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典型代表,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其概念、形成的社会原因、分期及特点、形式语言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唐代工笔仕女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唐代;工笔画;仕女画;艺术特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优秀文化遗产的文化大国。中国的绘画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其中人物画作为一个完整的绘画体系,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璀璨的过程,而唐代工笔仕女画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人物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1唐代工笔仕女画的概念
唐代工笔仕女画又称“绮罗人物画”,南陈的姚最在《续画品》中最早提出了“绮罗”,亦又作“绮罗人物”,因为当时的贵族妇女穿着丝织品衣服,所以以绮罗指代仕女画。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以表现唐代上层社会的女性形象为主要内容,线条工整细腻,色彩典雅绚丽,仕女形象丰满华贵。唐代工笔仕女画是唐代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尚无写意画,整个唐代人物画都是以工笔画形式为主。唐代工笔仕女画可分为六大类型:卷轴画、屏风画、寺观壁画、墓室壁画、石窟壁画、石刻线画。“仕女”二字是人物画中的一个特定词,在秦汉以前,“仕”与“女”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泛指未婚的男性和女性,“仕”与“女”组合在一起,意思也就发生了变化,专指贵族妇女,所以从唐代开始,“仕女画”成为一种独立画种,成为人物画的一个特定词。
2唐代工笔仕女画的社会成因
(1)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在实质上是哲学的具体化、形象化,唐代仕女画亦是如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仕女画以“秀骨清像”的道家意向为主,而到了唐代,受其儒家思想的影响,唐代工笔仕女画整体呈现出造型丰满,色彩绚丽的风貌。(2)女性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提高。在唐代形成一种女性被观赏的审美追求,在宏观上,唐代社会的女性大概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后宫妇女、皇族公主、贵族宦门妇女、一般劳动妇女、宗教女性、婢女与妓女。在这七种类型中,前三者构成唐代上层社会结构,后四种则组成唐代社会妇女中下层结构。后宫妇女、皇族公主、宦门贵妇等,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比较优越的,虽然有些愁苦无聊的情绪,但却形成一种慵懒贵丽的美,因此也就成为唐代工笔仕女画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唐代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态度转向了观赏的阶段,唐代工笔仕女画中,女性形象,色彩艳丽,服饰“薄、露、透”,形态雍容华贵,丰满而典雅。唐代由于社会的发展,妇女有更多的机会抛头露面,女子骑马射箭、郊游聚会、自由恋爱等,都是很平常的事。唐代的劳动妇女,除了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和农业劳动外,还活跃在当时的商业领域。而处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皇族后妃公主,则不满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要走上政治舞台,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女政治家,其中最杰出的当属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这些女性都对当时唐代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唐代社会宽容博大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下,唐代女性史无前例的参与到国家政治中,在相对开放自由的文化情境下获得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种时代精神下,反映唐代女性社会生活的唐代工笔仕女画在艺术上也就带有了双重性。一方面,唐代工笔仕女画是表现的女性题材,其出发点是男性观赏的目光,是为了满足男性社会对性别审美的欲望。另一方面,唐代工笔仕女画又具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开朗和健康的清新质地。(3)政治的开明和经济的繁荣。唐朝有两大繁荣期,史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政治开明,经济急速发展,各个民族人民往来密切。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东到日本、朝鲜,南至东南亚各地,西至阿拉伯、印度甚至欧洲,特别是波斯人、突厥人在唐代遍布各地。民族的大融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兼收并蓄、多姿多彩,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唐代统治者胸怀开阔,唐代以全方位的开放,与世界经济文化进行交流。不同文化的影响,使唐代人不拘传统、眼界开阔、热烈豪放,使得女性地位得到一次反传统的颠覆,画面中的女性一反前朝那种柔弱的形象,而是以健康、丰满的形象出现。
3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分期及特点
唐代工笔仕女画在时间上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阶段。(1)初唐时期。初唐时期的工笔仕女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一定的六朝遗风的影响,仍然是清瘦的造型、平涂和分染交替使用、线色结合、植物色和礦物色薄厚相间的作画方法。如《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胡服美人图》、《乐舞屏风》等。
(2)盛唐时期。盛唐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富裕,人们欣赏饱满闲适、艳丽贵气之美。盛唐时期的工笔仕女画,线条上以吴道子为典型代表,他的线条在当时几乎达到无人能突破的境地,开创了一个“天衣飞动”的线条世界。在色彩上以张萱为典型代表,他的作品绚丽华贵、丰颐厚体,开创了盛唐仕女“曲眉丰颊”的新风格。如《天王送子图》、《树下美人图》、《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等。
