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1年7月,教育部全面启动“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合肥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本科质量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各个项目,尤其在探讨教学教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三条原则”、实施“五大块教育”、体现“五个性”、坚持“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探索,该模式对改革高校教学教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本科教学工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1-0001-05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经过连续扩张,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1]
袁贵仁部长也多次强调[2],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比较薄弱。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深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育观念上,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加注重科学精神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2011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描绘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路线图。“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3,4])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核心是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难以胜任的,构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的高等教育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评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没有寻找到特别有效的培养方法,其措施和力度与一些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综合分析,当前影响高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因很多[5],笔者以为,高校教学教法的陈旧是关键原因,所以改革高校教学教法迫在眉睫,合肥工业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1 明确指导思想,确立总体目标
首先明确教学教法改革的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以创建一流本科教学为目标,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有个性、广适应、善创新、能创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在巩固学校本科评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确立教学教法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纲,教学教法改革围绕素质教育开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教育法》和《教师法》等都明确指出,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时代性和一定的地方性特征。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要遵循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既寓于传统的学科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更要具有广泛的时代内涵和地方特色。这一目标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这一目标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要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少数或部分学生,此亦为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另一方面,这一目标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就是面对每一个人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道德树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知识教育是基础,能力培养依赖于知识教育,道德树立需渗透于知识教育中。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在充分认识教育重要性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切实树立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 “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改革教学教法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活的教育要有活的法子,活的法子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合肥工业大学是典型的以工为主的学校,以此为宗旨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性改革。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坚持“三条原则”,实施“五大块教育”,体现“五个性”,坚持“三结合”。
2.1 坚持三条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使之自觉学习。根据这一原则,改注入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6],在互动式教育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在每一个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反馈都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实施过程中,合肥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学生创新骨干的示范作用,严格按照“兴趣驱动、自主设计、重在过程”的原则评选、管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达到了“以学引学”的效果 。 2)使学生学会求知及运用并传播知识的方法,获得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以上互动式教学方式也是这一原则的体现,“以学引学”就是具体效果的体现。另外,合肥工业大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倡导、鼓励教师广泛采用“CDIO”模式[7]、探究法、考察法等教学教法。通过探究法教学,具体采用调查、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社区活动、模拟、体验游戏、小品、采访、两难选择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考、探索、考察,发现所要掌握的知识、概念、观点或应有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合肥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教育部首批“CDIO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CDIO的核心实质是通过集成化的课程设置及课程间的关联以及集成化的教学过程,实现培养目标中能力的培养,通过“工程实践项目”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的、系统的结合起来,制订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充分地解放学生。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作用,要求学生不光会用眼看、用耳听,还要动脑想、开口说、动手做。在大学阶段,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尤为重要。故应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各种环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俗话说“你可以把一头牛带到水边去,却不能让它一定喝水。”合肥工业大学的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经过几次修订,在对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课内学时一次次减少,2011版的教学计划更是在“精减学时、整合资源、突出实践、构建平台、完善标准、交叉教学”的总原则基础上修订完善,适当减少了课内学习总量,压缩课内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充足空间,引导学生形成研究性、创新性学习思维。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考虑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方面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上三原则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2 实施“五大块”,体现五个“性”
2011版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系列、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专业课系列、实践环节以及创新教育等“五大块”组成。以素质教育为纲,改革教学教法,其实质就是一个如何实施“五大块”及“五大块”有机结合的问题。合肥工业大学正探索并实践着如下的实施途径。
1)上好通识教育课程系列,体现素质教育系统性与时代性。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但又有相对独立性。通识教育课程要能紧密结合国情,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功的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本身的现实性,而素质教育则是典型的基于现实且针对现实的教育领域。故安排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国际国内形势及经常发生的问题,要让学生特别关注自己身边的状况、变化及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另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安排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上、形式上可以分层次进行并有所侧重,如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开设以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等。2011版教学计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新的改革,将原来集中在课堂中讲授的教学模式改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为此,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会同校教务部进行了充分调研与讨论,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课外教学活动将在发挥网络论坛优势的基础上,增设社会实践、小班辅导、演讲答辩等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下基层、进社区,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目睹耳闻,深入了解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社会问题,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现实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授课效果更好,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好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体现素质教育渗透性。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怎样开设教育课程。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学科基础课程渗透教育,即通过学科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把相关的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各学科中,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搞好学科基础课程的渗透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深入研究课程的教材,从这一点看,素质教育对所有教师的素质要求都提高了。学科基础课程教师要找出课程内容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利用传授知识来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价值观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在进行学科基础课程渗透教育时,各学科之间应根据素质教育的大纲要求,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合作,注重不同课程间素质教育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8]。
