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构建了合肥市大圩生态集约型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农业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农业主导产业,集成创新现代生态农业的典型技术与模式,逐步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打造出一批鲜明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与模式;“一控两减三基本”
中图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2-0174-03
AbstractFocused on technical challenges that constrain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we constru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bout ecointensive leisure agriculture in Dawei Town of Hefei City: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e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the agricultural leading industry, and the typical technologies or models of modern ecologiacl agriculture, it has gradually realized “One Regulatory-Two Reductions-Three Basics” in the Dawei Town. From the above, this planning program builded a number of distinctive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 base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Key wordsModern agriculture;Technology and model;“One Regulatory-Two Reductions-Three Basics”
近年來,安徽省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增收、保障有效供给的重要产业,对于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关系重大。“十三五”时期,合肥市将围绕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首选地,大圩绿色蔬菜生态示范区启动建设。笔者从区域禀赋和生态环境出发,围绕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构建大圩生态集约型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扩大示范推广范围,稳步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目标任务
针对合肥市大圩区域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以农业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农业主导产业,集成创新现代农业的典型技术与模式,逐步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打造出一批鲜明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1]。
1.1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功能多元化的要求,优化调整一二三产业、种养业之间及其内部之间的结构,统筹布局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配套服务设施,构建循环利用新格局。
1.2资源节约利用
立足于“一控二减三基本”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生態友好型种养模式和节约化种植技术,化肥与化学农药使用量各减少20%以上,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
1.3生产全程清洁化
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强调“源削减”,从物料循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多个环节入手,重点致力于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或消纳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利用[2-4]。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广泛利用清洁化生产技术,示范区内测土配方施肥达到90%,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85%以上,基本实现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普及使用,商品有机肥使用呈逐年增长。
1.4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示范区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无害化处理模式,组织落实农牧结合消纳用地,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排泄物、“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均超过90%。
1.5产品安全优质
有序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重点落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60%,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面积比例超过40%[5]。
1.6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农业资源保护项目和环境无害化技术,农业生物多样性得到发展,农业资源实现增值,农业环境明显改善。
1.7农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
不断提高示范区农业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农民生产生活,健全“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农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于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2“大圩模式”探索与实践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大圩绿色蔬菜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圩模式”。
2.1技术模式
按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围绕打造“绿色大圩”的目标,包河区大圩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验区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标准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生产标准化、监管体系化、产品品牌化、基地景区化”的设施蔬菜绿色生产模式。 2.1.1
生产标准化。制定了《包河区大圩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汇编》,对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栽培管理、施肥、用药、产品检测做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推行绿色防控技术、水肥同灌、生产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建立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6-8]。
2.1.2
质量安全化。加强质量监管,实现产地安全、环境影响、产品质量监测。
2.1.3
产品品牌化。注册“绿色大圩”商標,申报“三品”认证。指导企业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立追溯体系。督促企业依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如实记录病虫害发生、投入品使用、收获日期等情况,确保大圩蔬菜产地可查、质量安全。注重展示展销。在大圩旅游接待中心建立大圩农产品展示中心,建设绿色蔬菜展示大棚,促推大圩特色农产品深入人心、走向市场。
2.1.4
基地景区化。积极发挥大圩试验区区位优势,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和档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2.2取得的成效
