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其实不是一个流言,而是一种流行于老年人中的养生健身方法。具体场景如下——
清晨的公园里,总是能看见在一棵棵粗壮茂盛的松柏、白杨、梧桐树旁晨练的老人。他们站立于选好的树前,放松入静。片刻后,老人们往往会两手轻抚树皮,口中念叨着大自然对人的恩赐,然后面朝东方,背部或四肢撞向大树。很多老人曾跟我讲:
“这叫做撞树养生,方法与心态很重要,心中要有所想,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与感恩,与自然界交换灵魂,汲取自然界不同树木之不同能量,治百病,延年益寿。肝病撞松,胃病撞柳,肺病撞杨,心脏病撞梧桐。刚开始,次数由少到多,撞力由轻渐重,一定要循序渐进,撞力点由上至下,从左到右,不可用蛮力,遇见酸痛点着重撞击,可适当放出吐纳声,以利内脏浊气排出,不断增加力度,提高撞树效果。”
上面这段文字,让我总感觉这内外兼修之法神乎其神,似乎在哪里见过。对了,其实就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描述,吸取大自然的能量,打通人体经络,内力大增,练就绝世神功。在现实中这样武侠式的撞树养生大法真的科学有效吗?在这里我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讨论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从中医方面,撞树养生源于利用撞击刺激背部的穴位和经络,起到疏经活络的功效。就像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包括健康状况都不相同。中医治疗更讲究因人而异,有些人的某些穴位是可以接受撞击刺激的,但另一些人的这些穴位则不能刺激。这是针灸推拿中医师都懂得的道理。所以,想用身体和树撞击的方式达到舒经通络、活血化淤的目的,显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
况且,穴位是一个点,而且每个穴位的按摩与刺激,在中医专业手法上也有轻重区别。如果直接撞树的话,根本无法有效掌控刺激的轻重和穴位点。
而撞不同的树,汲取不同的自然能量,治疗不同疾病,更像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吸星大法与北冥神功,只能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中。如果人类真能以这种方式汲取自然能量,那人类基本上不用进食了。膳食营养专家和农民兄弟恐怕也要失业了。
老年人互相转发的不少养生文章,过于哗众取宠,为夺人眼球而不尊重科学。有的文章宣传撞树可以调节血糖、控制血压,不少老人对此还深信不疑,甚至擅自停药转为依靠撞树养生治病。这些行为相当危险!
从西医方面讲,患有糖尿病的老人,骨质流失速度会加快,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人很多,骨质变得脆弱,如果撞树力度过大,或撞树方向偏斜,极容易造成摔倒与骨折的发生,进而严重影响老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而且,糖尿病和高血压都会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慢性损伤,使血管壁变薄、变脆。在撞树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皮下血管甚至深部大血管的损伤和破裂,形成皮下血肿,压迫周围健康组织,或形成血栓。
哪里酸疼就多撞哪里,这个说法更不可取。有血管硬化的老人,部分血管会有斑块形成,在撞树的过程中,局部酸痛感很有可能因为刺激到了这些血管病变,导致斑块的脱落。脱落的斑块在血液中游走,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栓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后果严重。
而有些老人所说的,撞树之后感觉腰腿痛减轻不少,而且撞树力度越大感觉疼痛减轻越明显。这其实并不是撞树后腰腿疾病真的好了,而是因为撞树之后导致的背部或四肢疼痛,转移了注意力,形成原有疾病或不适好转的假象。
撞树养生这样的故事,很容易演变成为事故。常州75岁的庄老太为了治好长期的腰痛。就加入了“撞树大军”,没多久就感觉腿脚抽筋、头晕目眩,最近被医院诊断为硬物撞击导致腹膜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幸亏就医及时,没有酿成大错。
老人有追求是好事,但仔细研究公园里老人们热衷的撞树、倒走、拍打等“神一般的操作”,就会发现这些运动方式兼具“方式奇特、材料易寻、方法易行”等特点。老人练得不亦乐乎,但万一出点事,就真是让“野路子”给坑了。
撞树养生这样如浪漫武侠故事一般的伪科学养生法大行其道,与人们对养生运动方式存在猎奇心理和过度追求简单省力的操作方式有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被现代科学认可的运动养生方式,比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运动都特别适合老年人锻炼与养生。我曾经在门诊治疗过程中見到很多坚持多年练习八段锦等传统养生项目的老人,照过的X线片显示,骨与关节结实得像年轻人一般。现代的锻炼方式,如舒缓的广场舞,散步与慢跑,游泳等,其实都很适合老年人。