3)开设专业课程,体现专业素质教育系统性。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科学,认识上有偏差。普遍认为素质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但实际讨论最多的只是文化素质问题[9]。目前有一种模糊观念,许多人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文化素质教育。但文化素质教育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也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院校简单地增加了许多人文教育课,压缩了专业知识的比重,不符合教育规律,无实际效果。实际上,专业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专业素质教育始终是工科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开好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专业教师在学校的骨干教师中比重最大,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般来说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上好专业课程并结合专业进行素质教育效果明显,事半功倍。专业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素质教育 ,而且可将素质教育融汇于专业教育之中,避免了简单说教的苍白无力,通过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为人师表的作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要紧紧依靠与大学生有着最广泛接触的专业课教师,调动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加强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搞好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同时让学生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本身也是学生的业务素质。 4)搞好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实践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培养学生在职前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增强其适应性。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是“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2011版的教学计划总原则之一是“突出实践”。切实构建并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动力系统、时间系统、思维系统以及实践系统”,加强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校内建设了11个准工业化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学生即可设身处地地了解工业环境和产品生产过程,培养出浓厚的工程意识;在教学计划中,学校要求每个在校生都要修完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不仅有专门的教学内容和单独的考核,而且很多课程内容还是在企业里完成的。同时,学校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力开展与企业合作培养国家急需的工程人才。合肥工业大学现有6个本科专业共6000多名本科生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些学生在校4年间,至少有1年时间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学习。相信这批经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将很快被企业接纳而成为企业创新的骨干。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先生就可以多起来。”陶先生的这种“生活教育论”是以社会为学校的,以社会为大学校,理论与实践就联系起来了,学校和社会就沟通了。素质教育更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因此校内的素质教育必须与社会的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社会,深入现实,培养学生的适应性,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枢纽。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高校对受教育者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从而更积极地适应社会对他们的需要。
5)开展创新教育,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出,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水平、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整个创新体系的有效构建。创造力是人才的核心,素质教育一定要教给学生超越、突破的能力。进取、开拓、创新既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对全体人类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学生的要求,素质教育更不能例外。在创新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创新教育是建立在学生自愿与兴趣又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的,创新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陶行知先生早已指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所以,加强素质教育的创新教育不能满足于一般性的教、学、做,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当代科技的最新领域,要求学生“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合肥工业大学工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取得6学分以上的创新学分,其他科类学生必须取得4学分以上创新学分才可以毕业。为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组织实施,学校成立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学院。创新学院一方面加强课程教育教学,充实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另一方面,依托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学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对毕业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尤其是在汽车等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创新、成功创业的杰出校友,从而在汽车行业形成了独特的“合肥工大现象”[10]。《科技日报》也对合肥工业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专门报道[11]。
3 坚持“五大块”的三结合
“五大块”在素质教育体系中担负不同的任务,发挥各自作用,体现各自特点与要求。但是,五大块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要寻找“五大块”的结合点,搞好“五大块”的有机结合,发挥其整体功能,形成整体规模效益。首先要切实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与专业课程的三结合,此三者均属课堂教学范畴,故应从整体性原则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课程,使三者相互促进;三结合的另一个内容是常规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学校根据学生在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与专业课程中表现出来的特长组织兴趣小组,进行创新教育,因材施教,巩固了常规教育的效果,又使创新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再把创新教育的内容引进课堂,使之成为创新教育内容的源泉,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富有时代特色和创新性。通过常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深化了常规素质教育的内容,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塑造了学生的创新人格;三结合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陶行知先生一贯重视“手脑并用”,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素质教育模式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与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一直是相互渗透并贯穿的。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也是“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实践过程,通过二者的结合,不仅学以致用,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培养了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五大块的有机结合,关键是找准结合点,这是一个网络式的多层次结合。
总之,合肥工业大学正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程”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教法改革与实践模式是:围绕素质教育这一目标,根据三条原则,实施“五大块”,体现五个“性”,坚持三结合。其总的指导原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以素质教育为纲,构建高校“本科教学工程”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教法改革与实践模式,使学生既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全面的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又掌握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走入社会后能以自己的言行和能力影响和教育下一代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配套地构建其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等。除了学校的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袁贵仁部长指出[1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直接从人才规格入手,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新世纪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要按照素质教育观,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改革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考试、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4-25(1).
