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王国维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说说王国维。
  他比章太炎小九岁,而在文化成就上,却超过了章太炎。如果说,章太炎掌控着一座伟大的文化庄园,那么王国维却在庄园周边开拓着一片片全新的领土,而且每一项开拓都前无古人。例如,他写出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戏剧史》,对甲骨文、西北史地、古音、训诂、《红楼梦》的研究都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度;而且,他在研究中运用的重要思想资源,居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康德。由于他,中国文化界领略了“直觉思维”,了解了“生命意志”。他始终处于一种国际等级的创造状态,发挥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后来的自杀,正反映出20世纪的中国社会现状与真正的大文化还很难融合。
  两位文化大师,一位选择了革命,一位选择了开拓,一时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出现了勇猛而又凄厉的生命烈度。这种生命烈度,可以使他们耗尽自己,却从根子上点燃了文化基因。
  回想世界历史上每一个古典文明走向陨灭的关键时刻,总有几位“集大成”的银髯长者在做最后的挣扎,而且,每次都是以他们生命的消逝代表一种文明的死亡。章太炎、王国维也是这样的集大成者,他們也有过挣扎,却在挣扎中创造了奇迹,那就是没有让中华文明陨灭。我由此认定,他们的名字应该在文明史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他们两位是参天高峰,却也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身边的一些丘壑。回忆平生遇到过的所有文化巨匠,没有一个是保守派。而那些成天高喊“国学”“国粹”的复古主义者,却几乎没有一个写得出几句文言,读得下半篇《楚辞》。
  真正热爱某个行当的人,必定因除旧布新而伤痕累累。天天在保守的村寨口敲锣打鼓的人,却一定别有所图,需要多加提防。
  节选自《中华读书报》
其他文献
微风拂过,一片叶子从树上飘落,它飘过美丽的花圃,飘过稻香的田野,飘过摇荡的秋千,最后飘到了我的乐园——爷爷的老家。  夏天到了,鱼塘里的鱼儿开始冒泡泡了,爷爷对我使个眼神,我便拿着专业工具跟他一起溜出了家门,沿着屋外的田埂向东走50米,便到了小鱼塘,来到鱼塘边,挑一个舒服的树荫,鱼钩上挂好蚯蚓,将鱼竿用力一甩,就静候鱼儿自投罗网了。  这时,隔壁家的朵朵来找我放风筝,我和爷爷连忙摇手“嘘、嘘”,正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晴  “东风吹,战鼓擂,我是大力士我怕谁!”终于轮到我们这帮大个儿一展身手了。我们班要和六(4)班举行一场拔河比赛,选手们全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嘟”的一声清脆哨響,划破了校园的宁静,拔河比赛正式开始了!瞧,咱们班的二十名参赛选手个个自信十足、斗志昂扬。看,他们身子后仰,咬紧牙关,攥紧手中的麻绳,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不一会儿,大家小脸涨得通红,汗珠滚落,把地面都给
瀚瑫,姓杨,N市公安局某派出所的民警。不知因为鼻子高耸显得眼窝深陷,还是因为熬夜眼窝凹进导致鼻子更挺,他脸上的大海和陡崖就这么机巧的别具一格。幸亏那双老鹰般锐利的双眼,可以虚化这一落差。瀚瑫额角两边的发髻线几乎弯曲到头顶再折回来,无须揣测,里面应该挤满了智慧尤其是韬略。因为清瘦,一米七几的他显得颀长很多,虽然背部不甚挺拔。  瀚瑫的怒点很高,他不会在言语的惊涛骇浪里触礁。他常常调侃着便自顾被尚待描
谁也没有想到,在西澳作家节活动现场发生的一场荒谬对话,居然产生了那样的后果。   就像通常所见的那样,现场的舞台上坐着几位嘉宾,台下的都是一些经常参加罪案小说写作访谈节目的人。这些观众里除了有零星的几个男的,女的占了绝大多数。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学水平很高,想象力很丰富。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血腥的细节描写令他们着迷,但这些犯罪行为他们是永远不会去做的。他们绝对不会杀人,哪怕做梦也不会
我终于来到了泾渭大地,这是三十年前中学岁月的寻根夙愿,这是三千年前祖先起步的血脉约定——我的远祖阮髡,于公元前1760年,在甘肃平凉的泾川县建立了商代方国——阮,至“密人不恭,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爱整其旅”(《诗经?大雅?皇矣》)的灭亡之时,有近一千年的忠诚与自立、附属与自强。  “阮老师,这就是阮国的祭天台!”魏先生朝身旁東边的山尖儿上一指,“当地都称它盘顶子。”他还向我介绍了国内众多专家的研究
大家用微信聊天时,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表情。如果把不同的微信表情“翻译”成古代诗词或者文章中的句子,会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笑   性格豪迈奔放的李白接到进京任职的诏书,完全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我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趣评:看到了吧?我们的“诗仙”就是这么自信!  大哭   我们敬爱的“诗圣”杜甫在
乙未新秋,蟋蟀在野。余三定先生寄来了他的大作《南湖藏书楼纪事》,爱书之人的一片冰心,给炎炎之日送来了阵阵清凉。  《南湖藏书楼纪事》一书由书画家李凌烟先生题名,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设计精美,装帧细致,内容也极具分量,忠实地再现了南湖藏书楼由建立到发展壮大之路。其中最能体现楼主余三定先生读书、藏书思想的是第五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七篇文章,多角度地阐述了自己的治学和藏书思想,体现
那一年,秋收以后,母亲花了30元买回来两匹布料,让村里孙裁缝给我和妹妹各做了一套新衣。新衣做好以后,一直挂在母亲的衣柜里。母亲只准我们看,却不让我们穿,甚至都不允许我们去抚摸。母亲告诉7岁的我,穿新衣的日子还没有到来。  母亲是二姨一手带大的,所以,母亲嫁给父亲以后,每年二姨的生日那天,我们必定举家去看望二姨。我和妹妹的新衣就是为去二姨家而准备的。  一天,我看着漂亮的新衣,再看看日历上被母亲圈起
何金海老师的这组散文,内容涵盖面非常廣,写了人物故事、乡村生活、地方美食、童年趣事等诸多主题。于我而言,总想探探他的童年是怎样的,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印象最深刻的,是《打栗的日子》一文,名为“打栗”,实则“偷栗”,为何要偷栗呢?因为那个年代板栗属于公家的财产,不可以私自采摘,各家各户想吃栗子,只能等到“生产队组织的人打下、捡起,挑到村里的大会堂,等全部打完后,再按人口分配给各家各户”。平时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小学一(3)班 胡妍煜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在上大学时就入党了,至今已有十多年党龄了。我的爸爸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妈妈是一名心内科医生,他们在同一家医院工作。他们在医院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赢得了病人的尊重和称赞。  2020年年初,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了。爸爸和妈妈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千里之外的武汉抗击疫情。爷爷奶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