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音乐家们和乐迷们共同找到了用音乐纾解心中郁闷的最佳方式。音乐,这一世界上唯一超越时间、超越地域的语言,在这个世界最阴暗的时刻,用她最温暖、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出力量和坚强,安慰着每一个角落里柔软的心灵。
2020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验。新型冠状病毒猝不及防地打乱了所有人的新年计划,街道上冷冷清清,商场停业,曾经让我们习以为常并倍感亲切的剧场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一种发自内心的“失重感”让人一时间难以接受。对学生来说,居家隔离时的网课是对学习生活的另类诠释,而对广大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最不能忍受的事便是—音乐厅关闭长达半年之久,去年秋天便预定好的春季音乐节门票,如今变成了网页上一个又一个的“退”字,醒目而刺眼。
这不仅是中国乐迷的困境,自今年2月以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国音乐厅、歌剧院纷纷关停,音乐家们被迫居家隔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不少音乐家呼吁“在疫情的危机时刻,艺术不应该变得最不重要”,相反,音乐应该承担起“帮人排除忧愁,净化灵魂的作用”。于是,世界各地音乐家们纷纷行动起来,或通过网络直播举行云音乐会,或录制合奏视频,轰轰烈烈的2020线上音乐盛宴就此拉开了序幕。
3月12日,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宣布闭馆,同时其官网上开启免费线上音乐会通道,成千上万的音乐爱好者依旧欣赏到了西蒙·拉特尔爵士指挥的贝利奥《交响曲》和巴托克《乐队协奏曲》。4月12日,意大利跨界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在空荡荡的米兰大教堂举行了一场名为“希望之乐”(Music for Hope)的無人音乐会,吸引了340万人在线观看。著名钢琴家巴伦博伊姆4月在美轮美奂的布列兹音乐厅举行了五场无人演奏会,直播的观看量达到32万。无独有偶,汉堡交响乐团也举办了多场在线音乐会,钢琴大师玛塔·阿格里奇与众多嘉宾的演奏吸引了超过50万的观看量。
除了直播音乐会外,音乐家们还纷纷在家里录制表演视频上传至互联网,免费分享给全世界乐迷。3月28日“世界钢琴日”(World Piano Day),唱片龙头DG公司组织了包括特里福诺夫、赵成珍、基辛、布赫宾德、皮雷斯在内的众多钢琴家的“演奏接力赛直播”,将近4小时的钢琴接力演奏,钢琴家们用音乐传递了爱和力量,让乐迷们大呼过瘾。而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家们宅家录制的《博莱罗舞曲》、维也纳爱乐演奏家们云端录制的莫扎特《魔笛》序曲等,也在乐迷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在上海,上交的“在线场”系列音乐会、上广电经典947与上海歌剧院共同发起“用音乐温暖世界—世界地球日特别直播”,都收到了很热烈的反响。
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音乐家们和乐迷们共同找到了用音乐纾解心中郁闷的最佳方式。音乐,这一世界上唯一超越时间、超越地域的语言,在这个世界最阴暗的时刻,用她最温暖、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出力量和坚强,安慰着每一个角落里柔软的心灵。
然而,作为安慰和消遣是一回事,看热闹、云参与是一回事,专业水准与否又是另一回事。面对如此数量众多的线上音乐会,乐迷们却意外地感到了一阵迷茫,虽然音乐会的选择突破了地区和时间的限制,让人足不出户却能欣赏到世界上最一流的表演,然而,如何高质量地欣赏一场线上音乐会,成了乐迷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对于习惯于现场聆听音乐会来说,有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音乐会带来的仪式感。我们熟悉了从选票购票、精心穿戴出席剧场和音乐厅、仔细研读节目单,再到关闭手机沉浸式欣赏,在“Bravo”和热情的掌声中,欣喜地看到演奏家们返场,这一整个过程有期待、有意外、有难以言说的愉悦,也有净化心灵的升华,这都是线上音乐会无法替代的体验。反观线上音乐会的观看体验,有网友总结了云观剧流程,让人忍俊不禁:
与一气呵成的线下音乐会不同,线上音乐会的完整度常常被碎片化,虽然收看者的自由灵活度加强了,实际上,没有几个人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视前,把柏林爱乐的一场音乐会完整欣赏完毕,更常见的情况是,一条手机微信、一声外卖门铃都会不时地把音乐拉扯出一条条裂缝,再伟大的演奏也经不住最后被剪得一地鸡毛。在碎片化阅读已是常态的今天,古典音乐仍然很难走下“神坛”,抖落她一身的华衣,古典音乐不只是一个个的音符,她是人与世界的情感连接,需要在连贯而完整地呈现中,方能释放她全部的魅力。因此,如果想要高质量地欣赏一场线上音乐会,你可以不用正襟危坐,也可以不用西装革履,但是请在一段能够自主的时间,认真地阅读音乐会节目介绍,关闭手机,调整好视频音频播放媒介,一气呵成地聆听完一整部作品,这既是对隔空演奏的音乐家的尊重,也是为了自己良好的观赏体验。
