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一个单元由多个文本组成.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整合多个文本以落实单元目标和单元学习任务.教师需要找到多个文本之间的关联,而比较法就是实现单元统整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rn但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为比较而比较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比较之后缺乏生成性的内容,只能算是一加一等于二.而单元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在比较中统整多篇,追求一加一大于二.由此我想到了几个问题:比较的内容是什么?比较的目的是什么?比较的过程是什么?比较的理想效果是什么?我梳理了一些课例以探究这些问题.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时沿用传统的单元模块来组织教材,但是新教材的“单元”与传统的“单元”不同,它是在学习任务群的统摄下进行的.单元内的几篇文章不仅有相同的人文主题,而且指向同一个学习任务群.面对这一篇篇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完全以单篇教学的形式展开,而应该在单元视域下展开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是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它重视语文学习系统的建构,着力于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探索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让语文焕发真正的美.
单元整体教学是当下语文教育改革的潮流.“单元设计不是单纯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活动叙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创造优质的教学.”[1]立足于学科素养和单元视野,结合当代语文生活,笔者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有益尝试——将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重组为“逆行者的家国情怀”,在理论和实践中提炼教学的策略,提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