[2]袁贵仁.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EB/OL].(2010-05-31)[2012-05-29].http://news.sohu.com/20100531/n272465925.shtml.
[3]张烁.“本科教学工程”启动,教学质量有了“国标”[N].人民日报,2011-07-29.
[4]“本科教学工程”正式启动[EB/OL].(2011-07-28)[2012-05-29].http://www.cnr.cn/hnfw/hngbjy/201107/t20110728_508294501.shtml.
[5]黄幼川.大学素质教育与本科教学工程[J].高等理科教育,2007,(3):108-111.
[6]徐辉,祝怀新.国际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1-67.
[7]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8]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2.
[9]董军,邓晓卫.专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4):117-120.
[10]合肥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安徽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系列报道之三:合肥工业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EB/OL].(2011-05-28)[2012-05-29].www.anhuinews.com/zhuyeguanli/system/2011/05/28/004084921.shtml.
[11]吴长锋.出成果靠人才,快转化也靠人才—合肥工业大学培养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践[N].科技日报创新周刊,2011-06-27.
[12]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EB/OL].(2011-6-27)[2012-05-29].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71/info5771.htm.
[关键词] “本科教学工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1-0001-05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经过连续扩张,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1]
袁贵仁部长也多次强调[2],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比较薄弱。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深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育观念上,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加注重科学精神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2011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描绘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路线图。“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3,4])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核心是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难以胜任的,构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的高等教育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评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没有寻找到特别有效的培养方法,其措施和力度与一些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综合分析,当前影响高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因很多[5],笔者以为,高校教学教法的陈旧是关键原因,所以改革高校教学教法迫在眉睫,合肥工业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1 明确指导思想,确立总体目标
首先明确教学教法改革的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以创建一流本科教学为目标,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有个性、广适应、善创新、能创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在巩固学校本科评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确立教学教法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纲,教学教法改革围绕素质教育开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教育法》和《教师法》等都明确指出,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时代性和一定的地方性特征。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要遵循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既寓于传统的学科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更要具有广泛的时代内涵和地方特色。这一目标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这一目标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要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少数或部分学生,此亦为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另一方面,这一目标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就是面对每一个人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道德树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知识教育是基础,能力培养依赖于知识教育,道德树立需渗透于知识教育中。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在充分认识教育重要性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切实树立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 “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改革教学教法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活的教育要有活的法子,活的法子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合肥工业大学是典型的以工为主的学校,以此为宗旨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性改革。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坚持“三条原则”,实施“五大块教育”,体现“五个性”,坚持“三结合”。
2.1 坚持三条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使之自觉学习。根据这一原则,改注入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6],在互动式教育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在每一个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反馈都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实施过程中,合肥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学生创新骨干的示范作用,严格按照“兴趣驱动、自主设计、重在过程”的原则评选、管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达到了“以学引学”的效果 。 2)使学生学会求知及运用并传播知识的方法,获得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以上互动式教学方式也是这一原则的体现,“以学引学”就是具体效果的体现。另外,合肥工业大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倡导、鼓励教师广泛采用“CDIO”模式[7]、探究法、考察法等教学教法。通过探究法教学,具体采用调查、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社区活动、模拟、体验游戏、小品、采访、两难选择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考、探索、考察,发现所要掌握的知识、概念、观点或应有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合肥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教育部首批“CDIO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CDIO的核心实质是通过集成化的课程设置及课程间的关联以及集成化的教学过程,实现培养目标中能力的培养,通过“工程实践项目”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的、系统的结合起来,制订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充分地解放学生。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作用,要求学生不光会用眼看、用耳听,还要动脑想、开口说、动手做。在大学阶段,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尤为重要。故应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各种环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俗话说“你可以把一头牛带到水边去,却不能让它一定喝水。”合肥工业大学的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经过几次修订,在对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课内学时一次次减少,2011版的教学计划更是在“精减学时、整合资源、突出实践、构建平台、完善标准、交叉教学”的总原则基础上修订完善,适当减少了课内学习总量,压缩课内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充足空间,引导学生形成研究性、创新性学习思维。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考虑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方面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上三原则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2 实施“五大块”,体现五个“性”
