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生活中自创的游戏形式,它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而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我园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民间游戏的开发和运用,但是日常运用时大家对如何选择民间游戏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经常是想到什么选什么,什么好教教什么。本文探讨幼儿园大班民间游戏课程选编原则与途径,提出要科学选择、均衡发展、富有情趣的观点。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3-6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的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一生的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幼儿民间游戏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民间游戏蕴合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它的材料也许有些陈旧,但教育是灵活的,教育方法可以求新求变,并在好的民间游戏中寻找到适合幼儿的教育价值。
一、民间游戏活动选编原则
我们在充分运用这些传统瑰宝的同时还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
幼儿体育活动的科学性是根据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全面的体育目标,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运动量。幼儿会在3—8周岁间掌握各类动作技能。基本动作技能可以分为:位移技能,如跑步;非位移技能,如扭转;操作技能,也称为物体控制技能,如投掷等。基本动作涵盖了各种技能,经过幼教专家的长期实践研究,归纳出幼儿在学前阶段必须要发展的八个基本动作,分别是走、跑、跳、投、钻、爬、平衡、踢,但是每个基本动作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也不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了三个不同年龄阶段末期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我们参考《指南》,依据我园大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制订了更为详细的《大班幼儿基本动作内容水平发展表》:
有了这个标准,我们的老师在操作中就能有据可依,选择适合的活动发展大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比如为了练习连续单脚跳8米的技能,我们在大班开展跳房子游戏,并不是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单脚跳8米,而是借助晨间锻炼活动,安排递进的内容。一般会持续2-3周从双脚跳房子4-5米发展到单双脚交替跳房子达到8米。在连续的游戏锻炼中幼儿跳的经验和能力得到累积与发展。
2.均衡性
幼儿期是幼儿多种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时期,民间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包括灵敏、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等。这些素质的发展也不是同时同量发展的,是有其素质权重的:
如图所示灵敏素质是幼儿期发展最多的,而耐力素质是幼儿期发展最少的。灵敏素质包括平衡(走长凳)、协调(滚轮胎)、灵活(绕桩跑);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正反口令)、动作速度(木头人)、位移速度(疾跑比赛);力量素质包括最大力量(推箱子)、耐久性力量(拖轮胎)、速度性力量(掷沙包);柔韧素质包括关节柔韧(立掌)、韧带柔韧(钻山洞);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长跑)、无氧耐力(捕鱼游戏)、肌肉耐力(一动不动)。
教师要通过对均衡性的认识,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
3.情趣性
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拾石子……这些经典游戏伴随我们度过了愉快的童年,至今仍旧让我们印象深刻。民间游戏有取材简单方便、规则简单易行、可随时随地开展活动等特点,更具娱乐性、协作性和趣味性。因此我们在选编民间游戏时首先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规则简单易行、可随时随地开展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揪尾巴》《切西瓜》《丢手绢》等,给予幼儿更多由其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地发展。
其次可以选择一些配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强的歌谣的表演性民间游戏,既提高了游戏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使游戏充满了生活气息。歌谣哼唱起来悦耳动听,具有一呼百应的同伴呼应效果。幼儿边做动作边念歌谣,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满足了幼儿好动、好玩、好说的心理特点。例如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丢手绢》《切西瓜》《我们邀请一个人》等,这些游戏配有歌谣,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吟唱起来朗朗上口,幼儿边游戏边表演,既满足了游戏的欲望又感受到了韵律的美。 还有一些经典的民间游戏,我给游戏创编了歌谣,让游戏更有趣味,对幼儿更有吸引力。如在《老鹰抓小鸡》游戏中,我编配的歌谣是《母鸡和小鸡一起念》,教师先唱:“老鹰天上飞,小鸡地上跳,老鹰捉小鸡,就是捉不到!”扮演老鹰的幼儿则唱:“我是老鹰,绕一个圆圈,绕一个圆圈,飞来捉小鸡!”又如在《跳皮筋》的游戏中,为了增添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探索皮筋的不同玩法的欲望,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再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马兰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幼儿在念儿歌时兴趣高涨,很快就进入游戏中,当一遍游戏结束后,他们自然地重新念儿歌做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玩得很开心,也很投入。游戲中的歌谣不但能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坚持性。
