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蛙之谜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k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山东省济南市的大明湖,是繁华都市里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这座城市的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里有许多青蛙,却听不到蛙鸣。更令人奇怪的是,别处会叫的青蛙来到大明湖,也会成为“哑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大明湖的青蛙不鸣叫对于生活在附近的居民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大明湖边的钟亭有这样一副对联:“金钟鸣处蛙声静,璧月升时客梦清。”上联说的是这里的大钟一敲响,湖里的青蛙都不敢叫了。看来大明湖的青蛙不鸣叫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图1)。
  
  


  (1) 大明湖钟亭见证:这里的青蛙不会叫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大明湖的青蛙不会叫,和乾隆皇帝有关。传说乾隆皇帝出游济南,在“历下亭”下榻,青蛙都来欢迎他。可是,青蛙的鸣叫声使乾隆皇帝没法好好休息,一怒之下就下了一道圣旨:这里的青蛙不准鸣叫!从此,大明湖的青蛙就不叫了。
  显然,这些只是传说罢了,不可能是大明湖青蛙不鸣叫的真正原因。
  在济南市某中学组织的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有3位学生甚至不相信大明湖的青蛙不会叫,他们决定亲自到实地考察。
  他们沿着湖边进行一番大搜索,目标当然是青蛙。大明湖里生长着大面积的荷叶和芦苇,正好便于青蛙藏身。显然,要找到青蛙还得费一番眼力。
  他们很快发现了一只癞蛤蟆。发现癞蛤蟆,应该也能很快找到青蛙吧?可是找来找去,连青蛙的影子都没发现。
  难道是因为大白天青蛙都躲起来了吗?
  还是问问常来大明湖的人吧。
  通过采访大明湖的居民,他们得知大明湖的青蛙不叫是真的。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事情呢?难道这里的青蛙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有了惊喜的收获。
  一只青蛙在保护色的掩护下,不仔细观察还真发现不了它。
  青蛙之所以能够鸣叫,靠的就是自身的一对鸣囊。当青蛙鼓动鸣囊时,就会发出嘹亮的声音。
  大明湖不会叫的青蛙是否没有鸣囊呢?
  学生们仔细观察刚捕到的青蛙,青蛙背上有黑斑,这正是济南地区常见的黑斑蛙。它与其他种类的青蛙一样,都有一对鸣囊(图2)。
  
  


  (2) 大明湖的青蛙同样有一对鸣囊
  
  但奇怪的是,无论怎样逗弄,青蛙就是不叫。这会不会是个别现象?
  他们继续耐心搜寻,又找到了3只青蛙,都是普通的黑斑蛙。3位同学花了很长时间观察,的确没有听见青蛙鸣叫声。
  有一位同学突然想到,会不会是大明湖里的水刺激青蛙的鸣囊,使它不能发声呢?
  他们找到城郊的一个小池塘,听这里的人们说,每到黄昏,这里的青蛙叫得特别欢。
  的确,这个池塘不仅青蛙数量多,而且可以找到很多蝌蚪,这和大明湖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果大明湖里的水真能刺激青蛙鸣囊,不妨把这里的青蛙挑几只放入大明湖,看看它们的反应怎么样?
  他们捕捉了几只叫得最欢的青蛙,放入大明湖中。
  青蛙总是在黄昏和夜晚叫得最欢,现在正接近黄昏,结果应该很快就见分晓。
  几位同学发现,外来的几只青蛙偶尔只叫上一两声,与在池塘时的欢快鸣叫相比,很明显地变得“寡言少语”,这说明大明湖并没有完全让青蛙的鸣囊失去发声功能。
  能让青蛙明显变得沉默,大明湖到底施加了什么样的魔法?难道大明湖的水质有什么问题吗?
  正当他们准备着手调查大明湖水质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现改变了他们的调查方向。
  他们在大明湖北岸发现了一个荷花池。
  这是一个人工修筑的荷花池,面积不大,和大明湖之间只隔一条长堤,池子里的水是从大明湖引进来的。在这个小池子里,同学们很快就发现了五六只青蛙(图3)。
  
  


  


  (3)图组:与湖相邻的荷花池里的青蛙没有特别的异样
  
  同样是大明湖水,荷花池里的青蛙却明显比大明湖的多,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有个同学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荷花池的水是从大明湖来的,那么大明湖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们决定转变思路,不再去寻找青蛙,而是从大明湖水的源头去寻找线索。
  第二天,他们在大明湖公园南门附近发现了一个入水口,外面的水通过沟渠在这里汇入大明湖。大家开始沿着沟渠顺藤摸瓜,继续寻找源头。
  在沟渠尽头的一个居民区里,他们发现,原来渠水是从两个桥洞流出来的。通过了解得知,这里的水由泉水汇集而来。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大明湖就是由多处泉水汇集形成。
  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周围的居民都用渠里的泉水洗衣服,洗涮其他生活用具,这样一来,大量受到污染的泉水就直接排入了大明湖。
  这个现象与青蛙不鸣叫有关系吗?
  他们在大明湖的北岸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出水门,湖水正从这里流到城外的河里去。正是因为大明湖有很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湖水常年流动,水质才保持如此清澈。
  相反与大明湖仅一廊之隔的荷花池,没有排水系统,完全是一个封闭的池塘。荷花池里的水静而浅,还长着许多水藻,青蛙更喜欢呆在水草繁茂、水流静止的池塘里。那么荷花池里的青蛙会不会鸣叫呢?附近的居民说,这里经常能听到青蛙的叫声。
  正当他们苦苦思索时,有位同学突然提出这样一个猜想:青蛙主要是在繁殖期鸣叫,以吸引异性来交配。蛙卵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由于大明湖是活水,水温比池塘要低,达不到蛙卵孵化需要的温度,所以青蛙不会来大明湖繁殖。那些一直呆在大明湖里的青蛙,由于水温偏低不可能进入繁殖期,当然就不叫了。
  这个猜想会不会成立呢?
  这个观点最终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图4)。
  
