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敢于面对困境的人,生命因此坚强敢于挑战逆境的人,生命因此茁壮。
“我将不容许年龄、疾病或残疾、信仰、民族、性别、国籍、政见、人种、性取向、社会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虑介于我的职责和我的病人之间。我将会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在《日内瓦宣言》的倡导下,柴溪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准备加入无国界医生组织。
柴溪是河南人,19岁考到北京的中华女子学院,学习会计专业。柴溪很早就知道,医疗人道救援机构无国界医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致力为遭受武装冲突、疫病和天灾受害者,以及被排除在医疗体系之外的人群提供紧急医疗援助。不论你是哪种民族,有着怎样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在无国界医生的医院里,如果你放下武器,就是提供救治的对象。无国界医生90%以上的经费,是来自全球超过500万的独立捐款者,能够保证救援行动的中立和独立,在前线的项目上,会有专业的财务人员确保资金的正确、合理、严格的使用。
从中华女子学院毕业后,柴溪看到无国界医生在招募财务人事管理人员,她被无国界医生独立、中立的特点吸引,而且工作性质与她的专业相合,想去试一试。柴溪在线提交任务申请,很快通过面试和评估。但评估通过后,就是培训,而到真正出发执行任务,已过去两年时间了。
柴溪最初接到的人道救援任务,是前往南苏丹从事管理工作。在炎热的夏季,她乘坐的小型飞机在非洲中部平原低空飞行3个小时后,降落在多罗难民营旁边的红土跑道上。踏着陌生的红色土地,柴溪稍微环顾四周,立即跟随队友忙碌着搬运物资,稍后坐着四驱车去营地,住在简易的小土屋里。
柴溪工作的地方在北苏丹、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三个国家的交界处,这里经常爆发战争,有大量的北苏丹难民越过边境,来到南苏丹北部,形成3个很大的难民营,达到10万人以上。在3个难民营中,多罗难民营是最大的,无国界医生在营地开设了4个诊所,为难民和当地人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与干净的饮用水,还有孕产妇的健康及营养护理。
多罗难民营有300名当地员工,3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救援人员。柴溪的具体工作是,在难民营医院中负责财务和人事管理。和前任交接的时候,由于水土不服,她发烧生病,需要打起精神干活。柴溪首先做上半年财务支出的分析,第二个月做次年的年度预算,第三个月她的同事休假,她要独自管理两个部门,第四个月她的助理休假,她的主管又因为生病撤离。
在难民营里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工作压力大。难民营门前的土路很宽敞,营地里或者村子中的女人只要干完活,就会换上特别鲜艳的衣服,来到路上唱歌跳舞。哪怕在极度贫乏、极端贫困的状态下,她们的脸上还是有明亮的笑容,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柴溪从大城市初到这个艰苦的地方,需要想办法适应环境,让自己坚持下去。听到营地前面的笑声和歌声,柴溪也会加入她们的队伍唱歌跳舞,用快乐减轻压力。在劳累过度的时候,柴溪会去看病房里的难民,只要看到他们的笑脸,她就有了继续工作的动力。
第五个月,南苏丹再次爆发内战,激烈的枪战导致首都机场关闭,各国的使馆陆续撤离,休假的队友没有办法回来,柴溪要继续管理两个部门,上班时忙个不停。在战争爆发以后,难民营门前的土路,变成村民的逃亡之路,每天柴溪都看到很多当地人顶着用竹枝编成的筐,筐里面放着他们全部的家当,牵着牲口逃离远去。
随着当地村民不断离开,难民营中的当地员工也开始辞职,即使没有辞职的人,也会突然不来上班。柴溪的助理其京最初认真地表态,他会坚持到最后时刻。在战争爆发后的第四天早晨,其京迅速赶到办公室向柴溪提出:“我现在就要离开。”柴溪很意外:“前几天你曾经说,你要坚持到最后,为什么现在要离开?”其京立刻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痛苦地解释:“家人觉得在村子里不安全,我实在不能停留下去了,必须现在离开。其实我不想离开的,在营地工作可以改变全家人的命运,只不过为了让家人活过当下,我不得不选择离开。”
