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485名流动儿童进行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希望感之间关系的探究,考查公正世界信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希望感具有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与公正世界信念能对希望感做正向预测;(2)同伴支持、父母支持对公正世界信念和希望感均能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支持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希望感产生影响;(3)公正世界信念在同伴支持、父母支持、教师支持对希望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显著。
[关 键 词]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希望感
[中图分类号] D43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56-02
一、问题提出
踏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城市化进程加速,对劳动力需求剧增,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把目光转向城市。为了下一代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思想催生的流动人口大潮使不少人带着孩子从农村转到城市生活,一时之间,流动人口在城市常住人口比例中大幅上升。而随着父母从农村地区搬到城市生活的孩子,即流动儿童,在自身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狭隘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对心理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随之而来的研究开始把重点放在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探讨上。
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学者们开始把目光聚焦于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去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希望感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心理特质,Snyder在2002年对希望感做出了定义:希望是个体心理中的动机,这种动机具有积极性,其基础建立在对成功的计划、追求和行动上。目前国内对希望感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希望感对社会地位偏低的人群的影響上,例如范兴华发现希望可以有效抵消与缓解父母关爱缺失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不利影响;杨青松对留守农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行
研究时提出,希望感在贫困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在希望感的部分中介作用下,贫困状况通常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消极影响;陈海贤则探讨了希望特质对抑郁和幸福感的影响遵循不同的模式,希望特质是调节贫困情绪的重要心理因素。把目光放在社会支持和希望感的关系研究方面,会发现如今以流动儿童为被试的研究较少,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临床病人、社会地位偏低的人群上,如杨青松等通过对留守农民的研究,认为社会支持和希望感、生活满意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通过希望感的中介效应实现的。因此对流动儿童这种,无论是年龄还是处境都处于人生发展重要时期的特殊群体,其社会支持对希望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广东省肇庆市选取4所学校的四、五、六年级以及初一、初二、初三级共500名学生作为被试,每年级随机选取1~2个班级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本人作为主试,被试学生当场作答,问卷当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485份,回收率97%。
(二)测量工具
1.父母支持温暖问卷
采用薛志远修订的美国SEDDYD项目中“和父母相处情况问卷”选取出来的父母支持温暖问卷,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2.同伴支持问卷
采用万晶晶在2002年通过修订友谊质量问卷而编制出的同伴支持问卷,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3.教师支持问卷
采用WIHIC(“在班级中所发生的一切”项目)中的教师支持分问卷,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4.Dalbert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采用Dalbert编制,后由苏志强修订的公正世界信念量表。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
5.儿童希望量表
采用Snyder编制、赵必华翻译修订的儿童希望量表,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
利用SPSS17.0和Amos24.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希望感、公正世界信念的现状及其特征
采用方差分析对流动儿童的性别与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希望感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在同伴支持上,流动儿童的性别效应显著[F(5,479)=17.91,P<0.05],女生更容易感知到同伴支持;(2)父亲支持性别效应显著[F(5,479)=10.14,P<0.05],男生得分比女生高;(3)母亲支持性别效应不显著[F(5,479)=2.75,P>0.05];(4)教师支持性别效应不显著[F(5,479)=0.60,P>0.05];(5)公正世界信念性别效应显著[F(5,479)=6.10,P<0.05],女生更相信社会是公正的;(6)希望感性别效应不显著[F(5,479)=5.06,P<0.05]。
(二)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流动儿童希望感的相关分析
对流动儿童的同伴支持、父亲支持、母亲支持、教师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和希望上的得分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得出的结果如下表所示。结果显示,各社会支持变量中,同伴支持与父母亲支持、教师支持都呈显著相关,父母亲支持也与教师支持显著相关;在希望感和公正世界信念上,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之呈现显著正相关,初步表明流动儿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和希望感水平越高。 (三)流动儿童公正世界信念对社会支持和希望感的中介作用
可以看出,同伴支持、父母支持与教师支持影响公正世界信念,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伴支持、父母支持对希望感也产生了直接影响(P<0.05),但教师支持对希望感不存在直接影响(P>0.05);希望感受到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P<0.05)。综上,初步说明同伴支持、父母支持在直接对希望感产生影响的同时也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影响希望感,而教师支持能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影响希望感,因此公正世界信念在同伴支持、父母支持、教师支持与希望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四、讨论
(一)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对485名流动儿童的同伴支持、父亲支持、母亲支持及教师支持进行了调查。在同伴支持变量上,男女性别差异显著,并且女生平均分数明显比男生分数高,这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受到同伴支持,也更需要同伴支持,这和女生天生重视交流、寻求同伴的特点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与王中会等人的研究一致。在父母支持的变量中,无论是父亲支持还是母亲支持,都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在得分上男生平均分也比女生高。有研究表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高的家庭亲子关系也更好,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支持也更高,但孩子的适应能力会降低,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为何男生比女生更不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男生的自尊和坚强使他们对外在环境的依赖比较低,因此在新环境中,他们更愿意向父母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对家庭的依赖也比女生高。