与我们熟悉的线下音乐会相比,线上音乐会还有以一个显著的特点:以往面对面的听觉直观感受,以数字转码后的网络流媒体形式推送到电脑或手机端,这势必对设备和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就目前来说,国外广播音乐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已高度成熟,国内音乐会转播在播出码率和音效订制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作为接受信息的客户端(大多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由于自身设备的局限性,往往很难全面呈现出音乐会的立体声响效果,各种低音听不见、杂音、电流声、甚至破音等失真问题,让线上音乐会的效果大打折扣,极大地影响了观看体验。
在现有设备比较有限的条件下,观看线上音乐会最好能通过投屏到电视播放,不仅屏幕更大,细节清晰,音响效果也更立体了,不论是视觉还是听觉方面,都比手机播放要好得多。如果不能投屏到电视机端,至少要用耳机或连接至蓝牙或有源音箱,使音频在保真度方面能得到改善,较大程度地减少杂音、电流声、破音等问题。当然,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线上音乐会的观感体验,等到疫情过去,乐迷们还是会迫不及待地回到音乐厅里获得最佳的声场效果和观感体验。正如指挥家余隆所说:“线上音乐会就像一幅平面图,它并不具备一种‘景深感’,不像坐进剧院一样,能直接给你的心灵带来冲击。”线上音乐会这种“轻食模式”,只能算暂时让乐团保持曝光度的形式,“但有些音乐作品,它就没法‘轻食’,必须得有现场的那种厚重感、史诗感。”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人们越来越发现,音乐不是一种消费品,而是一种必需品。音乐家们用音乐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散发着温暖,向这个世界传递出一种超越国界的善意。虽然我们一如既往地想念现场,但在可期的未来,线上音乐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未来,古典音乐会将极有可能采用线上和线下并存的方式,打破原有壁垒,不仅高雅而且亲民。现在的音乐会大都是免费形式,我们希望艺术家在保持自身艺术本色的基础上,能够在硬件软件方面获得突破性的提高,将古典音乐的直播进行完美的表现,并且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达到艺术家和演出团体、网络平台、观众三赢的理想状态。
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2020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验。新型冠状病毒猝不及防地打乱了所有人的新年计划,街道上冷冷清清,商场停业,曾经让我们习以为常并倍感亲切的剧场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一种发自内心的“失重感”让人一时间难以接受。对学生来说,居家隔离时的网课是对学习生活的另类诠释,而对广大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最不能忍受的事便是—音乐厅关闭长达半年之久,去年秋天便预定好的春季音乐节门票,如今变成了网页上一个又一个的“退”字,醒目而刺眼。
这不仅是中国乐迷的困境,自今年2月以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国音乐厅、歌剧院纷纷关停,音乐家们被迫居家隔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不少音乐家呼吁“在疫情的危机时刻,艺术不应该变得最不重要”,相反,音乐应该承担起“帮人排除忧愁,净化灵魂的作用”。于是,世界各地音乐家们纷纷行动起来,或通过网络直播举行云音乐会,或录制合奏视频,轰轰烈烈的2020线上音乐盛宴就此拉开了序幕。
3月12日,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宣布闭馆,同时其官网上开启免费线上音乐会通道,成千上万的音乐爱好者依旧欣赏到了西蒙·拉特尔爵士指挥的贝利奥《交响曲》和巴托克《乐队协奏曲》。4月12日,意大利跨界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在空荡荡的米兰大教堂举行了一场名为“希望之乐”(Music for Hope)的無人音乐会,吸引了340万人在线观看。著名钢琴家巴伦博伊姆4月在美轮美奂的布列兹音乐厅举行了五场无人演奏会,直播的观看量达到32万。无独有偶,汉堡交响乐团也举办了多场在线音乐会,钢琴大师玛塔·阿格里奇与众多嘉宾的演奏吸引了超过50万的观看量。
