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工程质量的优劣,而工程质量则是工程建设的基本,是决定工程是否合格,是关系建筑物安全性能的关键,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在整个环节中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深基坑 混凝土技术问题
引言:
建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决定着企业经济的盈亏和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必须将建筑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最终实现优化项目管理过程的目标。
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桩基技术
混凝土灌注桩具有适用于任何土层、承载力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因而发展最快。目前已施工的混凝土灌注桩桩径达3m、孔深达104m。在灌注桩施工中国内还研究应用了后压浆技术,即成桩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用一定压力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和桩侧,使之对桩侧底泥皮、桩身和桩端底沉渣、桩周底土层生充填胶结、加筋、固化效应。采用后压浆技术后,可减少桩体积40%,成本降低效果显著。
1.1.1沉管灌注桩
在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上,研究了新的桩型,如新工艺的沉管桩、沉管扩底桩(静压沉管夯扩灌注桩和锤击振动沉管扩底灌注桩)、直径500mm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等。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在防止由于起吊不当、偏打、打桩应力过高、挤土、超静水压力等原因而产生的施工裂缝方面,研究出了有效地措施。
1.1.2挖孔桩
近年来已可开挖直径3.4m、扩大头直径达6m 的超大直径挖孔桩。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亦可施工深60m 的超深人工挖孔桩。
1.1.3大直径钢管桩
在建筑物密集地区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在防止挤土桩沉桩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技术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1.4CFG桩复合地基技术
CFG 桩复合地基是一种采用长螺旋钻成孔管内泵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形式,适用于饱和及非饱和的粉土、粘性土、砂土、淤泥质土等地质条件。同等条件下CFG 桩复合地基的综合造价仅为灌注桩的50% ~70%左右。
1.1.5桩检测技术
桩的检测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后者主要是动力检测,我国桩基动力检测的软硬件系统正在赶上或达到国际水平。已编制了“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和“高应变动力试桩规程”等,对桩的检测和验收起了指导作用。
1.2深基坑支护技术
1.2.1土钉墙
费用低、施工方便,适宜于深度不大于15m、周围环境保护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工程,因此,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软土地区得到应用。
1.2.2地下连续墙
宜用于基坑较深、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近年在北京中银大厦施工中,基础外墙采用封闭式三合一型(防水、护坡、承重)800mm 厚的地下连续墙,深度达30 米,在施工中要采取实施可拆式锚杆等特殊措施,与锚杆,降水,土方同步进行,解决了地下连续墙的锚固问题。
1.2.3内支撑
H 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皆有应用,布置方式根据基坑形状有对撑、角撑、桁(框)架式、圆环式等,还可多种布置方式混合使用。圆环式支撑受力合理、能为挖土提高较大的空间。
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我国结构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材料,对其生产、施工和性能改进等方面的研究也最为充分。
2.1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泵送技术
2.1.1预拌混凝土技术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的水平。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我国的混凝土泵送技术提高很快,泵送高度在上海金茂大厦达到382.5m,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
2.1.2混凝土外加剂技术
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大,极大地推动了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各种减水剂)的发展。如自流平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喷射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
2.1.3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措施
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安全,延长结构使用寿命。要解决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重点在选用的低碱水泥、砂石料、外加剂和低碱活性集料等,选用高品质减水剂、膨胀剂,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及其级配,混凝土试配时首先考虑使用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优选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掺加矿粉掺和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
2.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2.2.1进行混凝土试配。
2.2.2根据混凝土用量,组织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现场泵车、备用电源、混凝土罐车确保现场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2.2.3混凝土采用斜面推进、大斜面分层下料,分层振筑。
2.2.4现场测温设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微机自动测试仪”,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适时监控。
3建筑施工技术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3.1模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中,模板采用木模是普遍的。其中关于梁木模的施工问题,许多设计部门很少有模板设计图,也没有对木模的施工作出有关的规定说明。实践说明,梁的特点是跨度大、宽度小,下面是用支柱(琵琶撑)支梁的。但当梁的跨度在4m或4m以上时,必须使梁的底模起拱。以防止和解决在浇混凝土时,梁的跨中下垂问题。根据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梁的起拱高度为跨长的10编-3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钢混凝土梁的质量。
3.2混凝土的保护层及其使用荷载问题
