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少梅的绘画主要是对于传统的继承,山水画以北宗为体,南宗为用,改变了清末民初北京画坛被以“四王”为首的正统派左右的风气。陈少梅作为金城的得意弟子,作为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的成员之一,与其同道众志成城,抵御“美术革命”的冲击,是中国优秀传统绘画忠实的捍卫者。他为中国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影响深远。
【關键词】:陈少梅;山水画;影响
陈少梅是20世纪上半叶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能在清末以四王为首的正统派左右北京画坛和革新派疯狂的改造旧有的中国画境况下,毅然决然的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为振兴中国画的传统性,坚持复古革新,抵御外来思潮,维护保存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宗旨,根植于南北二宗,汲取营养,其画风形成了“北骨南风”的独特风貌,陈少梅的贡献尤为可贵。
一,对传统经典绘画的坚守
中国文化的传播是有序的,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绘画批评是一个指导绘画发展的重要的理论问题。所有的美术理论解决的就是两个问题:画与好画的问题。中国最早一部关于绘画品评的系统著作《画品》,谢赫很明确地把绘画的品评按照当时对人的评论的标准分成“三品九等”。六法的提出就是对中国绘画的归纳。魏晋时期对于“传神”论的提出,以及荆浩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的提出,唐代提出的“神、妙、能、逸”四格等等理论,最后提出了“德”与“画”的关系,所以,中国文化的审美标准来自于中国人自身的文化观念。西方绘画是西方人的观念表达,陈少梅先生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他承受更多的担当,为他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坚守自己的文化阵营,身体力行。
陈少梅的得意弟子孙天牧是这样形容其恩师的:“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少梅师之于北派山水画,誉之兴三百年之绝,亦不为过,诚北派山水之集大成者。”在当时的国画领域中,陈少梅敢于另辟蹊径,“这得有了不起的见解和勇气”。“他的北派山水画法一出,异军突起,影响极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社会上的普遍喜爱。”[1]孙天牧对陈少梅的评价是极高的,将陈少梅重振北派与韩愈重振文风的历史功绩相比来赞誉陈少梅。而且陈少梅的另辟蹊径也满足了广大观众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
陈少梅不幸早逝,给人们留下颇多的遗憾。范曾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陈少梅》序言中说:“陈少梅先生自少浸淫于传统菁华,至二十余岁已直抵堂奥灵府,其所感悟,盖非片瓦残砖、泥迹皮观之沿袭。”[2]他认为陈少梅是一位兼具士气与作家的“造极臻峰”的大家:“陈少梅,殚精竭虑、一丝不苟于艺者也。作画用笔爽利俊发、略无滞碍,而墨色雅洁清脱、皭然不滓……少梅先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其渊源如此,盖不可以南宗北宗限之也。”[3]
陈少梅先生的绘画作品之所以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完全来源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对中国经典绘画语言的把握与提炼,为我所用。陈少梅的绘画实践,复兴了北宗山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冲破了南北宗的桎梏,取得辉煌的成绩。
二,优秀的教学理念
陈少梅从17岁就课徒教画,一直到他去世前,从未间断。陈少梅继承了金城的教学风范,深深懂得为师传道的方法和责任,采用传统的师承传授的方式教学,强调临摹的重要性,为近代天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画家。陈少梅对学生言传身教,传道解惑,诲人不倦,受到学生爱戴,从者如云。但他选拔学生尤苛,绝不收学资不济的学生。学生欲拜其下,他总先观其才,方可如其门下。
2.1因材施教
陈少梅教学因材施教。著名的山水画家孙天牧先生便是其一。孙天牧生于山东蓬莱,后考入华北大学学习四王、文徵明、沈周一路的山水,后又学习北宗山水,最终因不得要领投入陈少梅的门下。陈少梅耐心的对他进行指导,教他北宗山水的用笔用墨,孙天牧茅塞顿开,遂领悟了北宗绘画要领。陈少梅见他生活清苦,于是免去他的学费,还经常送笔和纸给他。而孙天牧先生师从陈少梅研习北宗山水数十载,最终也成为了陈少梅的得意传人。
2.2对经典作品的临摹
在陈少梅的众多弟子当中,冯忠莲也是忠诚传承其绘画风格的学生,同时她也是陈少梅的夫人。她继承了陈少梅的以宋元为宗的画法,跟随陈少梅临摹学习,使得她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功力,以及掌握了摹古技巧。她的临摹作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在20世纪后半叶手工复制了许多经典之作,如宋《洛神赋图卷》、仇英的《白马如风疾图》等。她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和原作如出一辙,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冯忠莲也秉承了陈少梅的艺术思想,为守护传统绘画作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天牧也曾受聘于各大博物院进行临摹复制工作,如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赵孟頫的《松泉高士图》等。他后来回忆称面对这些故宫所藏真迹内心十分平静,从不紧张,因为在恩师陈少梅的指导下,宋元的笔法和神韵早已烂熟于心。这些都归功于陈少梅的教学方法。
