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为:融古汇今 别有洞天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t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之真善美,不惟需要继承传统,亦需要与时创新。仔细欣赏品味马达为先生的画作,可谓是此种精神的最佳注脚,笔墨之间透着深厚的古典韵味,线条光线中洋溢着浓烈的现代意味,亦古亦今,亦中亦外,却自成一种风格,让人美不胜收。
  不为利,不图名,守着内心执着的艺术准绳,马达为先生精画细描,精益求精,虽然作品不多,却件件精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彻底摒弃物欲,无功利地追逐艺术者,愈来愈发少其人,这也使马达为先生的创作,除了一份精美之外,更多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真。
  
  承大师传统,艺根孕育
  
  马达为先生出生于广州。其父为中山大学教授,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被调任到香港《大公报》,担任副刊“艺林”编辑工作,马达为先生也因此有机会来到香港。他说:“当时《大公报》的一个老编辑离休了,香港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我父亲当时还在内地教书,便被调了过来。”
  由于父亲是知识分子,常与社会上的知名画家往来,给了马达为先生学画的天然机会,可以经常接触到不同派别画家的亲作,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博采众长。“我虽然没有正式拜过哪位名师,正规学院也没有上过,但自古中国画,讲求一种师徒间的传承。”他回忆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接触到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师们,诸如李可染,程十髪等,还曾经去过他们的家里。很多大师的作品,自己都有机会拿到临摹。”
  天生的爱好,加之良好的环境,马达为先生从小一直坚持画画,坚持学习,数十年如一日,丹青不断。来到香港后,迫于生活的压力,马达为先生曾有一段时间外出工作,一度将画画放在了一旁。但是不管怎样,他始终没有放弃爱好,虽然画作少了,但是耳濡目染依旧不减。“那段时间自己忙于工作,很少画画,不过眼睛在看,耳朵也在听,时时和香港的一些画家保持很好往来,关系密切。”
  工作稳定后,他再次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早前大量临摹大师作品,让他积累了深厚的创作素养。更为难得的是,在2004年和2005年,他有幸将自己的作品送给香港德高望重的画家王无邪教授点评,在艺术的跋涉中更上一层楼。“在香港,老一辈大师级的艺术家很多过世了,能够真正谈论艺术,并从中得到指点的,真的越来越少了。”马达为先生感慨地说,“王教授,他早年做过香港的艺术馆馆长,后来去美国进修,回来后在香港理工大学创立了设计系,香港大批设计人才都是他的学生。”
  
  创新兼发展,别有风格
  
  三年前,马达为先生的艺术创作主要集中在以青铜器为主题的博古画。据了解,博古画是后世对印拓或仿摹钟鼎器等古器物的画的统称。他介绍说:“以前的博古画,以青铜器或者花瓶,加之花卉,属于山水和花鸟画之外,过去有几个人在此比较有造诣,不过都比较老气。所以,我希望自己用新的理念新的角度去创作,题材是古老的,但是希望能够画出新的韵味。”
  在博古画的艺术创作中,马达为先生开始形成了亦古亦今,亦中亦外的鲜明个人风格,而真正将这种个人风格发挥至极致的则是后来的以古石为题材的画作。经过多年的临摹诸多名家画作,同时在大师们的指点下,加之自己的艺术取向,去年开始,马达为先生决定以地质公园的石头作为主题,并精选历代画家诗人的诗句,作为背景结合起来进行创作。
  香港的西贡,成为很多食客的天堂,却是马达为先生的艺术园地,这里的石头,成为他笔墨下的艺术素材。有时,他看到一些可以入画的诗句,便依据诗中的意境到此采风写生;也有时,他会随意观察,创作灵感突发后,再依据心中的意境,来寻找古人神和的诗句,藉此达到诗画结合。“文学家或者说诗人,笔下的意境往往是虚无缥缈的,用画面来描述这种境界,往往会更加具体,让人更加身临其境。”
  为了使意境更加具体,更加有可观感,马达为先生糅合国画和西洋画的部分优点。他坚信,艺术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不论今古抑或中外,都有契合点和交接点。他的山石画以黑白背景布局,利用光线原理,因而在机理和细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纹理毕显,远远观望之,则怪石累累,褶皱起伏;画作的另一个特征,即是布局饱满,给人视觉上的填充感,对此他说:“这可能是受李可染先生的影响,中国画讲求留白,按照齐白石先生的理论,最难的是在画的边缘,什么东西进画,什么留画,还有题款等,都需要仔细考虑。画外的意境可能更加广阔,给人想象的余地,画有尽而意无穷;欣赏画外的意境,需要审美想象,因此,我希望通过意境和诗句去引导想象。”
  在马达为先生的创作中,在诗堂的表现形式上也常常颇具匠心,他介绍说:“诗堂是中华绘画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这上面除了诗句外,我还将一些地质常识写上去,有兴趣的人可以了解。”既能给人以美的体验和享受,又能使人增广见闻,为此,他时常逼迫自己去翻阅数据,掌握更多知识。“每一次创作,都希望能不断学习到知识,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现代人都忙于工作,通过诗堂可以增加点地理知识。”
  近日,香港著名艺术家王无邪教授为其系列山石作品题了“嵬石云涛”四字,作为2011年年历之用,这让他倍感光荣,亦激励自己创作时力求尽善尽美。
  
