的因素,比如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特定场合、作者意图、学生心理等,也影响着阅读的准确性与理解度。因此,只有当学生在阅读各环节与作者相同或相似时,文章深层含义才有可能最大化复现。
鉴于上述阅读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如下三方面问题:
1.重视英语为本族语阅读及英语为外语阅读的区别。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大量引用英语国家学者有关阅读理论与实践的著述,确实具有积极作用。但中国学生学英语,缺少完美的语言环境,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中国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时面临着各种语言障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背后的文化与本族语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与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阅读过程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过程,在阅读实践中,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授课方法虽有差异,但都无法取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广泛阅读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教师也应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技巧、组织、评价其阅读活动,从而发现学生在语篇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
3.重视学生背景知识的丰富性。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但要使学生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其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使英语知识信息库存化。教师在讲授某一语篇时,应向学生介绍必要的阅读目标及阅读手段,使英语知识信息系统化,进而使学生习得系统化的知识及实践经验。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农学部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主位推进模式在英语快速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包济平.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J].外语界,1995(3).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3]卞鲁霞,王明初.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4).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模式;语言心理学
当前,国外的英语教学阅读模式研究的主要致力于对阅读过程本质的分析,进而构建可以比较全面地阐释阅读现象的模式。对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在理论研究层面及课堂实践层面产生一定影响的阅读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1.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此模式主要依靠信息加工的观点来阐述阅读过程,即从下级的字母、单词或词组上升至上级的句子、段落乃至整个语篇的信息理解过程。换言之,这一过程是学生从开始读取阅读材料中的文字符号开始,直至逐步理解整个语篇的认知过程。
该模式虽然可用来解释实际阅读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而且,它却无法展示整个阅读理解过程的全貌。有学者认为,自下而上模式只关注从符号到意义这一信息解码过程,认为学生与语篇的交互是单向的,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仅能依托于其对篇内单词、句子、段落等层面的理解,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这样就很容易孤立地研究、处理篇章词义和结构等问题。
2.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此模式认为阅读是学生的选择过程,即在对语篇内容进行预测的前提下,对篇章中的语言线索进行处理,形成临时的对于下文内容发展的预测及判定。这种预测会在学生不断深入的阅读中得到验证、否定或进一步修正。可见,这一模式正与上一模式相逆。这个模式的优点在于突出了学生的主导作用,然而却忽视了基本语言知识的作用。
3. 交互作用模式 (Interactive Model)。这种模式将前两种模式相结合,认为阅读理解过程不单是对语篇文字的处理,也是学生运用其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学生与语篇的关系是相互的,学生对于语篇的理解,必须基于其语言分析处理能力,也就是识得单词,读懂段落,理解结构及文章大意的能力。从而,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预测与推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
4. 交易阅读模式 (Transactional Model)。此模式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篇章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构成语篇理解这一过程的两种必要因素。学生并非单纯地追求语篇中传达的思想,而是创造性地理解其深层含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人生阅历,情绪及所处环境,对同一篇章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的解读,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
这种阅读模式反映了阅读是一个有机的,具有动态意义的,不断发展的连续过程,是某种具体阅读环境和某一读者交互发生作用的过程。
通过对阅读模式的研究可知,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每一种模式似乎都具有其优缺点,却都可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
1. 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并不等同于语言能力。学生想要理解语篇,一定要有必要的单词量及语法结构的积累。同时,也应具备文章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及自身对语篇的加工策略。然而在传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过分关注生词、例句及句子语法分析,而忽略了文章整体结构的讲解及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这种方法无疑是必要的,然而到了大学课堂中的高层次阅读,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此时,阅读就不仅是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是所谓“重建文意的阅读”,需要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语篇含义,利用已有的百科知识去理解语言现象。
2.阅读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需要多种心理因素参与,将文字信息转化为主观信息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几乎涵盖人的所有心理活动。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表明,阅读活动实际上就是阅读心理过程,主要包括阅读认知过程、阅读调控过程以及阅读期望调控三个概念。阅读认知过程要求调动学生的阅读感知、思维、记忆力、注意力等各方面心理因素,使之处于积极的、紧张的状态,通过阅读活动,从文献中获得信息、领悟信息、加深理解、从而创造性地应用阅读成果。阅读调控过程不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信息的加工,但能决定其处理信息的手段与策略,调节信息处理过程。阅读期望调控则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非认知心理因素,也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动机以及阅读意志等方面。这些心理因素对学生的阅读认识过程同样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阅读策略。阅读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就应该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授以有效的阅读方法,追求最佳的阅读效果。学生在开始阅读语篇前,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及阅读目的等对其内容进行预测,进而根据预测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种预测会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或修正,主动理解语篇思想的阅读方法使文章中许多孤立的,难以理解的要点都會变得清晰明了。此外,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筛选已读内容,提取必要信息,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阅读目标进行比对。这种整体阅读策略可以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细节,更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理解,减少对于不必要的细节的处理时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4.阅读图式。自交互作用模式提出后,图式理论的重要性就越发体现出来。当学生在阅读语篇,特别是相对复杂的文章时,必须调动头脑中的多种语言知识。如果学生熟悉某语篇中描写的内容,理解起来就会相对容易。同样,如果学生熟悉某语篇的构建模式,也能从容地根据其结构与发展预测出文章接下来的发展思路。然而,如果篇章的内容或模式超出了学生头脑中预先构建的图式,就会产生理解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除语言知识本身外,还需在图式构建模式知识等方面花些功夫。
5.阅读情境。阅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某种阅读环境与某一读者互相作用的过程。然而,情境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却很少有应用。很多教师或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基于白纸黑字的理解过程,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但当此过程开始时,某些有形或无形的因素,比如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特定场合、作者意图、学生心理等,也影响着阅读的准确性与理解度。因此,只有当学生在阅读各环节与作者相同或相似时,文章深层含义才有可能最大化复现。
鉴于上述阅读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如下三方面问题:
1.重视英语为本族语阅读及英语为外语阅读的区别。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大量引用英语国家学者有关阅读理论与实践的著述,确实具有积极作用。但中国学生学英语,缺少完美的语言环境,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中国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时面临着各种语言障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背后的文化与本族语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与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阅读过程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过程,在阅读实践中,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授课方法虽有差异,但都无法取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广泛阅读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教师也应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技巧、组织、评价其阅读活动,从而发现学生在语篇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
3.重视学生背景知识的丰富性。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但要使学生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其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使英语知识信息库存化。教师在讲授某一语篇时,应向学生介绍必要的阅读目标及阅读手段,使英语知识信息系统化,进而使学生习得系统化的知识及实践经验。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农学部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主位推进模式在英语快速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包济平.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J].外语界,1995(3).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3]卞鲁霞,王明初.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4).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