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特色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w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学校纺织特色学科的优势,东华大学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纺织特色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通过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安徽华茂学习中心的办学实践展现教学成果与办学智慧,提出相关的实践思考。
  关键词:纺织特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对社会转型的着力推进,都使得“智力资本”这个概念愈发显示其在社会经济及学术领域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使终身教育理念、教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企业求才、学校育人,如何使企业职工的在职教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何使学校的教学与行业生产实际更为贴合,一直是继续教育和校企合作办学领域,尤其是注重操作实际的工科类院校的核心课题与办学目标。东华大学以开拓促发展,积极探索、稳健发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纺织特色继续教育”的模式,在实践探索中得出了一系列的经验与启示。
  
  一、面向在职职工继续教育的矛盾与问题
  
  校企合作在我国高教领域并不是新生事物,尤其在工科院校,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一贯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工厂参观实习,还是近几年甚嚣尘上的“产学研结合”,无论是“订单式”培养,还是研修培训班都是以行业为依托、专业为媒介的校企合作形式。然而时至今日,以校企合作办学形式开展的继续教育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产学脱节,教育成果不显著
  学校课程在专业理论上具有的学术性与宏观性优势,却难以切实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产生的各类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理论体系的教学逻辑与学科之间的分明界限阻碍了对实际情况的客观判断、削弱了对现实问题综合思考与解决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高度、宏观视野乃至高新技术的支持,企业员工也无法在理念和技术层面上获得持续突破。
  
  (二)企业方面的短视观点和短期行为
  迫于眼前利益和利润收益的压力,不少企业在教育投资上热情不高、投入不大。他们中有的走过场,以活动代替培训;有的以费用均分的形式直接消费教育经费;有的喜欢赶时髦,选择的培训内容往往受外界环境炒作的影响…;有的着眼短期利益及眼前利润,以“成果”的快速取得取代对持续发展的追求。
  此外,基于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考虑,不少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人员流动上采取保守的态度,不太愿意接受学校师生的“步入式”教学,在职工的培养、培训方面也没有大力支持或积极推动的意愿,唯恐过多的校企交流和职工技能水平的提升会流失成熟的技术或熟练的员工。
  
  (三)工学矛盾,继续教育认同度低
  在职学习最突出的问题是求学过程的艰辛与学习兴致的衰减。利用工余时间开展的在职进修和学习,不仅需要求学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而且对求学者在工作与学习、个人与家庭等现实问题上也要求有较高的配合度与平衡性。加之,一些企业或单位对于继续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大,求学者的学习热情和毅力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周期性较长的学历教育由于存在学业与岗位关涉度较差、学制时间较长等因素,在工学平衡方面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了。
  
  二、纺织特色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共识铸就合作基础
  1.合作办学的行业背景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现代纺织为特色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拥有排名全国同类学科第一的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总数及SCI检索论文数名列世界十所著名同类院校第一的骄人成绩;而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的安徽华茂集团在业内也有着类似声望:成立于1958年的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是“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国纺织企业“精品模式”的典型代表,迄今已连续35年保持赢利,有着棉纺织行业“排头兵企业(集团)”称号。相同的行业领域与共同的发展共识,使两者有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2.教育合作的发展共识
  2003年初华茂董事会审时度势,认识到棉纺织企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企业感到了人才的紧缺,急需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能力、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东华大学自2000年起就开始着手网络教育学院的申办和建设,并结合教育部要求,明确了“根据学校学科优势,培育自身的特色”的发展思路以及“保证质量,稳妥发展”的工作方针,确立了面向行业、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方向。
  “志同”而“道合”,共同的行业背景与诉求使合作成为了必由之路。2003年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根据教育部高教厅[2003]2号文件的精神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需要,与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成立了学院迄今为止唯一一所校外学习中心一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安徽华茂校外学习中心(以下简称“学习中心”),开展了包括纺织工程专科学历教育、纺织工程专升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的课程培训班在内的多个教育项目。
  
  (二)办学思路和模式的转变
  在发展过程中,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根据学校特色、行业需求以及学院发展定位,逐步转变观念、完善教学,短短几年便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任务开展和办学定位上实现了三个重大转变:一是以学历教育和规模发展为主转变为非学历教育、培训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主,面向行业、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性质的继续教育;二是网络教育面向社会招生办学为主转为与校内传统教育相结合,推動传统的大学教育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适应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为实现网络化、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的继续教育为主;三是在管理体制和模式上从网络教育学院独立建设的学院建制转变为探索和总结网络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融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模式为主。
  
