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是“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一座名城,自“金陵”始,到秣陵、建业、建康,再从白门、白下、集庆到南京,历史变迁中先后八易其名。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曾在此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全是些短命王朝。长江一条支流旧名淮水,自东而西横穿古城南郊,直至唐代,才根据“秦凿方山,断长垄”以破“王气”之说,更名为“秦淮河”。王脉既破而王朝短命,淮水已通而脂粉染波,秦淮河的名声,是在明末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才大幅度传扬起来的。
那时的秦淮河一带,“耽繁华之积习,沿淫冶之遗风,盖犹有南朝金粉之流芳余韵”,妓女云集,美著东南,被誉为山温水软的靡丽之乡。著名的“秦淮八艳”就形成于此时此地。
提起秦淮名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李香君。
温柔美丽、色艺俱佳的李香君,与复社名士侯方域相知相许。有一天,李香君听说阮大铖欲出300两黄金为侯公子梳拢自己时,当即惊觉到权奸是在以此种方式收买侯公子,便义正词严地对侯公子讲道:“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尽丧,士人女子无不唾骂。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公子深受感动,拒绝了引诱。侯公子离开南京时,李香君又置酒送行,暗示他应当注重操守,爱惜名节。
不久,权奸又设计以重金欲买李香君为妾,她誓死不从,以头撞地,溅飞的鲜血染红了她与侯公子定情时的一柄宫扇……侠骨柔肠,言行如一,刚烈如此的李香君,却万万没有料到,一向慷慨激昂、纵谈为国效忠的侯公子,却难耐寂寞,从清朝设立的考场里去乞求到些微功名。
受侮辱、被践踏的妓女,因为在谋生过程中遭到全社会特别的歧视和冷遇,她们对自己毫无人格与尊严的生活极度厌倦和痛苦,骨子里重义重节的成分反而在泪水中积淀得甚为凝重。可以推知,像李香君这样有节操、有骨气的妓女,在当时不止一个两个。而侯方域那等平日信誓旦旦,关键时刻又腿软失节的所谓知识精英,在历史进程中则是结伙成群的。一个“文”字,致使文人很切近于脆弱易碎的陶质文物,中国文人在政治上的没有定性、易于雌化,并非一时一地的偶然现象。妓女与文士,两相比照,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引人深思的是,明末时世,学子人仕的考场与秦淮河比邻而设,河房对面就是鳞次栉比的阔大的考场。对考生而言,仕途与美女就摆放在秦淮河的两边,考场上烤焦了、败北了,一转身就到秦淮河那边的脂粉群中去厮混,倒向女人怀抱里去寻求慰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失落文人的情绪,这般时候最难述说。
侯公子之失节,比他考场落榜更下一筹。对此,李香君吟下了“曾诩豪情今变节,转恨无月更添愁”的诗句,因悔而愁,这简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悔恨,终身的悔,永久的悔。
后来的描写秦淮河的文字,无不注意这悠悠河水的色调。这色调里掺和了墨汁的臭味,又仿佛透出几丝红颜薄命的无奈气色,胭脂色、玫瑰色的闪烁不定的光晕里,浸淫着南京衰亡之都晃漾不已的倒影。
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孔尚任依据李香君的故事,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出了传奇剧本《桃花扇》,这个剧本为什么能盛传300余年呢?因为这柄桃花扇上的花瓣是李香君头上的鲜血溅染的。龙蟠虎踞的南京,人才济济的江南,因为封建王朝的全面腐败,因为文化君子的虚有其表,在历史急遽转弯之际,水落石出,山高月小,似乎就是妓女的几滴血痕还存有些微的亮色。这样的亮色是太微弱了,用偌大的秦淮河与石头城衬托着它,连历史老人也感到有些扫兴。
那时的秦淮河一带,“耽繁华之积习,沿淫冶之遗风,盖犹有南朝金粉之流芳余韵”,妓女云集,美著东南,被誉为山温水软的靡丽之乡。著名的“秦淮八艳”就形成于此时此地。
提起秦淮名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李香君。
温柔美丽、色艺俱佳的李香君,与复社名士侯方域相知相许。有一天,李香君听说阮大铖欲出300两黄金为侯公子梳拢自己时,当即惊觉到权奸是在以此种方式收买侯公子,便义正词严地对侯公子讲道:“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尽丧,士人女子无不唾骂。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公子深受感动,拒绝了引诱。侯公子离开南京时,李香君又置酒送行,暗示他应当注重操守,爱惜名节。
不久,权奸又设计以重金欲买李香君为妾,她誓死不从,以头撞地,溅飞的鲜血染红了她与侯公子定情时的一柄宫扇……侠骨柔肠,言行如一,刚烈如此的李香君,却万万没有料到,一向慷慨激昂、纵谈为国效忠的侯公子,却难耐寂寞,从清朝设立的考场里去乞求到些微功名。
受侮辱、被践踏的妓女,因为在谋生过程中遭到全社会特别的歧视和冷遇,她们对自己毫无人格与尊严的生活极度厌倦和痛苦,骨子里重义重节的成分反而在泪水中积淀得甚为凝重。可以推知,像李香君这样有节操、有骨气的妓女,在当时不止一个两个。而侯方域那等平日信誓旦旦,关键时刻又腿软失节的所谓知识精英,在历史进程中则是结伙成群的。一个“文”字,致使文人很切近于脆弱易碎的陶质文物,中国文人在政治上的没有定性、易于雌化,并非一时一地的偶然现象。妓女与文士,两相比照,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引人深思的是,明末时世,学子人仕的考场与秦淮河比邻而设,河房对面就是鳞次栉比的阔大的考场。对考生而言,仕途与美女就摆放在秦淮河的两边,考场上烤焦了、败北了,一转身就到秦淮河那边的脂粉群中去厮混,倒向女人怀抱里去寻求慰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失落文人的情绪,这般时候最难述说。
侯公子之失节,比他考场落榜更下一筹。对此,李香君吟下了“曾诩豪情今变节,转恨无月更添愁”的诗句,因悔而愁,这简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悔恨,终身的悔,永久的悔。
后来的描写秦淮河的文字,无不注意这悠悠河水的色调。这色调里掺和了墨汁的臭味,又仿佛透出几丝红颜薄命的无奈气色,胭脂色、玫瑰色的闪烁不定的光晕里,浸淫着南京衰亡之都晃漾不已的倒影。
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孔尚任依据李香君的故事,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出了传奇剧本《桃花扇》,这个剧本为什么能盛传300余年呢?因为这柄桃花扇上的花瓣是李香君头上的鲜血溅染的。龙蟠虎踞的南京,人才济济的江南,因为封建王朝的全面腐败,因为文化君子的虚有其表,在历史急遽转弯之际,水落石出,山高月小,似乎就是妓女的几滴血痕还存有些微的亮色。这样的亮色是太微弱了,用偌大的秦淮河与石头城衬托着它,连历史老人也感到有些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