在绿色生态理念指导下,示范区完成以下工作:①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②为全面削减试验区化学农药的用量,在试验区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物理、生物防治结合统防统治全面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同时大力实施农药包装回收处置,实现试验区农药包装袋(瓶)无害化回收处理。③为全面评估试验区各项示范措施的应用效果,委托高校科研院所在试验区内布设了监测点9个,监测分析水样18个,每个样品测定总氮、可溶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可溶磷等16项化学农药,跟踪监测分析肥药双控、生态拦截等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
这些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①化肥减量增效。试验区核心区施用有机肥面积6.67 hm2,单位面积施用腐熟有机肥15 t/hm2,化肥总量减少17%,累计减少9.2 t,氮、磷、钾肥地均使用量分别减少105、90、75 kg/hm2,分别下降15.9%、16.7%和、16.7%。②农药减量控害。2015年试验区减少施药4次,生物农药地均增加使用量450 g/hm2,“两低”农药地均施用量增加525 g/hm2。地均减少化学农药975 g/hm2,降低43%。
2.3下一步工作技术路线
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试点示范,重点加强肥药减量控害、生产清洁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及“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构建“示范企业主体小循环、示范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探索滨湖生态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典型模式和技术路径,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湖生态集约型休閑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9]。
2.3.1
加速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加强蔬菜生产标准化模式的研究,制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建立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规范农用化学品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加强肥药管理,规范生产记录,强化抽查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3.2
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商品有机肥、推进废弃物肥料化、推广先进水肥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果树枝条基质化技术、食用菌基料肥料化技术。②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及病虫害绿色防治。生产过程一律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应用物理、生物、农业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防虫网、杀虫灯、昆虫诱捕器等物理防治措施,控制虫害发生程度,减少用药次数。
2.3.3
打造绿色蔬菜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项目区内的主要沟渠进行清淤美化。提升道路、绿化、管理用房等配套,推进标准菜园质量建设。完善供电、供水等设施,保障园区正常用电、用水。
3“十三五”时期大圩绿色蔬菜示范区工作重点
3.1园区生物缓冲模式建设
园区水系建设生物缓冲带,利用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对氮、磷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净化水体的同时又可获得植物产量,增加肥料和饲料。在出口处种植香蒲等灯芯草属及芦丛植物,可用于编织草席、草篮子等。在中游培养草浮莲、水生贝类可做饲料,养殖畜禽。
示范区内与种植区链接的沟渠河流,在其出园区之前的水域,进行生物缓冲带控制水体污染保护土地。生物缓冲带是一类水土保持以及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治理措施。试验示范水生蔬菜缓冲带技术,学习国内外先进生物缓冲带建设的组织经验、生物缓冲带实施步骤等,为今后生物缓冲带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10-13]。
3.2现代设施农业模式建设
建设4万m2连栋大棚,重点打造盆栽蔬菜、无土立体式蔬菜培育。结合节水灌溉、智能连栋温室,并配套建设育苗中心和生态餐厅,将蔬菜基地打造成集蔬菜大棚示范种植、生态观光采摘、休闲度假餐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特色观光园区[14-16]。
3.3智能农业生产模式建设
构建智能农业生产模式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局部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初级智能;第二阶段是普遍采用互联网营销的电商;第三阶段是互联网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并形成新的智能生产模式。互联网与农业的高度融合,农业物联网系统的集成与提升、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产品溯源管理与应用等新兴产业逐步完善和成熟起来。由“互联网+农业”所引发的这场变革,将使农业由传统步入现代,并形成贯通一二三产业和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模式[17-18]。依托企业特有IT技术基础,建设智能农业生产,生产智能控制,建设物联网追溯体系,打造精品食材网上销售。
3.4水肥一体化模式建设
结合现有企业条件,建设水肥一体化技术,将配兑肥液通过灌溉系统,与作物所需水分一起通过根部、叶面施肥等施肥技术,精量准确地输送到需肥作物。使用机井水源,采用滴灌、微喷与施肥相结合的技术。 3.5农业废弃物循环模式建设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即发掘农业废弃物利用价值,实现废弃物到资源的转变。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不可避免会产生废弃物,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其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引进农业废弃物处理企业,主要针对园区产生的葡萄修剪枝条粉碎加工,实现基料化、颗粒化处理[19-21]。
3.6先进现代农业装备生产模式建设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装备及技术,在“一控两减三基本”中的“五节”(节水、节种、節肥、节药、节油)作用。示范区推广侧深施肥关键技术,地下根部施肥有效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且减少肥料的挥发与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中肥料这一重大来源。
推广应用智能高效植保机械,根据农田实际现状按需施药,有效减少农药污染;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目前我国秸秆利用还是以还田为主。根据示范区作物特点及轮作的形式,秸秆机械化还田多以秸秆粉碎后旋耕灭茬方式完成[22-24]。
4保障措施
4.1组织保障
①发挥现场办公作用。区政府已成立了示范区建设现场办公室,2017年要充分发挥现场办公的作用,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负责示范区建设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数据整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加强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生产,及时掌握药、肥使用情况。②帮助产品销售。配合区商务局为示范区产品在3个以上连锁超市设立专柜销售。
4.2财政扶持
创新政策机制,在示范区范围内,对购买使用配方肥给予450元/hm2补助,对购买使用商品有机肥给予4 500元/hm2补助,对沼气池建设给予300元/m3补助,对建设滴灌设施给予4.5万元/hm2补助,对于购买使用防虫网给予1.5元/m2补助,对购买昆虫诱捕器给予每台60%元补助,对于购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给予750元/hm2补助。
5实现效益
大圩“十三五”绿色蔬菜示范区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依托6种农业生产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实现了蔬菜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以及无害化生产。通过技术推广与示范,有效提升示范区蔬菜绿色种植水平,推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陈磊夫,邱正明,刘志雄,等.湖北蔬菜“一控两减三基本”技术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5):1204-1206,1211.
