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好的色彩设计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效果。女书图案的色彩设计与人的意象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从自然色彩、人造色彩为主枝展开,阐述女书图案色彩的意象表现主要从自然色、中国传统色、流行色三个方面来选取。从自然色中采取,可体现女书图案纯朴自然的本色,反映出江永女性的朴素与勤劳;从中国传统色中取色,既有其和谐的一面,又明快艳丽,能反映江永女性追求幸福生活的色彩心理感受;从流行色中采取,能表现出女书图案的时尚性,从而产生延续,让女书得到很好的传承。
关键词:女书图案 色彩设计 意象表现
女书是流传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的一种只在妇女中流传的文字。女书整个外形是微带倾斜的长菱形,排列整齐,它的右上角为字的最高点,最低点在全了的左下角。它的行走方向是由上到下,由右向左,通篇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标题。它的笔划线条纤细一致,既有小篆笔势犀利、匀称的特点,又有甲骨文劲挺的姿态。女书的笔画有斜(左斜、右斜)、弧(左弧、右弧)、竖、圆点四种笔划。
女书图案是以女书为元素进行的图案设计,女书图案除了具有中国传统图案特点,更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些特色是从其色彩意象设计中体现出来的。
一 女书图案色彩设计与意象的关系
1 这个世界有了色彩才充满了朝气,每个人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和理解都是有所不同的。只有了解色彩,才能进行有意识的色彩设计。色彩来于源于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意象创造的原则,色彩是人们从自然中感受,从生活中体验得到。色是在光的照射条件下,通过各种显色的物体表面显示出来的。人们常看到的色彩分为自然色彩和人造色彩。自然色彩,指自然存在的地理、生物所包含的色彩;人造色彩,指通过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各种物体的色彩。如服饰图案、民间艺术品、建筑物等。人造色彩都是从自然色彩中来的,只是主观性大于客观性,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超自然的。
古人说“师法自然”,也是说明自然色彩和人造色彩的选用都与意象思维是分不开的。
女书图案设计应用于生活,是适用与审美的结合,这就要在色彩设计上符合人们的审美形式和审美心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意象思维能力。
2 “意象是创作者经过独特的审美活动把客观物象进行物化的艺术形象,是带有主观情感的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来表情达意的。”“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具象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可理解为,意象是人们在观察欣赏自然景物时产生的情怀,是由感性知觉上升到审美阶段。然后再经过反复的物我交融,情感的参杂,就开始了形象思维:原有的设计元素慢慢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是由现象到意象的转换过程,再经反复的思考和揣摩,用意义想像和虚构来完成这个形象,使本来模糊的形象慢慢明朗起来,最后,经过反复的润色取舍,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交替的过程中,意象更趋成熟,直到这种意象被表达出来,这就是意象的形成过程。例如,人在心情愉快时,看到红色的太阳,人们就想到灿烂,想到热情,这里的红色太阳是“象”,灿烂和热情是“意”;反之,人的心情郁闷时,他看到的太阳虽然说是红色的,但是他那时心里的太阳却是黑色的。此刻,红色的太阳是客观存在的,是“象”,黑色的太阳是主观情绪的,是“意”。女书图案色彩的设计是离不开这个过程的。意象思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整合性。意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在大脑中常常会出现过去所积累的知觉和感觉上的经验,并回忆、反复出现,最后根据需要重新组合。这种感受和经验可以说是一次性或多次经验的积累叠加。把这种感觉重新整合就会产生新的物象。如果一幅取材于古代文化,表现方法很现代的女书图案作品,在选色上就应该把古代文化与现代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作决定。
(2)个性化。意象形成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感悟,这种感悟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来实现。意象表现就是促成这种感受和经验重组,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故,意象的获得表现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主观色彩。如一件有关楚文化的女书图案,就可采用楚文化的象征色,既红色和黑色,这样,这种具有楚文化特征的女书图案无论放在哪里,都可以体现出楚文化的特征。当然,如果对楚文化一无所知,是无法感悟无法形成的。