最后在选择民间体育游戏内容时还可以选择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游戏,或是将游戏融入情境之中,这样能使幼儿更容易进入游戏,从而喜欢玩民间体育游戏。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情境设计使幼儿先兴奋起来,获取最佳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幼儿模仿角色、发挥想象力、开发形象思维,使幼儿随着游戏情节发展逐渐进入活动角色,沉浸在欢乐中,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如大班《狡猾的狐狸在哪里》游戏中角色扮演(幼儿扮演小鸡和狐狸)、情节发展(狐狸数量的增加、躲藏位置的变化)、老师的参与(配班老师加入游戏)和材料的运用(气锤)等环节,都是为了让活动更具情趣。 二、民间游戏活动实施途径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有:晨间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活动、户外体育游戏等,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以上几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实现的。为了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优势,我们开展以民间游戏为载体的课程时采取不同的实施方法,均衡发展幼儿各方面素质能力、动作技能。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受其独特的形式所影响,我园大班民间游戏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区域贯穿、环境渗透、家园互动等途径来实施。
1.教学设计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幼儿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技能性课程。这一性质决定了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因此我们在选编民间游戏的内容和目标上要符合科学、均衡、趣味的原则,要关注儿童发展。这样单看一节活动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学期下来就会发现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很不均衡,甚至有一大半活动都是在发展同一种动作、同一项素质。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在开学初我们就依据大班阶段幼儿的特点制订了一学期体育教学活动的计划,计划中不仅有活动的内容,还有发展的主要动作和关键素质。让老师们一目了然,成竹在胸。
2.区域贯穿
区域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空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无论是在晨间锻炼还是课间的游戏时间,民间游戏都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內容。根据民间游戏的不同特点,我们分别把一些经典的民间游戏合理安排在晨间体育活动和民间游戏区角中,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目标,并投放相应的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
(1)晨间体育活动
幼儿晨间体育活动包含早操活动和自选小型体育器械活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自选小型体育器械活动中民间游戏活动的渗透。自选小型体育器械活动是一种体育区域游戏,且偏向于开放的、低结构的活动,采用的主要是间接控制的方式。活动中教师仅仅是活动的观察者,环境的创设者;而幼儿则有更多机会自我决定、自我选择,更多地是以发现学习的方式来内化教育影响。我们在选编大班小型体育器械活动时,以民间游戏为主,综合考虑到幼儿各项素质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的兴趣制订每周计划。
(2)民间游戏区角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特点进行民间游戏区角创设,把民间游戏与各个区角相结合,并在一周的区域活动安排中将其内容详细地制订出来,以便对照指导。
在益智区投放翻花绳、五子棋、对角棋、吹鸡毛、竹蜻蜒、夹弹子等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如怎样使竹蜻蜒在双手一搓一放中飞转起来,怎样使鸡毛飞得更高,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在美工区增加鸡翎、饮料瓶等材料,让幼儿做些简单的民间儿童游戏器材,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在体育活动区投放高跷、滚铁圈、跳绳子、毽子、风车、跳皮筋等游戏材料;在楼梯走道和操场上画上迷宫和房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其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3.环境渗透
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充满智慧和幼儿生活情趣的空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空间,而是一个布局合理、材料丰富、可以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为了达成这样的环境,教师需要根据民间游戏的种类创设相关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从而让幼儿自主、自由、充分地活动,进而获得发展的经验和体验。
“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其“隐性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①环境要有趣味性,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环境不仅是一所幼儿园的外部装饰,同时也是彰显幼儿园教育信息和课程理念以及价值取向的重要窗口。环境创设以幼儿为中心,围绕他们的生活以及经验进行;把引导、支持、促进幼儿发展作为环境建设凸显儿童意义的核心,把幼儿文化作为环境建设媒介;从幼儿的视角观察世界,利用木头、沙、绳子、石头、草坪等天然的材料开辟出幼儿喜欢的钻圈、爬网、吊桥、梅花桩等大型玩具,让幼儿回归自然。