流动儿童的公正世界信念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具体表现在女生比男生分数高,这一点与杨其勇提出的研究结论一致。由于性别的问题,女生认为自己在与男生的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因此更寄托于社会是公正的,相信自己所付出的努力都能得到应得的回报,这一点在农村孩子中尤其明显,他们觉得城市里有更多公平发展的机会。在希望感的调查结果上,发现男女不具有性别差异,则男女生在希望感水平上差别不大。
(二)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希望感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分析
通过对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和希望感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这三者都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的增加能提高公正世界信念与流动儿童希望感,公正世界信念的提高也有利于流动儿童提升对自身和未来的希望感。有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对希望感具有正向作用,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希望感水平越高,外化问题行为就越少。高社会支持水平的个体容易感知他人的善意,并能对他人的情感关怀做出积极回馈,从而对他人给予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给儿童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缓解压力,提高自身的抗压水平,增强自尊感和自信心。
本研究对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希望感进行中介模型的构建,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希望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之所以把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中介因素研究,原因是其内在包含的“人们得其所得”这一核心要素。自亚里士多德提出公平公正以来,便揭露了人类社会发展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的因素——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平民,都要去相信这个社会是相对公平的,个体付出的努力会得到相对的报酬,这样才能促使人对努力的肯定,并且提高对目标的追求。如果人们丧失了对公正的信任,如出现的“好人没好报,坏人没惩罚”这种偶尔事件则会动摇个体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再者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某些事情上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对事件的无法控制感会增加个体内心的恐慌和焦虑,当个体认为世界失去了公正,自己面临着徒劳无果的风险,便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行事方式,个体更容易选择不努力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因此公正世界信念在个体应对消极事件时起到调节和缓冲作用,“相信世界是公正的”不只是内心信念,更是一种无形中与世界的约定,哪怕这种约定在他人看来是不真实的、虚幻的,却是对个体坚持贯彻自身努力和行事方式的重要体现。
五、结论
(1)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希望感具有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与公正世界信念能对希望感做正向预测。(2)流动儿童同伴支持、父母支持对公正世界信念和希望感均能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支持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希望感产生影响。(3)流動儿童公正世界信念在同伴支持、父母支持、教师支持对希望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孟超,黄希庭.希望:心理学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3):548-560.
[2]杨青松,石梦希,胡义秋,等.留守农民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贫困及希望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1):70-74.
[3]陈海贤,陈浩.贫困大学生希望特质、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392-394.
[4]段文敏.初中生希望心理现状[J].大江周刊(论坛),2012(7):73-74.
[5]苏志强,张大均,王鑫强.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3):73-78.
[6]薛志远.父母支持温暖对流动学生情绪适应的影响:拒绝敏感性的中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7]万晶晶.初中生友谊发展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希望感
[中图分类号] D43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56-02
一、问题提出
踏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城市化进程加速,对劳动力需求剧增,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把目光转向城市。为了下一代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思想催生的流动人口大潮使不少人带着孩子从农村转到城市生活,一时之间,流动人口在城市常住人口比例中大幅上升。而随着父母从农村地区搬到城市生活的孩子,即流动儿童,在自身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狭隘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对心理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随之而来的研究开始把重点放在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探讨上。
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学者们开始把目光聚焦于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去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希望感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心理特质,Snyder在2002年对希望感做出了定义:希望是个体心理中的动机,这种动机具有积极性,其基础建立在对成功的计划、追求和行动上。目前国内对希望感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希望感对社会地位偏低的人群的影響上,例如范兴华发现希望可以有效抵消与缓解父母关爱缺失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不利影响;杨青松对留守农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行
研究时提出,希望感在贫困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在希望感的部分中介作用下,贫困状况通常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消极影响;陈海贤则探讨了希望特质对抑郁和幸福感的影响遵循不同的模式,希望特质是调节贫困情绪的重要心理因素。把目光放在社会支持和希望感的关系研究方面,会发现如今以流动儿童为被试的研究较少,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临床病人、社会地位偏低的人群上,如杨青松等通过对留守农民的研究,认为社会支持和希望感、生活满意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通过希望感的中介效应实现的。因此对流动儿童这种,无论是年龄还是处境都处于人生发展重要时期的特殊群体,其社会支持对希望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广东省肇庆市选取4所学校的四、五、六年级以及初一、初二、初三级共500名学生作为被试,每年级随机选取1~2个班级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本人作为主试,被试学生当场作答,问卷当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485份,回收率97%。
(二)测量工具
1.父母支持温暖问卷
采用薛志远修订的美国SEDDYD项目中“和父母相处情况问卷”选取出来的父母支持温暖问卷,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2.同伴支持问卷
采用万晶晶在2002年通过修订友谊质量问卷而编制出的同伴支持问卷,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3.教师支持问卷
采用WIHIC(“在班级中所发生的一切”项目)中的教师支持分问卷,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4.Dalbert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采用Dalbert编制,后由苏志强修订的公正世界信念量表。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
