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因斯坦讲:“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地理课外活动,使学生更爱学地理。激发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地理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地理;兴趣;培养;效率
一直以来,地理都被当作副科,不受重视。如何引导学生爱学地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十年的摸索,笔者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 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
兴趣如星火,可以燎原。巧妙设计导入环节,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兴趣,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用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誘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利用课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景观视频,同时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教师与学生共同高唱:“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教师提问,为何黄河在咆哮?在歌声中引入八年级上册《气候》中的“我国第一大河——黄河”的教学。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教学形式多样。
二、 设计问题激发兴趣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问题的设计,尤其是要具有激发性。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例如教学《海陆的变迁》一课,观察教材图,可以提出思考:为什么喜马拉雅山那么高,山上的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我国东部海底会发现古河流及水井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地形?荷兰的围海大坝,又说明了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 引入竞争激发兴趣
初中生好动,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结合实际组织以小组、个人、男女生为单位开展动手、回答问题等综合竞赛活动。例如: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采用了分组拼图的方式,每组选派两名学生到台前来拼图比赛。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快速准确的拼出我国行政区图,学生都有好胜心,参赛学生热情高涨。根据速度得分,最后公布成绩,评出优胜者。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兴趣的效能,为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 创设情境增强兴趣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有价值的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民族》这一课,把课文设计成“民族大展馆”,以参观的形式创设情境:展示民族知识,体验民族风情。播放音乐,学生分辨民族。另外出示几种独特乐器,扩展知识。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介绍熟悉的民族节日活动。为了让学生更近距离地了解,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第四版人民币。上面都绘有少数民族的头像、文字,让学生识别。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使知识更加形象、生动,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 动手实践培养兴趣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例如,教学《地球仪》时,在带来的水果上先确定南北两个极点,连接两极,画出相对应的两个半圆,并确定其中一条是为0°经线,那另一条就是180°经线。接着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把线对折,找出中点,描出赤道,最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本节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之火。
六、 充实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益补充
课外活动形式是多样的,不拘于教室。如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地理知识竞赛、参观访问、气象观测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在运用中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例如,讲到水资源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的河流,是否受到污染,怎样预防;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发动学生不用或少用贺卡,然后要求学生写考察报告。上述这些活动都能丰富同学们的地理知识,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调动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社会现象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好老师,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还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韩灵轩.学习兴趣是根本教法得当是关键[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0期.
[2]李翠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地理教学实效性[J].学周刊,2012,(7):108.
[3]王海龙.创设情景激发兴趣[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
关键词:地理;兴趣;培养;效率
一直以来,地理都被当作副科,不受重视。如何引导学生爱学地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十年的摸索,笔者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 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
兴趣如星火,可以燎原。巧妙设计导入环节,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兴趣,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用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誘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利用课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景观视频,同时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教师与学生共同高唱:“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教师提问,为何黄河在咆哮?在歌声中引入八年级上册《气候》中的“我国第一大河——黄河”的教学。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教学形式多样。
二、 设计问题激发兴趣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问题的设计,尤其是要具有激发性。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例如教学《海陆的变迁》一课,观察教材图,可以提出思考:为什么喜马拉雅山那么高,山上的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我国东部海底会发现古河流及水井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地形?荷兰的围海大坝,又说明了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 引入竞争激发兴趣
初中生好动,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结合实际组织以小组、个人、男女生为单位开展动手、回答问题等综合竞赛活动。例如: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采用了分组拼图的方式,每组选派两名学生到台前来拼图比赛。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快速准确的拼出我国行政区图,学生都有好胜心,参赛学生热情高涨。根据速度得分,最后公布成绩,评出优胜者。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兴趣的效能,为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 创设情境增强兴趣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有价值的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民族》这一课,把课文设计成“民族大展馆”,以参观的形式创设情境:展示民族知识,体验民族风情。播放音乐,学生分辨民族。另外出示几种独特乐器,扩展知识。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介绍熟悉的民族节日活动。为了让学生更近距离地了解,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第四版人民币。上面都绘有少数民族的头像、文字,让学生识别。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使知识更加形象、生动,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 动手实践培养兴趣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例如,教学《地球仪》时,在带来的水果上先确定南北两个极点,连接两极,画出相对应的两个半圆,并确定其中一条是为0°经线,那另一条就是180°经线。接着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把线对折,找出中点,描出赤道,最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本节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之火。
六、 充实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益补充
课外活动形式是多样的,不拘于教室。如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地理知识竞赛、参观访问、气象观测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在运用中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例如,讲到水资源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的河流,是否受到污染,怎样预防;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发动学生不用或少用贺卡,然后要求学生写考察报告。上述这些活动都能丰富同学们的地理知识,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调动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社会现象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好老师,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还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韩灵轩.学习兴趣是根本教法得当是关键[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0期.
[2]李翠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地理教学实效性[J].学周刊,2012,(7):108.
[3]王海龙.创设情景激发兴趣[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