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高中英语课程中,阅读部分承载着整个单元最重要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是教师需要重点处理的教学环节。本文着重介绍在英语单元话题阅读教学中,探究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渗透相关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阅读技巧的同时,获取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拓展国际视野,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文化意识 阅读材料 阅读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和理念的需要
笔者发现,在较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直接法”、“听说法”等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却常常犯语用错误,造成交际障碍甚至误会而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造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不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设置课程内容与目的时,除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外,把情感、策略、文化列于其中。它提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二、实践操作
1.对新课程单元阅读材料设置的认识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高一英语课本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好几篇阅读文章,有些练习或语法操练也都是以有丰富内涵的短文形式出现。两学期十个单元包含了丰富的各种题材的文化信息。各单元涉及的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友谊、旅游、语言、自然灾害、伟人事迹、音乐文化、野生动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奥运会等。为阅读过程中渗透文化内涵和人文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教学策略
阅读课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时老师的作用就是如何架起沟通的桥梁。这学期,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文化意识培养,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摸索。优化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课堂效果,及时反思,不断探索。下面笔者仅以第一和第二模块的第四单元为例来说明问题。
(1)巧用Pre-reading环节,激活学生知识
Pre-reading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增加或更新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它并不是表述文化唯一的方式。而图片、影音材料则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虽然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直观的图片和音像材料仍然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而激起学生想读的欲望。而一些精心挑选的图片和影音资料,不但更加直观和形象,而且比老师的语言描述来的更有震撼力,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的气氛。
例一,在导入第一模块第四单元“Earthquakes”Reading Period 1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地震发生时情景的影片片段:房屋倒塌,桥梁断裂,路面开裂等情况,特别是人们面临灾难时所发出的绝望的叫喊和地动山摇的声响,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地震之中。学生对地震进行一般的讨论以后,很自然地为后面介绍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的听力材料“How do earthquakes happen?”和Workbook上的Jack London的文学作品“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一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学生能够很自然的理解文章了,也能更好的欣赏Jack London的写作风格和作品魅力。同时,也深刻领会到了文学作品和摄影作品的艺术魅力及艺术是相通的,青少年应学着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2)优化Reading环节,引领学生感悟
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主要从文章思维模式、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的剖析和了解作者意图、读后感受表达等方面的探究中得以体现。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往往能从表面获取信息,浅层了解内容。但如何从高层次的欣赏文章中获取文化信息,这需要老师的引领,而设置问题和回答问题是师生沟通的最佳途径。设置问题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能否很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就完全取决于这些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新颖,尤其是趣味思考性问题,不能太深奥,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去思考。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用思想去引领思想,用文化去浸润文化,用感悟去启迪感悟。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在注重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课堂过程中,更要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积极投入课堂活动,跟着老师解决问题,收获感悟,参与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二,教学第二模块Unit 4“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的过程中,我抓住文章结尾的写作亮点:What an experience!She learned so much!And there was always WWF…
作者看似没表态,但其实是明确了他的观点。我让学生去朗读,读出感觉,学生很快就体会出了作者用标点符号表达了他的观点和情感,接着在探讨What an experience时,我让同学亲身感受一下“Daisy’s experience”。
在我的精心引领下,学生由简单常用词汇到文章的重要字眼,又引出较难词汇(如unforgettable,unexpected,encouraging)。在层层剖析的过程中,非常深刻地体验了野生动物面对的恶劣处境,明白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迫切性。
至此学生从全文思路、写作特点,更是从文化内涵上欣赏、体验,收获不小。更值得欣慰的是,文中那些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新词汇、重点句式,同学们在欣赏文章文化内容过程中也得以理解运用。
(3)巧设Discussion环节,促发学生共鸣
学习完课文后,往往会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话题还应迎合学生口味,让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这样可以使学生体验语境、实践语言,并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得到情感和文化培养。
例三,在教授第二模块第四单元阅读课文时,我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What can we common people do to protect wildlife?”学生的问答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Daisy的位置,作出了很好的回答。但随后的问题则引起了学生更大的兴趣,“But do you know your favorite stars like Jackie Chan are common people too? They are also doing what they can to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of wildlife protection.Let’s watch what they are doing.”随后播放了几段成龙(Jackie Chan),杨紫琼(Michelle Yang)和梁朝伟(Tony Liang)为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而拍摄的公益广告。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谈论完后,得出总结:They educate peopl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wildlife protection,and we can too.就像影片中成龙说的:“If eating stops,killing can too!”
