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关乎幼儿的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品德培育等诸多重要方面。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方面却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一些影响较大、社会反响强烈的重大事件直接导致了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机构不信任程度的加深。这让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关键词】幼儿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198
目前,我国不少幼儿教育机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还未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对幼儿的教育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对幼儿的教育结果、制约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文简单探讨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明显、影响恶劣的问题,探索如何进行教育方法的改革,如何解决问题。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育重知识教授,轻习惯培养
不得不说,目前学生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不少学生不仅要紧抓学习,还要在成长过程中掌握“一技之长”,例如芭蕾舞、国画、硬笔书法等,要有自己的特长。家长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起跑线”上,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与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策略相关,现代人的学历越来越高,现代人也越来越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家长们经历过残酷的社会竞争,自然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自己的期盼和打算。
因此,家长们的情绪是比较焦虑的,不少家长们的焦虑从孩子的幼儿园阶段就逐渐蔓延开来,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在幼儿园阶段就先人一步,就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就已经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父母过重的焦虑情绪就不恰当的,不仅会给还处在成长阶段的幼儿们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也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模式。家长们已经经历过太多了,但孩子还想一块纯净的璞玉,资质还待发掘,习惯还需养成,能力还未培育,心态还是比较放松,大多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很难真正理解家长们为什么焦虑,所以天生爱玩的孩子也往往不喜欢被强迫着学习。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主要学习任务不应该过重,学习虽好可也不应该揠苗助长,孩子的天性不应被过分压制。也正因如此,不少幼儿园对学生的知识的学习看的比较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习惯培育方面做的反而不够好。
(二)幼儿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因为童年经历长大后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层出不穷。有人说,童年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对幼儿来说,幼儿教师是他们非常尊敬和崇拜的对象,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较大的影响。
许多幼儿教师都存在着这樣的思想误区,那就是小孩子的思想总是很单纯的,小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需要格外关注的。实际上,随着现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许多小孩子早已接触了海量的各类信息,许多小孩子变得十分早熟,懂得了这个年龄不该懂得的东西。现代人压力大不少小孩子也变得敏感而多疑。幼儿教师不应该把小孩子的心理看的过于简单,如果教师因为孩子年龄小就轻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过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加大,一旦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教师想要纠正自己的过失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不仅要重视知识教授,还要注意习惯培养
幼儿园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两方面。首先是学习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记忆力有限,能掌握的知识比较少,幼儿教师不应因为教授基础知识而轻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过程。幼儿阶段的教学,应该多采取一些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多利用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育模式,争取让孩子在正式的学习阶段开始之前培养好学习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教师教授孩子一些类似于ABCD的基础知识,孩子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孩子回去和家长一讨论,家长会马上知道孩子学到了什么。但如果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那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家长和学生不能看到短时间内的学习成果。但是,教师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注意慢下来,不忽视基础知识的培育,也不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既学好应该学习的基础知识,又在一段时期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另外,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比较单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一些不良的诱导因素没有自主分辨的能力,对一些良好的行为模式也没有坚持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来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孩子养成了正确的行为习惯,即便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相应的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幼儿教师需要通过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进行品德培育。例如,幼儿教师要尽早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要让孩子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幼儿教师在培育孩子的行为习惯时,要注意结合实例,让孩子的感受更加深切。在社会上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时,教师要注意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懂得在具体情况下应该怎样去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孩子的道德培育要越早越好,对孩子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的越早越好。
(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幼儿教师要注意研究幼儿的心路历程,保护孩子的单纯本质,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尽量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许多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对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实际上许多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幼儿教育过程中家校联系不够密切,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到孩子真实的家庭情况,教师就无法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幼儿教师要注意多和幼儿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汇报幼儿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幼儿教师要和家长携起手来,家校联手打造和谐的幼儿教育模式。