  (三)教学共建搭好平台
  学习中心依托华茂集团既有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设有专门的办公和教学用房,专门的联网多媒体计算机房、教室、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等,还配备专人负责学生管理、教学及技术等事务。
  在技术方面,合作双方以“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学员学习提供方便。东华大学根据试点的需要,不断改建网络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校图书馆结合学校“211工程”建设,专门购买了“半坡图书软件”,支持校外学习中心远程访问,方便查阅文献资料。应用性的实验和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则是依托了华茂集团各分公司生产实验室和集团装备的各类国际先进生产仪器、设备与工艺流程、工程项目。华茂原有的各种网络和通讯设备,如MIS系统、带宽100M的局域网、 “有线电视”系统及卫星地面接收系统装置,也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整合式远程教学模式
  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十分突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媒体技术以及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使用,远程教育突破了时空与教学手段的限制,使受教育的群体从课堂扩大到了全社会。
  然而被现代技术全副武装的远程教学模式需要全面的教学设计与科学的组织管理来保障运转、发挥作用。学习中心聘请纺织学院资深教师拟定专业培养计划,采用面授+课件辅导+远程答疑的整合式远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同时以精心的教学组织管理确保教学品质。具体做法有:学校选派资深教师组织教学、亲自授课—以《机织学》获得国家精品课程殊荣的博士生导师朱苏康教授等知名专家均在其列;又如,为确保每位任课教师及时获悉教学课程安排,除人手一份课程表外,学院教务部还会提前一周提醒前往安徽校外学习中心的教师做好面授辅导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习中心的“面授”部分也不拘一格,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中心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赴皖为学员答疑释惑,二是学员可利用寒暑假和法定长假轮流到上海的校本部实验室进行基础实验。这既增进了师生交流又巩固了教学成效。
  
  三、教學管理的特色及成效
  
  针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尤其是采用异地教学的远程教育,单纯的技术支持及普通的教学管理手段难以保证学习效率与成果,必须针对成人及其学习的特点,大到思想引导,小至细节管理,都要尽可能紧密结合社会及生产实际,实现系统理论素养与岗位工作能力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的良性循环,使产学结合、在职求学在教学生活环境及企业文化氛围中均形成正面的宣传作用。学习中心十分注重学员管理及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针对远程教育的特点,以积极的思想引导和细致的教务管理对远程教育作有益的补充和有力的维护,确保教学获得最大的成效。
  
  (一)老总参与职业生涯设计
  一般而言学校的课程设置是相对固定的,但华茂校外学习中心的课程设置却是“因人而异”,需要集中专业主任、纺织学院、网络学院、企业等多方意见,根据学员情况及知识点要求调整、确定课程内容。比如在细致分析个人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由集团负责培训工作的副总和学习中心副主任、学生所在分公司的领导共同讨论,为学员进行“个人化”的职业生涯设计,选择适当的职位、制定相应的措施,适时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使学员的学习与今后在集团内的发展紧密结合,力争人尽其才。以发展空间激励学员,无疑是学员最大的学习动力和保障。
  
  (二)提前认可获得发展新机遇
  企业在公平公正公开选拔人才时,对于在读的学员在岗位竞聘中给予他们同等学历人员一样的竞聘资格,并结合个人表现和职业规划,适时推荐、起用在读学员。据集团劳动人事处2007年的数据显示,学历本科班、大专班合计70人,其中3人已被其他企业高薪聘走。余下人员中有48人从工人岗位走上了技术或管理岗位,4人由一般的操作工升调至处室任职。明确的职业走向和强烈的职业期待感一方面激励了在读人员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其他员工的一种“明示”—显示出企业对个人能力的认同取向,是对提升个人能力和价值的直接促动。
  
  (三)工学平衡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在企业内形成积极健康的良性竞争的机制和氛围,是许多企业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状态。学习中心的学员们,在入学时是百里挑一,在求学过程中愈发显示出其作为企业“优势超群者”的实力和潜力。加上大多数学员在各种岗位竞聘中的突出表现,应该说参加在职学习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青年职工提升自我、获得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在一定范围内对企业“终身学习、努力向上”的号召进行了印证和强化,这无疑是重视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求之不得的好现象。
  