5.儿童希望量表
采用Snyder编制、赵必华翻译修订的儿童希望量表,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
利用SPSS17.0和Amos24.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希望感、公正世界信念的现状及其特征
采用方差分析对流动儿童的性别与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希望感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在同伴支持上,流动儿童的性别效应显著[F(5,479)=17.91,P<0.05],女生更容易感知到同伴支持;(2)父亲支持性别效应显著[F(5,479)=10.14,P<0.05],男生得分比女生高;(3)母亲支持性别效应不显著[F(5,479)=2.75,P>0.05];(4)教师支持性别效应不显著[F(5,479)=0.60,P>0.05];(5)公正世界信念性别效应显著[F(5,479)=6.10,P<0.05],女生更相信社会是公正的;(6)希望感性别效应不显著[F(5,479)=5.06,P<0.05]。
(二)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流动儿童希望感的相关分析
对流动儿童的同伴支持、父亲支持、母亲支持、教师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和希望上的得分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得出的结果如下表所示。结果显示,各社会支持变量中,同伴支持与父母亲支持、教师支持都呈显著相关,父母亲支持也与教师支持显著相关;在希望感和公正世界信念上,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之呈现显著正相关,初步表明流动儿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和希望感水平越高。 (三)流动儿童公正世界信念对社会支持和希望感的中介作用
可以看出,同伴支持、父母支持与教师支持影响公正世界信念,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伴支持、父母支持对希望感也产生了直接影响(P<0.05),但教师支持对希望感不存在直接影响(P>0.05);希望感受到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P<0.05)。综上,初步说明同伴支持、父母支持在直接对希望感产生影响的同时也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影响希望感,而教师支持能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影响希望感,因此公正世界信念在同伴支持、父母支持、教师支持与希望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四、讨论
(一)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对485名流动儿童的同伴支持、父亲支持、母亲支持及教师支持进行了调查。在同伴支持变量上,男女性别差异显著,并且女生平均分数明显比男生分数高,这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受到同伴支持,也更需要同伴支持,这和女生天生重视交流、寻求同伴的特点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与王中会等人的研究一致。在父母支持的变量中,无论是父亲支持还是母亲支持,都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在得分上男生平均分也比女生高。有研究表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高的家庭亲子关系也更好,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支持也更高,但孩子的适应能力会降低,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为何男生比女生更不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男生的自尊和坚强使他们对外在环境的依赖比较低,因此在新环境中,他们更愿意向父母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对家庭的依赖也比女生高。
流动儿童的公正世界信念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具体表现在女生比男生分数高,这一点与杨其勇提出的研究结论一致。由于性别的问题,女生认为自己在与男生的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因此更寄托于社会是公正的,相信自己所付出的努力都能得到应得的回报,这一点在农村孩子中尤其明显,他们觉得城市里有更多公平发展的机会。在希望感的调查结果上,发现男女不具有性别差异,则男女生在希望感水平上差别不大。
(二)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希望感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分析
通过对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和希望感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这三者都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的增加能提高公正世界信念与流动儿童希望感,公正世界信念的提高也有利于流动儿童提升对自身和未来的希望感。有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对希望感具有正向作用,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希望感水平越高,外化问题行为就越少。高社会支持水平的个体容易感知他人的善意,并能对他人的情感关怀做出积极回馈,从而对他人给予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给儿童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缓解压力,提高自身的抗压水平,增强自尊感和自信心。
本研究对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希望感进行中介模型的构建,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希望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之所以把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中介因素研究,原因是其内在包含的“人们得其所得”这一核心要素。自亚里士多德提出公平公正以来,便揭露了人类社会发展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的因素——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平民,都要去相信这个社会是相对公平的,个体付出的努力会得到相对的报酬,这样才能促使人对努力的肯定,并且提高对目标的追求。如果人们丧失了对公正的信任,如出现的“好人没好报,坏人没惩罚”这种偶尔事件则会动摇个体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再者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某些事情上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对事件的无法控制感会增加个体内心的恐慌和焦虑,当个体认为世界失去了公正,自己面临着徒劳无果的风险,便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行事方式,个体更容易选择不努力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因此公正世界信念在个体应对消极事件时起到调节和缓冲作用,“相信世界是公正的”不只是内心信念,更是一种无形中与世界的约定,哪怕这种约定在他人看来是不真实的、虚幻的,却是对个体坚持贯彻自身努力和行事方式的重要体现。
五、结论
(1)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希望感具有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与公正世界信念能对希望感做正向预测。(2)流动儿童同伴支持、父母支持对公正世界信念和希望感均能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支持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希望感产生影响。(3)流動儿童公正世界信念在同伴支持、父母支持、教师支持对希望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孟超,黄希庭.希望:心理学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3):548-560.
[2]杨青松,石梦希,胡义秋,等.留守农民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贫困及希望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1):70-74.
[3]陈海贤,陈浩.贫困大学生希望特质、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392-394.
[4]段文敏.初中生希望心理现状[J].大江周刊(论坛),2012(7):73-74.
[5]苏志强,张大均,王鑫强.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3):73-78.
[6]薛志远.父母支持温暖对流动学生情绪适应的影响:拒绝敏感性的中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7]万晶晶.初中生友谊发展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