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中的道路按活动主体可分为车行道路、交通性为主的道路、生活性为主的道路及步行道路等类型。不同类型道路因使用方式与使用对象之间的差异,在景观设计上的侧重与手法的运用上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思路
1、设计原则
1.1整体性原则
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1.2连续性原则
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
1.3尊重历史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1.5可持续发展原则
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设计思路
2.1车行道路
市区车行道路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城市中的快速路常常表现为高架与立交的形式,其道路景观设计与一般道路极为不同。
2.1.1道路形式
由于快速路是在市区内,其高度、宽度、尺度设计应对城市传统景观加以充分考虑,以降低快速路对于传统景观及周边环境的割裂,尤其是要控制快速路的高度以避免对传统建筑立面所讲求的比例关系造成破坏,必要时可采用地面式或拉开与建筑高度的差距。
2.1.2建筑形式
建筑物的尺度应与快速路和谐可采用双重尺度 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快速路上运动的汽车中人的视觉范围内,因而只需设计色彩效果,而建筑的下部是慢速运动的行人视觉可及范围,可采用人的尺度进行设计。快速路形式单一,交叉口少,很容易形成单调而乏味的街景,因此地标建筑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它的视觉标志性可成为道路景观的高潮,使枯燥的道路景观有节奏和兴奋点。
2.1.3道路设施
快速路上的道路设施包括快速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信息显示牌、护栏、隔音板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应仅仅是道路功能的补充与完善,还要注重它的视觉效果上对快速路的美化与修饰功能,更要避免自身对景观的消极影响。
2.1.4绿化设计
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失落空间”,这些空间为快速路的绿化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契机。绿化铺作的几何构图配以相应的乔木、灌木栽植与快速路自身的线型交织在一起,会形成在大尺度上的景观的和谐但也应该注意这种绿化不应仅仅是一种视觉需要,还应注意其可达性,使其成为人们游憩的场所。
2.2步行道路
2.2.1道路形式
要以能够营造亲切、和谐的空间尺度和环境气氛为宗旨,适于人们交往、休闲、娱乐行为的进行;沿街建筑物风格、色彩、体量、质感会使商业街景观具有鲜明个性。
2.2.2地面铺装
平坦,尽量减少高差变化,地面有高差变化时,应做明显的标志,如采用醒目的颜色;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性能的铺装材料,如南方炎热多雨,应选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的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坚硬的材料,防滑防冻、不易损坏。铺装材料材质的选择、色彩的设计能够强化商业街的景观形象。
2.2.3道路設施
步行道的设施设置要考虑在其中人群的多种使用需求,如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位、电话亭、自动提款机、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导游图、座凳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应根据使用方便、造型别致、尺度亲切、布局合理、无障碍使用的原则。
2.2.4小品设计
小品的设计题材可来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能够起到强化空间环境文化内涵、渲染城市的人文色彩的作用,使人们在购物、观景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小品的尺度要与人接近,使人感到亲切、熟悉。
2.2.5绿化设计
为了能够反映商业步行街的繁华特点,不宜采用高大的树木,而且种植密度要适中,不影响两旁的建筑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展现其商业氛围。在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小广场或道路局部放大处种植一些遮荫树,这对夏季较为炎热的城市能够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
2.3交通性为主的道路
交通性为主的道路一般担负着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的人流物流的运输,其交通流量大,通常路幅较宽。其景观特性除了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适合性、可管理性外,还因有人的需求而需要提供方便性,如公交车停靠站、座椅、垃圾箱等。