②环境要有教育性,突出活动重点。
环境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课程的鲜活生命体,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和幼儿积极、主动建构教育经验的过程。当环境的每一个细节都较好地体现着课程理念与目标时,环境就是课程、环境就是教育、环境就是老师。例如在楼层的地面上,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特点,画上难易程度不同的迷宫、跳房子等,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游戏。
③环境要有民族性,彰显个性特色。
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间游戏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们喜欢用诸多民俗美术元素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剪纸、皮影、刺绣、布贴、泥塑等。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将这些带有浓郁民间色彩的文化融入环境中,如剪纸、脸谱、皮影、布贴等,每个班级呈现不同的民俗表现形式。这些环境布置加深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感受和认识,让环境成为“活”的课程。
4.家园互动
幼儿园只是幼儿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之一。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而且亲子之间不可替代的血缘、情感关系,以及家庭教育的先导性、持久性等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必须看到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深刻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不能把家长仅仅看作完成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的配合者,而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幼儿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共商对策,密切配合,共同育儿,切实将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活动一:每年举行“亲子运动会”,幼儿和家长操作的就是民间游戏的材料。
活动二:利用家长开放日,举行“家家乐”民间游戏大玩家活动,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推进亲子关系。情感教育在民间游戏的活动中也得到了升华。
活动三:每学期的“民间游戏节”历时一个月,在这个月中教师准备丰富的民间游戏材料,家长在接幼儿离园时可以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来,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
活动四:每学期的“巧巧手”活动也是备受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活动,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到民间游戏器械的制作中,每次活动后,都能看到大家别出心裁的制作,如:抬花轿、跑旱船等。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3-6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的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一生的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幼儿民间游戏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民间游戏蕴合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它的材料也许有些陈旧,但教育是灵活的,教育方法可以求新求变,并在好的民间游戏中寻找到适合幼儿的教育价值。
一、民间游戏活动选编原则
我们在充分运用这些传统瑰宝的同时还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
幼儿体育活动的科学性是根据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全面的体育目标,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运动量。幼儿会在3—8周岁间掌握各类动作技能。基本动作技能可以分为:位移技能,如跑步;非位移技能,如扭转;操作技能,也称为物体控制技能,如投掷等。基本动作涵盖了各种技能,经过幼教专家的长期实践研究,归纳出幼儿在学前阶段必须要发展的八个基本动作,分别是走、跑、跳、投、钻、爬、平衡、踢,但是每个基本动作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也不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了三个不同年龄阶段末期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我们参考《指南》,依据我园大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制订了更为详细的《大班幼儿基本动作内容水平发展表》:
有了这个标准,我们的老师在操作中就能有据可依,选择适合的活动发展大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比如为了练习连续单脚跳8米的技能,我们在大班开展跳房子游戏,并不是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单脚跳8米,而是借助晨间锻炼活动,安排递进的内容。一般会持续2-3周从双脚跳房子4-5米发展到单双脚交替跳房子达到8米。在连续的游戏锻炼中幼儿跳的经验和能力得到累积与发展。
2.均衡性
幼儿期是幼儿多种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时期,民间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包括灵敏、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等。这些素质的发展也不是同时同量发展的,是有其素质权重的:
如图所示灵敏素质是幼儿期发展最多的,而耐力素质是幼儿期发展最少的。灵敏素质包括平衡(走长凳)、协调(滚轮胎)、灵活(绕桩跑);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正反口令)、动作速度(木头人)、位移速度(疾跑比赛);力量素质包括最大力量(推箱子)、耐久性力量(拖轮胎)、速度性力量(掷沙包);柔韧素质包括关节柔韧(立掌)、韧带柔韧(钻山洞);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长跑)、无氧耐力(捕鱼游戏)、肌肉耐力(一动不动)。
教师要通过对均衡性的认识,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
3.情趣性
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拾石子……这些经典游戏伴随我们度过了愉快的童年,至今仍旧让我们印象深刻。民间游戏有取材简单方便、规则简单易行、可随时随地开展活动等特点,更具娱乐性、协作性和趣味性。因此我们在选编民间游戏时首先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规则简单易行、可随时随地开展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揪尾巴》《切西瓜》《丢手绢》等,给予幼儿更多由其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地发展。
其次可以选择一些配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强的歌谣的表演性民间游戏,既提高了游戏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使游戏充满了生活气息。歌谣哼唱起来悦耳动听,具有一呼百应的同伴呼应效果。幼儿边做动作边念歌谣,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满足了幼儿好动、好玩、好说的心理特点。例如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丢手绢》《切西瓜》《我们邀请一个人》等,这些游戏配有歌谣,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吟唱起来朗朗上口,幼儿边游戏边表演,既满足了游戏的欲望又感受到了韵律的美。 还有一些经典的民间游戏,我给游戏创编了歌谣,让游戏更有趣味,对幼儿更有吸引力。如在《老鹰抓小鸡》游戏中,我编配的歌谣是《母鸡和小鸡一起念》,教师先唱:“老鹰天上飞,小鸡地上跳,老鹰捉小鸡,就是捉不到!”扮演老鹰的幼儿则唱:“我是老鹰,绕一个圆圈,绕一个圆圈,飞来捉小鸡!”又如在《跳皮筋》的游戏中,为了增添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探索皮筋的不同玩法的欲望,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再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马兰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幼儿在念儿歌时兴趣高涨,很快就进入游戏中,当一遍游戏结束后,他们自然地重新念儿歌做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玩得很开心,也很投入。游戲中的歌谣不但能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坚持性。
最后在选择民间体育游戏内容时还可以选择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游戏,或是将游戏融入情境之中,这样能使幼儿更容易进入游戏,从而喜欢玩民间体育游戏。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情境设计使幼儿先兴奋起来,获取最佳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幼儿模仿角色、发挥想象力、开发形象思维,使幼儿随着游戏情节发展逐渐进入活动角色,沉浸在欢乐中,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如大班《狡猾的狐狸在哪里》游戏中角色扮演(幼儿扮演小鸡和狐狸)、情节发展(狐狸数量的增加、躲藏位置的变化)、老师的参与(配班老师加入游戏)和材料的运用(气锤)等环节,都是为了让活动更具情趣。 二、民间游戏活动实施途径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有:晨间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活动、户外体育游戏等,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以上几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实现的。为了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优势,我们开展以民间游戏为载体的课程时采取不同的实施方法,均衡发展幼儿各方面素质能力、动作技能。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受其独特的形式所影响,我园大班民间游戏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区域贯穿、环境渗透、家园互动等途径来实施。
1.教学设计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幼儿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技能性课程。这一性质决定了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因此我们在选编民间游戏的内容和目标上要符合科学、均衡、趣味的原则,要关注儿童发展。这样单看一节活动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学期下来就会发现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很不均衡,甚至有一大半活动都是在发展同一种动作、同一项素质。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在开学初我们就依据大班阶段幼儿的特点制订了一学期体育教学活动的计划,计划中不仅有活动的内容,还有发展的主要动作和关键素质。让老师们一目了然,成竹在胸。
2.区域贯穿
区域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空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无论是在晨间锻炼还是课间的游戏时间,民间游戏都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內容。根据民间游戏的不同特点,我们分别把一些经典的民间游戏合理安排在晨间体育活动和民间游戏区角中,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目标,并投放相应的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