  善于发掘美,乐天知命
  
  取法古今,益师中外,让马达为先生的作品个性鲜明,美轮美奂,更主要的是,在艺术创作中,他有一颗无功利的心,这才是他画作艺术成就的根本。如今社会,画家多不胜数,技法纯熟者亦不乏其人,但是很多往往出于经济考虑,媚俗迎庸,缺少人文关怀和哲学思想,而马达为先生完全出于兴趣,出于审美情趣,以真正艺术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创作,作品不多,却精品甚繁。
  抱定了无功利的艺术之心,他总能于平常之物,寻常之景中发掘美,探求美。他说:“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美就无处不在。”因而,他能在人们习焉不察的地质公园中获得了艺术源泉,创作出高人一筹的石头画。如果非要说马达为先生创作中的功利性,那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画作,能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更多去发掘美,体验美。“香港是一个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商业气氛浓厚,人们更需要去大自然享受艺术之美。”
  如今,马达为先生经常到西贡采风,围绕香港的景色进行创作,他说:“有段时间去过苏州,住在留园,每天早上起得比较早,走到留园逛逛,看看石头,看多了,就有了体验,就有了感觉。”未来,他还计划去更多地方,走出国门,去美国等著名景区看看,以此补充艺术灵感。他说:“未来的创作计划,还是会从石头题材等方面入手,除了香港的地质公园,还要扩展视野,到世界各地看看,诸如美国的大峡谷,艺术世界是无限的。”
  艺术无限,人生亦无限,生活中的马达为先生乐于画画,也喜于摄影,光影光线之间尽得真善美。发现美,创作美,时时与艺术交游,就像自己的斋名“乐知”的寓意一样,马达为先生遨游在艺术园囿中,可谓真正做到了乐天知命!
  
