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明园是清朝五代皇帝在150余年间倾心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盛时,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丰富的文化收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突出的政治地位闻名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道光统治时期,已是清帝国的衰败期,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的中国大门,国内社会矛盾不断加深,政治上内忧外患,加之经济上的衰退,使得国家形势每况愈下。道光一生恪守勤俭二字,减少国库开支,此时国内少有土木兴建。但道光宁撤万寿、玉泉、香山“三山”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秋狝,却没放弃过对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囿于日益严峻的内外危机,道光没有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园林工程,但改建项目仍间或有之,仅圆明园的修缮费用每年即达10余万两白银,尽管道光提倡并厉行节俭,但他仍斥巨资在圆明园给自己修建了宏伟的寝宫——慎德堂。
圆明园作为御园,从雍正时期大规模兴建,历经乾隆时期不断增建,再到嘉庆时期达到全盛,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道光时期由于国力有限,加之其以勤俭为荣的秉性,除在绮春园内进行了少量增建以供皇太后使用外,只是对原有园林、建筑进行改建和修葺,再没有扩充园林范围。与道光息息相关的慎德堂就是在其当政时期改建的一组建筑。
九州清晏是圆明园内最早修建的一组建筑景群,按照过去“前朝后寝”的制度来说,它属于这座皇家宫苑的“后寝”,是帝后在园内的主要生活区域。九州清晏的中心为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和九州清晏殿三座大殿,在其左右还建有众多附属建筑,包括东路的天地一家春和西路的乐安和、怡情书史和清晖阁等,是一组功能完备的园林景观。
道光十一年(1831年),将原乐安和、怡情书史及北侧鱼池原址改建成慎德堂,此后这里一直是道光在御园的主要居住宫殿,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驾崩于此。而慎德堂建造、命名的原因也与道光的崇俭思想有关,其《慎德堂记》开篇就说道:“崇俭去奢,慎修思永”,意在以这座建筑警示自己及他人要厉行节俭。
道光对慎德堂喜爱有加,目前存世的清宫画作中多有对其在慎德堂生活情景的描绘。如其中一幅名叫《喜溢秋庭图》的画作上就描绘了道光与后妃、子女们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上方钤有“慎德堂宝”印。画中的道光坐于敞厅宝座之上,其下坐的是孝全皇后,院内皇子、皇女玩乐嬉戏,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另一幅名为《道光行乐图》的画作同样钤“慎德堂宝”印,描绘的是道光及皇子们读书的景象。画中道光端坐于方亭内的书桌之后,注视着不远处亭子内正在写字的两名皇子,其他子女则在周围嬉戏。正在学习的两位皇子就是皇四子奕詝(咸丰皇帝)和皇六子奕訢。
兩幅画作描绘的都是道光与妻儿们在一起的生活场景,作为父亲,这无疑是他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刻,也反映了慎德堂在道光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慎德堂是道光及其家人生活休闲、共享天伦的地方,更是他抛开政务烦扰、享受家庭之乐的温馨家园。