(3)中晚唐时期。盛唐时期的吴道子在线条上达到无人突破的高度、张萱在色彩上开创了绚丽华贵的新风貌,而中晚唐时期的周昉则将二者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使工笔仕女画进一步完善,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形成大唐丽人的仕女画典范。这一时期的工笔仕女画在题材上以贵妇的游春、赏雪、按乐、吹笛、理妆、啜茗、调琴、挥扇为主。画面于对比中求统一,在微妙中找变化,线条松快大气,色彩绚丽典雅。如《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内人双陆图》、《寄锦图》、《太真调鹦鹉图》、《宫乐图》、《引路菩萨图》等。
4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形式语言特点
绘画形式语言的空间是广阔的,包括线条、色彩、材质机理等。从形式语言的角度去研究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从根本上去探讨工笔仕女画的内涵。(1)线条。由于唐代工笔仕女画的题材内容所限,仕女画的线条为了表现贵族妇女的那种慵懒、丰满绚丽的特点,强调人物面部和肌肤的材质感,体现贵妇服饰的那种薄而透明的质感,线条不能用豪迈粗狂刚劲来表现,而要显示出那种俏丽丰满柔美的感觉。长线条圆润流畅,短线条细劲有力,具有活泼、典雅、含蓄的特点。(2)色彩。唐代统治者非常开明,在色彩上对民间没有限制,这就使得画家在色彩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唐代工笔仕女画色彩绚丽、恢宏大度,在色彩上非常有特点,形成大唐丽人的典雅绚丽之美。由于主要表现的是大唐贵妇,在色彩的运用上着色较为浓重,注重色彩的装饰性,在色彩上形成绚丽富贵的效果。唐代工笔仕女画主要以暖色调为主,但是没有火气、燥气,而是具有非常新鲜清丽的感觉,色彩雅致,既温馨可人,又艳而不俗。
(3)材质肌理。在唐代,虽然因其材料没有现代发达,基本通过渲染来表现不同物品的质感,但是其表现力仍然被后代所瞻仰。唐代工笔仕女画整幅画面是那么的自然,运用高难度的矿物质颜料来达到“出乎自然”的色彩效果。
5唐代工笔仕女画对后世的影响
唐代工笔仕女画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所表现的仕女娇媚、大方、健美,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唐代的很多绘画技法在现代仕女画中仍然为之所用,对其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等国家的艺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唐代工笔仕女画在画史上的突出地位,无论是在形式还是精神上,都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凌沧.唐代人物画[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
[2] (旧题陈)姚最.续画品.于安澜编.画史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3] 黄均.仕女画的研究[M].北京: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1.
[4] 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5]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6] 潘公凯.中国绘画(插图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 俞建华.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书店,1992.
[8] 林树中、马鸿增.六朝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9] 余辉.形神兼备——中国人物画[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10] 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1]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1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唐代;工笔画;仕女画;艺术特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优秀文化遗产的文化大国。中国的绘画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其中人物画作为一个完整的绘画体系,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璀璨的过程,而唐代工笔仕女画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人物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1唐代工笔仕女画的概念
唐代工笔仕女画又称“绮罗人物画”,南陈的姚最在《续画品》中最早提出了“绮罗”,亦又作“绮罗人物”,因为当时的贵族妇女穿着丝织品衣服,所以以绮罗指代仕女画。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以表现唐代上层社会的女性形象为主要内容,线条工整细腻,色彩典雅绚丽,仕女形象丰满华贵。唐代工笔仕女画是唐代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尚无写意画,整个唐代人物画都是以工笔画形式为主。唐代工笔仕女画可分为六大类型:卷轴画、屏风画、寺观壁画、墓室壁画、石窟壁画、石刻线画。“仕女”二字是人物画中的一个特定词,在秦汉以前,“仕”与“女”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泛指未婚的男性和女性,“仕”与“女”组合在一起,意思也就发生了变化,专指贵族妇女,所以从唐代开始,“仕女画”成为一种独立画种,成为人物画的一个特定词。
2唐代工笔仕女画的社会成因
(1)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在实质上是哲学的具体化、形象化,唐代仕女画亦是如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仕女画以“秀骨清像”的道家意向为主,而到了唐代,受其儒家思想的影响,唐代工笔仕女画整体呈现出造型丰满,色彩绚丽的风貌。(2)女性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提高。在唐代形成一种女性被观赏的审美追求,在宏观上,唐代社会的女性大概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后宫妇女、皇族公主、贵族宦门妇女、一般劳动妇女、宗教女性、婢女与妓女。在这七种类型中,前三者构成唐代上层社会结构,后四种则组成唐代社会妇女中下层结构。后宫妇女、皇族公主、宦门贵妇等,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比较优越的,虽然有些愁苦无聊的情绪,但却形成一种慵懒贵丽的美,因此也就成为唐代工笔仕女画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唐代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态度转向了观赏的阶段,唐代工笔仕女画中,女性形象,色彩艳丽,服饰“薄、露、透”,形态雍容华贵,丰满而典雅。唐代由于社会的发展,妇女有更多的机会抛头露面,女子骑马射箭、郊游聚会、自由恋爱等,都是很平常的事。唐代的劳动妇女,除了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和农业劳动外,还活跃在当时的商业领域。