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原则,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以独有的优势,成为新时代教育的热门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该文研究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巧妙安排教学结构,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求异精神,在探索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186-02
“创新”是现代教育教学最前沿最亮眼的字眼。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恰切的印证了“创新”,它是因“創新”应运而生,是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学得主动,活泼,兴致盎然。但是当前信息教育的课堂却呈现另一种态势,老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对着显示屏,被动的接受,如木偶随教师的指挥操作,常常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神游天外不知所云。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提倡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和创新。结合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一特点,把信息技术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创新潜质,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而其中的创新思维是最为关键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笔者长期任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线,在教学中经过摸索和思考,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究。
1 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才能“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巧妙安排课堂任务,激趣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根据实际情况,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精心安排课堂任务,巧妙地引领学生参与学习,教师激励赏识学生完成的任务。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这一章节时,在教学内容上做了尝试创新。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制作明信片、小报纸已经兴致缺缺,结合高中生的心理,顺应流行趋势,在”微“字上做文章,微博,微信,微淘,不一而足,所以我布置的任务是给你最爱的人制作一本“微书”。任务一发布,学生就跃跃欲试,很快主动投入,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解决难点,积极探究,这个时候他们的创意也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微书”形式异彩纷呈,别出心裁,彰显特色。而内容也出乎我的意料,很少有以前想象的早恋的文字,而多是送给父母长辈的是师友的。孩子的心灵是我们成人永远无法预知的。一个好的任务,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点赞激励,树立自信
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给学生点赞,即使是最简陋的一幅作,也付出了学生全部努力,教师也应当指出他的优点,然后引导他继续学习改进作品,在一定的时间内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展示的过程,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一种鞭策,而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教师给每一朵花盛放的理由。从中,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成败,主要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教得如何。教师强化作品意识,给学生树立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继续探索求异。
1.3 设疑留悬,启发思考
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最后老师都要总结陈词,以完美的句号结束教学。但是这样一来,老师以为教学任务大功告成了,学生“全都懂了”,却不知犯了新课程教学的大忌。与创新精神背道而驰,得不偿失,是资源的另外一种浪费,造成了学生机械的模仿和“标准”的操作,这种看上去很圆满的课,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其实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想给学生留下了展示自己聪明才华的机会,教师应该用”问题链“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这才是真正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课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每节课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教学《网页的设计与制作》时,让学生动手在网页中插入动画效果后,问:”现在动画效果太显眼,影响网页的整体美感,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化一下呢?即能突出网页更精美亮丽,又能使动画画龙点睛呢?”这样常常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释疑,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学生就从单纯模仿开始主动探索、求异与创新。
2 创设探索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情境教学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是一种精心准备的预设,期待在课堂上精彩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巧安排,巧设计,巧铺垫,以便让学生在课堂沉入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2.1 激发求异的探索意识,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学生中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笔者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的动作设计时,发现学生们所做的作品基本都拘泥于软件自带的几种,完全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鲜有交流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我把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展示给全体学生,学生们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热烈讨论起来,有的迅速组成小组制作起来,果然,学生们做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动作设计:奔跑的小鹿、星星闪烁、小溪潺潺……不胜枚举。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习思路开阔了,有创意的作品也多了;并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创制作品成功的怡悦,认识到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只有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终会成功。 2.2 鼓励“特立独行”,倡导合作学习
为了在共性的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合作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攻关”,让学生在探讨中增强创新意识。在学习了如何设计fiash网页后,让学生分组制作某一首古诗或一首歌的意境。学生们确定主题以后,由组长根据自己组员的特点,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去采集资料,大家有的下载、有的摘抄、有的自创,忙得不亦乐乎。大型作品的创作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们的分工合作,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意识,制作技艺和提高很快,同时也正是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更趋于创新性和自主化。
3 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课程,知识性与技能性结合较紧。所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把培养基础操作技能作为这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实践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唯一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八仙过海”多渠道地去解决实际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学《7.3信息的安全和保护》时,我布置学生作业:假如你自己的电脑中病毒了怎么办?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想办法,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实践,反思,整合。教师适时提示,学生的想法和创意都有点稚嫩,但对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成果,要鼓励和支持。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在动手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天地,他们把秘密写在QQ空间、博客上,那里就是他们另一个乐园,在里面他们布置了炫目的动画漫画图像。寄托了对成长的无奈和对青春的热情。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FLASH制作动画时,首先展示笔者自己的QQ空间,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FLASH动画效果装扮自己的QQ空间(或博客空间)和老师PK,这样,水到渠成,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要求,用一种比赛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做的巧妙不留痕迹。学生都迫切的希望自己的空间与众不同,想尽各种办法添加比较炫目的效果。学生做出了满天繁星、梨花落雨、雪舞樱花等漂亮的有创意的动画效果,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设计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只有把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个人的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变成现实。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实践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很難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在信息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人才,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 何克杭.创造性思维理论—— 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李芒.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186-02
