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逛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如何做到长时间(4个小时以上)精神专注?
我想说,专注是魔道。
一个人可以保持短暂的精神专注,比如2分钟、5分钟,但超过4个小时的专注,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记得我和朋友刚拿到驾照时,一起租车自驾。俩人都是拿到本后第一次开车,心里比较忐忑。他说,开车关键是专注,专注,就不会出问题。我说,NO!关键是技术。他开车时全神贯注,我一开口,他忙打断:“别影响我开车!”他专注了十分钟,手机突然响了,咣当,撞马路牙子上了。
小时候,我和爸妈坐夜里的大巴去武汉进货,司机一边开一边栽嘴儿(打瞌睡),我问我爸要不要让司机停下来歇会儿,旁边跟车师傅说,没事,没有比他再稳的司机了。后来我跟车次数多了,发现一个怪现象——越是专注的司机,口碑越差。所谓口碑,不是擅长漂移入库那些花样,而是开了几十年车,从没出过大事故,小事故的概率也低。那些口碑好的司机,都是看起来非常漫不经心,心不在焉的,但人家就是一次事故都不出。
我一开始以为只有司机才这样,后来发现这是普遍现象。我读研时,每周日晚上是固定的seminar。同门轮流讲paper,老板什么时候到了,就随便找个椅子坐下。老板平时工作太累,几乎坐下两分钟就要栽嘴儿,等大家讲完,他也醒了。连打几个大哈欠,然后说:张三,你文章最后一个假定有问题;李四,你这的回归要做个稳健性检验;王五,你第三部分是多余的,可以减少一个约束条件…… 每个人的问题挨个说一遍,没有一个不到位的。同门大惊。你说他专注吗?不专注,这是功力。
后来参加工作,看到领导批文件。领导出差两星期,回来后一大摞文件堆在桌子上,门口一群人等着汇报工作,领导一边批示一边听汇报。你不知道他是在看文件还是在听汇报,手机座机还响个不停。一个人汇报完,他似乎想都不用想,直接安排处理措施,嘴里安排着你,手里批着另一个文件。专注吗?不专注。这是功力。你要专注,就一辈子不能当领导,只能当打杂的。
会下围棋的都知道,不能对一块棋太专。你专注一块棋,想怎样才能占到最大的便宜,等你占到了,猛然发现对手外面的棋厚成一块铁了。
有个搞禅修的朋友听说我读理学,来找茬。他说,理学讲“主一”,错了,不该专注于一件事。我说你理解错了,这是望文生义。《朱子语类》说:“无事之时,这心却只是主一。”“主一”和“专注一件事”没有半毛钱关系。心里无事,要“主一”;心里有千百万件事时,还是“主一”。“主一”不是精神贯注,是有个“万物皆备于我”的浑然一体的大格局。
综上,专注是魔道。开头提到的“关键是专注”的朋友,当年复习考研时非常专注,专注到什么程度呢?——准考证丢了一星期他都没发现。我从没见过比他更丢三落四的人。丢三落四是专注的必然代价。过分的专注是要误事的,世上的事有千百万件,你一专注,眼里就只看得见一件。
罗素在《权威与个人》里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一个人成长之后就很难再保持幼年时期专注一件事而带来的快乐状态了,因为成年人在娱乐的时候总想到还有很多棘手的工作没有完成。罗素在书中对成年人的这一特点表示遗憾,而我则以为,这恰恰是成长的标志。成长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逐渐学会同时应付许多件事情,尽管一开始没有那么得心应手。
当一个人开始学会同时顾及许多事情,在他们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时,势必要牺牲某种程度的专注。所以,熟睡的士兵会对紧急集合的哨声过度敏感,隆隆的鞭炮声唤不醒他,而分贝略小的哨音却能让他一骨碌爬起来——这种情形下,警惕性其实是降低了。虽然他原本是要通过专注来保持高度的警惕,可人的精力在对一桩事过分关注时就忽略了其余。
对于许多事情,你不能求专注,要让专注来求你。比如玩微信里的打飞机,打到100万分以上时,哪怕地震了,你也会专注地打完。复习时,你两眼盯着书,告诉自己,一定要专注,一定要专注!专注了半天,一睁眼:刚才看到哪了?
