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一直采用Gisi和Hanan的咬颌理论(全咬颌平衡理论)和技术对牙列缺损疾病进行治疗[1,2]。然而,这种咬颌理论和技术在临床的实际运用中是非常困难的,要求操作者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平衡的调整是极其困难的;而且临床上许多病例出现舌房狭窄和生理功能障碍等。与全咬颌平衡理论相比,临床上采用Lingualized occlusion理论具有容易进行咬颌调整,义齿稳定的优点,同时能够使舌房的空间和发音等生理功能得到恢复。
Lingualized occlusion理论
Payne的Modified set-up方法:侧方运动时平衡侧的上下磨牙接触。其特征如下:①磨牙使用牙尖斜度为30°的人工牙;②下颌人工牙磨牙的中央窝位于下颌尖牙牙顶与磨牙后三角底中点的连线上;③修整上、下颌磨牙人工牙的形态;④牙尖交错位时上颌人工牙磨牙舌尖与下颌人工牙磨牙的中央窝位接触,颊尖不接触,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颊尖顶与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窝接触;⑤侧方运动时上颌人工牙磨牙舌尖在工作侧,与下颌人工牙舌尖的颊斜面接触滑行;在平衡侧,与下颌人工牙磨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滑行,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颊尖与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舌尖的颊斜面和颊尖的舌斜面接触滑行。
Pound的方法:①磨牙使用牙尖斜度上颌为30°,下颌为20°的人工牙;②下颌人工牙磨牙舌侧面位于下颌尖牙近中切角与磨牙后三角连线的颊、舌侧连线内;③牙尖交错位时与Payne的方法相同;④侧方运动时上颌人工牙磨牙舌尖在工作侧,与下颌人工牙磨牙舌尖的颊斜面接触滑行,平衡侧不接触(或距牙尖交错位短距离)滑行;⑤前方运动主张前牙和两侧最后磨牙三点平衡。
Gerber的方法:根据其在1960年发表的髁道学说进行排列。①使用Condylofrom人工磨牙;②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颊尖与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窝接触;③第二前磨牙和磨牙与Pound的方法相同;④上下咬颌接触根据牙槽嵴的条件进行排列,即Reduced occlusion的方法(牙槽嵴的条件好,牙槽嵴的条件中等,吸收的牙槽嵴,吸收较严重的牙槽嵴)。
Lingualized occlusion磨牙的基本排列方法和咬颌调整
(1)人工牙的排列方法:以上叙述Lingualized occlusion的理论和人工牙排列方法,下面我们使用Lingualized occlusion人工磨牙采用两侧平衡咬颌的方法排列,阐述类Lingualized occlusion的操作过程。磨牙人工牙的排列方法有下颌排列法和上颌排列法两种。
下颌排列法:①按照通常的方法排列上下前牙;②下颌尖牙牙尖顶与磨牙后三角中心连线和尖牙近中切角与磨牙后三角舌侧连线记录在蜡堤上;③Lingualized occlusion人工磨牙;④下颌后牙的排列:下颌后牙的中央窝位于下颌牙槽嵴顶线上,调节曲线,曲度由前伸髁导斜度、前伸切导斜度、侧方切导斜度和侧方髁导斜度所决定;平均值牙颌架(30°、10°、10°、15°)牙尖与颌平面的距离是:第一、二前磨牙颊、舌尖分别约为1.0、1.7,1.2、1.8nm,第一、二磨牙近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分别1.5、1.0和1.6,0.6、0和1.0nm;⑤上颌后牙的排列:切导针提高1mm,上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舌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远中窝内,颊尖一般情况下离开1.0mm;上颌第二前磨牙舌尖咬在下颌第二前磨牙的远中窝内,颊尖离开约1.0mm;4、7的舌尖分别咬在同名牙的远中窝和中央窝内,颊尖离的距离与5、6人工牙相同或稍小。⑥排列时注意在前伸颌和侧方颌时,工作侧和平衡侧的咬颌平衡。
上颌排列法:①上颌后牙的排列:下颌尖牙牙尖与磨牙后三角中心连线和纪录在蜡堤上,上颌后牙的舌尖咬下颌牙槽嵴顶线上;②调节曲线,平均值牙合架牙尖与牙合平面的距离是:第一、二前磨牙颊、舌尖分别0.8、0.1和0.9、0mm,第一、二磨牙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近中颊尖分别约为0、0.3和0.9、0.6、1.7和1.9mm。③下颌后牙的排列:切导针提高1mm,按6、5、4、7的顺序使尖窝正确嵌合,颊尖离开约1.0mm。④排列时注意在前伸和侧方时,工作侧和平衡侧的咬颌平衡。