多数施工单位在钢筋下面都没有放置保护层的预制垫块(少数施工单位用小石子垫上,也是不符合规定的,因小石子易走位,且保护层厚薄不一)。浇筑混凝土时,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将钢筋骨架或楼板的钢筋网片向上提一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既不能达到混凝土保护层的要求,又使钢筋骨架或钢筋网走位,更严重的是产生弯曲变形,不能保证质量。
按规定要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28天(至少21天)后才能承受永久荷载,或较重的临时荷载。
3.3框架结构中的柱模板及混凝土浇筑的问题
柱模的结构特点是断面尺寸不大,高度较大。因此柱子模板的构造安装主要考虑保证垂直度及抵抗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也便于浇筑混凝土,清理垃圾与钢筋绑扎等;
实践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错误做法:
3.3.1当浇筑至柱顶出现较厚的水泥砂浆时,没有加干净骨料并仔细捣实,由于柱顶砂浆层的强度不足,在梁柱接头处,易出现裂缝;
3.3.2柱施工缝(包括梁板及其他施工缝)的处理更是要注意。按规定,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使浇筑的混凝土达1.2N/m㎡强度后,清除施工缝表面水泥薄膜松动的石子和较弱混凝土层,经润湿、冲洗干净,再拌水泥砂浆一层,然后浇筑混凝土,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3.3.3混凝土的养护及混凝土质量问题
要保证纲筋混凝土梁和板的质量,除前面提到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符合规范外,混凝土的养护也是很重要。对于数量不多的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和保护混凝土不受侵蚀,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但在抹浆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力的水清洗润湿,在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
3.3.4屋面防水问题
要严格控制细石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水灰比大于0.55,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每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30kg,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5mm,含泥量小于1%,含砂率为35~40%,采用中砂或粗砂,同时,宜掺入减水剂或防水剂,膨胀剂之类的外加剂。防水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并配置的双向钢筋网片,细石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要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14天。上述做法,防水效果好。
4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 年来我国的建筑技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建筑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些领域已达到了国际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结构分析的进步,各建筑行业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开拓技术新领域,积极吸取国内外新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手段,为推动我国建筑技术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2] 郭维海。浅谈建筑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问题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 ) .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深基坑 混凝土技术问题
引言:
建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决定着企业经济的盈亏和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必须将建筑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最终实现优化项目管理过程的目标。
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桩基技术
混凝土灌注桩具有适用于任何土层、承载力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因而发展最快。目前已施工的混凝土灌注桩桩径达3m、孔深达104m。在灌注桩施工中国内还研究应用了后压浆技术,即成桩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用一定压力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和桩侧,使之对桩侧底泥皮、桩身和桩端底沉渣、桩周底土层生充填胶结、加筋、固化效应。采用后压浆技术后,可减少桩体积40%,成本降低效果显著。
1.1.1沉管灌注桩
在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上,研究了新的桩型,如新工艺的沉管桩、沉管扩底桩(静压沉管夯扩灌注桩和锤击振动沉管扩底灌注桩)、直径500mm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等。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在防止由于起吊不当、偏打、打桩应力过高、挤土、超静水压力等原因而产生的施工裂缝方面,研究出了有效地措施。
1.1.2挖孔桩
近年来已可开挖直径3.4m、扩大头直径达6m 的超大直径挖孔桩。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亦可施工深60m 的超深人工挖孔桩。
1.1.3大直径钢管桩
在建筑物密集地区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在防止挤土桩沉桩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技术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1.4CFG桩复合地基技术
CFG 桩复合地基是一种采用长螺旋钻成孔管内泵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形式,适用于饱和及非饱和的粉土、粘性土、砂土、淤泥质土等地质条件。同等条件下CFG 桩复合地基的综合造价仅为灌注桩的50% ~70%左右。
1.1.5桩检测技术
桩的检测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后者主要是动力检测,我国桩基动力检测的软硬件系统正在赶上或达到国际水平。已编制了“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和“高应变动力试桩规程”等,对桩的检测和验收起了指导作用。
1.2深基坑支护技术
1.2.1土钉墙
费用低、施工方便,适宜于深度不大于15m、周围环境保护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工程,因此,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软土地区得到应用。
1.2.2地下连续墙
宜用于基坑较深、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近年在北京中银大厦施工中,基础外墙采用封闭式三合一型(防水、护坡、承重)800mm 厚的地下连续墙,深度达30 米,在施工中要采取实施可拆式锚杆等特殊措施,与锚杆,降水,土方同步进行,解决了地下连续墙的锚固问题。
1.2.3内支撑
H 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皆有应用,布置方式根据基坑形状有对撑、角撑、桁(框)架式、圆环式等,还可多种布置方式混合使用。圆环式支撑受力合理、能为挖土提高较大的空间。