除了直播音乐会外,音乐家们还纷纷在家里录制表演视频上传至互联网,免费分享给全世界乐迷。3月28日“世界钢琴日”(World Piano Day),唱片龙头DG公司组织了包括特里福诺夫、赵成珍、基辛、布赫宾德、皮雷斯在内的众多钢琴家的“演奏接力赛直播”,将近4小时的钢琴接力演奏,钢琴家们用音乐传递了爱和力量,让乐迷们大呼过瘾。而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家们宅家录制的《博莱罗舞曲》、维也纳爱乐演奏家们云端录制的莫扎特《魔笛》序曲等,也在乐迷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在上海,上交的“在线场”系列音乐会、上广电经典947与上海歌剧院共同发起“用音乐温暖世界—世界地球日特别直播”,都收到了很热烈的反响。
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音乐家们和乐迷们共同找到了用音乐纾解心中郁闷的最佳方式。音乐,这一世界上唯一超越时间、超越地域的语言,在这个世界最阴暗的时刻,用她最温暖、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出力量和坚强,安慰着每一个角落里柔软的心灵。
然而,作为安慰和消遣是一回事,看热闹、云参与是一回事,专业水准与否又是另一回事。面对如此数量众多的线上音乐会,乐迷们却意外地感到了一阵迷茫,虽然音乐会的选择突破了地区和时间的限制,让人足不出户却能欣赏到世界上最一流的表演,然而,如何高质量地欣赏一场线上音乐会,成了乐迷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对于习惯于现场聆听音乐会来说,有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音乐会带来的仪式感。我们熟悉了从选票购票、精心穿戴出席剧场和音乐厅、仔细研读节目单,再到关闭手机沉浸式欣赏,在“Bravo”和热情的掌声中,欣喜地看到演奏家们返场,这一整个过程有期待、有意外、有难以言说的愉悦,也有净化心灵的升华,这都是线上音乐会无法替代的体验。反观线上音乐会的观看体验,有网友总结了云观剧流程,让人忍俊不禁:
与一气呵成的线下音乐会不同,线上音乐会的完整度常常被碎片化,虽然收看者的自由灵活度加强了,实际上,没有几个人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视前,把柏林爱乐的一场音乐会完整欣赏完毕,更常见的情况是,一条手机微信、一声外卖门铃都会不时地把音乐拉扯出一条条裂缝,再伟大的演奏也经不住最后被剪得一地鸡毛。在碎片化阅读已是常态的今天,古典音乐仍然很难走下“神坛”,抖落她一身的华衣,古典音乐不只是一个个的音符,她是人与世界的情感连接,需要在连贯而完整地呈现中,方能释放她全部的魅力。因此,如果想要高质量地欣赏一场线上音乐会,你可以不用正襟危坐,也可以不用西装革履,但是请在一段能够自主的时间,认真地阅读音乐会节目介绍,关闭手机,调整好视频音频播放媒介,一气呵成地聆听完一整部作品,这既是对隔空演奏的音乐家的尊重,也是为了自己良好的观赏体验。
与我们熟悉的线下音乐会相比,线上音乐会还有以一个显著的特点:以往面对面的听觉直观感受,以数字转码后的网络流媒体形式推送到电脑或手机端,这势必对设备和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就目前来说,国外广播音乐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已高度成熟,国内音乐会转播在播出码率和音效订制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作为接受信息的客户端(大多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由于自身设备的局限性,往往很难全面呈现出音乐会的立体声响效果,各种低音听不见、杂音、电流声、甚至破音等失真问题,让线上音乐会的效果大打折扣,极大地影响了观看体验。
在现有设备比较有限的条件下,观看线上音乐会最好能通过投屏到电视播放,不仅屏幕更大,细节清晰,音响效果也更立体了,不论是视觉还是听觉方面,都比手机播放要好得多。如果不能投屏到电视机端,至少要用耳机或连接至蓝牙或有源音箱,使音频在保真度方面能得到改善,较大程度地减少杂音、电流声、破音等问题。当然,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线上音乐会的观感体验,等到疫情过去,乐迷们还是会迫不及待地回到音乐厅里获得最佳的声场效果和观感体验。正如指挥家余隆所说:“线上音乐会就像一幅平面图,它并不具备一种‘景深感’,不像坐进剧院一样,能直接给你的心灵带来冲击。”线上音乐会这种“轻食模式”,只能算暂时让乐团保持曝光度的形式,“但有些音乐作品,它就没法‘轻食’,必须得有现场的那种厚重感、史诗感。”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人们越来越发现,音乐不是一种消费品,而是一种必需品。音乐家们用音乐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散发着温暖,向这个世界传递出一种超越国界的善意。虽然我们一如既往地想念现场,但在可期的未来,线上音乐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未来,古典音乐会将极有可能采用线上和线下并存的方式,打破原有壁垒,不仅高雅而且亲民。现在的音乐会大都是免费形式,我们希望艺术家在保持自身艺术本色的基础上,能够在硬件软件方面获得突破性的提高,将古典音乐的直播进行完美的表现,并且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达到艺术家和演出团体、网络平台、观众三赢的理想状态。
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