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利用《中国诗词大会》 典型诗词,从自然、社会、经济等六个方面入手设计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地理书本知识的同时,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典型诗词;问题案例设计
诗词的背后,浸透着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不少诗词都蕴藏丰富的地理知识。笔者选取典型诗词,从地理角度进行分析,并进行教学问题设计,力求为地理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一、典型案例1:诗词中的日月星辰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词解读:(1)人们住在地球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日能行走八万里路。此诗句适用于赤道地区。(2)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说明此时太阳直射于南半球。(3) 阴晴圆缺形容月相的变化,以农历一个月为周期,月相变化依次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4)人们都苦于夏天的炎热,我却喜欢夏天白昼长。从天文角度上讲,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5)此诗句指雨水节气后,降水开始增多,气温开始升高,正是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结合“地理1”课标要求“宇宙中的地球”中的“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设计如下问题:
(1)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是图1中的______点,“日行八万里”是指地球的______(速度)
(2)“日出东南”时,太阳可能直射于图2中______之间,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3)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是______
(4)“夏日长”是指______节气白昼最长,“炎热”的原因是______
(5)雨水开始增多的节气是指:( )
A.立春 B.雨水 C.春分 D.清明
二、典型案例2:诗词中的天气气候
(1)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诗词解读:(1)北方由于纬度高,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風影响早,且降温辐度大,反映了“胡天”冬季长而严寒的特点。(2)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以锋面雨为主,六月中旬左右,冷暖气流在江淮地区交锋,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3)夜间巴山云层上部冷却快,而云层下部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云层上下温差大,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降水,雨水都涨满池子了。(4)从大气受热过程来分析,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面受冷,秋霜满天。(5)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过境带来狂风暴雨,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有极大的摧毁力。就像诗句中描述的:“大风拔山摧峰似的怒吼着, 暴雨像决堤的河水倾泻大地”。结合“地理1”课标要求“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设计如下问题:
(1)“北风”指下图3中______过境影响下的天气,“胡”在中国的______地区,解释“八月飞雪”的原因______
(2)“黄梅”天气在我国的______地区最典型,主要受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该天气系统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3)利用“山谷风”的原理解释“巴山夜雨”______
(4)“霜”出现的原因是图4中______环节减弱的结果
(5)诗句中的强风暴雨属于______(降水类型),其中心气压是______,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__地区
三、典型案例3:诗词中的地质地形
(1)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典型诗词;问题案例设计
诗词的背后,浸透着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不少诗词都蕴藏丰富的地理知识。笔者选取典型诗词,从地理角度进行分析,并进行教学问题设计,力求为地理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一、典型案例1:诗词中的日月星辰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词解读:(1)人们住在地球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日能行走八万里路。此诗句适用于赤道地区。(2)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说明此时太阳直射于南半球。(3) 阴晴圆缺形容月相的变化,以农历一个月为周期,月相变化依次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4)人们都苦于夏天的炎热,我却喜欢夏天白昼长。从天文角度上讲,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5)此诗句指雨水节气后,降水开始增多,气温开始升高,正是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结合“地理1”课标要求“宇宙中的地球”中的“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设计如下问题:
(1)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是图1中的______点,“日行八万里”是指地球的______(速度)
(2)“日出东南”时,太阳可能直射于图2中______之间,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3)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是______
(4)“夏日长”是指______节气白昼最长,“炎热”的原因是______
(5)雨水开始增多的节气是指:( )
A.立春 B.雨水 C.春分 D.清明
二、典型案例2:诗词中的天气气候
(1)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诗词解读:(1)北方由于纬度高,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風影响早,且降温辐度大,反映了“胡天”冬季长而严寒的特点。(2)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以锋面雨为主,六月中旬左右,冷暖气流在江淮地区交锋,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3)夜间巴山云层上部冷却快,而云层下部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云层上下温差大,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降水,雨水都涨满池子了。(4)从大气受热过程来分析,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面受冷,秋霜满天。(5)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过境带来狂风暴雨,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有极大的摧毁力。就像诗句中描述的:“大风拔山摧峰似的怒吼着, 暴雨像决堤的河水倾泻大地”。结合“地理1”课标要求“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设计如下问题:
(1)“北风”指下图3中______过境影响下的天气,“胡”在中国的______地区,解释“八月飞雪”的原因______
(2)“黄梅”天气在我国的______地区最典型,主要受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该天气系统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3)利用“山谷风”的原理解释“巴山夜雨”______
(4)“霜”出现的原因是图4中______环节减弱的结果
(5)诗句中的强风暴雨属于______(降水类型),其中心气压是______,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__地区
三、典型案例3:诗词中的地质地形
(1)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