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我国结构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材料,对其生产、施工和性能改进等方面的研究也最为充分。
2.1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泵送技术
2.1.1预拌混凝土技术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的水平。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我国的混凝土泵送技术提高很快,泵送高度在上海金茂大厦达到382.5m,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
2.1.2混凝土外加剂技术
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大,极大地推动了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各种减水剂)的发展。如自流平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喷射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
2.1.3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措施
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安全,延长结构使用寿命。要解决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重点在选用的低碱水泥、砂石料、外加剂和低碱活性集料等,选用高品质减水剂、膨胀剂,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及其级配,混凝土试配时首先考虑使用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优选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掺加矿粉掺和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
2.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2.2.1进行混凝土试配。
2.2.2根据混凝土用量,组织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现场泵车、备用电源、混凝土罐车确保现场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2.2.3混凝土采用斜面推进、大斜面分层下料,分层振筑。
2.2.4现场测温设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微机自动测试仪”,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适时监控。
3建筑施工技术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3.1模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中,模板采用木模是普遍的。其中关于梁木模的施工问题,许多设计部门很少有模板设计图,也没有对木模的施工作出有关的规定说明。实践说明,梁的特点是跨度大、宽度小,下面是用支柱(琵琶撑)支梁的。但当梁的跨度在4m或4m以上时,必须使梁的底模起拱。以防止和解决在浇混凝土时,梁的跨中下垂问题。根据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梁的起拱高度为跨长的10编-3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钢混凝土梁的质量。
3.2混凝土的保护层及其使用荷载问题
多数施工单位在钢筋下面都没有放置保护层的预制垫块(少数施工单位用小石子垫上,也是不符合规定的,因小石子易走位,且保护层厚薄不一)。浇筑混凝土时,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将钢筋骨架或楼板的钢筋网片向上提一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既不能达到混凝土保护层的要求,又使钢筋骨架或钢筋网走位,更严重的是产生弯曲变形,不能保证质量。
按规定要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28天(至少21天)后才能承受永久荷载,或较重的临时荷载。
3.3框架结构中的柱模板及混凝土浇筑的问题
柱模的结构特点是断面尺寸不大,高度较大。因此柱子模板的构造安装主要考虑保证垂直度及抵抗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也便于浇筑混凝土,清理垃圾与钢筋绑扎等;
实践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错误做法:
3.3.1当浇筑至柱顶出现较厚的水泥砂浆时,没有加干净骨料并仔细捣实,由于柱顶砂浆层的强度不足,在梁柱接头处,易出现裂缝;
3.3.2柱施工缝(包括梁板及其他施工缝)的处理更是要注意。按规定,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使浇筑的混凝土达1.2N/m㎡强度后,清除施工缝表面水泥薄膜松动的石子和较弱混凝土层,经润湿、冲洗干净,再拌水泥砂浆一层,然后浇筑混凝土,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3.3.3混凝土的养护及混凝土质量问题
要保证纲筋混凝土梁和板的质量,除前面提到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符合规范外,混凝土的养护也是很重要。对于数量不多的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和保护混凝土不受侵蚀,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但在抹浆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力的水清洗润湿,在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
3.3.4屋面防水问题
要严格控制细石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水灰比大于0.55,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每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30kg,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5mm,含泥量小于1%,含砂率为35~40%,采用中砂或粗砂,同时,宜掺入减水剂或防水剂,膨胀剂之类的外加剂。防水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并配置的双向钢筋网片,细石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要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14天。上述做法,防水效果好。
4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 年来我国的建筑技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建筑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些领域已达到了国际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结构分析的进步,各建筑行业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开拓技术新领域,积极吸取国内外新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手段,为推动我国建筑技术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2] 郭维海。浅谈建筑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问题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