慎德堂为面阔五间、前后三卷式带后抱厦、四围有廊式建筑。堂内檐柱高4.35米,台明高0.59米,台出1.09米,堂内地皮至顶格为5.06米。主殿分为前、中、后三层,殿内设有书房和寝室。大殿明间设有宝座,宝座上的诗匾下挂有道光亲笔御书的“福”字做成的玉璧子。原来曾挂在奉三无私殿的道光御容画轴及道光喜欢的“公正平和”和“安详澹静”匾额,也被移挂在了慎德堂内。
殿内有一书屋名曰养正书屋,是道光日常读书、写字的地方。从《喜溢秋庭图》可以看出,慎德堂建筑基本使用材料本色,没有过多色彩修饰。庭院中布置有大量的太湖石,还植有松柏、苹果、牡丹、菊花等植物,这十分符合圆明园所注重的园林风格,讲求自然野趣的营建理念。
咸丰十一年(1860年),慎德堂与园内其他建筑一同毁于英法联军之火。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圆明园样式雷图和建筑烫样等资料来探究慎德堂的基本面目。从烫样中不难看出,慎德堂位于九州清晏三进主殿西侧,中间建有同道堂、清晖堂等,既用廊把慎德堂隔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同时也由廊与周围建筑相连。与慎德堂隔院相望的土石假山上建有三座倒座式(坐南朝北)小型建筑,三者亦由廊相连,居东者为“昭吟镜”,居中者为“得心虚妙”敞厅,居西者为“峭碧”,三座亭宇东西有叠落游廊通至慎德堂。慎德堂西侧为湛静斋,于道光十一年由清晖阁改建而成,为全贵妃住所,咸丰皇帝出生于此。慎德堂南边还有敬事房、库房、司库等附属建筑。
慎德堂是一座五开间的三卷大殿。室内面积为425平方米,设有东西暖阁及仙楼,还有室内戏台。慎德堂内部以门罩、碧纱橱、屏风间壁自由划分,不拘常套。它三卷的卷棚屋顶,没有一般屋顶的庞大体积,也没有复杂的斗栱组合,其卷棚的重复产生了一定的韵律感。慎德堂的外观特色是在方形结构上有三层连接在一起呈波浪形的屋顶,这个波浪形屋顶呈现出中国园林艺术活泼风格里的非凡特色,尤其在最常用的屋顶形态诸如“硬山”、“歇山”和“挑山”当中十分特别。这座殿堂在布局和设计上显示出明确的特色,具有极大的自由度。
概而言之,慎德堂是道光时期圆明园改建的为数不多的建筑景群之一,建成后即为道光在御园内最主要的起居之地,成为身处历史大变革时期、苦闷彷徨的皇帝的心灵寄托之所,同时也是这位“衰世”君主勤俭治国、勉力支撑、指挥调度的核心政治空间。慎德堂整组建筑占地面积并不大,也没有奢华的装饰,体现着道光崇尚节俭的思想。在1860年圆明园被毁以前,这座登峰造极的皇家宫苑一直是清帝国皇室成员悠游享乐与安居理政的理想乐园,“家”与“国”在此互相触发与交融,我们由慎德堂亦可管窥圆明园之一斑。
道光和他的皇后们
道光本是一位循规蹈矩、不好声色的帝王,但长时间子嗣不丰只得广纳后宫。他先后拥有四位皇后,每一位都对道光的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原配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元年由乾隆指婚的。旻宁崇尚节俭,钮祜禄氏夫唱妇随,据说夫妻二人长久身穿带补丁的衣服,使用的家具器皿都很简单,有时晚饭仅让太监买几个烧饼,就着开水草草下咽。不幸的是,这位与道光共同度过艰苦朴素岁月的钮祜禄氏于嘉庆十三年便去世了。
第二位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是位性格温存、善解人意的女子,所以夫妻二人的交流更为深入,感情十分和睦。道光初年,厉行节俭,压缩宫廷经费,宫中生活十分艰难,多亏这位皇后才能苦苦支应。佟佳氏死于道光十三年,道光帝感念其侍奉20余年,悲痛异常,甚至规定停止宴乐一年。
第三位孝全成皇后,小钮祜禄氏,道光初年被选进宫。这位皇后生长于苏州,才貌双全、聪颖灵秀,道光帝对她一见倾心,备加宠爱。然而,她作风跋扈,对皇帝多有约束,对嫔妃手段也很严厉,渐渐与皇太后产生了矛盾纠葛。红颜薄命,最终在病中饮下太后所赐“药酒”后撒手西去,年仅33岁。
