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wa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包括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必须突破几个障碍,一是缺乏对创新的大众化认识,二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标准化思维,三是所学知识无活力,四是重知识教育轻人格塑造;大学阶段是重新激发大学生创新力的重要时期,课堂教学、科技学术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人格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迫切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对培养造就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认识和举措都不够到位,致使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匮乏,特别是本科层次这类人才的匮乏,严重阻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因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1]。在心理学界,创新和创造性或创造力被视为同义语。根据前人的研究基础,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应该包括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三个内容。
  (一)创新意识
  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指大学生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激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是大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理,探究兴趣,创新的动机和需要,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2]。因此,在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进行培养时,应该具体把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几个方面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培养与发展。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泛指个人创造新事物、新概念、新产品的能力,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化、具体化和物质化[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及其学生认为,发散性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他指出发散性思维有三个特征:变通性(指对事物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各种心理定势的影响)、流畅性(指对事物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内可以想出各种不同的念头)和独特性(指对事物能够有不同寻常的见解)[4]。由此可见,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时应注重对其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辩证思维与批判思维、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等进行培养,尤其是发散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三)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指一个人创新过程中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特征通常表现为创新个性特质,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结构中的个性系统,主要包括独立性、批判性、洞察力、责任感、事业心、自信心等。林崇德认为创造性人格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中外大量研究表明,创新不仅是一个能力开发,而且是一个特质培养。正如马斯洛所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因此,创新人格的培养是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的障碍
  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必须先扫除几个摆在眼前的障碍。
  (一)缺乏对创新的大众化认识
  许多人一提到创新,就会把它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和创造活动相联系,认为创新只存在于高科技等领域,并总将创新代表人物与学界、政界、商界的名人,比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比尔盖茨等联系起来,这是缺乏对创新的大众化认识的一种表现。
  其实,创新应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呼吁,人们不要将创造力当做少数人具有的特权,而应该将其视为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殊品格加以研究[5]。
  (二)应试教育造成的标准化思维
  思维标准化泛指思维方向、方法和技能的规范化和模型化。学生从小接受应试教育,思维标准化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要参加成百上千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如此“身经百战”之后,习惯了凡事均按照标准答案思考和解答,原本有的一些灵感、悟性、想象力等都被消磨殆尽。学生思考的独立性、灵活性、独创性、答案多样化、答案新颖性、求异心等均遭破坏。
  根据岳晓东的研究,一个人的创造力发展大致会经历扼杀期—标准化期—非标准化期,扼杀期主要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期间形成,标准化期主要在中学教育期间形成,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这一创造力下滑的局面开始有所回落,思维开始走向非标准化期[6]。由此可见,大学期间是大学生摆脱标准化思维,重现创造力的重要时机,但由于前两个时期的影响,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将面临极大挑战,必须冲破思维标准化的障碍。
  (三)所学知识的无活力
  知识无活力化指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少或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质上是知识吸收的僵化[7]。知识无活力化的概念借自于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的“知识价值论”,它泛指那些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被吸收而不被运用、检验或重组的概念”。与此相反,美国社会学家华尔德曾提出“有活力的知识”的概念,它强调实践效用正是知识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知识活力化的基础是提高知识的运用及其价值。
  知识无活力化会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联想能力,所有的知识吸收都是独立而互不相关的。学生会机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不善于加以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持漠视态度,对跨专业的理论设想嗤之以鼻。当学生吸收到的知识是死的,了无活力,感觉知识也毫无用途时,学生就会很快淡忘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也会使他疏于学用结合的练习,终而增强思维的惰性。   (四)重知识教育,轻人格塑造
  人格是心理素质中最深的一个层次,它的形成是长期而复杂的。从教育层面分析,这与我们的教育一贯重知识教育而轻人格培养有很大关系。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的目标都是考上一所好大学,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分数成了衡量的重要标准。学校的课程开设与安排都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进行,鲜少有中小学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及思维训练等课程。许多学生参加奥数班、课外兴趣班等也都是从功利角度出发,为升学多添一份筹码。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途径
  尽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面临各种障碍,但大学四年是重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时期,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担,必须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一些适当措施。综合分析,至少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林崇德等人的“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8]给了很大启发。该理论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内在的学习动机,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维;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一些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两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和学生之间及学生相互之间要多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和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同时,要重视把所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本学科和其他学科中,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科技学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
  仅有课堂教学的创新心理素质培养还不够,我们应该开辟使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深化发展的园地,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补充、调整、完善、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科技学术活动都是学生课外活动中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其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操作能力、组织能力与创新能力。目前,社会上经常开展诸如科技大赛、技能大赛、智力竞赛、语言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许多高校都在举办科技学术节、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如果组织学生集合专业特点和技能特长参与其中,则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可以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收到创新思维的影响和熏陶,而且可以从中受到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
  林崇德教授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创造力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大学生,其创造力水平也高[9]。研究者们还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能改善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这些研究结果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全新的创新心理素质培养途径,即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创新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创新潜力的发挥。因此,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体可以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培养大学生学习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研究,2002(1).