[2] 邵振润,张帅.提高我国农药利用率的主要措施与对策[J].农药,2014,53(5):382-385.
[3] 王晓青,周春江,张群峰,等.蔬菜绿色防控理念与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J].天津农林科技,2015(S1):1-3.
[4] 武清彪,李爱平.晋中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的建设与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10):59-61.
[5] 连青龙,张跃峰,丁小明,等.我国北方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蔬菜,2016(7):15-21.
[6] 田翠杰.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及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30,134.
[7] 王晓青,郑建秋,周春江,等.北京市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及应用[J].中国蔬菜,2013(21):25-29.
[8] 马雪侠,刘巧云,安曙光,等.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2):16-18.
[9] 张真和.我国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4,1(8):1-6.
[10] 李玫,郭玫君,赵伟,等.一种新型河岸缓冲带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效果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2):181-183.
[11] BORIN M,PASSONI M,THIENE M,et al.Multiple functions of buffer strips in farming areas[J].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10,32(1):103-111.
[12] NYAUPANE G P,POUDEL S.Linkages among biodiversity,livelihood,and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4):1344-1366.
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
[13] 董思远,许秋瑾,胡小贞,等.太湖缓冲带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4):62-64.
[14] 唐恒,刘帅,金玉成.国内外设施农业技术研究開发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专利分析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11):185-194.
[15] 张震,刘学瑜.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5(5):64-70.
[16] 郑盛华,覃志豪,王志丹.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J].农业经济,2015(4):62-63.
[17] 张文霞,王圆,张凯,等.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温室大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37(6):247-250.
[18] 濮永仙.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在果蔬种植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6,44(6):1097-1102.
[19] 朱立志,冯伟,邱君.秸秆产业的国外经验与中国的发展路径[J].世界农业,2013(3):114-117.
[20] 李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评价及产业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21] KARADURMUS E,CESMECI M,YUCEER M,et al.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the effects of chicken manure on ground water[J].Applied soft computing,2012,12(1):494-497.
[22] 罗锡文,廖娟,邹湘军,等.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1-14.
[23] 邱新伟,王俊发,李亚芹,等.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5,41(3):4-6.
[24] 潘思辰.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4):45-46.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与模式;“一控两减三基本”
中图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2-0174-03
AbstractFocused on technical challenges that constrain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we constru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bout ecointensive leisure agriculture in Dawei Town of Hefei City: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e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the agricultural leading industry, and the typical technologies or models of modern ecologiacl agriculture, it has gradually realized “One Regulatory-Two Reductions-Three Basics” in the Dawei Town. From the above, this planning program builded a number of distinctive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 base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Key wordsModern agriculture;Technology and model;“One Regulatory-Two Reductions-Three Basics”
近年來,安徽省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增收、保障有效供给的重要产业,对于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关系重大。“十三五”时期,合肥市将围绕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首选地,大圩绿色蔬菜生态示范区启动建设。笔者从区域禀赋和生态环境出发,围绕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构建大圩生态集约型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扩大示范推广范围,稳步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目标任务
针对合肥市大圩区域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以农业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农业主导产业,集成创新现代农业的典型技术与模式,逐步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打造出一批鲜明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1]。
1.1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功能多元化的要求,优化调整一二三产业、种养业之间及其内部之间的结构,统筹布局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配套服务设施,构建循环利用新格局。
1.2资源节约利用
立足于“一控二减三基本”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生態友好型种养模式和节约化种植技术,化肥与化学农药使用量各减少20%以上,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
1.3生产全程清洁化
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强调“源削减”,从物料循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多个环节入手,重点致力于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或消纳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利用[2-4]。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广泛利用清洁化生产技术,示范区内测土配方施肥达到90%,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85%以上,基本实现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普及使用,商品有机肥使用呈逐年增长。
