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财富,也是负担。有着悠久历史的俄罗斯更承载着太多的祖先们留下的重负,祖先们杀伐征讨凝聚成大家庭太多不和谐的音符,当巨人的身体开始虚弱时,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就像病毒一样一个个地开始爆发了……
9月的俄罗斯实在不太平。先是两架客机失事,接着地铁车站发生爆炸,随后又是北奥塞梯一所中学的人质事件,300多名妇女儿童无辜丧生。雪上加霜的俄罗斯人民得到了世界的同情和声援,但这种道义上的支持能起到什么根本性的作用呢?俄罗斯人民的这种苦难什么时候才到尽头呢?
恐怖主义是可恨的,因为他们滥杀无辜、嗜血成性,于是自然产生欲除之而后快的想法和行动。事后普京这样说:俄罗斯不会向恐怖主义屈服,一定要抓出这一事件的幕后主使。执世界反恐行动牛耳的美国甚至也曾不惜“以恶对恶”、“以恐反恐”的方式,借以达到彻底消灭恐怖组织的目的。归结起来,当前反恐的方式似乎只有一种:打!但我们不幸地看到,就像在俄罗斯一样,整个世界的恐怖主义似乎已呈愈演愈烈之势,这对整个世界越来越高的反恐声浪像是一种嘲笑,恐怖主义越反越厉害、恐怖分子也越反越多。
武力反恐的结果似乎只有一种:那就是越打越多!
老子在《道德经》中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面对抱着玉石俱焚决绝心态的恐怖制造者们,仅靠武力是吓不倒和打不垮他们的,相反,还会导致血越积越厚,仇越积越深。看来反恐的方法是应该反思了。
恐怖主义是怎么产生的?历史的原因、宗教的原因……不一而论。当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那些制造恐怖屠杀的年轻人和“黑寡妇”们眼神中喷射出的冷漠和仇恨光芒时,无不感到不安和恐惧。那么,谁应该对那一双双冷漠、仇恨的眼睛负责?难道他们生就一双仇恨的双眼?为什么生为父母者,却无力给自己的孩子明亮的、充满笑意的眼神?无疑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历史积怨。
因而,无论是谁反恐,除了要防止恐怖制造者“恶”的蔓延,能否考虑一下用阳光驱散那些笼罩在恐怖源地上空的阴霾?不久前在北京2004文化高峰论坛闭幕式上发布的由70位论坛成员共同签署的甲申文化宣言中,中国的学者们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们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试想,哪一种文明、哪一种宗教不是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呢?所以,只有平等地正视、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和各种诉求,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对历史问题如此,对民族问题如此,对国家问题也是如此。这是否能作为一剂解决这个世界众多问题和冲突的良方?
只有当明亮的眼神代替冷漠的眼神时,恐怖主义或许就可能不再与宗教或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当恐怖主义国际化的基础和土壤不复存在时,恐怖主义就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小阴暗面。只有达到这样的目标,反恐怖主义的战争才能赢来真正胜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