而处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皇族后妃公主,则不满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要走上政治舞台,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女政治家,其中最杰出的当属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这些女性都对当时唐代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唐代社会宽容博大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下,唐代女性史无前例的参与到国家政治中,在相对开放自由的文化情境下获得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种时代精神下,反映唐代女性社会生活的唐代工笔仕女画在艺术上也就带有了双重性。一方面,唐代工笔仕女画是表现的女性题材,其出发点是男性观赏的目光,是为了满足男性社会对性别审美的欲望。另一方面,唐代工笔仕女画又具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开朗和健康的清新质地。(3)政治的开明和经济的繁荣。唐朝有两大繁荣期,史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政治开明,经济急速发展,各个民族人民往来密切。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东到日本、朝鲜,南至东南亚各地,西至阿拉伯、印度甚至欧洲,特别是波斯人、突厥人在唐代遍布各地。民族的大融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兼收并蓄、多姿多彩,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唐代统治者胸怀开阔,唐代以全方位的开放,与世界经济文化进行交流。不同文化的影响,使唐代人不拘传统、眼界开阔、热烈豪放,使得女性地位得到一次反传统的颠覆,画面中的女性一反前朝那种柔弱的形象,而是以健康、丰满的形象出现。
3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分期及特点
唐代工笔仕女画在时间上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阶段。(1)初唐时期。初唐时期的工笔仕女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一定的六朝遗风的影响,仍然是清瘦的造型、平涂和分染交替使用、线色结合、植物色和礦物色薄厚相间的作画方法。如《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胡服美人图》、《乐舞屏风》等。
(2)盛唐时期。盛唐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富裕,人们欣赏饱满闲适、艳丽贵气之美。盛唐时期的工笔仕女画,线条上以吴道子为典型代表,他的线条在当时几乎达到无人能突破的境地,开创了一个“天衣飞动”的线条世界。在色彩上以张萱为典型代表,他的作品绚丽华贵、丰颐厚体,开创了盛唐仕女“曲眉丰颊”的新风格。如《天王送子图》、《树下美人图》、《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等。
(3)中晚唐时期。盛唐时期的吴道子在线条上达到无人突破的高度、张萱在色彩上开创了绚丽华贵的新风貌,而中晚唐时期的周昉则将二者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使工笔仕女画进一步完善,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形成大唐丽人的仕女画典范。这一时期的工笔仕女画在题材上以贵妇的游春、赏雪、按乐、吹笛、理妆、啜茗、调琴、挥扇为主。画面于对比中求统一,在微妙中找变化,线条松快大气,色彩绚丽典雅。如《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内人双陆图》、《寄锦图》、《太真调鹦鹉图》、《宫乐图》、《引路菩萨图》等。
4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形式语言特点
绘画形式语言的空间是广阔的,包括线条、色彩、材质机理等。从形式语言的角度去研究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从根本上去探讨工笔仕女画的内涵。(1)线条。由于唐代工笔仕女画的题材内容所限,仕女画的线条为了表现贵族妇女的那种慵懒、丰满绚丽的特点,强调人物面部和肌肤的材质感,体现贵妇服饰的那种薄而透明的质感,线条不能用豪迈粗狂刚劲来表现,而要显示出那种俏丽丰满柔美的感觉。长线条圆润流畅,短线条细劲有力,具有活泼、典雅、含蓄的特点。(2)色彩。唐代统治者非常开明,在色彩上对民间没有限制,这就使得画家在色彩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唐代工笔仕女画色彩绚丽、恢宏大度,在色彩上非常有特点,形成大唐丽人的典雅绚丽之美。由于主要表现的是大唐贵妇,在色彩的运用上着色较为浓重,注重色彩的装饰性,在色彩上形成绚丽富贵的效果。唐代工笔仕女画主要以暖色调为主,但是没有火气、燥气,而是具有非常新鲜清丽的感觉,色彩雅致,既温馨可人,又艳而不俗。
(3)材质肌理。在唐代,虽然因其材料没有现代发达,基本通过渲染来表现不同物品的质感,但是其表现力仍然被后代所瞻仰。唐代工笔仕女画整幅画面是那么的自然,运用高难度的矿物质颜料来达到“出乎自然”的色彩效果。
5唐代工笔仕女画对后世的影响
唐代工笔仕女画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所表现的仕女娇媚、大方、健美,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唐代的很多绘画技法在现代仕女画中仍然为之所用,对其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等国家的艺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唐代工笔仕女画在画史上的突出地位,无论是在形式还是精神上,都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凌沧.唐代人物画[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
[2] (旧题陈)姚最.续画品.于安澜编.画史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3] 黄均.仕女画的研究[M].北京: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1.
[4] 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5]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6] 潘公凯.中国绘画(插图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 俞建华.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书店,1992.
[8] 林树中、马鸿增.六朝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9] 余辉.形神兼备——中国人物画[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10] 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1]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1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