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部分成熟的中高海拔徒步路线都能够进行山地越野骑行,但这需要更多的知识、胆略与技巧。
探究山地骑行的极限也完成对自我的锤炼,每一次,都不虚此行,不枉此生。
骑行到高山看风景,再从顶峰上来一个超长距离的下坡,估计这是绝大部分骑行爱好者的梦想。这次的4 2贡嘎山越野骑行之旅正好可以让骑行爱好者圆梦,而我有幸被挑选为骑行团队中的一员。
果然还是未出发先兴奋,对于酷爱山地骑行的我来说,面对未知的高山越野是十分期待的,这甚至进入了我的梦境。由于家住广东地区,险要连贯的高山并不多,衍生出了很多的XC骑手和公路车骑手,相对比较重口味的山地车玩家而言,这里并没有太多可供娛乐的山路可玩,即使有满足条件的,路程也大都较短,骑起来并不太爽快,有时候要和朋友们一起在山上来回好几圈才能满足越野的“胃口”。
贡嘎山骑行之旅其实早有耳闻,在出发之前也看过很多参考视频和文章,统一总结都是“此生无憾”的国内山地车骑行路线,能够面对超级壮观的自然风光,通过洁净的环境洗涤心灵的同时也能在高山上爽骑一把。一路绵延不绝的山路骑行,有高速弯道、有超长而且可以扬起沙尘的碎石路,中间还穿越茂密的树丛,用轮胎碾压不规则的树根,享受轮胎滑动的过程,让我对着电脑屏幕再幻想一会儿吧。
当我们从成都出发,向本次旅程的目的地贡嘎山进发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高原气候。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虽然没有去过高原地带,但因为长期骑行锻炼,身体健康,以为对高原气候应该很快就能适应了。然而,海拔每上升1000米,心率就会变快。这次的4 2越野活动虽然有汽车的帮助,但海拔连续不断的上升让胸口偶然感到莫名的压迫感,虽然不是很强烈,但呼吸明显比在成都的时候要快。
当晚到达了新都桥,我们都累坏了,虽然有旅馆接待,但是经验丰富的领队告诉我们,“晚上吃饱,别喝酒别洗澡,要注意防感冒……”原本想到未来的几天条件艰苦,想在这里好好的放松一下,但听领队告诫如果身体太过放松,就容易产生高原反应。我转念一想,还是以大局为重,便臭熏熏地睡过去了。
第二天,我们乘车登上雅哈垭口,沿途路况确实体现了什么叫作“off road”,颠簸的路感让越野口味非常浓重,而且还是一路的上坡,幸亏有越野车把我们带上山顶,如果只靠单车爬坡,这趟旅程会艰辛百倍。雅哈垭口开阔的景观确实非常漂亮,摄制团队提议,我们骑手在边上的一个小山坡冲下去拍一个冲山的视频,不过首先得推车上山。眼看就只有200米左右的路程,坡度也不算太陡,这点难度在我们广东算是小菜一碟,后来我承认我小瞧了高原气候。
雅哈垭口有4560米的海拔,我们在这里步行聊天并没有感到异样,当需要真正运动的时候,这里稀薄的氧气不足以供给我们身体消耗的需要,很快我就累透了,推了约100米,就开始急促的呼吸,身体在呼求氧气。虽然已经大口地吸气,但依然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此时感觉身体无法适应在高海拔地区运动的需求,果然不是本地人是比较难短时间完全适应高原生活的。
收到领队的指令,我们骑行队伍可以从4560米海拔的雅哈垭口一路狂奔到山脚下,轻微缺氧的身体又开始兴奋起来。像这种长距离下坡在广东可从来没有体验过,很兴奋也很期待。
长距离下坡实际上超级累的,也不完全是高原气候空气稀薄的原因,更多的是骑手需要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和车子的操控,精神和体力两方面都要比想象中消耗得厉害。一路上是纯天然的小碎石路面,偶尔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水坑和石头。水坑不敢随便碾压过去,毕竟不知深浅,害怕翻车,路旁就是十几米落差的悬崖了,偶尔还会出现一块较大的石头,路线的选择和车速的控制都要把握好。虽然在很久以前就学会了使用Bunny hop(兔跳)越过障碍的技巧,但连续使用了3次Bunny hop就会感觉到累了,要保持稳健下坡避免激烈动作,需要恢复3分钟左右才能再次施展Bunny hop,这是在广东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大脑要命令身体做出动作,可能由于空气稀薄的原因,身体的反应却十分迟缓,完全没了平日里的生猛状态。