2011版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系列、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专业课系列、实践环节以及创新教育等“五大块”组成。以素质教育为纲,改革教学教法,其实质就是一个如何实施“五大块”及“五大块”有机结合的问题。合肥工业大学正探索并实践着如下的实施途径。
1)上好通识教育课程系列,体现素质教育系统性与时代性。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但又有相对独立性。通识教育课程要能紧密结合国情,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功的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本身的现实性,而素质教育则是典型的基于现实且针对现实的教育领域。故安排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国际国内形势及经常发生的问题,要让学生特别关注自己身边的状况、变化及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另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安排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上、形式上可以分层次进行并有所侧重,如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开设以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等。2011版教学计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新的改革,将原来集中在课堂中讲授的教学模式改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为此,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会同校教务部进行了充分调研与讨论,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课外教学活动将在发挥网络论坛优势的基础上,增设社会实践、小班辅导、演讲答辩等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下基层、进社区,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目睹耳闻,深入了解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社会问题,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现实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授课效果更好,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好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体现素质教育渗透性。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怎样开设教育课程。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学科基础课程渗透教育,即通过学科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把相关的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各学科中,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搞好学科基础课程的渗透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深入研究课程的教材,从这一点看,素质教育对所有教师的素质要求都提高了。学科基础课程教师要找出课程内容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利用传授知识来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价值观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在进行学科基础课程渗透教育时,各学科之间应根据素质教育的大纲要求,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合作,注重不同课程间素质教育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8]。
3)开设专业课程,体现专业素质教育系统性。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科学,认识上有偏差。普遍认为素质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但实际讨论最多的只是文化素质问题[9]。目前有一种模糊观念,许多人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文化素质教育。但文化素质教育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也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院校简单地增加了许多人文教育课,压缩了专业知识的比重,不符合教育规律,无实际效果。实际上,专业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专业素质教育始终是工科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开好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专业教师在学校的骨干教师中比重最大,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般来说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上好专业课程并结合专业进行素质教育效果明显,事半功倍。专业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素质教育 ,而且可将素质教育融汇于专业教育之中,避免了简单说教的苍白无力,通过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为人师表的作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要紧紧依靠与大学生有着最广泛接触的专业课教师,调动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加强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搞好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同时让学生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本身也是学生的业务素质。 4)搞好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实践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培养学生在职前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增强其适应性。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是“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2011版的教学计划总原则之一是“突出实践”。切实构建并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动力系统、时间系统、思维系统以及实践系统”,加强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校内建设了11个准工业化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学生即可设身处地地了解工业环境和产品生产过程,培养出浓厚的工程意识;在教学计划中,学校要求每个在校生都要修完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不仅有专门的教学内容和单独的考核,而且很多课程内容还是在企业里完成的。同时,学校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力开展与企业合作培养国家急需的工程人才。合肥工业大学现有6个本科专业共6000多名本科生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些学生在校4年间,至少有1年时间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学习。相信这批经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将很快被企业接纳而成为企业创新的骨干。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先生就可以多起来。”陶先生的这种“生活教育论”是以社会为学校的,以社会为大学校,理论与实践就联系起来了,学校和社会就沟通了。素质教育更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因此校内的素质教育必须与社会的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社会,深入现实,培养学生的适应性,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枢纽。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高校对受教育者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从而更积极地适应社会对他们的需要。