此后,道光帝不立皇后,宫中事务由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打理。她为人小心谨慎,善于平衡各方面关系。晚年的道光帝喜怒不定,多亏她兢兢业业后宫才得安宁。但道光帝至死也没有给她皇后的称号,还是儿子咸丰帝替他追封的。
道光统治时期,已是清帝国的衰败期,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的中国大门,国内社会矛盾不断加深,政治上内忧外患,加之经济上的衰退,使得国家形势每况愈下。道光一生恪守勤俭二字,减少国库开支,此时国内少有土木兴建。但道光宁撤万寿、玉泉、香山“三山”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秋狝,却没放弃过对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囿于日益严峻的内外危机,道光没有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园林工程,但改建项目仍间或有之,仅圆明园的修缮费用每年即达10余万两白银,尽管道光提倡并厉行节俭,但他仍斥巨资在圆明园给自己修建了宏伟的寝宫——慎德堂。
圆明园作为御园,从雍正时期大规模兴建,历经乾隆时期不断增建,再到嘉庆时期达到全盛,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道光时期由于国力有限,加之其以勤俭为荣的秉性,除在绮春园内进行了少量增建以供皇太后使用外,只是对原有园林、建筑进行改建和修葺,再没有扩充园林范围。与道光息息相关的慎德堂就是在其当政时期改建的一组建筑。
九州清晏是圆明园内最早修建的一组建筑景群,按照过去“前朝后寝”的制度来说,它属于这座皇家宫苑的“后寝”,是帝后在园内的主要生活区域。九州清晏的中心为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和九州清晏殿三座大殿,在其左右还建有众多附属建筑,包括东路的天地一家春和西路的乐安和、怡情书史和清晖阁等,是一组功能完备的园林景观。
道光十一年(1831年),将原乐安和、怡情书史及北侧鱼池原址改建成慎德堂,此后这里一直是道光在御园的主要居住宫殿,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驾崩于此。而慎德堂建造、命名的原因也与道光的崇俭思想有关,其《慎德堂记》开篇就说道:“崇俭去奢,慎修思永”,意在以这座建筑警示自己及他人要厉行节俭。
道光对慎德堂喜爱有加,目前存世的清宫画作中多有对其在慎德堂生活情景的描绘。如其中一幅名叫《喜溢秋庭图》的画作上就描绘了道光与后妃、子女们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上方钤有“慎德堂宝”印。画中的道光坐于敞厅宝座之上,其下坐的是孝全皇后,院内皇子、皇女玩乐嬉戏,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另一幅名为《道光行乐图》的画作同样钤“慎德堂宝”印,描绘的是道光及皇子们读书的景象。画中道光端坐于方亭内的书桌之后,注视着不远处亭子内正在写字的两名皇子,其他子女则在周围嬉戏。正在学习的两位皇子就是皇四子奕詝(咸丰皇帝)和皇六子奕訢。
兩幅画作描绘的都是道光与妻儿们在一起的生活场景,作为父亲,这无疑是他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刻,也反映了慎德堂在道光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慎德堂是道光及其家人生活休闲、共享天伦的地方,更是他抛开政务烦扰、享受家庭之乐的温馨家园。
慎德堂为面阔五间、前后三卷式带后抱厦、四围有廊式建筑。堂内檐柱高4.35米,台明高0.59米,台出1.09米,堂内地皮至顶格为5.06米。主殿分为前、中、后三层,殿内设有书房和寝室。大殿明间设有宝座,宝座上的诗匾下挂有道光亲笔御书的“福”字做成的玉璧子。原来曾挂在奉三无私殿的道光御容画轴及道光喜欢的“公正平和”和“安详澹静”匾额,也被移挂在了慎德堂内。
