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方法初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d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设立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问答的活动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而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和创新路径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优化方法
  1.提问方式的优化
  斟酌课堂提问策略,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进行课堂提问环节,能提高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握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意识,活跃课堂参与程度,诱导良好氛围的建设。提问方式选择的失误,可能将课堂氛围引入尴尬的不良境遇,消磨学生的课堂兴趣,降低课堂授课效率。
  初中语文课堂的进行是以小学语文教育为基础的,学生虽然具备基础的语文知识结构,但并不完善和豐富。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对学生的提问难度的设置,斟酌恰当的难易程度,选择合理的提问方式。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课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以下几点实施细则:(1)提问要设计教材中的关键内容;(2)提问要侧重教材中的思考难点;(3)提问要充分考虑教材的隐含知识;(4)提问要注意教材中的知识争议。
  教师常用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曲问式、想象式、点睛式。曲问式就是教师不直接提问,而通过转弯的方式,为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进行的提问。想象式提问就是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引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点睛式提问就是教师抓住课文中的点睛之笔进行提问,这样有助初于学生对文章的重点把握。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这三种提问方式的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让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更深刻,更有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
  2.回答方式的优化
  好的问题是良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但是有了基础还不够,还需要有“上层建筑”,即引导学生回答好问题。在课堂上,有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问题问得很巧妙,提问方式很得当,但是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进行一定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而这个引导,不要流于形式,要是真正意义上的引导,启发学生要启发得当,如果启发不当往往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回答方式的优化包括以下三种:
  (1)教师要引导学生,为他们的思维铺路架桥。当学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思维受阻时,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及时铺路架桥。
  (2)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指点迷津。有时候会出现学生答不对题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对问题理解得不够透彻或者口头表达能力没有达到问题的要求,才会导致答非所问。这时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指点迷津,让学生重新理解问题的含义,进而做出正确的解答。
  (3)教师要极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思维的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那么,教师在课堂的提问中,要精心地设计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对疑难问题、重点问题进行铺路架桥,引导他们走向知识的阶梯。
  二、课堂提问的创新路径
  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念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矛盾,教师要进行课堂提问的优化,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局面,与学生成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很少有学生提出质疑,尽管知识出错了,但学生不敢怀疑教师的正确性,只有等到教师自己醒悟,才会把错误答案进行纠正。这就存在着一个误区:学生总认为教师的观点就是标准答案,是权威,是不允许怀疑的,只是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给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念是课堂提问创新的重要路径。新型的师生观念是指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提出反对意见,意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不受传统课堂模式的限制。
  2.创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是作为教育职责的承担者,肩负着对人的培养使命和教育义务。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思想道德意识的综合培养,身心素质的强化锻炼和审美思维的具体提高,最终依托的都是教师的培养教育。初中语文课堂的教育意义亦是如此。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提升,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以身作则的教育榜样意识;其次要求教师要改善与学生的相处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个性成长,与学生平等相处。同时,又要保证地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品德意识。最后,教师要努力纠正“自以为是”的错误思想,抛弃对自己的全面认同和不可否定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根本理念,注意对学生真实想法的倾听和感受,为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对新的教学模式、提问方式和创新路径进行探索,这样才能优化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其中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朋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泗阳县爱园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我国诗歌史上,王维以“诗佛”著称。他的诗歌今传四百多首,其中成就最突出的山水诗在我国盛唐诗坛独树一帜。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果能把握好王维山水诗的意境,就能让学生初步领略王维精湛的诗歌艺术,体悟到他从自然界静美境界中透射出的闲情。  对于王维山水诗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诗歌意境的把握上。王维的诗向来享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他笔下所描绘的心物契合的“无我之境”、动静相生
新课程标准在课外读物的建议中给我们列出了中外文学名著的数量和要求,再一次以国家硬性规定的形式,昭示了符合时代和人们精神需要的名著,是学生提高文学修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走近经典,亲近大师,加强文学教育,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有益的。  但我们也不得不甄别专家推荐的文学作品。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在反思。  《水浒传》是新课标推荐的八年级学生的必读作品,也是考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是从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这篇文章删改摘编而来的。据此论述类文本,命制了三道试题,非常可惜的是,这三道试题都值得商榷。  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
【摘 要】中学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英雄气概,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感受风景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自由自在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健康人生境界;培养学生悲悯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博爱境界;培养学生呼唤和谐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入非攻的境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入坚持境界。  【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在语文科中,所占比例为40%,60分,颇重的。然而如何在考试中尽可能拿到理想的分值,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我认为,一切首重在积累。当然,学生的积累,也算很有考究的罢。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即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饱读诗书就是个积累的过程,唯有积累厚实了,才会趋于厚重渊博。正应了一句民谚:“家中有粮不闹饥荒,肚里有货不怕考量。”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大基本理念。笔者认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指出了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后两者则是明确了实现该目标的具体途径。因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热学、爱学,必须以情为径,充分挖掘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情感素材,精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才能实现新课标培育学生情感,提高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中故事最完整,情节最生动的作品,代表了汉乐府诗歌的最高成就。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艺术典型,真实地反映了汉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及其思想感情。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孔雀东南飞》艺术特色。  一、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  《孔雀东南飞》叙事技巧已十分熟练高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本诗的叙事技巧,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
《红楼梦》是中专学生需要深入阅读的一部重要名著。说它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名著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名著各种写作技巧的把握;实际上,对它的理解能力如何,还关系到中职生文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水平等的提高与否。但我们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读不懂《红楼梦》,甚至读不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红楼梦》的很多内容和古代文言知识联系紧密,如果他们不好好掌握文言知识,确实很多人是读不下去的。  
优秀的教育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环境,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之上,巧妙的问题设置是思维的发动机,它能驱动思维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能让思维跨越习惯的雷池。那么语文课堂问题设置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笔者谈些体会,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基于学情,问题设置驱动课堂生发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有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是让思维得以点燃的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学习论的研究表明,掌握学习的过程甚至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学习过程是学习方法、学习程序、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整合的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学习过程的“弹性”较强,它往往比一个学习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性。学习结果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得以运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