跟队友们一同下坡持续了约半小时,这一路爽跑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路上保持40km/h的速度下坡,最高时速我想应该有60km/h,再配合颠簸的路况,如果车子的避震性能不好估计会把手脚关节都颠废。路上的碎石路是比较“浮”的那种,重心控制不好就很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甩尾是经常发生的事,最怕就是前轮打滑转向不足,在一些弯角很容易冲出去或者摔车。毕竟我也是“久经沙场”的骑手,这点判断能力和操控能力还是有的,整个行程并没有出现摔车的情况,有时候觉得积极的重心甩尾可以在这种路面更好更快地转弯。
一路下坡到山脚下,停下来等待队友的到来,心率依然很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缓和,而且体能消耗也比在广东的时候更大一些。4 2越野活动虽然有汽车的帮忙,我们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但留给骑手的高原适应时间并不算很多,当中也有不少骑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幸好有领队帮忙处理,大家的高原反应才得以缓解,当中有的人也有上过高原的经历,但在这次也“中招”了,如果有更多的适应时间,这种高原条件带来的不适感相信是不会发生的。
后半段的越野令来自台湾的山地车手蔡季伶印象深刻,她这样回忆道:
我所经历的第一次高海拔越野骑行的洗礼,是两年前与四川绵阳后山车队的朋友们一同前往海拔4480米的巴谷多峰,高山上的景观在回到平地后回味起来仍然令人意犹未尽,但在中高海拔骑行,高原反应的痛苦会令人望之怯步,那次骑行回来后我曾叹息:不要再这样折磨自己了。然而,高山上的越野经历已在内心埋下了种子,当biketo美骑网越骑越野的贡嘎雪山活动行程出来后,曾经幻想在318国道上找野路子的骑行梦,触发了内心的期盼,走吧,出发吧。有了过往的高山骑行经验与周密准备,这次状况应该会好很多吧? 面对未知而引发的期待,这就是旅行的意义。越美的地方越是需要通过一番努力才能抵达,这段贡嘎雪山越野之旅犹如倒吃甘蔗一样越来越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旅程中,我们每个人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高原反应,当第一天来到海拔3300米的新都桥,就要开始学习让自己慢下来,任何事情都需要缓步行动,因为在这儿连简单的爬楼梯都会感到很喘,骑车又会如何呢? 当到了海拔4500米的子梅垭口时我似乎忘记“慢”这回事,用平时生活中的行动速度想把山地车组装起来,此时,头痛欲裂的感觉就找上门了,那天晚上我变得没什么食欲,心率很快,加上寒冷的气温,令人感觉吸不到空气,辗转难眠,甚至需要吸瓶氧气才能顶住这难熬的夜晚。再美的日照金山与夜空繁星都无暇欣赏,唯有通过高原适应与体能的这一关才能尽情享受野骑带来的乐趣。
贡嘎山区的垂直林带变化十分丰富,我们从海拔4500米的子梅垭口开始,沿着盘山土路一路速降骑行,宽广的道路可以任意选择线路,抬头就能望见不同角度的贡嘎雪山,骑到了下子梅村之后,我们沿着百年的古道推车而上至海拔3900米的贡嘎寺朝圣,短短十几公里路程虽然耗费了两个多小时,但山中的宁静让内心有更多的时间与思维对话,使每个向上的步伐也更加坚定。整条路线最精彩的部分是沿着巴望海(海拔3100米)旁的林道路线进行穿越,这里的风景让从台湾来的我十分震撼:从连绵致远的群山、草原,渐渐地有不同的植被分布,直到后来进入到林道中骑行,贡布冰川的雪水最后在巴望海汇集成高山湖泊,一路越野尽享所有地貌。这与平时自己在城市周边的山上来来回回地骑行训练是截然不同的滋味,纯自然环境中的路线给我很多惊喜,面对前方未知道的路况需要足够的骑行经验与胆识做出反应,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路段便是在贡嘎寺下极尽完美的S形回头弯,在那边我们反复尝试了许多种不同骑法,非常有趣。每每遇到不错的路线我都会很想再多骑几遍,但又会碍于行程时间及体力,无法实现。