三、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目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起,通过研究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幼儿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文中提及的两种,相应的解决的策略也绝不仅仅是文中涉及的两种。幼儿教师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构建自己的幼儿教育模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198
目前,我国不少幼儿教育机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还未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对幼儿的教育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对幼儿的教育结果、制约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文简单探讨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明显、影响恶劣的问题,探索如何进行教育方法的改革,如何解决问题。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育重知识教授,轻习惯培养
不得不说,目前学生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不少学生不仅要紧抓学习,还要在成长过程中掌握“一技之长”,例如芭蕾舞、国画、硬笔书法等,要有自己的特长。家长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起跑线”上,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与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策略相关,现代人的学历越来越高,现代人也越来越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家长们经历过残酷的社会竞争,自然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自己的期盼和打算。
因此,家长们的情绪是比较焦虑的,不少家长们的焦虑从孩子的幼儿园阶段就逐渐蔓延开来,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在幼儿园阶段就先人一步,就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就已经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父母过重的焦虑情绪就不恰当的,不仅会给还处在成长阶段的幼儿们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也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模式。家长们已经经历过太多了,但孩子还想一块纯净的璞玉,资质还待发掘,习惯还需养成,能力还未培育,心态还是比较放松,大多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很难真正理解家长们为什么焦虑,所以天生爱玩的孩子也往往不喜欢被强迫着学习。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主要学习任务不应该过重,学习虽好可也不应该揠苗助长,孩子的天性不应被过分压制。也正因如此,不少幼儿园对学生的知识的学习看的比较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习惯培育方面做的反而不够好。
(二)幼儿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因为童年经历长大后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层出不穷。有人说,童年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对幼儿来说,幼儿教师是他们非常尊敬和崇拜的对象,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较大的影响。
许多幼儿教师都存在着这樣的思想误区,那就是小孩子的思想总是很单纯的,小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需要格外关注的。实际上,随着现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许多小孩子早已接触了海量的各类信息,许多小孩子变得十分早熟,懂得了这个年龄不该懂得的东西。现代人压力大不少小孩子也变得敏感而多疑。幼儿教师不应该把小孩子的心理看的过于简单,如果教师因为孩子年龄小就轻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过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加大,一旦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教师想要纠正自己的过失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不仅要重视知识教授,还要注意习惯培养
幼儿园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两方面。首先是学习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记忆力有限,能掌握的知识比较少,幼儿教师不应因为教授基础知识而轻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过程。幼儿阶段的教学,应该多采取一些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多利用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育模式,争取让孩子在正式的学习阶段开始之前培养好学习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教师教授孩子一些类似于ABCD的基础知识,孩子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孩子回去和家长一讨论,家长会马上知道孩子学到了什么。但如果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那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家长和学生不能看到短时间内的学习成果。但是,教师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注意慢下来,不忽视基础知识的培育,也不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既学好应该学习的基础知识,又在一段时期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另外,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比较单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一些不良的诱导因素没有自主分辨的能力,对一些良好的行为模式也没有坚持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来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孩子养成了正确的行为习惯,即便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相应的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幼儿教师需要通过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进行品德培育。例如,幼儿教师要尽早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要让孩子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幼儿教师在培育孩子的行为习惯时,要注意结合实例,让孩子的感受更加深切。在社会上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时,教师要注意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懂得在具体情况下应该怎样去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孩子的道德培育要越早越好,对孩子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的越早越好。
(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幼儿教师要注意研究幼儿的心路历程,保护孩子的单纯本质,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尽量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许多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对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实际上许多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幼儿教育过程中家校联系不够密切,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到孩子真实的家庭情况,教师就无法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幼儿教师要注意多和幼儿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汇报幼儿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幼儿教师要和家长携起手来,家校联手打造和谐的幼儿教育模式。
三、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目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起,通过研究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幼儿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文中提及的两种,相应的解决的策略也绝不仅仅是文中涉及的两种。幼儿教师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构建自己的幼儿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