(3)地域性。人是感性的,意象思维的感性和地域的环境是相联系的。地域常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其内涵主要包括有:第一,具有一定的区域界限划分;第二,在内容上有文化、习俗的相似性、连续性,但又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第三,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和功能,它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合理融合。例如,中国传统的五色,就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东方为青色,象征生命,因为中国东方有大片的森林;西方为白色,因为西方有大面积的岩石;南方为赤色,象征热情,因为南方有红色的土地;北方为黑色,象征神秘,因为北方有黑色的土地;中部为黄色,象征智慧,因为中国中部有黄土地。女书产生于湖南南端江永,有着江南温润的体貌,要想让女书图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就可选择以南方的为主的色调。
二 女书图案色彩设计的意象获得
女书图案作为由女书转型而来的图案,无论在造型,还是色彩上既要有别于传统图案,又联系于传统图案,且具有时尚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色彩的择取上有所创新。
1 从自然中感受采集
路易斯·科拉尼说过:“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著名的建筑大师拉特拉瓦认为“自然既是母亲又是导师”。是啊,自然中的色彩五彩斑斓,大自然是感觉体验的源泉。大自然的日月星辰、万紫千红、普生万物带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四季的更替,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季节让人们感受不同的色彩和不同情感。例如,春天,色彩明度偏高,彩度中间,色相种类丰富,黄色、粉绿、粉紫等;夏天,日照充足,多彩,彩度最高,色相众多,光效果最空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也是最多丰富色调想象的季节,色调有些深沉,红色、橙色、黄色、紫色、褐色是秋季的代表色;冬天,灰朦朦的天空,寒冷的天气,有些冰清,又有些忧郁,白色、灰白、灰蓝等都是这一季的主色调。世上的色彩搭配都是相对的,每一种色彩都是漂亮的,就看人搭配得合不合理,符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人对色彩的感觉,会因每个人接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阅历、个人的生理、心理、性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更会因信仰、宗教、种族、风俗等习惯不同而产生群体性差异,故色彩感情及代表色彩也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只要用心去观察、体验,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情绪出发,来表现出别样的四季色彩感觉。这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真正发现美,就要把以往生活中感动你的人、事和物重新在脑子里罗列出来,根据需要重新组合,即意象思维的整合性,女书图案“春兰秋菊”是由女书文字“春、兰、秋、菊”为元素设计出来的。其中,其颜色是根据自然中的动物来取色,是根据自然中的鸟和花朵来取色。 2 从传统、民间色彩中择取借用
民间色彩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特征。民间色彩多表现祈福纳祥、避邪消灾等思想。如民间画诀“红梅结子,绿竹生孙”、“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等鲜明地表现出民间色彩语言的观念特性。其中,红色最为典型,红色源于中华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和对人类生命的认识,它象征着吉祥和安宁,它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如中国春节,红色的衣帽、红色的灯笼、红色的鞭炮、红色有剪纸等,真是一片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民间色彩单纯、明快、简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效果。民是画诀“色要少,还要好,就看你用得巧不巧”、“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红配黄,亮堂堂”等,
这就把补色、高纯度、色相对比的强烈反差性表现出来,并进行色彩搭配的倾向。民间色彩往往以纯色、补色和对比色来表达质朴、艳丽浓厚,装饰的色彩感情,这一用色特点与现在设计追求的明快、干净利落、个性的要求不谋而合,这一特点给人产生的视觉艺术效果是非凡的。中国地广人多,每个区域的用色都有其地域特色,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民间用色就有不同,黄河流域民间用色粗犷、大气,长江流域民间用色细腻、柔和。这和其地理环境,气候是分不开的,黄河流域一带的人面对着黄土高坡,想的是波涛汹涌的黄河;长江流域一带的人看到的是杨柳依依、花族锦团,想到的是烟雨朦朦、雾锁长江的江南诗情。这正是“步移景异,景异意变”,这也是意象思维地域性特点形成的原因。女书图案风调雨顺是由女书“风、调、雨、顺”四个字组成的图案,图案主色调是根据民间色苗绣的颜色来选色的。