5)开展创新教育,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出,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水平、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整个创新体系的有效构建。创造力是人才的核心,素质教育一定要教给学生超越、突破的能力。进取、开拓、创新既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对全体人类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学生的要求,素质教育更不能例外。在创新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创新教育是建立在学生自愿与兴趣又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的,创新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陶行知先生早已指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所以,加强素质教育的创新教育不能满足于一般性的教、学、做,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当代科技的最新领域,要求学生“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合肥工业大学工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取得6学分以上的创新学分,其他科类学生必须取得4学分以上创新学分才可以毕业。为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组织实施,学校成立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学院。创新学院一方面加强课程教育教学,充实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另一方面,依托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学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对毕业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尤其是在汽车等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创新、成功创业的杰出校友,从而在汽车行业形成了独特的“合肥工大现象”[10]。《科技日报》也对合肥工业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专门报道[11]。
3 坚持“五大块”的三结合
“五大块”在素质教育体系中担负不同的任务,发挥各自作用,体现各自特点与要求。但是,五大块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要寻找“五大块”的结合点,搞好“五大块”的有机结合,发挥其整体功能,形成整体规模效益。首先要切实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与专业课程的三结合,此三者均属课堂教学范畴,故应从整体性原则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课程,使三者相互促进;三结合的另一个内容是常规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学校根据学生在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与专业课程中表现出来的特长组织兴趣小组,进行创新教育,因材施教,巩固了常规教育的效果,又使创新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再把创新教育的内容引进课堂,使之成为创新教育内容的源泉,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富有时代特色和创新性。通过常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深化了常规素质教育的内容,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塑造了学生的创新人格;三结合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陶行知先生一贯重视“手脑并用”,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素质教育模式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与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一直是相互渗透并贯穿的。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也是“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实践过程,通过二者的结合,不仅学以致用,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培养了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五大块的有机结合,关键是找准结合点,这是一个网络式的多层次结合。
总之,合肥工业大学正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程”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教法改革与实践模式是:围绕素质教育这一目标,根据三条原则,实施“五大块”,体现五个“性”,坚持三结合。其总的指导原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以素质教育为纲,构建高校“本科教学工程”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教法改革与实践模式,使学生既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全面的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又掌握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走入社会后能以自己的言行和能力影响和教育下一代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配套地构建其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等。除了学校的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袁贵仁部长指出[1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直接从人才规格入手,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新世纪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要按照素质教育观,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改革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考试、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4-25(1).
[2]袁贵仁.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EB/OL].(2010-05-31)[2012-05-29].http://news.sohu.com/20100531/n272465925.shtml.
[3]张烁.“本科教学工程”启动,教学质量有了“国标”[N].人民日报,2011-07-29.
[4]“本科教学工程”正式启动[EB/OL].(2011-07-28)[2012-05-29].http://www.cnr.cn/hnfw/hngbjy/201107/t20110728_508294501.shtml.
[5]黄幼川.大学素质教育与本科教学工程[J].高等理科教育,2007,(3):108-111.
[6]徐辉,祝怀新.国际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1-67.
[7]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8]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2.
[9]董军,邓晓卫.专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4):117-120.
[10]合肥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安徽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系列报道之三:合肥工业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EB/OL].(2011-05-28)[2012-05-29].www.anhuinews.com/zhuyeguanli/system/2011/05/28/004084921.shtml.
[11]吴长锋.出成果靠人才,快转化也靠人才—合肥工业大学培养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践[N].科技日报创新周刊,2011-06-27.
[12]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EB/OL].(2011-6-27)[2012-05-29].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71/info5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