(2)咬颌调整。
齿咬颌调整:人工牙排列和蜡牙龈形成过程中,基托蜡硬化发生收缩可引起人工牙位置改变,因此,需进行蜡义齿咬颌调整。①切导针提高1mm返回0mm,咬颌调整由牙尖交错位开始,原则上调整下颌磨牙的窝而不调整上颌的舌尖;②牙尖交错位:使每侧下颌磨牙的窝上各有5个接触点形成,上下颊尖离开约1.0mm;③侧方运动的调整,一侧一侧地进行,消除工作侧和平衡侧的早接触点;④前伸运动的调整,主要是后牙和前牙部分的调整,前牙有早接触的情况下,在考虑审美的前提下进行上下前牙覆、覆盖的调整和后牙早接触点的调磨;⑤对全体牙列和牙龈的审美性和调和性进行调整。
齿咬颌调整:义齿在口腔内适合,取牙尖交错位和前伸位的咬颌记录,常规上颌架,调整前伸髁导斜度性进行调整后装盒、填塑和聚合后返回颌架,进行咬颌调整。①尖交错位、侧方和前伸的调整方法:与蜡义齿咬颌调整相同,但在前伸运动的调整时考虑审美的前提下进行上下前牙调整;②自动削合:用小颗粒的金刚砂研磨膏进行微调整,形态修整橡胶轮抛光;③形态修整:自动削合后咬颌面上沟和窝消失,颊舌锐缘存在可导致食物滞留,影响咀嚼效率和对软组织产生不良刺激,因此,形成沟、窝和隆线,消除锐缘。
以上讲述了Lingualized occlusion理论、方法和操作要领。Lingualized occlusion的理论基础是Gerber的1960年发表的髁道学说:功能状态下牙尖和窝的关系与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和关节凹的关系相同,即研钵的锤与钵的关系;Lingualized occlusion的理论的实质是消除了功能状态下全咬颌平衡的下颌颊尖与上颌窝和斜面的功能接触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简化为下颌后牙颌面的斜面只在上颌舌尖诱导下的运动,下颌功能运动时力的作用点向舌侧偏移和力的作用方向单纯化,义齿稳定;Lingualized occlusion的理论的优点是根据口腔的生理状态和正确的牙颌力设计排列人工牙时能够使义齿位于中立区,临床适应证较广,不仅应用于全口义齿,还可应用于种植义齿、局部义齿和固定义齿;排列简单,在短时间内可完成排列和咬颌调整,而且咬颌出现误差时也容易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 马轩祥.口腔修复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孙廉.全口义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Lingualized occlusion理论
Payne的Modified set-up方法:侧方运动时平衡侧的上下磨牙接触。其特征如下:①磨牙使用牙尖斜度为30°的人工牙;②下颌人工牙磨牙的中央窝位于下颌尖牙牙顶与磨牙后三角底中点的连线上;③修整上、下颌磨牙人工牙的形态;④牙尖交错位时上颌人工牙磨牙舌尖与下颌人工牙磨牙的中央窝位接触,颊尖不接触,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颊尖顶与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窝接触;⑤侧方运动时上颌人工牙磨牙舌尖在工作侧,与下颌人工牙舌尖的颊斜面接触滑行;在平衡侧,与下颌人工牙磨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滑行,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颊尖与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舌尖的颊斜面和颊尖的舌斜面接触滑行。
Pound的方法:①磨牙使用牙尖斜度上颌为30°,下颌为20°的人工牙;②下颌人工牙磨牙舌侧面位于下颌尖牙近中切角与磨牙后三角连线的颊、舌侧连线内;③牙尖交错位时与Payne的方法相同;④侧方运动时上颌人工牙磨牙舌尖在工作侧,与下颌人工牙磨牙舌尖的颊斜面接触滑行,平衡侧不接触(或距牙尖交错位短距离)滑行;⑤前方运动主张前牙和两侧最后磨牙三点平衡。
Gerber的方法:根据其在1960年发表的髁道学说进行排列。①使用Condylofrom人工磨牙;②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颊尖与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窝接触;③第二前磨牙和磨牙与Pound的方法相同;④上下咬颌接触根据牙槽嵴的条件进行排列,即Reduced occlusion的方法(牙槽嵴的条件好,牙槽嵴的条件中等,吸收的牙槽嵴,吸收较严重的牙槽嵴)。