女书是女性之间交流诉说情感的文字,女书文字寄托了古时女性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借用民间色彩的隐喻性更能表达女书图案的特点,而且还有传承民间文化的意义。如前面谈到的中国五正色(青、赤、黑、白、黄)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色彩。故民间色彩除人们对颜色的情感诉求外,还蕴含着某些象征性的意味。如民间社火的脸谱色调,显现出明确的概念符号特点:红色表示忠诚、白色代表奸诈、黑色表示正直、绿色代表草莽、蓝色象征妖邪,金银是神仙佛道的常用色等。
3 流行色的运用
流行色是由国际流行协会每年在一定时期内制定出来的,它反映出现代人生活的审美意向。它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中,在一定的时间与区域范围内,在消费群中流行的带有倾向性的色彩,一般包括几种或几组色彩及色调。例如,2012年春夏流行的高明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取代了2011的冰淇淋色系成为主导,例如,明艳的橙色是设计师们最青睐的色彩之一。女书图案根据流行色来取色,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在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女书图案中注入流行色的元素,可以让它更具有时尚性。
“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女书是古时湖南江永山区一带女人之间相互诉说生活情感的文字。女书图案选择在自然中取色,可以体现出女性朴素自然、热爱生活和创造美的性格特征;女书来自民间,女书图案的色彩设计借用民间色彩不仅有其和谐的一面,又有其明快艳丽、能反映女性追求幸福生活的色彩心理感受;结合流行色,择取现代艺术作品的色彩,又表现出其时尚的特色。可见,无论是采取哪种选色倾向,女书图案色彩设计既有传统的雅致、清新,又具有时尚的简约协调,从而让女书得到更好的传承。可见,女书图案的色彩设计无论是哪一种取色,都离不开意象思维。
注:本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规划课题《女书文化与视觉艺术》,课题号:12YJA760099。
参考文献:
[1] 周硕沂:《女书字典》,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
[2] 范乾坤、矫苏平:《现代商业空间中的自然意象》,《室内设计》,2008年第3期。
[3] 朱华:《构成设计色彩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苏珊·朗格,腾守尧译:《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龚忠玲,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女书图案 色彩设计 意象表现
女书是流传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的一种只在妇女中流传的文字。女书整个外形是微带倾斜的长菱形,排列整齐,它的右上角为字的最高点,最低点在全了的左下角。它的行走方向是由上到下,由右向左,通篇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标题。它的笔划线条纤细一致,既有小篆笔势犀利、匀称的特点,又有甲骨文劲挺的姿态。女书的笔画有斜(左斜、右斜)、弧(左弧、右弧)、竖、圆点四种笔划。
女书图案是以女书为元素进行的图案设计,女书图案除了具有中国传统图案特点,更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些特色是从其色彩意象设计中体现出来的。
一 女书图案色彩设计与意象的关系
1 这个世界有了色彩才充满了朝气,每个人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和理解都是有所不同的。只有了解色彩,才能进行有意识的色彩设计。色彩来于源于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意象创造的原则,色彩是人们从自然中感受,从生活中体验得到。色是在光的照射条件下,通过各种显色的物体表面显示出来的。人们常看到的色彩分为自然色彩和人造色彩。自然色彩,指自然存在的地理、生物所包含的色彩;人造色彩,指通过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各种物体的色彩。如服饰图案、民间艺术品、建筑物等。人造色彩都是从自然色彩中来的,只是主观性大于客观性,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超自然的。
古人说“师法自然”,也是说明自然色彩和人造色彩的选用都与意象思维是分不开的。
女书图案设计应用于生活,是适用与审美的结合,这就要在色彩设计上符合人们的审美形式和审美心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意象思维能力。