“创新”是现代教育教学最前沿最亮眼的字眼。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恰切的印证了“创新”,它是因“創新”应运而生,是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学得主动,活泼,兴致盎然。但是当前信息教育的课堂却呈现另一种态势,老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对着显示屏,被动的接受,如木偶随教师的指挥操作,常常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神游天外不知所云。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提倡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和创新。结合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一特点,把信息技术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创新潜质,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而其中的创新思维是最为关键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笔者长期任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线,在教学中经过摸索和思考,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究。
1 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才能“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巧妙安排课堂任务,激趣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根据实际情况,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精心安排课堂任务,巧妙地引领学生参与学习,教师激励赏识学生完成的任务。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这一章节时,在教学内容上做了尝试创新。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制作明信片、小报纸已经兴致缺缺,结合高中生的心理,顺应流行趋势,在”微“字上做文章,微博,微信,微淘,不一而足,所以我布置的任务是给你最爱的人制作一本“微书”。任务一发布,学生就跃跃欲试,很快主动投入,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解决难点,积极探究,这个时候他们的创意也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微书”形式异彩纷呈,别出心裁,彰显特色。而内容也出乎我的意料,很少有以前想象的早恋的文字,而多是送给父母长辈的是师友的。孩子的心灵是我们成人永远无法预知的。一个好的任务,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点赞激励,树立自信
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给学生点赞,即使是最简陋的一幅作,也付出了学生全部努力,教师也应当指出他的优点,然后引导他继续学习改进作品,在一定的时间内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展示的过程,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一种鞭策,而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教师给每一朵花盛放的理由。从中,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成败,主要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教得如何。教师强化作品意识,给学生树立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继续探索求异。
1.3 设疑留悬,启发思考
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最后老师都要总结陈词,以完美的句号结束教学。但是这样一来,老师以为教学任务大功告成了,学生“全都懂了”,却不知犯了新课程教学的大忌。与创新精神背道而驰,得不偿失,是资源的另外一种浪费,造成了学生机械的模仿和“标准”的操作,这种看上去很圆满的课,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其实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想给学生留下了展示自己聪明才华的机会,教师应该用”问题链“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这才是真正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课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每节课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教学《网页的设计与制作》时,让学生动手在网页中插入动画效果后,问:”现在动画效果太显眼,影响网页的整体美感,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化一下呢?即能突出网页更精美亮丽,又能使动画画龙点睛呢?”这样常常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释疑,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学生就从单纯模仿开始主动探索、求异与创新。
2 创设探索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情境教学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是一种精心准备的预设,期待在课堂上精彩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巧安排,巧设计,巧铺垫,以便让学生在课堂沉入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2.1 激发求异的探索意识,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学生中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笔者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的动作设计时,发现学生们所做的作品基本都拘泥于软件自带的几种,完全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鲜有交流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我把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展示给全体学生,学生们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热烈讨论起来,有的迅速组成小组制作起来,果然,学生们做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动作设计:奔跑的小鹿、星星闪烁、小溪潺潺……不胜枚举。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习思路开阔了,有创意的作品也多了;并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创制作品成功的怡悦,认识到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只有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终会成功。 2.2 鼓励“特立独行”,倡导合作学习
为了在共性的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合作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攻关”,让学生在探讨中增强创新意识。在学习了如何设计fiash网页后,让学生分组制作某一首古诗或一首歌的意境。学生们确定主题以后,由组长根据自己组员的特点,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去采集资料,大家有的下载、有的摘抄、有的自创,忙得不亦乐乎。大型作品的创作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们的分工合作,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意识,制作技艺和提高很快,同时也正是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更趋于创新性和自主化。
3 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课程,知识性与技能性结合较紧。所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把培养基础操作技能作为这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实践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唯一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八仙过海”多渠道地去解决实际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学《7.3信息的安全和保护》时,我布置学生作业:假如你自己的电脑中病毒了怎么办?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想办法,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实践,反思,整合。教师适时提示,学生的想法和创意都有点稚嫩,但对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成果,要鼓励和支持。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在动手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天地,他们把秘密写在QQ空间、博客上,那里就是他们另一个乐园,在里面他们布置了炫目的动画漫画图像。寄托了对成长的无奈和对青春的热情。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FLASH制作动画时,首先展示笔者自己的QQ空间,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FLASH动画效果装扮自己的QQ空间(或博客空间)和老师PK,这样,水到渠成,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要求,用一种比赛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做的巧妙不留痕迹。学生都迫切的希望自己的空间与众不同,想尽各种办法添加比较炫目的效果。学生做出了满天繁星、梨花落雨、雪舞樱花等漂亮的有创意的动画效果,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设计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只有把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个人的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变成现实。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实践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很難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在信息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人才,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 何克杭.创造性思维理论—— 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李芒.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