当我们抵达巴望海时,看到眼前一大片的枯树伫立在偌大的高山湖泊中,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幻力量,马儿在草原上悠哉地吃着草,似乎在跟我们说:“不要急,停下来看一看吧﹗好好享受这片刻的宁静。”巴望海边上的越野路线有着上下的节奏,简直是超大型的土坡场,只要速度与技巧控制得宜,就可以骑得很顺畅、省力,只有很少一部分地方需要推车但也不会太辛苦,即使累了,也可以随意将车丢在一边,对着美景发呆就好,一切都是那么随性。在巴望海路线末段,有段10多分钟的下坡路更令我流连,完全不需要踩踏,只需要专注控制好转弯与重心控制等基本动作,很适合有基本骑行技巧的山地车新手。同时,也由于这里完全没有手机信号,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好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望着冰山转化成甘甜的雪水滋养大地,也丰富着我们的心灵。
这一路,能够如此地享受骑行,是基于有着计划周详的团队在运筹帷幄,面对严苛的户外运动环境,做好万全准备是对自然最基本的尊重,无论是人身装备、单车器材、饮食、求生的基本知识与本身体能的准备都十分重要,准备充分才能够更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旅程最后,我们都回到了成都,对于离别我还是有些不太习惯,精彩的旅程总是令人难忘,短短4天3夜的冒險已足够回味一辈子。但我相信,每一段旅程都是累积,这样折腾不为了证明什么,只为了成为更棒的自己,刻画更精彩的生命。
探究山地骑行的极限也完成对自我的锤炼,每一次,都不虚此行,不枉此生。
骑行到高山看风景,再从顶峰上来一个超长距离的下坡,估计这是绝大部分骑行爱好者的梦想。这次的4 2贡嘎山越野骑行之旅正好可以让骑行爱好者圆梦,而我有幸被挑选为骑行团队中的一员。
比兴奋更热烈的期盼
果然还是未出发先兴奋,对于酷爱山地骑行的我来说,面对未知的高山越野是十分期待的,这甚至进入了我的梦境。由于家住广东地区,险要连贯的高山并不多,衍生出了很多的XC骑手和公路车骑手,相对比较重口味的山地车玩家而言,这里并没有太多可供娛乐的山路可玩,即使有满足条件的,路程也大都较短,骑起来并不太爽快,有时候要和朋友们一起在山上来回好几圈才能满足越野的“胃口”。
贡嘎山骑行之旅其实早有耳闻,在出发之前也看过很多参考视频和文章,统一总结都是“此生无憾”的国内山地车骑行路线,能够面对超级壮观的自然风光,通过洁净的环境洗涤心灵的同时也能在高山上爽骑一把。一路绵延不绝的山路骑行,有高速弯道、有超长而且可以扬起沙尘的碎石路,中间还穿越茂密的树丛,用轮胎碾压不规则的树根,享受轮胎滑动的过程,让我对着电脑屏幕再幻想一会儿吧。
高原气候,当头一棒
当我们从成都出发,向本次旅程的目的地贡嘎山进发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高原气候。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虽然没有去过高原地带,但因为长期骑行锻炼,身体健康,以为对高原气候应该很快就能适应了。然而,海拔每上升1000米,心率就会变快。这次的4 2越野活动虽然有汽车的帮助,但海拔连续不断的上升让胸口偶然感到莫名的压迫感,虽然不是很强烈,但呼吸明显比在成都的时候要快。
当晚到达了新都桥,我们都累坏了,虽然有旅馆接待,但是经验丰富的领队告诉我们,“晚上吃饱,别喝酒别洗澡,要注意防感冒……”原本想到未来的几天条件艰苦,想在这里好好的放松一下,但听领队告诫如果身体太过放松,就容易产生高原反应。我转念一想,还是以大局为重,便臭熏熏地睡过去了。