责任编辑:张婷
我想说,专注是魔道。
一个人可以保持短暂的精神专注,比如2分钟、5分钟,但超过4个小时的专注,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记得我和朋友刚拿到驾照时,一起租车自驾。俩人都是拿到本后第一次开车,心里比较忐忑。他说,开车关键是专注,专注,就不会出问题。我说,NO!关键是技术。他开车时全神贯注,我一开口,他忙打断:“别影响我开车!”他专注了十分钟,手机突然响了,咣当,撞马路牙子上了。
小时候,我和爸妈坐夜里的大巴去武汉进货,司机一边开一边栽嘴儿(打瞌睡),我问我爸要不要让司机停下来歇会儿,旁边跟车师傅说,没事,没有比他再稳的司机了。后来我跟车次数多了,发现一个怪现象——越是专注的司机,口碑越差。所谓口碑,不是擅长漂移入库那些花样,而是开了几十年车,从没出过大事故,小事故的概率也低。那些口碑好的司机,都是看起来非常漫不经心,心不在焉的,但人家就是一次事故都不出。
我一开始以为只有司机才这样,后来发现这是普遍现象。我读研时,每周日晚上是固定的seminar。同门轮流讲paper,老板什么时候到了,就随便找个椅子坐下。老板平时工作太累,几乎坐下两分钟就要栽嘴儿,等大家讲完,他也醒了。连打几个大哈欠,然后说:张三,你文章最后一个假定有问题;李四,你这的回归要做个稳健性检验;王五,你第三部分是多余的,可以减少一个约束条件…… 每个人的问题挨个说一遍,没有一个不到位的。同门大惊。你说他专注吗?不专注,这是功力。
后来参加工作,看到领导批文件。领导出差两星期,回来后一大摞文件堆在桌子上,门口一群人等着汇报工作,领导一边批示一边听汇报。你不知道他是在看文件还是在听汇报,手机座机还响个不停。一个人汇报完,他似乎想都不用想,直接安排处理措施,嘴里安排着你,手里批着另一个文件。专注吗?不专注。这是功力。你要专注,就一辈子不能当领导,只能当打杂的。
会下围棋的都知道,不能对一块棋太专。你专注一块棋,想怎样才能占到最大的便宜,等你占到了,猛然发现对手外面的棋厚成一块铁了。
有个搞禅修的朋友听说我读理学,来找茬。他说,理学讲“主一”,错了,不该专注于一件事。我说你理解错了,这是望文生义。《朱子语类》说:“无事之时,这心却只是主一。”“主一”和“专注一件事”没有半毛钱关系。心里无事,要“主一”;心里有千百万件事时,还是“主一”。“主一”不是精神贯注,是有个“万物皆备于我”的浑然一体的大格局。
综上,专注是魔道。开头提到的“关键是专注”的朋友,当年复习考研时非常专注,专注到什么程度呢?——准考证丢了一星期他都没发现。我从没见过比他更丢三落四的人。丢三落四是专注的必然代价。过分的专注是要误事的,世上的事有千百万件,你一专注,眼里就只看得见一件。
罗素在《权威与个人》里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一个人成长之后就很难再保持幼年时期专注一件事而带来的快乐状态了,因为成年人在娱乐的时候总想到还有很多棘手的工作没有完成。罗素在书中对成年人的这一特点表示遗憾,而我则以为,这恰恰是成长的标志。成长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逐渐学会同时应付许多件事情,尽管一开始没有那么得心应手。
当一个人开始学会同时顾及许多事情,在他们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时,势必要牺牲某种程度的专注。所以,熟睡的士兵会对紧急集合的哨声过度敏感,隆隆的鞭炮声唤不醒他,而分贝略小的哨音却能让他一骨碌爬起来——这种情形下,警惕性其实是降低了。虽然他原本是要通过专注来保持高度的警惕,可人的精力在对一桩事过分关注时就忽略了其余。
对于许多事情,你不能求专注,要让专注来求你。比如玩微信里的打飞机,打到100万分以上时,哪怕地震了,你也会专注地打完。复习时,你两眼盯着书,告诉自己,一定要专注,一定要专注!专注了半天,一睁眼:刚才看到哪了?
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