从金城到陈少梅再到陈少梅的传派,一脉相承,使沉寂了300多年的北宗绘画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不仅继承了北宗的优良传统,而且有所变化,使北宗绘画得以发展,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审美需要。他们的画风兼容南北,满足了广大观众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为从不同方面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开辟了行之有效的道路。
三,启示
到现在,陈少梅已去世六十年有余,他虽英年早逝,却不被后人遗忘,只因为他是一位公认的大画家,他用自己的画笔建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能够在动荡的时代,遵循古法、别出新意,开创了一种兼容南北、相辅相成的“北骨南风”的风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探索经验,也为我们弘扬优秀的传统,如何学好绘画,提供了珍贵的启示。
溥心畬认为,学画要先读四书五经,练好书法,人品端正而后不学自能[4]。这一论述符合文人画的标准,四书五经就是文学素养,而练好书法是专业素养,人品端正是道德素养。这也是学习绘画必备的三个要素。陈少梅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四书五经,学习诗文书法,具备了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素养。人品端正更不用说,他友善对待朋友,朋友有困难总是倾力帮助,对上孝顺父母,对下疼爱子女,是个绝对的老好人。
对于学习绘画,陈少梅是勤奋的,他虽天资聪颖,却谦虚过人,勤奋努力临习古画,终得绘画之精髓。从他的画面可以看出它是一个严谨细心地人,无论在笔墨还是章法上,他都及其讲究。学习绘画不仅需要各种素养,各种学问,而且需要对的学习方法。即师古人与师造化相结合。师古人的具体表现就是临摹古画,体会古代传统,掌握临摹技巧和笔墨语言。当然,师古也不是盲目的学习,如陈少梅在选择北宗时也是去其霸悍;在南北宗的融合中,只取其中精华,去其糟粕。师造化即深入观察生活,将生活概括提炼,用画笔加以表现。师古人与师造化是相辅相成的,绝非对立。陈少梅的晚年作品就是师古人与师造化结合的具体表现,只可惜酒未醇人已去,给后世留下太多遗憾。
如今,中国画又发生了好多变化,西方文明以新的视觉形态冲击着中国画的创作,如何保护传统,如何发展中国画,是每个画家必须思考的问题。陈少梅的绘画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他保护传统,继承发扬传统的意识却不会成为历史,而且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他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注释:
[1]何延喆,何厚今. 中国名画家全集——陈少梅[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228
[2]何延喆,何厚今. 中国名画家全集——陈少梅[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231
[3]范曾. 众芳所在论少梅[J]. 收藏家,2000,第2期:14
[4]王家诚. 溥心畬传[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2
参考文献:
[1]何延喆,何厚今. 中国名画家全集—陈少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范曾. 众芳所在论少梅[J]. 北京:收藏家,2000
[3]王家诚. 溥心畬传[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關键词】:陈少梅;山水画;影响
陈少梅是20世纪上半叶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能在清末以四王为首的正统派左右北京画坛和革新派疯狂的改造旧有的中国画境况下,毅然决然的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为振兴中国画的传统性,坚持复古革新,抵御外来思潮,维护保存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宗旨,根植于南北二宗,汲取营养,其画风形成了“北骨南风”的独特风貌,陈少梅的贡献尤为可贵。
一,对传统经典绘画的坚守
中国文化的传播是有序的,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绘画批评是一个指导绘画发展的重要的理论问题。所有的美术理论解决的就是两个问题:画与好画的问题。中国最早一部关于绘画品评的系统著作《画品》,谢赫很明确地把绘画的品评按照当时对人的评论的标准分成“三品九等”。六法的提出就是对中国绘画的归纳。魏晋时期对于“传神”论的提出,以及荆浩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的提出,唐代提出的“神、妙、能、逸”四格等等理论,最后提出了“德”与“画”的关系,所以,中国文化的审美标准来自于中国人自身的文化观念。西方绘画是西方人的观念表达,陈少梅先生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他承受更多的担当,为他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坚守自己的文化阵营,身体力行。
陈少梅的得意弟子孙天牧是这样形容其恩师的:“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少梅师之于北派山水画,誉之兴三百年之绝,亦不为过,诚北派山水之集大成者。”在当时的国画领域中,陈少梅敢于另辟蹊径,“这得有了不起的见解和勇气”。“他的北派山水画法一出,异军突起,影响极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社会上的普遍喜爱。”[1]孙天牧对陈少梅的评价是极高的,将陈少梅重振北派与韩愈重振文风的历史功绩相比来赞誉陈少梅。而且陈少梅的另辟蹊径也满足了广大观众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
陈少梅不幸早逝,给人们留下颇多的遗憾。范曾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陈少梅》序言中说:“陈少梅先生自少浸淫于传统菁华,至二十余岁已直抵堂奥灵府,其所感悟,盖非片瓦残砖、泥迹皮观之沿袭。”[2]他认为陈少梅是一位兼具士气与作家的“造极臻峰”的大家:“陈少梅,殚精竭虑、一丝不苟于艺者也。作画用笔爽利俊发、略无滞碍,而墨色雅洁清脱、皭然不滓……少梅先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其渊源如此,盖不可以南宗北宗限之也。”[3]