1.4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示范区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无害化处理模式,组织落实农牧结合消纳用地,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排泄物、“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均超过90%。
1.5产品安全优质
有序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重点落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60%,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面积比例超过40%[5]。
1.6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农业资源保护项目和环境无害化技术,农业生物多样性得到发展,农业资源实现增值,农业环境明显改善。
1.7农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
不断提高示范区农业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农民生产生活,健全“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农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于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2“大圩模式”探索与实践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大圩绿色蔬菜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圩模式”。
2.1技术模式
按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围绕打造“绿色大圩”的目标,包河区大圩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验区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标准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生产标准化、监管体系化、产品品牌化、基地景区化”的设施蔬菜绿色生产模式。 2.1.1
生产标准化。制定了《包河区大圩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汇编》,对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栽培管理、施肥、用药、产品检测做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推行绿色防控技术、水肥同灌、生产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建立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6-8]。
2.1.2
质量安全化。加强质量监管,实现产地安全、环境影响、产品质量监测。
2.1.3
产品品牌化。注册“绿色大圩”商標,申报“三品”认证。指导企业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立追溯体系。督促企业依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如实记录病虫害发生、投入品使用、收获日期等情况,确保大圩蔬菜产地可查、质量安全。注重展示展销。在大圩旅游接待中心建立大圩农产品展示中心,建设绿色蔬菜展示大棚,促推大圩特色农产品深入人心、走向市场。
2.1.4
基地景区化。积极发挥大圩试验区区位优势,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和档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2.2取得的成效
在绿色生态理念指导下,示范区完成以下工作:①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②为全面削减试验区化学农药的用量,在试验区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物理、生物防治结合统防统治全面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同时大力实施农药包装回收处置,实现试验区农药包装袋(瓶)无害化回收处理。③为全面评估试验区各项示范措施的应用效果,委托高校科研院所在试验区内布设了监测点9个,监测分析水样18个,每个样品测定总氮、可溶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可溶磷等16项化学农药,跟踪监测分析肥药双控、生态拦截等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
这些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①化肥减量增效。试验区核心区施用有机肥面积6.67 hm2,单位面积施用腐熟有机肥15 t/hm2,化肥总量减少17%,累计减少9.2 t,氮、磷、钾肥地均使用量分别减少105、90、75 kg/hm2,分别下降15.9%、16.7%和、16.7%。②农药减量控害。2015年试验区减少施药4次,生物农药地均增加使用量450 g/hm2,“两低”农药地均施用量增加525 g/hm2。地均减少化学农药975 g/hm2,降低43%。
2.3下一步工作技术路线
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试点示范,重点加强肥药减量控害、生产清洁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及“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构建“示范企业主体小循环、示范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探索滨湖生态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典型模式和技术路径,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湖生态集约型休閑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9]。
2.3.1
加速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加强蔬菜生产标准化模式的研究,制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建立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规范农用化学品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加强肥药管理,规范生产记录,强化抽查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3.2
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商品有机肥、推进废弃物肥料化、推广先进水肥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果树枝条基质化技术、食用菌基料肥料化技术。②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及病虫害绿色防治。生产过程一律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应用物理、生物、农业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防虫网、杀虫灯、昆虫诱捕器等物理防治措施,控制虫害发生程度,减少用药次数。
2.3.3
打造绿色蔬菜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项目区内的主要沟渠进行清淤美化。提升道路、绿化、管理用房等配套,推进标准菜园质量建设。完善供电、供水等设施,保障园区正常用电、用水。
3“十三五”时期大圩绿色蔬菜示范区工作重点
3.1园区生物缓冲模式建设
园区水系建设生物缓冲带,利用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对氮、磷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净化水体的同时又可获得植物产量,增加肥料和饲料。在出口处种植香蒲等灯芯草属及芦丛植物,可用于编织草席、草篮子等。在中游培养草浮莲、水生贝类可做饲料,养殖畜禽。
示范区内与种植区链接的沟渠河流,在其出园区之前的水域,进行生物缓冲带控制水体污染保护土地。生物缓冲带是一类水土保持以及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治理措施。试验示范水生蔬菜缓冲带技术,学习国内外先进生物缓冲带建设的组织经验、生物缓冲带实施步骤等,为今后生物缓冲带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10-13]。
3.2现代设施农业模式建设
建设4万m2连栋大棚,重点打造盆栽蔬菜、无土立体式蔬菜培育。结合节水灌溉、智能连栋温室,并配套建设育苗中心和生态餐厅,将蔬菜基地打造成集蔬菜大棚示范种植、生态观光采摘、休闲度假餐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特色观光园区[14-16]。
