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创新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体育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措施最终要靠教师去落实,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体育教师必须走向终身学习之路。下面从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来谈谈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课程性质,确立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构成。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行健体知识和运动技能知识的传授,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巩固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习及活跃学生的生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上来讲应该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情趣,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优秀的社会情感,以至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任一学生来说,是通过体育要达到以下四个目标:1.身体的发展,要有好的身体和心理。2.正确的运动技能。3.科学的养身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4.好的社会情感。总而言之: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是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要做到既满足学生的需要,又不使学生感到体育课的随意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方面花点儿心思、下点儿功夫了。在课堂教学过程:1,要激活学生思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2,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表现自我,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要及时表扬,教师应当变成教与学的合作者、引导者,成为学生的朋友。3,要提高学生自我、自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师生互动教学成效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以讲解与示范为主,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要求“一刀切”,教学评价老一套,师生双边活动成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现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都应该尽量避免。
1.强化探究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以探究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训练动作进行体悟,对照教师示范或是标准图解进行对照,然后以小组训练、观摩、纠正的方式进行训练学习,让学生在自主训练、互相观察、探究指导、纠正反馈等环节教学活动中提高对动作的领悟能力,以及对错误的辨别和改正能力。
2.开展分层教学,兼顾学生发展差异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这种客观差异性,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教学方法,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之内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能力层面,分别制定相应的能力考核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实现学习目标。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之外,还要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有所区分。
3.注重集体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最容易通过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增强集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如能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结合起来,就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正如学科学习的特点一样,体育技能的两极分化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体现,对于因身体肥胖、瘦弱、胆小或对体育缺乏兴趣等身体、心理原因而导致的体育技能落后者,要积极创造教师个别辅导、同学帮教练习、分组激发斗志、创设比赛情境等条件,让这部分同学时时能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心以及自己对的行为和形象对集体的影响等等。坚持不懈,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长期任务,一定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进取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四、拓展体育教学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活动,重课内也要关注课外,教师应当构建“课内+课外”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条件。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优秀苗子的选拔,将一些在体育方面具有良好基础与一定特长,并且有志于在此方面发展的学生,进行单独培养,为他们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强化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體育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运用体育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强化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健康人格,如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强化合作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等,此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五、提升教师素质和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实施者。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也无论采取何种练习形式,这一切都需要一节体育课的主导者“体育教师”去操纵、去组织、去安排。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们也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各种综合能力,才能通过才艺展示吸引学生,才能通过各种“绝活”打动学生,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总之,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新的理念、措施最终要靠体育教师去落实,因此,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必须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体育教师必须走向终身学习之路。
【关键词】 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体育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措施最终要靠教师去落实,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体育教师必须走向终身学习之路。下面从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来谈谈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课程性质,确立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构成。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行健体知识和运动技能知识的传授,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巩固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习及活跃学生的生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上来讲应该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情趣,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优秀的社会情感,以至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任一学生来说,是通过体育要达到以下四个目标:1.身体的发展,要有好的身体和心理。2.正确的运动技能。3.科学的养身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4.好的社会情感。总而言之: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是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要做到既满足学生的需要,又不使学生感到体育课的随意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方面花点儿心思、下点儿功夫了。在课堂教学过程:1,要激活学生思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2,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表现自我,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要及时表扬,教师应当变成教与学的合作者、引导者,成为学生的朋友。3,要提高学生自我、自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师生互动教学成效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以讲解与示范为主,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要求“一刀切”,教学评价老一套,师生双边活动成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现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都应该尽量避免。
1.强化探究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以探究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训练动作进行体悟,对照教师示范或是标准图解进行对照,然后以小组训练、观摩、纠正的方式进行训练学习,让学生在自主训练、互相观察、探究指导、纠正反馈等环节教学活动中提高对动作的领悟能力,以及对错误的辨别和改正能力。
2.开展分层教学,兼顾学生发展差异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这种客观差异性,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教学方法,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之内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能力层面,分别制定相应的能力考核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实现学习目标。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之外,还要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有所区分。
3.注重集体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最容易通过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增强集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如能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结合起来,就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正如学科学习的特点一样,体育技能的两极分化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体现,对于因身体肥胖、瘦弱、胆小或对体育缺乏兴趣等身体、心理原因而导致的体育技能落后者,要积极创造教师个别辅导、同学帮教练习、分组激发斗志、创设比赛情境等条件,让这部分同学时时能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心以及自己对的行为和形象对集体的影响等等。坚持不懈,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长期任务,一定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进取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四、拓展体育教学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活动,重课内也要关注课外,教师应当构建“课内+课外”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条件。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优秀苗子的选拔,将一些在体育方面具有良好基础与一定特长,并且有志于在此方面发展的学生,进行单独培养,为他们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强化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體育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运用体育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强化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健康人格,如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强化合作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等,此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五、提升教师素质和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实施者。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也无论采取何种练习形式,这一切都需要一节体育课的主导者“体育教师”去操纵、去组织、去安排。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们也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各种综合能力,才能通过才艺展示吸引学生,才能通过各种“绝活”打动学生,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总之,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新的理念、措施最终要靠体育教师去落实,因此,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必须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体育教师必须走向终身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