陈少梅先生的绘画作品之所以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完全来源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对中国经典绘画语言的把握与提炼,为我所用。陈少梅的绘画实践,复兴了北宗山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冲破了南北宗的桎梏,取得辉煌的成绩。
二,优秀的教学理念
陈少梅从17岁就课徒教画,一直到他去世前,从未间断。陈少梅继承了金城的教学风范,深深懂得为师传道的方法和责任,采用传统的师承传授的方式教学,强调临摹的重要性,为近代天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画家。陈少梅对学生言传身教,传道解惑,诲人不倦,受到学生爱戴,从者如云。但他选拔学生尤苛,绝不收学资不济的学生。学生欲拜其下,他总先观其才,方可如其门下。
2.1因材施教
陈少梅教学因材施教。著名的山水画家孙天牧先生便是其一。孙天牧生于山东蓬莱,后考入华北大学学习四王、文徵明、沈周一路的山水,后又学习北宗山水,最终因不得要领投入陈少梅的门下。陈少梅耐心的对他进行指导,教他北宗山水的用笔用墨,孙天牧茅塞顿开,遂领悟了北宗绘画要领。陈少梅见他生活清苦,于是免去他的学费,还经常送笔和纸给他。而孙天牧先生师从陈少梅研习北宗山水数十载,最终也成为了陈少梅的得意传人。
2.2对经典作品的临摹
在陈少梅的众多弟子当中,冯忠莲也是忠诚传承其绘画风格的学生,同时她也是陈少梅的夫人。她继承了陈少梅的以宋元为宗的画法,跟随陈少梅临摹学习,使得她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功力,以及掌握了摹古技巧。她的临摹作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在20世纪后半叶手工复制了许多经典之作,如宋《洛神赋图卷》、仇英的《白马如风疾图》等。她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和原作如出一辙,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冯忠莲也秉承了陈少梅的艺术思想,为守护传统绘画作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天牧也曾受聘于各大博物院进行临摹复制工作,如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赵孟頫的《松泉高士图》等。他后来回忆称面对这些故宫所藏真迹内心十分平静,从不紧张,因为在恩师陈少梅的指导下,宋元的笔法和神韵早已烂熟于心。这些都归功于陈少梅的教学方法。
从金城到陈少梅再到陈少梅的传派,一脉相承,使沉寂了300多年的北宗绘画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不仅继承了北宗的优良传统,而且有所变化,使北宗绘画得以发展,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审美需要。他们的画风兼容南北,满足了广大观众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为从不同方面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开辟了行之有效的道路。
三,启示
到现在,陈少梅已去世六十年有余,他虽英年早逝,却不被后人遗忘,只因为他是一位公认的大画家,他用自己的画笔建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能够在动荡的时代,遵循古法、别出新意,开创了一种兼容南北、相辅相成的“北骨南风”的风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探索经验,也为我们弘扬优秀的传统,如何学好绘画,提供了珍贵的启示。
溥心畬认为,学画要先读四书五经,练好书法,人品端正而后不学自能[4]。这一论述符合文人画的标准,四书五经就是文学素养,而练好书法是专业素养,人品端正是道德素养。这也是学习绘画必备的三个要素。陈少梅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四书五经,学习诗文书法,具备了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素养。人品端正更不用说,他友善对待朋友,朋友有困难总是倾力帮助,对上孝顺父母,对下疼爱子女,是个绝对的老好人。
对于学习绘画,陈少梅是勤奋的,他虽天资聪颖,却谦虚过人,勤奋努力临习古画,终得绘画之精髓。从他的画面可以看出它是一个严谨细心地人,无论在笔墨还是章法上,他都及其讲究。学习绘画不仅需要各种素养,各种学问,而且需要对的学习方法。即师古人与师造化相结合。师古人的具体表现就是临摹古画,体会古代传统,掌握临摹技巧和笔墨语言。当然,师古也不是盲目的学习,如陈少梅在选择北宗时也是去其霸悍;在南北宗的融合中,只取其中精华,去其糟粕。师造化即深入观察生活,将生活概括提炼,用画笔加以表现。师古人与师造化是相辅相成的,绝非对立。陈少梅的晚年作品就是师古人与师造化结合的具体表现,只可惜酒未醇人已去,给后世留下太多遗憾。
如今,中国画又发生了好多变化,西方文明以新的视觉形态冲击着中国画的创作,如何保护传统,如何发展中国画,是每个画家必须思考的问题。陈少梅的绘画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他保护传统,继承发扬传统的意识却不会成为历史,而且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他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注释:
[1]何延喆,何厚今. 中国名画家全集——陈少梅[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228
[2]何延喆,何厚今. 中国名画家全集——陈少梅[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231
[3]范曾. 众芳所在论少梅[J]. 收藏家,2000,第2期:14
[4]王家诚. 溥心畬传[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2
参考文献:
[1]何延喆,何厚今. 中国名画家全集—陈少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范曾. 众芳所在论少梅[J]. 北京:收藏家,2000
[3]王家诚. 溥心畬传[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