殿内有一书屋名曰养正书屋,是道光日常读书、写字的地方。从《喜溢秋庭图》可以看出,慎德堂建筑基本使用材料本色,没有过多色彩修饰。庭院中布置有大量的太湖石,还植有松柏、苹果、牡丹、菊花等植物,这十分符合圆明园所注重的园林风格,讲求自然野趣的营建理念。
咸丰十一年(1860年),慎德堂与园内其他建筑一同毁于英法联军之火。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圆明园样式雷图和建筑烫样等资料来探究慎德堂的基本面目。从烫样中不难看出,慎德堂位于九州清晏三进主殿西侧,中间建有同道堂、清晖堂等,既用廊把慎德堂隔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同时也由廊与周围建筑相连。与慎德堂隔院相望的土石假山上建有三座倒座式(坐南朝北)小型建筑,三者亦由廊相连,居东者为“昭吟镜”,居中者为“得心虚妙”敞厅,居西者为“峭碧”,三座亭宇东西有叠落游廊通至慎德堂。慎德堂西侧为湛静斋,于道光十一年由清晖阁改建而成,为全贵妃住所,咸丰皇帝出生于此。慎德堂南边还有敬事房、库房、司库等附属建筑。
慎德堂是一座五开间的三卷大殿。室内面积为425平方米,设有东西暖阁及仙楼,还有室内戏台。慎德堂内部以门罩、碧纱橱、屏风间壁自由划分,不拘常套。它三卷的卷棚屋顶,没有一般屋顶的庞大体积,也没有复杂的斗栱组合,其卷棚的重复产生了一定的韵律感。慎德堂的外观特色是在方形结构上有三层连接在一起呈波浪形的屋顶,这个波浪形屋顶呈现出中国园林艺术活泼风格里的非凡特色,尤其在最常用的屋顶形态诸如“硬山”、“歇山”和“挑山”当中十分特别。这座殿堂在布局和设计上显示出明确的特色,具有极大的自由度。
概而言之,慎德堂是道光时期圆明园改建的为数不多的建筑景群之一,建成后即为道光在御园内最主要的起居之地,成为身处历史大变革时期、苦闷彷徨的皇帝的心灵寄托之所,同时也是这位“衰世”君主勤俭治国、勉力支撑、指挥调度的核心政治空间。慎德堂整组建筑占地面积并不大,也没有奢华的装饰,体现着道光崇尚节俭的思想。在1860年圆明园被毁以前,这座登峰造极的皇家宫苑一直是清帝国皇室成员悠游享乐与安居理政的理想乐园,“家”与“国”在此互相触发与交融,我们由慎德堂亦可管窥圆明园之一斑。
道光和他的皇后们
道光本是一位循规蹈矩、不好声色的帝王,但长时间子嗣不丰只得广纳后宫。他先后拥有四位皇后,每一位都对道光的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原配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元年由乾隆指婚的。旻宁崇尚节俭,钮祜禄氏夫唱妇随,据说夫妻二人长久身穿带补丁的衣服,使用的家具器皿都很简单,有时晚饭仅让太监买几个烧饼,就着开水草草下咽。不幸的是,这位与道光共同度过艰苦朴素岁月的钮祜禄氏于嘉庆十三年便去世了。
第二位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是位性格温存、善解人意的女子,所以夫妻二人的交流更为深入,感情十分和睦。道光初年,厉行节俭,压缩宫廷经费,宫中生活十分艰难,多亏这位皇后才能苦苦支应。佟佳氏死于道光十三年,道光帝感念其侍奉20余年,悲痛异常,甚至规定停止宴乐一年。
第三位孝全成皇后,小钮祜禄氏,道光初年被选进宫。这位皇后生长于苏州,才貌双全、聪颖灵秀,道光帝对她一见倾心,备加宠爱。然而,她作风跋扈,对皇帝多有约束,对嫔妃手段也很严厉,渐渐与皇太后产生了矛盾纠葛。红颜薄命,最终在病中饮下太后所赐“药酒”后撒手西去,年仅33岁。
此后,道光帝不立皇后,宫中事务由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打理。她为人小心谨慎,善于平衡各方面关系。晚年的道光帝喜怒不定,多亏她兢兢业业后宫才得安宁。但道光帝至死也没有给她皇后的称号,还是儿子咸丰帝替他追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