Lingualized occlusion磨牙的基本排列方法和咬颌调整
(1)人工牙的排列方法:以上叙述Lingualized occlusion的理论和人工牙排列方法,下面我们使用Lingualized occlusion人工磨牙采用两侧平衡咬颌的方法排列,阐述类Lingualized occlusion的操作过程。磨牙人工牙的排列方法有下颌排列法和上颌排列法两种。
下颌排列法:①按照通常的方法排列上下前牙;②下颌尖牙牙尖顶与磨牙后三角中心连线和尖牙近中切角与磨牙后三角舌侧连线记录在蜡堤上;③Lingualized occlusion人工磨牙;④下颌后牙的排列:下颌后牙的中央窝位于下颌牙槽嵴顶线上,调节曲线,曲度由前伸髁导斜度、前伸切导斜度、侧方切导斜度和侧方髁导斜度所决定;平均值牙颌架(30°、10°、10°、15°)牙尖与颌平面的距离是:第一、二前磨牙颊、舌尖分别约为1.0、1.7,1.2、1.8nm,第一、二磨牙近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分别1.5、1.0和1.6,0.6、0和1.0nm;⑤上颌后牙的排列:切导针提高1mm,上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舌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远中窝内,颊尖一般情况下离开1.0mm;上颌第二前磨牙舌尖咬在下颌第二前磨牙的远中窝内,颊尖离开约1.0mm;4、7的舌尖分别咬在同名牙的远中窝和中央窝内,颊尖离的距离与5、6人工牙相同或稍小。⑥排列时注意在前伸颌和侧方颌时,工作侧和平衡侧的咬颌平衡。
上颌排列法:①上颌后牙的排列:下颌尖牙牙尖与磨牙后三角中心连线和纪录在蜡堤上,上颌后牙的舌尖咬下颌牙槽嵴顶线上;②调节曲线,平均值牙合架牙尖与牙合平面的距离是:第一、二前磨牙颊、舌尖分别0.8、0.1和0.9、0mm,第一、二磨牙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近中颊尖分别约为0、0.3和0.9、0.6、1.7和1.9mm。③下颌后牙的排列:切导针提高1mm,按6、5、4、7的顺序使尖窝正确嵌合,颊尖离开约1.0mm。④排列时注意在前伸和侧方时,工作侧和平衡侧的咬颌平衡。
(2)咬颌调整。
齿咬颌调整:人工牙排列和蜡牙龈形成过程中,基托蜡硬化发生收缩可引起人工牙位置改变,因此,需进行蜡义齿咬颌调整。①切导针提高1mm返回0mm,咬颌调整由牙尖交错位开始,原则上调整下颌磨牙的窝而不调整上颌的舌尖;②牙尖交错位:使每侧下颌磨牙的窝上各有5个接触点形成,上下颊尖离开约1.0mm;③侧方运动的调整,一侧一侧地进行,消除工作侧和平衡侧的早接触点;④前伸运动的调整,主要是后牙和前牙部分的调整,前牙有早接触的情况下,在考虑审美的前提下进行上下前牙覆、覆盖的调整和后牙早接触点的调磨;⑤对全体牙列和牙龈的审美性和调和性进行调整。
齿咬颌调整:义齿在口腔内适合,取牙尖交错位和前伸位的咬颌记录,常规上颌架,调整前伸髁导斜度性进行调整后装盒、填塑和聚合后返回颌架,进行咬颌调整。①尖交错位、侧方和前伸的调整方法:与蜡义齿咬颌调整相同,但在前伸运动的调整时考虑审美的前提下进行上下前牙调整;②自动削合:用小颗粒的金刚砂研磨膏进行微调整,形态修整橡胶轮抛光;③形态修整:自动削合后咬颌面上沟和窝消失,颊舌锐缘存在可导致食物滞留,影响咀嚼效率和对软组织产生不良刺激,因此,形成沟、窝和隆线,消除锐缘。
以上讲述了Lingualized occlusion理论、方法和操作要领。Lingualized occlusion的理论基础是Gerber的1960年发表的髁道学说:功能状态下牙尖和窝的关系与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和关节凹的关系相同,即研钵的锤与钵的关系;Lingualized occlusion的理论的实质是消除了功能状态下全咬颌平衡的下颌颊尖与上颌窝和斜面的功能接触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简化为下颌后牙颌面的斜面只在上颌舌尖诱导下的运动,下颌功能运动时力的作用点向舌侧偏移和力的作用方向单纯化,义齿稳定;Lingualized occlusion的理论的优点是根据口腔的生理状态和正确的牙颌力设计排列人工牙时能够使义齿位于中立区,临床适应证较广,不仅应用于全口义齿,还可应用于种植义齿、局部义齿和固定义齿;排列简单,在短时间内可完成排列和咬颌调整,而且咬颌出现误差时也容易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 马轩祥.口腔修复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孙廉.全口义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