(1)晨间体育活动
幼儿晨间体育活动包含早操活动和自选小型体育器械活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自选小型体育器械活动中民间游戏活动的渗透。自选小型体育器械活动是一种体育区域游戏,且偏向于开放的、低结构的活动,采用的主要是间接控制的方式。活动中教师仅仅是活动的观察者,环境的创设者;而幼儿则有更多机会自我决定、自我选择,更多地是以发现学习的方式来内化教育影响。我们在选编大班小型体育器械活动时,以民间游戏为主,综合考虑到幼儿各项素质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的兴趣制订每周计划。
(2)民间游戏区角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特点进行民间游戏区角创设,把民间游戏与各个区角相结合,并在一周的区域活动安排中将其内容详细地制订出来,以便对照指导。
在益智区投放翻花绳、五子棋、对角棋、吹鸡毛、竹蜻蜒、夹弹子等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如怎样使竹蜻蜒在双手一搓一放中飞转起来,怎样使鸡毛飞得更高,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在美工区增加鸡翎、饮料瓶等材料,让幼儿做些简单的民间儿童游戏器材,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在体育活动区投放高跷、滚铁圈、跳绳子、毽子、风车、跳皮筋等游戏材料;在楼梯走道和操场上画上迷宫和房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其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3.环境渗透
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充满智慧和幼儿生活情趣的空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空间,而是一个布局合理、材料丰富、可以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为了达成这样的环境,教师需要根据民间游戏的种类创设相关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从而让幼儿自主、自由、充分地活动,进而获得发展的经验和体验。
“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其“隐性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①环境要有趣味性,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环境不仅是一所幼儿园的外部装饰,同时也是彰显幼儿园教育信息和课程理念以及价值取向的重要窗口。环境创设以幼儿为中心,围绕他们的生活以及经验进行;把引导、支持、促进幼儿发展作为环境建设凸显儿童意义的核心,把幼儿文化作为环境建设媒介;从幼儿的视角观察世界,利用木头、沙、绳子、石头、草坪等天然的材料开辟出幼儿喜欢的钻圈、爬网、吊桥、梅花桩等大型玩具,让幼儿回归自然。
②环境要有教育性,突出活动重点。
环境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课程的鲜活生命体,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和幼儿积极、主动建构教育经验的过程。当环境的每一个细节都较好地体现着课程理念与目标时,环境就是课程、环境就是教育、环境就是老师。例如在楼层的地面上,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特点,画上难易程度不同的迷宫、跳房子等,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游戏。
③环境要有民族性,彰显个性特色。
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间游戏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们喜欢用诸多民俗美术元素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剪纸、皮影、刺绣、布贴、泥塑等。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将这些带有浓郁民间色彩的文化融入环境中,如剪纸、脸谱、皮影、布贴等,每个班级呈现不同的民俗表现形式。这些环境布置加深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感受和认识,让环境成为“活”的课程。
4.家园互动
幼儿园只是幼儿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之一。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而且亲子之间不可替代的血缘、情感关系,以及家庭教育的先导性、持久性等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必须看到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深刻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不能把家长仅仅看作完成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的配合者,而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幼儿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共商对策,密切配合,共同育儿,切实将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活动一:每年举行“亲子运动会”,幼儿和家长操作的就是民间游戏的材料。
活动二:利用家长开放日,举行“家家乐”民间游戏大玩家活动,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推进亲子关系。情感教育在民间游戏的活动中也得到了升华。
活动三:每学期的“民间游戏节”历时一个月,在这个月中教师准备丰富的民间游戏材料,家长在接幼儿离园时可以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来,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
活动四:每学期的“巧巧手”活动也是备受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活动,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到民间游戏器械的制作中,每次活动后,都能看到大家别出心裁的制作,如:抬花轿、跑旱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