在硝烟弥漫的环境里,每天都充满各种突发事件。第六个月,柴溪的几个助理全部辞职,她的工作负担更加沉重。平常的温度都是40℃以上,每天从早到晚,柴溪都要在高温下不停地忙碌,尽可能把工作做到最好。除了财务管理之外,柴溪还要负责人事管理,不仅根本没有时间害怕战争,反而要负责安抚同事的情緒,让项目维持基本的正常运转。
每周都会有飞机来难民营,带来营地需要的货物,还有员工的私人包裹。随着当地职员快速减少,难民营的危机骤然升级。项目主管只能对国际救援人员说,明天有运送物资的飞机进来,有任何不适和害怕的工作人员,可以乘坐明天来的飞机离开。第二天飞机按照计划到难民营,在跑道上卸下物资,国际救援人员站在跑道上,亲眼看着飞机离开,但没有任何人离开。
在难民营辛苦工作6个月,签订的合同已经到期,柴溪才离开营地。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项目主管的高度评价。现在完成任务,她又回到原来的轨道,继续原来的生活。
让柴溪没有想到的是,在难民营工作6个月之后,她发现自己已经开始怀念战地的日子,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不同国家做人道救援工作,任务间隙在国内各地做志愿者。“我想要的生活是,早晨醒来会不由自主地微笑,每天都发自内心地开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极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自从加入无国界医生以来,柴溪经常抵达世界各地执行任务,南苏丹的多罗难民营、埃塞俄比亚南部的西达摩山区、埃属索马里区域的戈壁腹地菲克、地震后的尼泊尔北部廓尔喀地区、战乱中的也门北部哈杰省,还有缅甸北部的佤邦,是她做过人道救援的地方,都留下她匆匆忙忙的身影。“在我们看不到的平行世界里,有人经历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苦难和战争。”在人道主义救援的路上,柴溪的态度坚定不移,“无国界医生的前线任务,把我带往冲突、疫病、天灾之地实施救援。虽然在前线工作量很大,可是我要保持对生命的尊重,本来我有退缩的余地,只是我不想停下前进的脚步。”
(编辑/张金余)
“我将不容许年龄、疾病或残疾、信仰、民族、性别、国籍、政见、人种、性取向、社会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虑介于我的职责和我的病人之间。我将会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在《日内瓦宣言》的倡导下,柴溪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准备加入无国界医生组织。
柴溪是河南人,19岁考到北京的中华女子学院,学习会计专业。柴溪很早就知道,医疗人道救援机构无国界医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致力为遭受武装冲突、疫病和天灾受害者,以及被排除在医疗体系之外的人群提供紧急医疗援助。不论你是哪种民族,有着怎样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在无国界医生的医院里,如果你放下武器,就是提供救治的对象。无国界医生90%以上的经费,是来自全球超过500万的独立捐款者,能够保证救援行动的中立和独立,在前线的项目上,会有专业的财务人员确保资金的正确、合理、严格的使用。
从中华女子学院毕业后,柴溪看到无国界医生在招募财务人事管理人员,她被无国界医生独立、中立的特点吸引,而且工作性质与她的专业相合,想去试一试。柴溪在线提交任务申请,很快通过面试和评估。但评估通过后,就是培训,而到真正出发执行任务,已过去两年时间了。
柴溪最初接到的人道救援任务,是前往南苏丹从事管理工作。在炎热的夏季,她乘坐的小型飞机在非洲中部平原低空飞行3个小时后,降落在多罗难民营旁边的红土跑道上。踏着陌生的红色土地,柴溪稍微环顾四周,立即跟随队友忙碌着搬运物资,稍后坐着四驱车去营地,住在简易的小土屋里。
柴溪工作的地方在北苏丹、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三个国家的交界处,这里经常爆发战争,有大量的北苏丹难民越过边境,来到南苏丹北部,形成3个很大的难民营,达到10万人以上。在3个难民营中,多罗难民营是最大的,无国界医生在营地开设了4个诊所,为难民和当地人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与干净的饮用水,还有孕产妇的健康及营养护理。