2 “意象是创作者经过独特的审美活动把客观物象进行物化的艺术形象,是带有主观情感的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来表情达意的。”“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具象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可理解为,意象是人们在观察欣赏自然景物时产生的情怀,是由感性知觉上升到审美阶段。然后再经过反复的物我交融,情感的参杂,就开始了形象思维:原有的设计元素慢慢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是由现象到意象的转换过程,再经反复的思考和揣摩,用意义想像和虚构来完成这个形象,使本来模糊的形象慢慢明朗起来,最后,经过反复的润色取舍,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交替的过程中,意象更趋成熟,直到这种意象被表达出来,这就是意象的形成过程。例如,人在心情愉快时,看到红色的太阳,人们就想到灿烂,想到热情,这里的红色太阳是“象”,灿烂和热情是“意”;反之,人的心情郁闷时,他看到的太阳虽然说是红色的,但是他那时心里的太阳却是黑色的。此刻,红色的太阳是客观存在的,是“象”,黑色的太阳是主观情绪的,是“意”。女书图案色彩的设计是离不开这个过程的。意象思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整合性。意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在大脑中常常会出现过去所积累的知觉和感觉上的经验,并回忆、反复出现,最后根据需要重新组合。这种感受和经验可以说是一次性或多次经验的积累叠加。把这种感觉重新整合就会产生新的物象。如果一幅取材于古代文化,表现方法很现代的女书图案作品,在选色上就应该把古代文化与现代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作决定。
(2)个性化。意象形成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感悟,这种感悟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来实现。意象表现就是促成这种感受和经验重组,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故,意象的获得表现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主观色彩。如一件有关楚文化的女书图案,就可采用楚文化的象征色,既红色和黑色,这样,这种具有楚文化特征的女书图案无论放在哪里,都可以体现出楚文化的特征。当然,如果对楚文化一无所知,是无法感悟无法形成的。
(3)地域性。人是感性的,意象思维的感性和地域的环境是相联系的。地域常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其内涵主要包括有:第一,具有一定的区域界限划分;第二,在内容上有文化、习俗的相似性、连续性,但又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第三,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和功能,它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合理融合。例如,中国传统的五色,就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东方为青色,象征生命,因为中国东方有大片的森林;西方为白色,因为西方有大面积的岩石;南方为赤色,象征热情,因为南方有红色的土地;北方为黑色,象征神秘,因为北方有黑色的土地;中部为黄色,象征智慧,因为中国中部有黄土地。女书产生于湖南南端江永,有着江南温润的体貌,要想让女书图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就可选择以南方的为主的色调。
二 女书图案色彩设计的意象获得
女书图案作为由女书转型而来的图案,无论在造型,还是色彩上既要有别于传统图案,又联系于传统图案,且具有时尚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色彩的择取上有所创新。
1 从自然中感受采集
路易斯·科拉尼说过:“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著名的建筑大师拉特拉瓦认为“自然既是母亲又是导师”。是啊,自然中的色彩五彩斑斓,大自然是感觉体验的源泉。大自然的日月星辰、万紫千红、普生万物带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四季的更替,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季节让人们感受不同的色彩和不同情感。例如,春天,色彩明度偏高,彩度中间,色相种类丰富,黄色、粉绿、粉紫等;夏天,日照充足,多彩,彩度最高,色相众多,光效果最空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也是最多丰富色调想象的季节,色调有些深沉,红色、橙色、黄色、紫色、褐色是秋季的代表色;冬天,灰朦朦的天空,寒冷的天气,有些冰清,又有些忧郁,白色、灰白、灰蓝等都是这一季的主色调。世上的色彩搭配都是相对的,每一种色彩都是漂亮的,就看人搭配得合不合理,符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人对色彩的感觉,会因每个人接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阅历、个人的生理、心理、性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更会因信仰、宗教、种族、风俗等习惯不同而产生群体性差异,故色彩感情及代表色彩也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只要用心去观察、体验,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情绪出发,来表现出别样的四季色彩感觉。这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真正发现美,就要把以往生活中感动你的人、事和物重新在脑子里罗列出来,根据需要重新组合,即意象思维的整合性,女书图案“春兰秋菊”是由女书文字“春、兰、秋、菊”为元素设计出来的。其中,其颜色是根据自然中的动物来取色,是根据自然中的鸟和花朵来取色。 2 从传统、民间色彩中择取借用