清晨的公园里,总是能看见在一棵棵粗壮茂盛的松柏、白杨、梧桐树旁晨练的老人。他们站立于选好的树前,放松入静。片刻后,老人们往往会两手轻抚树皮,口中念叨着大自然对人的恩赐,然后面朝东方,背部或四肢撞向大树。很多老人曾跟我讲:
“这叫做撞树养生,方法与心态很重要,心中要有所想,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与感恩,与自然界交换灵魂,汲取自然界不同树木之不同能量,治百病,延年益寿。肝病撞松,胃病撞柳,肺病撞杨,心脏病撞梧桐。刚开始,次数由少到多,撞力由轻渐重,一定要循序渐进,撞力点由上至下,从左到右,不可用蛮力,遇见酸痛点着重撞击,可适当放出吐纳声,以利内脏浊气排出,不断增加力度,提高撞树效果。”
上面这段文字,让我总感觉这内外兼修之法神乎其神,似乎在哪里见过。对了,其实就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描述,吸取大自然的能量,打通人体经络,内力大增,练就绝世神功。在现实中这样武侠式的撞树养生大法真的科学有效吗?在这里我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讨论以下几个关键点。

穴位,能撞准吗
首先从中医方面,撞树养生源于利用撞击刺激背部的穴位和经络,起到疏经活络的功效。就像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包括健康状况都不相同。中医治疗更讲究因人而异,有些人的某些穴位是可以接受撞击刺激的,但另一些人的这些穴位则不能刺激。这是针灸推拿中医师都懂得的道理。所以,想用身体和树撞击的方式达到舒经通络、活血化淤的目的,显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
况且,穴位是一个点,而且每个穴位的按摩与刺激,在中医专业手法上也有轻重区别。如果直接撞树的话,根本无法有效掌控刺激的轻重和穴位点。
而撞不同的树,汲取不同的自然能量,治疗不同疾病,更像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吸星大法与北冥神功,只能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中。如果人类真能以这种方式汲取自然能量,那人类基本上不用进食了。膳食营养专家和农民兄弟恐怕也要失业了。
疼痛被撞好了,还是转移了
老年人互相转发的不少养生文章,过于哗众取宠,为夺人眼球而不尊重科学。有的文章宣传撞树可以调节血糖、控制血压,不少老人对此还深信不疑,甚至擅自停药转为依靠撞树养生治病。这些行为相当危险!
从西医方面讲,患有糖尿病的老人,骨质流失速度会加快,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人很多,骨质变得脆弱,如果撞树力度过大,或撞树方向偏斜,极容易造成摔倒与骨折的发生,进而严重影响老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而且,糖尿病和高血压都会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慢性损伤,使血管壁变薄、变脆。在撞树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皮下血管甚至深部大血管的损伤和破裂,形成皮下血肿,压迫周围健康组织,或形成血栓。
哪里酸疼就多撞哪里,这个说法更不可取。有血管硬化的老人,部分血管会有斑块形成,在撞树的过程中,局部酸痛感很有可能因为刺激到了这些血管病变,导致斑块的脱落。脱落的斑块在血液中游走,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栓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后果严重。
而有些老人所说的,撞树之后感觉腰腿痛减轻不少,而且撞树力度越大感觉疼痛减轻越明显。这其实并不是撞树后腰腿疾病真的好了,而是因为撞树之后导致的背部或四肢疼痛,转移了注意力,形成原有疾病或不适好转的假象。
撞树养生这样的故事,很容易演变成为事故。常州75岁的庄老太为了治好长期的腰痛。就加入了“撞树大军”,没多久就感觉腿脚抽筋、头晕目眩,最近被医院诊断为硬物撞击导致腹膜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幸亏就医及时,没有酿成大错。
撞树省力,能省心吗
老人有追求是好事,但仔细研究公园里老人们热衷的撞树、倒走、拍打等“神一般的操作”,就会发现这些运动方式兼具“方式奇特、材料易寻、方法易行”等特点。老人练得不亦乐乎,但万一出点事,就真是让“野路子”给坑了。
撞树养生这样如浪漫武侠故事一般的伪科学养生法大行其道,与人们对养生运动方式存在猎奇心理和过度追求简单省力的操作方式有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被现代科学认可的运动养生方式,比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运动都特别适合老年人锻炼与养生。我曾经在门诊治疗过程中見到很多坚持多年练习八段锦等传统养生项目的老人,照过的X线片显示,骨与关节结实得像年轻人一般。现代的锻炼方式,如舒缓的广场舞,散步与慢跑,游泳等,其实都很适合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