  [3]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
  [4]Guilford.J.P.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M].New York:McGraw-Hill.1967.
  [5]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
  [6][7]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8]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1).
  [9]林崇德.创造性心理学的几项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校级课题成果,课题编号:14-001B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基于作者实际讲授《资源与运营管理》课程经历、依据小学期实践授课调研结果、采用智慧教学、通过方法实践,阐明智慧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 《资源与运营管理》课程 智慧教学 实践研究  1.《资源与运营管理》课程介绍  《资源与运营管理》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由八部分组成,分别是招募并留住伙伴、财务表现、工作环境、资源配置、客户与质量、项目管理、决策管理、变革管理八个单元
目的:通过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癫痫样放电模型,探讨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受体)激动剂(氯硝西泮、蝇蕈醇、异孕烷醇酮)对发育期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的影响。评估γ-氨基
摘 要: 为了探讨PBL小讲课结合C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本研究将84名2011级临床本科生随机分为PBL教学法和PBL小讲课结合CBL教学法,教学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及考试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PBL小讲课结合CBL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查阅文献能力、案例分析能力明显高于单纯PBL教学法,其理论及案例分析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研究方法。(1)PBL组教学实施:①
想要慢生活,必须辛勤地积累和沉淀,才可以有能力让自己懂得取舍,从心灵上慢下来坂田手造文化街的“福喜妹”搬家了,升级了。两年前,“福喜妹”在手造街刚亮相时,便成了这条街
摘 要: 一直以来,残疾人职业教育大多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选择适合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有效方法是摆在为数不多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面前的主要任务。有效的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极大地弥补了残疾人职业教育中的不足,使残疾人职业教育教育质量大大提高。  关键词: 残疾人 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一、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残疾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赵爱莉,梁振富,张恒善,牛建光(吉林市农业科学院132101)1991~l993年吉林市农科院在桦甸市6个乡(镇)进行大豆增产技术试验示范面积2040.5hm2。3年平均产量3144kg/hm2。l994年继续在吉林地...
摘 要: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学习迁移给留学生带来的种种影响。本文首先说明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概念,其次着重探讨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汉语时母语对目的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本文将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目的语和本族语的对应关系分为四种:词汇偶合、词汇并行、词汇空缺及词汇冲突,然后从这四个角度分别探讨正迁移及负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 学习
摘 要: 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检测教学成果进而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本文对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72名学生的医学免疫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试题质量进行评估。考试分数呈现负偏态分布,同时考试试题难度较易,区分度与信度适中,基本反映了学生对于医学免疫学学科的掌握水平。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成绩分析 试卷评价  一直以来,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白内障是全球性的致盲眼病,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后发性白内障(secondarycataract,posteriorcap
电视在吸引观众方面除了新闻、影视剧、文艺娱乐这些节目外,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说,服务类的节目将成为上述节目的重要补充,这也是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我们对电视媒介的综合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