  (四)协同管理显成效
  1.制度规章保障教学秩序
  “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始终是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建院至今,共制定各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约35项,内容涉及招生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课件制作、校外学习中心管理、教室管理、教师管理、毕业论文环节管理、专业主任制度等。在与华茂集团签订的各项协议中也就管理方式、信息安全保障、条件与设施等细则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要求。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这项工作依然在不断完善当中。
  学习中心尤其重视学生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规范,明确要求做到“两抓三严”—即抓好学员的思想政治和素质教育,抓好教学管理;严格按教学要求组织教学,严肃考试纪律,严格评分标准。无论是考风考纪、还是论文答辩,中心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争为个人事业和企业发展努力学习的氛围。
  2.教学管理注重思想引导与全面渗透
  学习中心还十分重视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措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密切结合,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集团高层、资深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与学员们座谈,介绍老一代华茂人的奋斗之路,鼓励学员珍惜学习机会、走好这求学和人生之路。
  在集团职工活动中心的职教处,有一张覆盖整面墙壁的《华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部门员工培训计划表》,详细标注了集团各部门年度内的教育培训项目、时间跨度、培训对象、实施单位、考核单位以及培训目的和要求。表格内容丰富、蔚为壮观,可以说全面反映了集团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和长效机制,教育培训已全面渗透职工的职业生涯,成为了贯穿集团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大计。
  由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显著的教学管理效果,在2004年4月安徽省教育厅对全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进行的年度检查中,东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安徽华茂校外学习中心在管理规范、考风考纪等方面得到了通报表扬(见安徽省教育厅教密高[2004]55号文)。
  
  (五)“组合拳”瓦解工学矛盾
  针对工学矛盾的实际问题,学习中心在政策制订和管理实际中采取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措施和对策。其中结合企业文化,加强职工忠诚度、事业心的做法在学员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有:
  1.帮助学员树立学习就是投资的理念
  重点在宣传和实际操作中向学员们广泛展示企业坚持“重点人才重点投入、紧缺人才优先投入、不为企业创效益的学习坚决不投资”的人才战略,强调现代企业职工“不断学习、学以致用”的发展观。
  2.完善“考核、兑现”的考核监督体系
  把学员的出勤率、成绩合格率、作业完成率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每月公布,与学生所在单位、部门奖金挂钩。同时,培训合格率等指标作为承包考核内容,纳入各分公司、部门党政“一把手”业绩考核体系。
  3.增加有效学习时间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延伸或补充课堂学习内容,如采用视频答疑、实时或非实时教学等方式,或将教学课件挂在企业局域网上供学生随时查 看、下载。其次,由集团领导牵头,多次召集相关单位召开部门协调会议,逐个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问题。劳动人事处还根据学校教务处安排的课程表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测算,并在学生的培养协议中明确规定“根据学习需要可占用少量班中时间,月累计为4天”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学习时间。
  
  四、思考与启示
  
  (一)突出专业特色的继续教育是行业振兴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于行业,民间有“朝阳”和“夕阳”之说,人为褒贬了行业的差异、抹杀了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从国家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每个行业都有其社会价值和作用,尤其是关注国计民生的行业,不能因为产业发展阶段的更替、產业结构调整带来变动就断言其生命周期。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对行业发展的把握、对智力资本的重视都是关系到行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命题。对此,无论是行业一线的企业,还是专业领域的高校,都要对岗位上的培训、在职职工的再教育给予充分的认识与重视。可以说,聚焦行业特色的继续教育既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还有助于高校专业课题的拓展和延伸,两者的和谐共生是必要也是必然。
  
  (二)企业重视,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
  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切实推进是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得以持续并发展的关键。企业对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投以热切的关注和有力的支持乃至为优势员工提供“稳定、优越的工作环境,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极具竞争力的激励薪酬体系,优厚的福利待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措施”的企业人事管理理念,既是企业留住人才的举措,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保障。对于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而言,来自单位企业的支持一定是最有力的保障和动力,工学之间的矛盾也将因此不再如此对立、尖锐。
  