3.3智能农业生产模式建设
构建智能农业生产模式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局部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初级智能;第二阶段是普遍采用互联网营销的电商;第三阶段是互联网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并形成新的智能生产模式。互联网与农业的高度融合,农业物联网系统的集成与提升、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产品溯源管理与应用等新兴产业逐步完善和成熟起来。由“互联网+农业”所引发的这场变革,将使农业由传统步入现代,并形成贯通一二三产业和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模式[17-18]。依托企业特有IT技术基础,建设智能农业生产,生产智能控制,建设物联网追溯体系,打造精品食材网上销售。
3.4水肥一体化模式建设
结合现有企业条件,建设水肥一体化技术,将配兑肥液通过灌溉系统,与作物所需水分一起通过根部、叶面施肥等施肥技术,精量准确地输送到需肥作物。使用机井水源,采用滴灌、微喷与施肥相结合的技术。 3.5农业废弃物循环模式建设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即发掘农业废弃物利用价值,实现废弃物到资源的转变。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不可避免会产生废弃物,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其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引进农业废弃物处理企业,主要针对园区产生的葡萄修剪枝条粉碎加工,实现基料化、颗粒化处理[19-21]。
3.6先进现代农业装备生产模式建设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装备及技术,在“一控两减三基本”中的“五节”(节水、节种、節肥、节药、节油)作用。示范区推广侧深施肥关键技术,地下根部施肥有效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且减少肥料的挥发与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中肥料这一重大来源。
推广应用智能高效植保机械,根据农田实际现状按需施药,有效减少农药污染;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目前我国秸秆利用还是以还田为主。根据示范区作物特点及轮作的形式,秸秆机械化还田多以秸秆粉碎后旋耕灭茬方式完成[22-24]。
4保障措施
4.1组织保障
①发挥现场办公作用。区政府已成立了示范区建设现场办公室,2017年要充分发挥现场办公的作用,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负责示范区建设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数据整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加强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生产,及时掌握药、肥使用情况。②帮助产品销售。配合区商务局为示范区产品在3个以上连锁超市设立专柜销售。
4.2财政扶持
创新政策机制,在示范区范围内,对购买使用配方肥给予450元/hm2补助,对购买使用商品有机肥给予4 500元/hm2补助,对沼气池建设给予300元/m3补助,对建设滴灌设施给予4.5万元/hm2补助,对于购买使用防虫网给予1.5元/m2补助,对购买昆虫诱捕器给予每台60%元补助,对于购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给予750元/hm2补助。
5实现效益
大圩“十三五”绿色蔬菜示范区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依托6种农业生产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实现了蔬菜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以及无害化生产。通过技术推广与示范,有效提升示范区蔬菜绿色种植水平,推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陈磊夫,邱正明,刘志雄,等.湖北蔬菜“一控两减三基本”技术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5):1204-1206,1211.
[2] 邵振润,张帅.提高我国农药利用率的主要措施与对策[J].农药,2014,53(5):382-385.
[3] 王晓青,周春江,张群峰,等.蔬菜绿色防控理念与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J].天津农林科技,2015(S1):1-3.
[4] 武清彪,李爱平.晋中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的建设与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10):59-61.
[5] 连青龙,张跃峰,丁小明,等.我国北方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蔬菜,2016(7):15-21.
[6] 田翠杰.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及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30,134.
[7] 王晓青,郑建秋,周春江,等.北京市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及应用[J].中国蔬菜,2013(21):25-29.
[8] 马雪侠,刘巧云,安曙光,等.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2):16-18.
[9] 张真和.我国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4,1(8):1-6.
[10] 李玫,郭玫君,赵伟,等.一种新型河岸缓冲带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效果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2):181-183.
[11] BORIN M,PASSONI M,THIENE M,et al.Multiple functions of buffer strips in farming areas[J].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10,32(1):103-111.
[12] NYAUPANE G P,POUDEL S.Linkages among biodiversity,livelihood,and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4):1344-1366.
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
[13] 董思远,许秋瑾,胡小贞,等.太湖缓冲带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4):62-64.
[14] 唐恒,刘帅,金玉成.国内外设施农业技术研究開发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专利分析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11):185-194.
[15] 张震,刘学瑜.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5(5):64-70.
[16] 郑盛华,覃志豪,王志丹.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J].农业经济,2015(4):62-63.
[17] 张文霞,王圆,张凯,等.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温室大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37(6):247-250.
[18] 濮永仙.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在果蔬种植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6,44(6):1097-1102.
[19] 朱立志,冯伟,邱君.秸秆产业的国外经验与中国的发展路径[J].世界农业,2013(3):114-117.
[20] 李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评价及产业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21] KARADURMUS E,CESMECI M,YUCEER M,et al.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the effects of chicken manure on ground water[J].Applied soft computing,2012,12(1):494-497.
[22] 罗锡文,廖娟,邹湘军,等.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1-14.
[23] 邱新伟,王俊发,李亚芹,等.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5,41(3):4-6.
[24] 潘思辰.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