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教材例题“二次开发”策略的研究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ming8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切实加强各种例题的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数学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教材所呈现的很多知识都是死的,例题的“二次开发”就是为了使教材知识在教学中活起来.新教材例题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从而使它更好的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二次开发”好教材中的例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是多年来我们就开展“初中数学新教材例题‘二次开发’的策略的研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和读者一起交流.
  1 准备阶段
  1.1 前期调查
  课题组成员曾利用课外时间和每周四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围绕学校的教研计划,对广大师生展开前期调查,我们的调查包括教师和学生,调查学生对老师上课全部用书本上的例题的看法,学生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很乏味,上课不认真听课也没关系,反正课后不懂可以自己回家看书;教师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很别扭,数学本身就枯燥,以书讲书,效果不好.鉴于这种情况,课题组的老师对“初中数学新教材例题‘二次开发’的策略的研究”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认识.
  1.2 制定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3 收集例题阶段
  每周四下午均有开展教研活动,这给收集例题带来了很大便利.从开课教师的说课、上课,其它老师的评课,还有我们自已平时的备课中,我们收集到了许许多多有关课堂教学的例题.我们对这些例题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类,对不同类型的例题我们研究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2 “二次开发”新教材例题必须遵守的原则
  要处理好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达到自如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1 目标性原则: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航的作用.教师对例题的“二次开发”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开发后的内容要体现目标性原则,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着不同的“开发”方法.
  2.2 科学性和现实性原则:数学知识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和高度的科学性,“二次开发”的例题必须具有科学性.教师选择和创造的例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某些陈旧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内容要删除,要把某些新进展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编成例题,从而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2.3 主体性原则:教师“二次开发”例题必须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学生的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二次开发”例题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解题的技能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 “二次开发”新教材例题的策略
  首先要尊重教材,毕竟专家在编写教材时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现成的例题,它们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对于这类例题,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积累的成功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当然,在牢牢把握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对教材中的某些例题作出合理“开发”. “开发”后的例题是教师心中的教材,这教材不是原教材的复印,而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整合的.只有这样经过优化整合的教材,才能使它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观念.例题的再次“开发”,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由“重结论轻过程”转向“过程与结论并重”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综观在教学实践中作出的探索,对于那些需要“加工”的例题,我们就如何“开发”例题方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3.1 “开发”例题中的数字
  这是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讲解计算型的题目时,如:合并同类项时,举例2a 3a,我们给改成5a 6a或7b 2b,继而再改成-2a 3a,然后再总结合并同类项的规律,这对教学效果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同时这样随意改动,自已也觉得得心应手,会给自已增加自信心,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2 “开发”例题的背景
  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要忽视了课堂情感的投入,在上课时可以对题目的背景进行适当更改.教师有意识地进行题目背景的更换,使知识溶入在不同的背景中,选择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景,这会让数学教学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更加可亲.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发生在身边的现象,使数学课程更具现实性.比如对处在福建省寿宁县山区中的学生,在上抛物线的图象时,我们就可以结合本地的一些生活资源,以本地知名的木拱廊桥为例,向当地学生介绍抛物线的特点,学生自然能倍感亲切和自豪,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3.3 “开发”例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材中的许多例题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上课时常以它为载体,对例题的题设和结论进行变式和改编,这对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锻炼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是大有裨益的.现就以初中数学试卷中常出现的一道几何题为例,选几种“开发”例题题设和结论的方法加以说明.
  
  图1例1 如图1,△ABD和△AEC均为等边三角形,B、A、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CD.求证:BE=CD.
  方法1:改变例题的题设:
  只将“B、A、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改为“△ABD和△AEC分别绕点A旋转”,其余部分不改.
  方法2:改变例题的题设:
  只将“等边三角形”改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继而改成是“等腰三角形”,“正方形”,“任意正多边形”, 其余部分不改.
  方法3:改变例题的结论:
  只将“求证:BE=CD”改成“求出∠BHD的度数”, 其余部分不改.   3.4 拓展例题的知识范围
  有的例题仅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时有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借题发挥”,对例题的知识范围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变化中的三角形”这节课时,分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h中,“高h为6不变,底a变化时,有S=12ah=12×6a=3a,点明变量S怎样随着自变量a的变化而变化.在学生掌握了这个例题之后及时渗透行程等常用公式中因变量怎样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子,教学效果非常好.
  3.5 “开发”例题的解题思路
  对于课本例、习题不能浅尝辄止,在深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还要多层次地挖掘题目的潜能,做好一题多解的工作,这样便能由一例而通一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就以一道规律题为例,谈谈例题的解题思路的“开发”.
  
  图2例2 如图2,某公园有一座三角形喷水池,园林工人要在它的每条边上摆放花篮,如果每条边上摆2个花篮,需要3个花篮;如果每条边上摆3个花篮,需要6个花篮;……,那么要在每条边上摆n个花篮,需要花篮总数是多少?