  (三)校企合作要协同管理,分合有致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几点意向、几份协议的达成,也不是几块牌子、几张桌椅的组合,他们的合作是要以共同的教学目的与明确的办学共识为基础,并由此确保在教学手段、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高度契合与工作实效。区别于单一主体的管理,合作办学或共同管理容易产生管理不力或冲突管理等内部矛盾,导致权力掣肘、效率损失等后果。明确教学目标,分工管理重点,合理设计考核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学校管“教”,企业管“学”,甚至是“学校抓考核,企业管考勤”,使各司其职又形成合力,是合作办学重要的管理原则。
  
  (四)继续教育前途光明但任重道远
  远程教育并非新生事物,但是对社会上不少学员和用人单位而言,
  “远程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其质量以及边缘化的窘境,却不容乐观”,以远程教育和在职学习为代表的继续教育,其教育口碑与影响仍然远逊于传统的“正规”教育。顾虑既来自于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陌生感,也来自于继续教育本身的发展问题与瓶颈。
  清华大学胡东成教授曾指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里,教育信息化建设,观念更新是关键,技术先进是基础,管理创新是保障,经费到位是前提,优质服务是动力。可见,继续教育不仅是对现代信息技术、各类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更是需要人们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服务中树立发展和持续的观念,形成灵活而务实的工作机制与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建民.更新观念多措并举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思考[J].继续教育,2008,(8).
  [2]肖俊洪.新一轮教育改革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四):结构性改革是远程教育大发展的先决条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2).
  [3]杜君英.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问题和解决对策[J].继续教育,2004,(11).
  
  [责任编辑:钟铁军]
其他文献
摘 要:师团职领导干部是军队领导干部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职能。因此,通过在师团职领导干部任职培训中开展现地教学,对于提高师团职领导干部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和指挥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师团职;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现地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一、在师团职领导干部任职培训中开展现地教学的意义  现地教学是任职教育培训中不可或缺的
期刊
摘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通过实物、实景、实例、实事载体,让学员穿越时空界限,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感悟历史,克服了传统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枯燥无喙、针对性不强的不足,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一个潮流。但由于红色培训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阐述了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干部党性教
期刊
经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批准,《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由中央军委印发全军部队执行,与此同时,又召开了全军人才工作会议。《规划纲要》是遵照胡主席关于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要战略思想,推动军队人才战略工程深化拓展的战略纲领;是中央军委对未来10年我军人才建设和发展做出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队人才建设科学发展
期刊
摘要:市民学校作为践行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在开展基层社区教育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祉区文化品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杭州市下城区市民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目标与实践策略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市民学校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硬件保障、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问题。  关键词:市民学校;办学思想;发展目标;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终身教育理
期刊
摘要:远程培训的质量是培训效果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广东省高中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案例,总结提炼出高中教师远程培训的模式,并就培训质量的保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教师;远程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面授培训模式由于规模有限,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培训的需求,远程培训具有大规模、低成本的特点,逐渐成为培训的重要形式。  远程培训不同于面授,其实现方式也因
期刊
摘 要:高校与教师进修学校协作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整合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资源,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同时,高校与进修学校的队伍建设和相关工作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高校;进修学校;合作;教师继续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较为普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校数量并不很多,而中小学数量较
期刊
摘 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坐落于州府恩施市的高校承担着州内70%的继续教育任务。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恩施州的继续教育曾一度辉煌,近几年却呈现萎缩状态。遭遇的挑战有:招生专业不断增加,生源数量难以突破;教育方式多种多样,教学效果难以衡量;偏僻乡村条件艰苦,远程教育难以发展。面临的机遇有:借政府的民族政策和西部政策大胆给力;鼎力改革继续教育的教、学、管、建环节;充分利用各项条件提
期刊
摘 要: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以师为本 以人为本 以校为本——当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革新与发展取向研究》这个研究专题重在强调:以师为本是我国教师继续教育革新与发展的目标,以人为本是我国教师继续教育革新与发展的抓手,以校为本是我国教师继续教育革新与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继续教育;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以师为本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开阔的全球视野,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深入的理性思维,系统地考察分析了北京大学与美国美中教育服务机构(ESEC)合作举办的中小学教师英语口语培训班所取得的成果、经验及创新发展情况。指出了教育特别是成人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就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与开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合作项目、合作方式与途径的选择、品牌创新等诸多问题
期刊
摘要:网络教学信息资源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资源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组织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之更加符合学习的规律,从而真正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基于学习者学习活动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组织模式,正是将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的组织方式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类型、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之间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课程资源应用的有效性。文章以甘肃电大《心理学》课程为例,介绍了按学习者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