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在创新写作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培养”,“四方法”。“三培养”是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四方法”是指作文教学中贯穿四种创新方法,即“契机”创新、“逆转”创新、“求异”创新、“巧合”创新。
关键词:写作 创新 三培养 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17-01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至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开拓学生的写作习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笔者在今两年的创新写作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培养”,“四方法”。
“三培养”是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所以,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手段。
二、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
所谓想象,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体想象。想象思维是“作文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所有创造活动的一必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断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诱发、捕捉写作灵感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领悟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它常常表现为对某一问题的突然“顿悟”,或者表现为某种创造性的观念和思维突然来临。一般说来,直觉思维就表现写作灵感,有成就的作家在写作方面,都有很好的直觉思维力,在创作中,有时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从本质上说,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长期实际基础上认识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这种表面上看来的思维结晶,其实是角暗里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因此,灵感的培养离不开积累。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其二是知识的积累。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诱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从学生呢个心里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文章的题目命的巧妙灵活些,切忌“大”、“空”,刺激其写作欲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使学生思路畅通。灵感具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的显著特征,所以要及时捕捉,否则就有可能稍纵即逝。因此,随笔。札记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训练方式。
“四方法”是指作文教学中贯穿四种创新方法,即“契机”创新、“逆转”创新、“求异”创新、“巧合”创新。
1、“契机”创新。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联系。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拨弄”、引导,为学生作文提供契机。
2、“逆转”创新。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
3、“求异”创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好。”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入手进行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求异正反的说理能力。
4、“巧合”创新。人们在阅读时常常有这样一种体验,当读到那种出乎意料的情节时,往往会激动地赞叹:真是“无巧不成书”.这里的“巧”主要指碰巧、凑巧、巧遇、巧合.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在作高考作文考前指导时说的:情节要巧妙得让人惊叹“亏你想得到”。
总之,培养灵感,诱发灵感,捕捉灵感,是直觉思维训练的三部曲,唱好这三部曲,必将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诚然,作文要创新,切忌机械模仿,重复别人,必须大胆想象,出奇制胜。
关键词:写作 创新 三培养 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17-01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至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开拓学生的写作习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笔者在今两年的创新写作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培养”,“四方法”。
“三培养”是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所以,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手段。
二、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
所谓想象,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体想象。想象思维是“作文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所有创造活动的一必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断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诱发、捕捉写作灵感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领悟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它常常表现为对某一问题的突然“顿悟”,或者表现为某种创造性的观念和思维突然来临。一般说来,直觉思维就表现写作灵感,有成就的作家在写作方面,都有很好的直觉思维力,在创作中,有时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从本质上说,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长期实际基础上认识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这种表面上看来的思维结晶,其实是角暗里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因此,灵感的培养离不开积累。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其二是知识的积累。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诱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从学生呢个心里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文章的题目命的巧妙灵活些,切忌“大”、“空”,刺激其写作欲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使学生思路畅通。灵感具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的显著特征,所以要及时捕捉,否则就有可能稍纵即逝。因此,随笔。札记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训练方式。
“四方法”是指作文教学中贯穿四种创新方法,即“契机”创新、“逆转”创新、“求异”创新、“巧合”创新。
1、“契机”创新。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联系。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拨弄”、引导,为学生作文提供契机。
2、“逆转”创新。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
3、“求异”创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好。”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入手进行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求异正反的说理能力。
4、“巧合”创新。人们在阅读时常常有这样一种体验,当读到那种出乎意料的情节时,往往会激动地赞叹:真是“无巧不成书”.这里的“巧”主要指碰巧、凑巧、巧遇、巧合.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在作高考作文考前指导时说的:情节要巧妙得让人惊叹“亏你想得到”。
总之,培养灵感,诱发灵感,捕捉灵感,是直觉思维训练的三部曲,唱好这三部曲,必将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诚然,作文要创新,切忌机械模仿,重复别人,必须大胆想象,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