  思路1:从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3,6,9,12,……,后面每个数依次多3,第一个图为S=3,当每边有n个花篮时S比第一个图的S多3(n-2)个花篮,因此得S=3 3(n-2)=3(n-1).
  思路2:从图形中找规律,每边花篮数分别为2,3,4,……,而需要的总花篮数为3,6,9,12,……,每个数都为3的倍数,因此得每边有n个花篮时S为3(n-1).
  思路3:从图形的组成中找规律,象火柴梗一样,把一个顶点看成是某一边的头一个点,一边有(n-1)个花篮,三边共有3(n-1)个花篮.
  ……
  3.6 不“开发”例题而“开发”例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在平时的的教学中不但要积累成功的经验,还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并以此为鉴,才能使自已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有时即使不改变例题而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也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处理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P132“做一做”时,若把引例(2)教学进行调整,把原来的“做一做”中的“给定的∠α,∠β”改成“同桌甲任给一个∠α,同桌乙任给一个∠β”,其余条件不变,然后探索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虽只是小小的改动,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人人参与,探索后再交流汇总,这样“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定理的教学便可水到渠成,提高了课堂效率.
  3.7 创造全新的例题
  在教材处理过程中不能只盯着课本中的题目,应选择和创造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题,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但是今后又要用到的知识,以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如在上因式分解时可增加“十字相乘法”等的相关例题,二次函数补充“交点式”等等.
  4 实施新教材例题“二次开发”的策略的实践阶段
  我们要开展好“二次开发” 例题这项活动,就要关注好以下几个阶段:
  4.1 例题的选取阶段
  题目涉及的知识要点应覆盖本节课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所选例题要能体现“通法通用”, 要遵循思维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追求偏、怪、难,也不要贪多,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4.2 指导学生分析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例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题中的有关问题,包括看懂例题、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得出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步骤.
  4.3 教师的讲解阶段
  数学例题的讲解分计算题、作图题、证明题等,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题目也可以用多种思考的方法.下面就以证明题为例:首先是直接证明,直接证明有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综合法是一种由已知走向求证,即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的结论或需求问题的证明方法.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 逐步推向“未知”,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分析法与综合法刚好相反,这是由求证走向已知,即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充分条件.其次是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有两种思路:反证法和举反例的方法.
  4.4 提高总结阶段
  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解题策略予以归纳概括,提示学生今后注意运用.对于学生易错又不容易改正的习题要引导学生做好用好错题集.错题集的格式:
  5 实施“二次开发”新教材例题策略的效果
  近几年来我校的数学成绩在本地总是遥遥领先,这与开展“初中数学新教材例题‘二次开发’的策略的研究”活动有很大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对例题进行适当改动,或调整对例题的授课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多,大部分同学感觉上数学课比以前有意思多了,他们课堂上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就自然提高了.当然,也有少数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习中表现不够突出,他们虽然改变了以往“坐不住”的现象,但成绩提高不明显,有些甚至有退步的现象,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6 实施“二次开发”新教材例题策略后的反思
  目前教师已经有了主动驾驭教材的热情和意识,一般会对例题作出相应的“二次开发”,但是还要注意:要真正用好教材,用好例题,在教学中要时刻树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和完善教材的意识,让教材为我所用.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有三点要引起关注:
  (1)在新教材例题的“二次开发”过程中会不会因为不断地回想起以往的教学经验,而让“习惯做法”影响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如果课后总是觉得知识讲得不到位,然后在以后的教学中费力地去补充、拓展、加深,那是因为我们更着眼于对知识本身的处理,而没有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方面下功夫?应该把教学的“支点”放在如何使学生乐学、善学,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的,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学生要成长,教师也要成长,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新课程带给教师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了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多参加各项继续教育,要不断钻研,给自已充电,才能更有效地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所以要把教学中成功(失败)的经验、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论文等及时地积累下来,作为自已成长的记录,让自已不断成长.
  (3)这种“二次开发”新教材例题的策略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它还不很完善,也有缺陷,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面对新课程,要积极探索,不断挖掘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展示出知识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努力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平衡,在摸索中前进,在反思中提高,更好地把握教材、处理教材.
  只要用心,通过反思,结合实践,我们会寻求出一条比较适合本地的有特色的进行“二次开发”例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课堂教学效率会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课标(实验稿)》总体目标第一条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步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课标(修改稿)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基本形态——集体备课,也随着课改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形式到内容到作用也随之悄然改变.新课改提出的要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斯蒂芬·霍金--这位传奇式的英国物理学家,用他那奇妙思想和前沿观点,正影响着人们对时空和宇宙的认识,当我们品读他的名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之时,仿佛自己置身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第25题,是一道有关回旋加速器的综合题.rn2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是分子水平上的人体功能显像的国际领先技术,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