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教育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的重要纲要。如何把教育均衡发展理论落实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呢?本文从树立正确的数学逻辑教学观念和教学均衡发展新理念;因材施教与统一教学相结合;赋予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的权利;互动教学促进师生交流四方面探讨。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数学教学;应用
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并就义务教育工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文件中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了较大篇幅的论述,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等。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深入改革的航标和着力点。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是:根据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缩小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总体水平。其核心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权利。而教学课堂作为义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80%以上时间都在课堂上。虽然素质教育模式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课堂单调的数学语文课程,增设了科技、美术、品德和音乐等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数学科的分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数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推理推断能力培养、升学考试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笔者就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逻辑教学观念和教学均衡发展新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小学数学更加注重数的运算和应用题的推理推断。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学前班开始,学生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法则和一定数量范围内数的四则运算,到三年级开始接触更深一步的运算,如小数、分数和大数的乘除加减。根据课程的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单一或混合的数的运算,还必须具备解决一般应用题、简单图形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只是通过三年级的教学获得,而是在一个从家庭教育、幼儿园、学前班、一年级直到三年级的连续学习上培养得来。在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时,往往需要前面所学的内容作为基础,这种逻辑特点,在三年级数学中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由此及彼”的课堂驾驭能力,继承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在三年级数学开始教学之际,适当地为学生温习二年级的数学内容,逐渐引申到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来,而不是一开始就进入三年级的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点,也要适当的引用曾经学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缩小教育均衡发展的个体(学生)知识和逻辑推断能力的差距。
二、因材施教与统一教学相结合
到三年级,学生开始出现成绩差距,部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出现厌倦和厌恶,部分学生对数学的运算和推理显得迟钝,而部分学生则对数学相当感兴趣等等。这并非只是教学本身的错误,更多的是学生个体本身的特点所造成。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智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根据教育均衡发展新理念,教师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缩小学生个体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差距。采取个别辅导,布置不同的练习和作业,适当的家庭作业和帮助温习旧知识等方法,让“落伍”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让尖子生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不应忘记统一教学才是数学教学的主体,课堂面向所有学生,讲解统一的课程内容,主要以大部分学生“跟得上”“听得懂”为目标。将因材施教和统一教学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理念。
三、赋予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的权利
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堂时间分配、授课计划、座位安排、师生交流和课堂互动都涉及到学生个体是否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的权利。虽然教师尽最大的能力也难以让每个学生绝对的公平,但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着想和尽力维护学生公平享用教学资源的权利。通过教学组、调研或研讨会的方式,指定合理的课堂时间分配和授课计划,每个学期进行一至三次的座位重排,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站在讲台上演练等等。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满意度进行调查,教师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改正或做出相关措施。
四、互动教学促进师生交流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满堂灌和被动的教学模式日益暴露了其弊端。素质教育完善到今天,让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了相对公平的地位,学生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潜能。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呼吁全体教师要充分促进教学互动,让每个学生在接受统一教学的同时,预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主要包括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和讲解、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和演练。这种互动一方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公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发言权,更能激发学生个体本身的潜能,由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到主动的学习上来,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笔者认为,三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数学课程本身的内容,可以适当延伸到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甚至和数学无关,但能够培养学生素质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更加活跃,师生之间才不会有隔阂。
五、结语
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培养学生个体的数学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和赋予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的权利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教学互动和师生交流,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育均衡发展理念,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义务教育深入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为民这一宗旨的强烈要求。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数学教学;应用
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并就义务教育工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文件中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了较大篇幅的论述,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等。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深入改革的航标和着力点。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是:根据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缩小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总体水平。其核心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权利。而教学课堂作为义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80%以上时间都在课堂上。虽然素质教育模式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课堂单调的数学语文课程,增设了科技、美术、品德和音乐等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数学科的分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数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推理推断能力培养、升学考试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笔者就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逻辑教学观念和教学均衡发展新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小学数学更加注重数的运算和应用题的推理推断。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学前班开始,学生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法则和一定数量范围内数的四则运算,到三年级开始接触更深一步的运算,如小数、分数和大数的乘除加减。根据课程的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单一或混合的数的运算,还必须具备解决一般应用题、简单图形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只是通过三年级的教学获得,而是在一个从家庭教育、幼儿园、学前班、一年级直到三年级的连续学习上培养得来。在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时,往往需要前面所学的内容作为基础,这种逻辑特点,在三年级数学中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由此及彼”的课堂驾驭能力,继承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在三年级数学开始教学之际,适当地为学生温习二年级的数学内容,逐渐引申到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来,而不是一开始就进入三年级的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点,也要适当的引用曾经学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缩小教育均衡发展的个体(学生)知识和逻辑推断能力的差距。
二、因材施教与统一教学相结合
到三年级,学生开始出现成绩差距,部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出现厌倦和厌恶,部分学生对数学的运算和推理显得迟钝,而部分学生则对数学相当感兴趣等等。这并非只是教学本身的错误,更多的是学生个体本身的特点所造成。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智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根据教育均衡发展新理念,教师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缩小学生个体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差距。采取个别辅导,布置不同的练习和作业,适当的家庭作业和帮助温习旧知识等方法,让“落伍”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让尖子生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不应忘记统一教学才是数学教学的主体,课堂面向所有学生,讲解统一的课程内容,主要以大部分学生“跟得上”“听得懂”为目标。将因材施教和统一教学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理念。
三、赋予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的权利
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堂时间分配、授课计划、座位安排、师生交流和课堂互动都涉及到学生个体是否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的权利。虽然教师尽最大的能力也难以让每个学生绝对的公平,但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着想和尽力维护学生公平享用教学资源的权利。通过教学组、调研或研讨会的方式,指定合理的课堂时间分配和授课计划,每个学期进行一至三次的座位重排,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站在讲台上演练等等。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满意度进行调查,教师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改正或做出相关措施。
四、互动教学促进师生交流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满堂灌和被动的教学模式日益暴露了其弊端。素质教育完善到今天,让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了相对公平的地位,学生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潜能。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呼吁全体教师要充分促进教学互动,让每个学生在接受统一教学的同时,预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主要包括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和讲解、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和演练。这种互动一方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公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发言权,更能激发学生个体本身的潜能,由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到主动的学习上来,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笔者认为,三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数学课程本身的内容,可以适当延伸到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甚至和数学无关,但能够培养学生素质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更加活跃,师生之间才不会有隔阂。
五、结语
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培养学生个体的数学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和赋予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的权利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教学互动和师生交流,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育均衡发展理念,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义务教育深入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为民这一宗旨的强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