(4)拓宽话题范围,深化文化内涵
在学生认真学习欣赏了课内文章后,笔者一般都会另找四五篇相关的补充材料,让他们欣赏同一Topic的几篇美文,关注这一Topic在世界范围的反响,感受不同地区的不同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共同追求。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热忱期盼,希望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周围环境,关心世界;学会做人,学做新时代的有思想有内涵的世界新人。
例四,“趁热打铁”。在上完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后,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就让兴趣与好奇带着学生走进热带雨林,走进野生动物王国,更多的了解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课后我从复习参考资料、网上精选了五篇有关这一话题的美文,供学生欣赏。
笔者有一点颇深的感触,就是新课程对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教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通过浏览因特网,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英文电影,学习英文歌曲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3]王才人.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范娟利.“牛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关键词]文化意识 阅读材料 阅读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和理念的需要
笔者发现,在较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直接法”、“听说法”等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却常常犯语用错误,造成交际障碍甚至误会而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造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不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设置课程内容与目的时,除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外,把情感、策略、文化列于其中。它提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二、实践操作
1.对新课程单元阅读材料设置的认识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高一英语课本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好几篇阅读文章,有些练习或语法操练也都是以有丰富内涵的短文形式出现。两学期十个单元包含了丰富的各种题材的文化信息。各单元涉及的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友谊、旅游、语言、自然灾害、伟人事迹、音乐文化、野生动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奥运会等。为阅读过程中渗透文化内涵和人文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教学策略
阅读课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时老师的作用就是如何架起沟通的桥梁。这学期,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文化意识培养,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摸索。优化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课堂效果,及时反思,不断探索。下面笔者仅以第一和第二模块的第四单元为例来说明问题。
(1)巧用Pre-reading环节,激活学生知识
Pre-reading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增加或更新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它并不是表述文化唯一的方式。而图片、影音材料则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虽然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直观的图片和音像材料仍然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而激起学生想读的欲望。而一些精心挑选的图片和影音资料,不但更加直观和形象,而且比老师的语言描述来的更有震撼力,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的气氛。
例一,在导入第一模块第四单元“Earthquakes”Reading Period 1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地震发生时情景的影片片段:房屋倒塌,桥梁断裂,路面开裂等情况,特别是人们面临灾难时所发出的绝望的叫喊和地动山摇的声响,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地震之中。学生对地震进行一般的讨论以后,很自然地为后面介绍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的听力材料“How do earthquakes happen?”和Workbook上的Jack London的文学作品“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一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学生能够很自然的理解文章了,也能更好的欣赏Jack London的写作风格和作品魅力。同时,也深刻领会到了文学作品和摄影作品的艺术魅力及艺术是相通的,青少年应学着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2)优化Reading环节,引领学生感悟
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主要从文章思维模式、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的剖析和了解作者意图、读后感受表达等方面的探究中得以体现。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往往能从表面获取信息,浅层了解内容。但如何从高层次的欣赏文章中获取文化信息,这需要老师的引领,而设置问题和回答问题是师生沟通的最佳途径。设置问题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能否很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就完全取决于这些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新颖,尤其是趣味思考性问题,不能太深奥,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去思考。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用思想去引领思想,用文化去浸润文化,用感悟去启迪感悟。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在注重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课堂过程中,更要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积极投入课堂活动,跟着老师解决问题,收获感悟,参与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二,教学第二模块Unit 4“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的过程中,我抓住文章结尾的写作亮点:What an experience!She learned so much!And there was always WWF…
作者看似没表态,但其实是明确了他的观点。我让学生去朗读,读出感觉,学生很快就体会出了作者用标点符号表达了他的观点和情感,接着在探讨What an experience时,我让同学亲身感受一下“Daisy’s experience”。
在我的精心引领下,学生由简单常用词汇到文章的重要字眼,又引出较难词汇(如unforgettable,unexpected,encouraging)。在层层剖析的过程中,非常深刻地体验了野生动物面对的恶劣处境,明白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迫切性。
至此学生从全文思路、写作特点,更是从文化内涵上欣赏、体验,收获不小。更值得欣慰的是,文中那些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新词汇、重点句式,同学们在欣赏文章文化内容过程中也得以理解运用。
(3)巧设Discussion环节,促发学生共鸣
学习完课文后,往往会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话题还应迎合学生口味,让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这样可以使学生体验语境、实践语言,并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得到情感和文化培养。
例三,在教授第二模块第四单元阅读课文时,我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What can we common people do to protect wildlife?”学生的问答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Daisy的位置,作出了很好的回答。但随后的问题则引起了学生更大的兴趣,“But do you know your favorite stars like Jackie Chan are common people too? They are also doing what they can to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of wildlife protection.Let’s watch what they are doing.”随后播放了几段成龙(Jackie Chan),杨紫琼(Michelle Yang)和梁朝伟(Tony Liang)为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而拍摄的公益广告。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谈论完后,得出总结:They educate peopl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wildlife protection,and we can too.就像影片中成龙说的:“If eating stops,killing can too!”
(4)拓宽话题范围,深化文化内涵
在学生认真学习欣赏了课内文章后,笔者一般都会另找四五篇相关的补充材料,让他们欣赏同一Topic的几篇美文,关注这一Topic在世界范围的反响,感受不同地区的不同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共同追求。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热忱期盼,希望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周围环境,关心世界;学会做人,学做新时代的有思想有内涵的世界新人。
例四,“趁热打铁”。在上完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后,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就让兴趣与好奇带着学生走进热带雨林,走进野生动物王国,更多的了解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课后我从复习参考资料、网上精选了五篇有关这一话题的美文,供学生欣赏。
笔者有一点颇深的感触,就是新课程对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教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通过浏览因特网,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英文电影,学习英文歌曲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3]王才人.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范娟利.“牛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