  


  (4)专家帮助破解哑蛙之谜
  
  为证实这个猜想是否成立,他们测量荷花池的水温是24℃。由于大明湖太大,就在湖边选了几个地点分别进行测量,得出大明湖的平均水温大约是20℃。
  适宜于青蛙繁殖的温度一般在23℃以上,看来正是由于水温偏低,青蛙在繁殖期内不会光临大明湖,因此大明湖也就不会出现蛙鸣。这才是“哑蛙之谜”的真正谜底。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西南部许多陡峭的崖壁上,人们能看到一具具神秘的棺木或者静置于石洞之中,或者安放在桩孔之上。是谁会将自己的亲人这样安葬?这种奇特的葬俗为什么会“一刀切”般地在同一时间嘎然而止?悬棺所属的那个神秘的族群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的后人如今又在哪里?    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刚刚登上九五之尊的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钧,为了彰显自己手中皇权的至高无上,对世居中国南方的一支彪悍的少数民族——僰人,
期刊
美国军队在越战期间,使用了橙色剂等化学品用来祛除越南森林中茂密的树叶,企图消灭隐蔽其中的越共军队。它给参战双方留下了无穷的灾难——受到落叶橙色剂污染的军人们,无论是越南士兵还是美国士兵,战后,或多或少都承受着特殊的战争痛苦。  越战结束整整30年了,可橙色剂留给越、美士兵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却远没有结束……    越南,无疑是现代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国度之一。不久前,一场由越南人发起的诉讼又一次揭
期刊
龟兹考察第一人    1927年夏天,中国内蒙古额济纳地区迎来了一个庞大的骆驼队,人群中有金发碧眼的欧洲人,也有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这一行人是“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外方团长就是大名鼎鼎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这是他第四次来中国了。  在这次考察活动中,一个年轻的中国人和斯文赫定寸步不离,他的名字叫黄文弼。  北京东厂胡同的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黄文弼的儿子黄烈就居住在这里,他至今还保存着父亲当
期刊
不久前,一种名为“熊猫烧香”的蠕虫病毒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毁掉了上百万台电脑;随后,一种更加可怕的病毒软件“灰鸽子”又现身网络。一系列事件把焦点矛头直指网络黑客。在大众眼里,这是一群游走在道德边缘,却拥有无限破坏力的人。  要对网络世界里这个已成气候的特殊群体追根溯源,还要从美国人凯文·米特尼克说起。凯文·米特尼克,被称为全世界黑客的教父。他从16岁起陆续入侵北美防空总部、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
期刊
猿猴是人类的近亲,是同我们关系最近的堂兄弟。  猴子喜欢在树间荡来荡去,它们长得像毛发略多的人;无尾猿生活得更为悠闲。它们没有尾巴,通常要比猴子体型大一些,长得更像人类。  无尾猿、猴子和人类都属于同一类哺乳动物,称为灵长类动物。人类和猿猴的生理结构是极为相似的(图1)。      (1)猿猴是丛林里的杂技高手。它们轻松自如地在空中悠来荡去    事实上,婴儿和类人猿有着几乎相同的技能和行为。他们
期刊
20世纪初,飞机刚刚出现,著名的航空先驱杜黑就预言:在未来战争中,空中力量将对整个战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飞机到底能不能决定一场战争的结局?杜黑的预言应验了吗?    从无差别轰炸的“越战”,到地毯式覆盖的海湾战争,再到精确打击、定点清除的科索沃战争以及以后历次“反恐”打击行动,飞机的作用、地位对于现代战争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在飞机诞生之初,对它日后在军事领域的用途到底能够有多大,大多数人还是抱
期刊
2006年11月15日,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手术室里,一台不同寻常的肝移植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之所以说它不寻常,是因为医生将从一位20岁健康女孩身上摘取一半的肝脏,移植到她父亲的体内(图1)。      (1) 医生的努力,寄托着沈生根一家的希望    这台牵动人心的手术能否挽救身患绝症父亲的生命?女儿的健康是否会受到影响?在这台手术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亲情故事呢?   沈生根,中原油田建筑集团公司的一
期刊
一个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高坡的农村婆姨,在法国雷恩国际博览会上受到观众的热情追捧,她的大幅照片出现在当地报纸的头版。她是谁,她为何赢得法兰西人的尊敬呢?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发出号召: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艺术家要向民间学习。40年后,延安地区有了第一位走出国门的农民艺术家。   1982年4月13日《延安报》刊发消息:靳之林和李秀芳应邀参加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  20世
期刊
这是一个奇特的姓氏,传说它来自2000年前的一次刺杀行动。他们真的是刺客的后人吗?其中又有着怎样的秘密?    2006年,在一次调查中,两位记者费尽周折找到了这个神秘的第五部落。  今天,我们中央电视台《百科探秘》栏目,邀请两位嘉宾,讲述他们寻找一个奇怪的姓氏——第五的故事。他们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记者刘睿小姐和编辑马宏杰先生。  2006年12月的一天,刘睿和马宏杰紧张忙碌着,他们正在展开
期刊
1987年我国用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进入太空,用太空归来的种子种出的蔬菜,个头又大产量又高,也很好吃。有些蔬菜的个头大得惊人。还在开花结果的季节,一个茄子就长到了足球那么大,周长超过半米,重量将近2千克(图1)。      (1)没有见过如此硕大的茄子    豇豆的长度远远超过市场上卖的,一根太空豇豆会有多长呢?它的长度达到了90厘米。  我们在市场买的菜葫芦一般只有20厘米左右长,而太空种子生长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