2.3.1道路形式
交通性为主的人车混杂型道路首先要考虑其安全性,将机动车与自行车隔离,由于考虑通行速度,多采用直线,在道路线型上不宜产生特色。其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对道路空间、尺度的把握,推敲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提升其形象。
2.3.2建筑形式
建筑形式的设计需要考虑车、人的双重尺度。对于车行来说,强调建筑物外轮廓线阴影效果和多彩的可识别性;而对于自行车和步行来说,由于车行速度较慢,行人数量增多,对建筑的观察时间较长,建筑物底层立面的质感、细部处理要给与精心的设计。
2.3.3道路设施
此类道路的交通特点要求设置减速标志和减速设施,隔离设施也有所增加;点缀小品设施为使用者提供方便,造型上应与整体环境协调,相同设施体现系列化、标准化。道路的文字标识要采用英汉对照,增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2.3.4绿化设计
此类道路人行道尺度比较大,可考虑草坪、绿篱、花坛、行道树等多种形式,树木的种植间距不应对行人或行驶中的车辆造成视线上的障碍,在品种搭配上,应充分考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景观效果。
2.4生活性为主的道路
生活性为主的道路车种复杂、车行速度慢,人流较多,可分为以居住为主的街道、以商业为主的街道和以行政办公为主的街道,景观设计强调其多样性与复杂性。
2.4.1街道形式
街道空间形式的设计首先要满足活动内容的需要并根据街道功能特点,可考虑街道空间的变化,如沿街附属空间的导入,弯曲、转折,采用对景、借景等来丰富空间景观。
2.4.2沿街建筑
此类街道应对建筑的文化性与历史延续性充分考虑,建筑临街的底层部分要精心设计。设施小品的设计应充分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同时应符合其使用功能,造型上应与环境协调、考虑文化内涵。广告设计不宜过大,不能影响原有建筑的体量与立面风格,艺术品设置要强调色彩、体量及易亲近性等。
2.4.3绿化设计
由于道路上行人数量较行车多,应尽量少用草坪,除行道树外,其它形式的绿化适合采用带花池的花坛、灌木等。设计中还要考虑绿化中的灯光效果,使绿化不会在夜晚显得漆黑一片。
参考文献:
[1]唐世洋/李玲/许秀环:《自然生态城市道路绿化——以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道路景观设计为例》[J]湖北林业科技,2013(01)
[2]赵东燕:《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3(12)
[3]张媛媛/朱军:《浅论城市道路景观营造要素》[J]绿色科技,2013(10)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思路
1、设计原则
1.1整体性原则
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1.2连续性原则
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
1.3尊重历史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1.5可持续发展原则
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设计思路
2.1车行道路
市区车行道路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城市中的快速路常常表现为高架与立交的形式,其道路景观设计与一般道路极为不同。
2.1.1道路形式
由于快速路是在市区内,其高度、宽度、尺度设计应对城市传统景观加以充分考虑,以降低快速路对于传统景观及周边环境的割裂,尤其是要控制快速路的高度以避免对传统建筑立面所讲求的比例关系造成破坏,必要时可采用地面式或拉开与建筑高度的差距。
2.1.2建筑形式
建筑物的尺度应与快速路和谐可采用双重尺度 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快速路上运动的汽车中人的视觉范围内,因而只需设计色彩效果,而建筑的下部是慢速运动的行人视觉可及范围,可采用人的尺度进行设计。快速路形式单一,交叉口少,很容易形成单调而乏味的街景,因此地标建筑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它的视觉标志性可成为道路景观的高潮,使枯燥的道路景观有节奏和兴奋点。
2.1.3道路设施
快速路上的道路设施包括快速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信息显示牌、护栏、隔音板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应仅仅是道路功能的补充与完善,还要注重它的视觉效果上对快速路的美化与修饰功能,更要避免自身对景观的消极影响。
2.1.4绿化设计
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失落空间”,这些空间为快速路的绿化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契机。绿化铺作的几何构图配以相应的乔木、灌木栽植与快速路自身的线型交织在一起,会形成在大尺度上的景观的和谐但也应该注意这种绿化不应仅仅是一种视觉需要,还应注意其可达性,使其成为人们游憩的场所。
2.2步行道路
