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开年之际,由于2009年全球联合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开始显示效果,中国经济出现强劲复苏现象,有关退出刺激政策的呼声一时高涨。
退出的理由大体上有:中国由于快速大面积高强度的刺激政策实施,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贡献,但中国却因此在国际大宗商品上享受了高价格的“痛苦”,特别是在铁矿石、铜、铝、石油等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料”上,中国资本遇到了国际资本的“围堵”而付出了不应有的高成本。如果继续实施刺激政策,中国经济不仅无法在高成本、高能耗、高增长的背景下实施有效转型,还可能会在土地、资源、污染、劳动者等要素上付出更大代价。
因此,中国的刺激政策即使不退出,也不可能强化刺激,最多保持在一定力度下的相机抉择状态。
信贷规模的缩小和财政刺激措施的退出,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由于商业银行占据股市市值的比重较大,银行股业绩的萎靡不振对股市的行情形成较大压力。同时,地产业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地产股业绩下降进而拖累大盘的现象;如果房价仍然高位盘整,地产调控政策就不会出现根本性转向,因而与地产业相关的许多行业业绩都会受影响。
根据经验数据,如果从季度统计跨度来看,M1与股市中的估值(PE)直接相关,M1也与地产指数直接相关,它们的相关度可达90%。因此,即使不实施财政退出的措施,光对信贷进行适度的控制,股市和房市也会逐步降温。
2010年8月出台的切断银信合作进而严格管控信贷变相增长的政策,虽然是从银行业风险防范的视角入手,但直接伤害的是正处于资金饥渴状态的地产业,于是地产业想通过发信托变相融资的难度大幅增加。如果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地产政策同时从非常的刺激状态回归正常,就会将股市出现叠加式的釜底抽薪效应。A股行情从本轮反弹的高点3454下跌到2481点,是“典型”的熊市状态;同时,自2008年底1664点的强劲反弹到2009年年中结束,一直到2010年夏天的大回调,都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过渡到刺激政策实质退出有关。
中国股市2010年上半年疲软的状态,既有在自然规律作用下物价上升导致政策变化的因素,也有经济周期本身需要政策进行调整的因素,更是国际因素迫使政策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2010年7月初以来的反弹,是前期忧虑经济二次探底形成的群体无意识力量过度杀跌后的反弹,即跌过头出现的市场自我修复行动。中国股市对于政策的敏感性很高,只要“退出”政策的趋势还没有明朗,或者宽松宏观政策处于向常态政策过渡的过程中,股市中“吃”政策饭才有好业绩的地产、金融行业的业绩就不大可能出现根本性改变。
由于地产业联系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也会拖累其它行业如钢铁、水泥、建材、家电等行业的业绩增长水平。中国股市的希望在何处?希望就在危机中产生,希望就在政策调整的过程中产生,希望将在社会保障改革、医疗保障改革、区域振兴规划、农村创新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上,这些改革与创新,将重塑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从而重构中国的新市场、新技术、新管理、新产品、新组织。
中国股市正向成熟市场发展,无论国际资本、国家资本、机构(厂商)资本和居民(社会)资本之间如何博弈,成熟市场永远向具备技术先进、管理先进、资源垄断、市场创新与扩展、政策支持的行业或公司提供机会。因此,产业升级中的新能源、新环保、新装备工业,必然迎来发展的好机遇,消费升级和扩容中的食品、医疗和TMT,也会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异军突起,在城乡统筹和地区平衡中享受政策优惠或创新利好的企业会有好的表现,当然能够享受制度创新中的央企重组企业,更有可能业绩暴涨,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交易的兴奋点。
退出的理由大体上有:中国由于快速大面积高强度的刺激政策实施,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贡献,但中国却因此在国际大宗商品上享受了高价格的“痛苦”,特别是在铁矿石、铜、铝、石油等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料”上,中国资本遇到了国际资本的“围堵”而付出了不应有的高成本。如果继续实施刺激政策,中国经济不仅无法在高成本、高能耗、高增长的背景下实施有效转型,还可能会在土地、资源、污染、劳动者等要素上付出更大代价。
因此,中国的刺激政策即使不退出,也不可能强化刺激,最多保持在一定力度下的相机抉择状态。
信贷规模的缩小和财政刺激措施的退出,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由于商业银行占据股市市值的比重较大,银行股业绩的萎靡不振对股市的行情形成较大压力。同时,地产业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地产股业绩下降进而拖累大盘的现象;如果房价仍然高位盘整,地产调控政策就不会出现根本性转向,因而与地产业相关的许多行业业绩都会受影响。
根据经验数据,如果从季度统计跨度来看,M1与股市中的估值(PE)直接相关,M1也与地产指数直接相关,它们的相关度可达90%。因此,即使不实施财政退出的措施,光对信贷进行适度的控制,股市和房市也会逐步降温。
2010年8月出台的切断银信合作进而严格管控信贷变相增长的政策,虽然是从银行业风险防范的视角入手,但直接伤害的是正处于资金饥渴状态的地产业,于是地产业想通过发信托变相融资的难度大幅增加。如果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地产政策同时从非常的刺激状态回归正常,就会将股市出现叠加式的釜底抽薪效应。A股行情从本轮反弹的高点3454下跌到2481点,是“典型”的熊市状态;同时,自2008年底1664点的强劲反弹到2009年年中结束,一直到2010年夏天的大回调,都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过渡到刺激政策实质退出有关。
中国股市2010年上半年疲软的状态,既有在自然规律作用下物价上升导致政策变化的因素,也有经济周期本身需要政策进行调整的因素,更是国际因素迫使政策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2010年7月初以来的反弹,是前期忧虑经济二次探底形成的群体无意识力量过度杀跌后的反弹,即跌过头出现的市场自我修复行动。中国股市对于政策的敏感性很高,只要“退出”政策的趋势还没有明朗,或者宽松宏观政策处于向常态政策过渡的过程中,股市中“吃”政策饭才有好业绩的地产、金融行业的业绩就不大可能出现根本性改变。
由于地产业联系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也会拖累其它行业如钢铁、水泥、建材、家电等行业的业绩增长水平。中国股市的希望在何处?希望就在危机中产生,希望就在政策调整的过程中产生,希望将在社会保障改革、医疗保障改革、区域振兴规划、农村创新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上,这些改革与创新,将重塑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从而重构中国的新市场、新技术、新管理、新产品、新组织。
中国股市正向成熟市场发展,无论国际资本、国家资本、机构(厂商)资本和居民(社会)资本之间如何博弈,成熟市场永远向具备技术先进、管理先进、资源垄断、市场创新与扩展、政策支持的行业或公司提供机会。因此,产业升级中的新能源、新环保、新装备工业,必然迎来发展的好机遇,消费升级和扩容中的食品、医疗和TMT,也会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异军突起,在城乡统筹和地区平衡中享受政策优惠或创新利好的企业会有好的表现,当然能够享受制度创新中的央企重组企业,更有可能业绩暴涨,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交易的兴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