  【人物简介】
  马达为先生,香港画家,生于广州。其画作笔墨之间透着深厚的古典韵味,线条光线中洋溢着浓烈的现代意味,亦古亦今,亦中亦外,却自成一种风格;尤其近期的山石画更是精品,黑白背景布局,利用光线原理,在机理和细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纹理毕显,同时布局饱满,视觉上给人极大填充感。
其他文献
采访过翁泉堡,“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有为”这样的词汇会不断涌向脑海。  他缺少幸福完整的家庭,没有耀眼夺目的学历背景,与众多在家消闲的八十后截然相反,他自小就必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终于在二十几岁便坐到了别人要三四十岁才能坐上的经理位置。  他不以自己的身世为苦,而是乐观地说:“人生哭也是这样过日子,笑也是这样过日子,当然笑啊。”八年在房地产业的打拚,他拥有
期刊
“潮人善经商”,这是人们对潮汕人普遍的印象,他们以“敢闯天下,漂泊四海”而闻名中外。作为潮人的林月萍女士也不例外,她身上无不集中体现了潮人的种种优良品质和特点。  不管是早年从事地产业还是后来转战金融业,对她来说,一切不过是顺势而为,一切可谓得心应手。于她而言,永不缺乏拚搏的精神、永不轻言放弃,这是处事的关键所在。在事业稳定的背后,林月萍女士更是精心经营着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在她心中,事业的富足应
期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个玄奥的道理。对于常做善事的陈英子女士来说,她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着这种“行善居善”的深刻内涵。  陈英子女士有善心,更行善举,可谓是上善若水,而常年行善,亦给人感觉格外之亲切。她无后顾之忧,行善所以变成她的事业。而善的本质促使着她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她热心公益事业,更关心孤寡老人,积极回馈社会,用事业所得,无数次捐资助学,扶贫济困,赡养老者,让人感受
期刊
2002年,澳门江门同乡会成立,陈杰恒先生担任会长,并全力奉献至今。从踏上服务道路的那一刻起,陈杰恒先生就知道,这是一份“只问付出,不问收获”的差事,但是他却无怨无悔,坚定不移。  对于一个愿意付出、舍得付出的人而言,付出是一种源自于心底的快乐,他愉快地享受其中。懂得付出的人是最懂爱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陈杰恒先生体会到了爱,更感受到了幸福。  有人说:“宇宙是圆的,想得到爱,先付出爱,要得到快乐
期刊
【本刊讯】由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香港广东各级政协委员联谊会、香港广东外商公会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国庆酒会,于9月10日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大会邀请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黎桂康、外交部驻港副特派员詹永新担任主礼嘉宾。大会荣誉主席、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总监李嘉诚以及首席荣誉会长陈瑞球、曾宪梓亦参加了仪式。应邀出席酒会的还有特区政府官员、中联办
期刊
鸟儿可以忘记沿途巍峨的高山,却无法忘记那曾给予它自由飞翔的天空;花儿可以忘记为它带来精彩和活力的蝴蝶,却无法忘记给予它养分和安定的大地。对于苏西智先生来说,事业的美好前景不管如何蔓延,物质生活将如何富足,都抵不上北区居民对他的希冀和居民在他心中的份量。  小时候,他只知道,对这里,他是有感情的,因为北区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记录了他生活的点滴,但是却没有去度量这份感情有多么深厚。长大之后,他在事业的
期刊
国务院表彰香港义工黄福荣 追授荣誉称号  在今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期间,正在当地做义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黄福荣,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冲进坍塌的孤儿院,抢救出3个孩子和1名老师后不幸遇难。黄福荣生前长期从事义工工作,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主动到灾区做了两个多月义工,并到青海高原关心照料孤儿。他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彰显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堪称义工楷模
期刊
在公司,作为老板,张成雄先生无疑是一个带头人。他胸襟广阔,擅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员工一起,总是能够愉快相处,因而能够带领“好世界”的员工,在餐饮行业中给客人一个好的服务,带给客人超值、健康的口味,也能够带领公司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社会服务上,作为社团领袖,张成雄先生无疑也是一个带头人。他认为自己个人力量虽小,但却能够集腋成裘,因而总是带头关心着自己的家乡,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也总是无怨无悔
期刊
提起澳门餐饮行业,万豪轩集团有着重要的影响。万豪轩集团在澳门的发展、壮大,在不断进取中,创造了传奇的色彩,形成了可贵的特色。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用餐。而一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也曾在此赋联挥毫。万豪轩无疑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从管理层到员工,他们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身为副总经理的周永腾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可以说,在万豪轩的发展轨迹中,一直从事管理工作的周永腾先生功不可没。他对于餐饮行业数
期刊
2010年4月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区潮人联会隆重举行了庆祝成立暨第一届会董就职典礼,短短五个月之后,会员人数由最初的千余人猛增至近九千人,这惊人的增长速度不止一次地让人兴奋,而这背后,是潮人联会强大的凝聚力以及创会会长陈登锋先生热情、豪爽、真诚的人格魅力。  独在异乡为异客,但这个潮属社团总是让他们这些自小便来到香港,甚至在香港出生、成长的潮州人,感到温暖和温馨,不管家乡的相貌是否依然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