第二天,我们乘车登上雅哈垭口,沿途路况确实体现了什么叫作“off road”,颠簸的路感让越野口味非常浓重,而且还是一路的上坡,幸亏有越野车把我们带上山顶,如果只靠单车爬坡,这趟旅程会艰辛百倍。雅哈垭口开阔的景观确实非常漂亮,摄制团队提议,我们骑手在边上的一个小山坡冲下去拍一个冲山的视频,不过首先得推车上山。眼看就只有200米左右的路程,坡度也不算太陡,这点难度在我们广东算是小菜一碟,后来我承认我小瞧了高原气候。
雅哈垭口有4560米的海拔,我们在这里步行聊天并没有感到异样,当需要真正运动的时候,这里稀薄的氧气不足以供给我们身体消耗的需要,很快我就累透了,推了约100米,就开始急促的呼吸,身体在呼求氧气。虽然已经大口地吸气,但依然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此时感觉身体无法适应在高海拔地区运动的需求,果然不是本地人是比较难短时间完全适应高原生活的。
危机四伏下的酣畅
收到领队的指令,我们骑行队伍可以从4560米海拔的雅哈垭口一路狂奔到山脚下,轻微缺氧的身体又开始兴奋起来。像这种长距离下坡在广东可从来没有体验过,很兴奋也很期待。
长距离下坡实际上超级累的,也不完全是高原气候空气稀薄的原因,更多的是骑手需要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和车子的操控,精神和体力两方面都要比想象中消耗得厉害。一路上是纯天然的小碎石路面,偶尔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水坑和石头。水坑不敢随便碾压过去,毕竟不知深浅,害怕翻车,路旁就是十几米落差的悬崖了,偶尔还会出现一块较大的石头,路线的选择和车速的控制都要把握好。虽然在很久以前就学会了使用Bunny hop(兔跳)越过障碍的技巧,但连续使用了3次Bunny hop就会感觉到累了,要保持稳健下坡避免激烈动作,需要恢复3分钟左右才能再次施展Bunny hop,这是在广东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大脑要命令身体做出动作,可能由于空气稀薄的原因,身体的反应却十分迟缓,完全没了平日里的生猛状态。
跟队友们一同下坡持续了约半小时,这一路爽跑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路上保持40km/h的速度下坡,最高时速我想应该有60km/h,再配合颠簸的路况,如果车子的避震性能不好估计会把手脚关节都颠废。路上的碎石路是比较“浮”的那种,重心控制不好就很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甩尾是经常发生的事,最怕就是前轮打滑转向不足,在一些弯角很容易冲出去或者摔车。毕竟我也是“久经沙场”的骑手,这点判断能力和操控能力还是有的,整个行程并没有出现摔车的情况,有时候觉得积极的重心甩尾可以在这种路面更好更快地转弯。
一路下坡到山脚下,停下来等待队友的到来,心率依然很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缓和,而且体能消耗也比在广东的时候更大一些。4 2越野活动虽然有汽车的帮忙,我们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但留给骑手的高原适应时间并不算很多,当中也有不少骑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幸好有领队帮忙处理,大家的高原反应才得以缓解,当中有的人也有上过高原的经历,但在这次也“中招”了,如果有更多的适应时间,这种高原条件带来的不适感相信是不会发生的。
后半段的越野令来自台湾的山地车手蔡季伶印象深刻,她这样回忆道:
我所经历的第一次高海拔越野骑行的洗礼,是两年前与四川绵阳后山车队的朋友们一同前往海拔4480米的巴谷多峰,高山上的景观在回到平地后回味起来仍然令人意犹未尽,但在中高海拔骑行,高原反应的痛苦会令人望之怯步,那次骑行回来后我曾叹息:不要再这样折磨自己了。然而,高山上的越野经历已在内心埋下了种子,当biketo美骑网越骑越野的贡嘎雪山活动行程出来后,曾经幻想在318国道上找野路子的骑行梦,触发了内心的期盼,走吧,出发吧。有了过往的高山骑行经验与周密准备,这次状况应该会好很多吧? 面对未知而引发的期待,这就是旅行的意义。越美的地方越是需要通过一番努力才能抵达,这段贡嘎雪山越野之旅犹如倒吃甘蔗一样越来越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旅程中,我们每个人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高原反应,当第一天来到海拔3300米的新都桥,就要开始学习让自己慢下来,任何事情都需要缓步行动,因为在这儿连简单的爬楼梯都会感到很喘,骑车又会如何呢? 当到了海拔4500米的子梅垭口时我似乎忘记“慢”这回事,用平时生活中的行动速度想把山地车组装起来,此时,头痛欲裂的感觉就找上门了,那天晚上我变得没什么食欲,心率很快,加上寒冷的气温,令人感觉吸不到空气,辗转难眠,甚至需要吸瓶氧气才能顶住这难熬的夜晚。再美的日照金山与夜空繁星都无暇欣赏,唯有通过高原适应与体能的这一关才能尽情享受野骑带来的乐趣。
贡嘎山区的垂直林带变化十分丰富,我们从海拔4500米的子梅垭口开始,沿着盘山土路一路速降骑行,宽广的道路可以任意选择线路,抬头就能望见不同角度的贡嘎雪山,骑到了下子梅村之后,我们沿着百年的古道推车而上至海拔3900米的贡嘎寺朝圣,短短十几公里路程虽然耗费了两个多小时,但山中的宁静让内心有更多的时间与思维对话,使每个向上的步伐也更加坚定。整条路线最精彩的部分是沿着巴望海(海拔3100米)旁的林道路线进行穿越,这里的风景让从台湾来的我十分震撼:从连绵致远的群山、草原,渐渐地有不同的植被分布,直到后来进入到林道中骑行,贡布冰川的雪水最后在巴望海汇集成高山湖泊,一路越野尽享所有地貌。这与平时自己在城市周边的山上来来回回地骑行训练是截然不同的滋味,纯自然环境中的路线给我很多惊喜,面对前方未知道的路况需要足够的骑行经验与胆识做出反应,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路段便是在贡嘎寺下极尽完美的S形回头弯,在那边我们反复尝试了许多种不同骑法,非常有趣。每每遇到不错的路线我都会很想再多骑几遍,但又会碍于行程时间及体力,无法实现。
当我们抵达巴望海时,看到眼前一大片的枯树伫立在偌大的高山湖泊中,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幻力量,马儿在草原上悠哉地吃着草,似乎在跟我们说:“不要急,停下来看一看吧﹗好好享受这片刻的宁静。”巴望海边上的越野路线有着上下的节奏,简直是超大型的土坡场,只要速度与技巧控制得宜,就可以骑得很顺畅、省力,只有很少一部分地方需要推车但也不会太辛苦,即使累了,也可以随意将车丢在一边,对着美景发呆就好,一切都是那么随性。在巴望海路线末段,有段10多分钟的下坡路更令我流连,完全不需要踩踏,只需要专注控制好转弯与重心控制等基本动作,很适合有基本骑行技巧的山地车新手。同时,也由于这里完全没有手机信号,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好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望着冰山转化成甘甜的雪水滋养大地,也丰富着我们的心灵。
这一路,能够如此地享受骑行,是基于有着计划周详的团队在运筹帷幄,面对严苛的户外运动环境,做好万全准备是对自然最基本的尊重,无论是人身装备、单车器材、饮食、求生的基本知识与本身体能的准备都十分重要,准备充分才能够更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旅程最后,我们都回到了成都,对于离别我还是有些不太习惯,精彩的旅程总是令人难忘,短短4天3夜的冒險已足够回味一辈子。但我相信,每一段旅程都是累积,这样折腾不为了证明什么,只为了成为更棒的自己,刻画更精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