民间色彩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特征。民间色彩多表现祈福纳祥、避邪消灾等思想。如民间画诀“红梅结子,绿竹生孙”、“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等鲜明地表现出民间色彩语言的观念特性。其中,红色最为典型,红色源于中华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和对人类生命的认识,它象征着吉祥和安宁,它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如中国春节,红色的衣帽、红色的灯笼、红色的鞭炮、红色有剪纸等,真是一片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民间色彩单纯、明快、简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效果。民是画诀“色要少,还要好,就看你用得巧不巧”、“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红配黄,亮堂堂”等,
这就把补色、高纯度、色相对比的强烈反差性表现出来,并进行色彩搭配的倾向。民间色彩往往以纯色、补色和对比色来表达质朴、艳丽浓厚,装饰的色彩感情,这一用色特点与现在设计追求的明快、干净利落、个性的要求不谋而合,这一特点给人产生的视觉艺术效果是非凡的。中国地广人多,每个区域的用色都有其地域特色,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民间用色就有不同,黄河流域民间用色粗犷、大气,长江流域民间用色细腻、柔和。这和其地理环境,气候是分不开的,黄河流域一带的人面对着黄土高坡,想的是波涛汹涌的黄河;长江流域一带的人看到的是杨柳依依、花族锦团,想到的是烟雨朦朦、雾锁长江的江南诗情。这正是“步移景异,景异意变”,这也是意象思维地域性特点形成的原因。女书图案风调雨顺是由女书“风、调、雨、顺”四个字组成的图案,图案主色调是根据民间色苗绣的颜色来选色的。
女书是女性之间交流诉说情感的文字,女书文字寄托了古时女性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借用民间色彩的隐喻性更能表达女书图案的特点,而且还有传承民间文化的意义。如前面谈到的中国五正色(青、赤、黑、白、黄)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色彩。故民间色彩除人们对颜色的情感诉求外,还蕴含着某些象征性的意味。如民间社火的脸谱色调,显现出明确的概念符号特点:红色表示忠诚、白色代表奸诈、黑色表示正直、绿色代表草莽、蓝色象征妖邪,金银是神仙佛道的常用色等。
3 流行色的运用
流行色是由国际流行协会每年在一定时期内制定出来的,它反映出现代人生活的审美意向。它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中,在一定的时间与区域范围内,在消费群中流行的带有倾向性的色彩,一般包括几种或几组色彩及色调。例如,2012年春夏流行的高明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取代了2011的冰淇淋色系成为主导,例如,明艳的橙色是设计师们最青睐的色彩之一。女书图案根据流行色来取色,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在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女书图案中注入流行色的元素,可以让它更具有时尚性。
“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女书是古时湖南江永山区一带女人之间相互诉说生活情感的文字。女书图案选择在自然中取色,可以体现出女性朴素自然、热爱生活和创造美的性格特征;女书来自民间,女书图案的色彩设计借用民间色彩不仅有其和谐的一面,又有其明快艳丽、能反映女性追求幸福生活的色彩心理感受;结合流行色,择取现代艺术作品的色彩,又表现出其时尚的特色。可见,无论是采取哪种选色倾向,女书图案色彩设计既有传统的雅致、清新,又具有时尚的简约协调,从而让女书得到更好的传承。可见,女书图案的色彩设计无论是哪一种取色,都离不开意象思维。
注:本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规划课题《女书文化与视觉艺术》,课题号:12YJA760099。
参考文献:
[1] 周硕沂:《女书字典》,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
[2] 范乾坤、矫苏平:《现代商业空间中的自然意象》,《室内设计》,2008年第3期。
[3] 朱华:《构成设计色彩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苏珊·朗格,腾守尧译:《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龚忠玲,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