多罗难民营有300名当地员工,3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救援人员。柴溪的具体工作是,在难民营医院中负责财务和人事管理。和前任交接的时候,由于水土不服,她发烧生病,需要打起精神干活。柴溪首先做上半年财务支出的分析,第二个月做次年的年度预算,第三个月她的同事休假,她要独自管理两个部门,第四个月她的助理休假,她的主管又因为生病撤离。
在难民营里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工作压力大。难民营门前的土路很宽敞,营地里或者村子中的女人只要干完活,就会换上特别鲜艳的衣服,来到路上唱歌跳舞。哪怕在极度贫乏、极端贫困的状态下,她们的脸上还是有明亮的笑容,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柴溪从大城市初到这个艰苦的地方,需要想办法适应环境,让自己坚持下去。听到营地前面的笑声和歌声,柴溪也会加入她们的队伍唱歌跳舞,用快乐减轻压力。在劳累过度的时候,柴溪会去看病房里的难民,只要看到他们的笑脸,她就有了继续工作的动力。
第五个月,南苏丹再次爆发内战,激烈的枪战导致首都机场关闭,各国的使馆陆续撤离,休假的队友没有办法回来,柴溪要继续管理两个部门,上班时忙个不停。在战争爆发以后,难民营门前的土路,变成村民的逃亡之路,每天柴溪都看到很多当地人顶着用竹枝编成的筐,筐里面放着他们全部的家当,牵着牲口逃离远去。
随着当地村民不断离开,难民营中的当地员工也开始辞职,即使没有辞职的人,也会突然不来上班。柴溪的助理其京最初认真地表态,他会坚持到最后时刻。在战争爆发后的第四天早晨,其京迅速赶到办公室向柴溪提出:“我现在就要离开。”柴溪很意外:“前几天你曾经说,你要坚持到最后,为什么现在要离开?”其京立刻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痛苦地解释:“家人觉得在村子里不安全,我实在不能停留下去了,必须现在离开。其实我不想离开的,在营地工作可以改变全家人的命运,只不过为了让家人活过当下,我不得不选择离开。”
在硝烟弥漫的环境里,每天都充满各种突发事件。第六个月,柴溪的几个助理全部辞职,她的工作负担更加沉重。平常的温度都是40℃以上,每天从早到晚,柴溪都要在高温下不停地忙碌,尽可能把工作做到最好。除了财务管理之外,柴溪还要负责人事管理,不仅根本没有时间害怕战争,反而要负责安抚同事的情緒,让项目维持基本的正常运转。
每周都会有飞机来难民营,带来营地需要的货物,还有员工的私人包裹。随着当地职员快速减少,难民营的危机骤然升级。项目主管只能对国际救援人员说,明天有运送物资的飞机进来,有任何不适和害怕的工作人员,可以乘坐明天来的飞机离开。第二天飞机按照计划到难民营,在跑道上卸下物资,国际救援人员站在跑道上,亲眼看着飞机离开,但没有任何人离开。
在难民营辛苦工作6个月,签订的合同已经到期,柴溪才离开营地。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项目主管的高度评价。现在完成任务,她又回到原来的轨道,继续原来的生活。
让柴溪没有想到的是,在难民营工作6个月之后,她发现自己已经开始怀念战地的日子,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不同国家做人道救援工作,任务间隙在国内各地做志愿者。“我想要的生活是,早晨醒来会不由自主地微笑,每天都发自内心地开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极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自从加入无国界医生以来,柴溪经常抵达世界各地执行任务,南苏丹的多罗难民营、埃塞俄比亚南部的西达摩山区、埃属索马里区域的戈壁腹地菲克、地震后的尼泊尔北部廓尔喀地区、战乱中的也门北部哈杰省,还有缅甸北部的佤邦,是她做过人道救援的地方,都留下她匆匆忙忙的身影。“在我们看不到的平行世界里,有人经历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苦难和战争。”在人道主义救援的路上,柴溪的态度坚定不移,“无国界医生的前线任务,把我带往冲突、疫病、天灾之地实施救援。虽然在前线工作量很大,可是我要保持对生命的尊重,本来我有退缩的余地,只是我不想停下前进的脚步。”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