2.2.1道路形式
要以能够营造亲切、和谐的空间尺度和环境气氛为宗旨,适于人们交往、休闲、娱乐行为的进行;沿街建筑物风格、色彩、体量、质感会使商业街景观具有鲜明个性。
2.2.2地面铺装
平坦,尽量减少高差变化,地面有高差变化时,应做明显的标志,如采用醒目的颜色;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性能的铺装材料,如南方炎热多雨,应选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的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坚硬的材料,防滑防冻、不易损坏。铺装材料材质的选择、色彩的设计能够强化商业街的景观形象。
2.2.3道路設施
步行道的设施设置要考虑在其中人群的多种使用需求,如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位、电话亭、自动提款机、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导游图、座凳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应根据使用方便、造型别致、尺度亲切、布局合理、无障碍使用的原则。
2.2.4小品设计
小品的设计题材可来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能够起到强化空间环境文化内涵、渲染城市的人文色彩的作用,使人们在购物、观景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小品的尺度要与人接近,使人感到亲切、熟悉。
2.2.5绿化设计
为了能够反映商业步行街的繁华特点,不宜采用高大的树木,而且种植密度要适中,不影响两旁的建筑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展现其商业氛围。在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小广场或道路局部放大处种植一些遮荫树,这对夏季较为炎热的城市能够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
2.3交通性为主的道路
交通性为主的道路一般担负着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的人流物流的运输,其交通流量大,通常路幅较宽。其景观特性除了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适合性、可管理性外,还因有人的需求而需要提供方便性,如公交车停靠站、座椅、垃圾箱等。
2.3.1道路形式
交通性为主的人车混杂型道路首先要考虑其安全性,将机动车与自行车隔离,由于考虑通行速度,多采用直线,在道路线型上不宜产生特色。其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对道路空间、尺度的把握,推敲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提升其形象。
2.3.2建筑形式
建筑形式的设计需要考虑车、人的双重尺度。对于车行来说,强调建筑物外轮廓线阴影效果和多彩的可识别性;而对于自行车和步行来说,由于车行速度较慢,行人数量增多,对建筑的观察时间较长,建筑物底层立面的质感、细部处理要给与精心的设计。
2.3.3道路设施
此类道路的交通特点要求设置减速标志和减速设施,隔离设施也有所增加;点缀小品设施为使用者提供方便,造型上应与整体环境协调,相同设施体现系列化、标准化。道路的文字标识要采用英汉对照,增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2.3.4绿化设计
此类道路人行道尺度比较大,可考虑草坪、绿篱、花坛、行道树等多种形式,树木的种植间距不应对行人或行驶中的车辆造成视线上的障碍,在品种搭配上,应充分考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景观效果。
2.4生活性为主的道路
生活性为主的道路车种复杂、车行速度慢,人流较多,可分为以居住为主的街道、以商业为主的街道和以行政办公为主的街道,景观设计强调其多样性与复杂性。
2.4.1街道形式
街道空间形式的设计首先要满足活动内容的需要并根据街道功能特点,可考虑街道空间的变化,如沿街附属空间的导入,弯曲、转折,采用对景、借景等来丰富空间景观。
2.4.2沿街建筑
此类街道应对建筑的文化性与历史延续性充分考虑,建筑临街的底层部分要精心设计。设施小品的设计应充分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同时应符合其使用功能,造型上应与环境协调、考虑文化内涵。广告设计不宜过大,不能影响原有建筑的体量与立面风格,艺术品设置要强调色彩、体量及易亲近性等。
2.4.3绿化设计
由于道路上行人数量较行车多,应尽量少用草坪,除行道树外,其它形式的绿化适合采用带花池的花坛、灌木等。设计中还要考虑绿化中的灯光效果,使绿化不会在夜晚显得漆黑一片。
参考文献:
[1]唐世洋/李玲/许秀环:《自然生态城市道路绿化——以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道路景观设计为例》[J]湖北林业科技,2013(01)
[2]赵东燕:《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3(12)
[3]张媛媛/朱军:《浅论城市道路景观营造要素》[J]绿色科技,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