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之“五绝”,非近体诗之五言绝句,乃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粉彩职贡图瓶”之精美绝伦也。“五绝”者:
一绝:题材悠久意义重大
(一)绘画中的“职贡图”
何谓“职贡”:职方之贡物。职方,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周礼·天官·大宰》载:“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牺牲、包茅之属),二曰嫔贡(皮帛之属),三曰器贡(宗庙之器),四曰币贡(绣帛),五曰材贡(木材),六曰货贡(珠贝自然之物),七曰服贡(祭服),八曰游贡(羽毛),九曰物贡(九州以外,各以其所贵为贽)”。
“职贡图”自古以来就是绘画中的重大题材,著名画家的名迹流传下来的有:闫立本《职贡图卷》,绘唐太宗在长安会见国内各民族代表及外国使臣图像,又有周《蛮夷职贡图卷》、顾清谦摹梁元帝《番客入朝图卷》、李公麟《万国职贡图卷》、钱选《西旅贡獒图卷》、赵孟《贡獒图卷》以及宋代佚名《职贡图》(残卷)等。其中仇英《职贡图卷》(图1,北京故宫藏)最为华丽宏伟。卷高29.8厘米,长580.2厘米,青绿设色。画卷分为十一组:绘九溪十八洞主、汉儿、渤海、契丹、昆仑国、女王国、三佛齐、吐蕃、安南国、西夏国、朝鲜国等。各组人物相貌、服饰、鞍马、车辆制式各不相同,器物各异。配景有山峦、溪涧、绿树、祥云等。画法精致,设色华艳。卷后文徵明跋云:“昔颜师古于贞观四年(630年)奏请作‘王会图’,以见蛮夷率服之盛,自是以后继作不绝,亦谓之‘职贡图’,《宣和画谱》所载是已。及观张彦远《名画记》载有梁元帝善画外国来献之事,又尝作职贡图而序之。《贞观公私画录》载有陈江僧宝所画职贡图三,则知其来非一日矣。近见武克温所作‘诸彝职贡’,乃是白画,而此卷为仇实父所作,盖本于克温而设色者也。观其奇形异状,深得胡瑰、李赞华之妙,克温不足言矣”(图2,《大观录》、《清河书画舫》亦载)。跋文叙述“王会图”即“职贡图”的含义和源流,分析仇英的笔意、设色和风格,简明扼要。
清宫廷画家谢遂曾奉高宗乾隆之命,把供职朝贡的外邦人士一一描绘出来。清高宗非常喜欢这八卷“职贡图”,命付之剞劂(ji jue),后成为清代殿版版画的《皇清职贡图》,凡九卷,刊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惟图则为嘉庆十年(1805年)所补。绘图者是门庆生、徐溥、戴禹汲、孙大儒四人。图中所刊诸番夷,近自西南各族,远至西洋诸国,观图版所绘“大西洋国夷妇”(图3)、“柔佛国夷人”、“熟番妇”等幅画像,人物、服饰等笔法写实,力求逼真,是清代版画的杰作。
(二)《皇清职贡图》绘制的目的和意义
乾隆十六年(1751年)大学士傅恒奉旨通告:“我朝统一区宇,内外苗夷,输诚向化,其衣冠状貌,各有不同,著沿边各督抚,于所属苗、、黎、以及外夷番众,仿其服饰,绘图送军机处汇齐呈览,以昭王会之盛。”这就是皇家宏制《皇清职贡图》的特殊目的。乾隆鼎盛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皇帝至尊至高的圣威,“四夷向化”,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景德镇御窑厂以粉彩绘制出“职贡图”瓶(图4,景德镇陶瓷馆藏),底有红料书篆字印章款“大清乾隆年制”(图5)。
二绝:气势雄浑通景壮观
(一)器型高大,气势恢弘
在古代粉彩瓷中有高大者,未必壮观;有华美者,未必恢弘。官窑粉彩瓶尊高70厘米以上的十分罕见,著名的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图6,北京故宫藏),高度达86.4厘米,采用了多种彩绘工艺,描绘了花鸟、人物、楼阁山水、博古图等以及各种图案。可谓至大至精,但主体图画甚小,装饰过于繁杂,主题图画不突出。“粉彩职贡图瓶”高74.8厘米,口径25.6厘米,底22厘米,撇口、长颈、阔肩、圆腹,颈部塑两螭龙耳填补空间。造型端庄稳重、雄健大度。颈肩部分分别有红、黄色地的图案以烘托腹部通景式主题图画——“职贡图”。
(二)通景壮观,意匠新颖
1.构图新颖,境界高远。图画以山冈上双松、双柏把通景分为四区。第一区(图7)中间绘蜿蜒曲折的山径,远通城廓,城楼高耸,峰峦连绵,苍松挺拔。近景有各族兄弟组成的大队人马,踏过多孔石桥自右向左而来。第二区(图8)人马沿山径徐行,碧林花树间有清泉烟岚。进入第三区(图9),九曲大河波光粼粼,两岸青山对峙雄立。队伍分为两组,远处的在岸坡上稍稍歇息,近处的又纡行出丛林过大桥。视线顺着大河而下进入第四区(图10),队伍乘船渡江又转弯踏上大道。此处绕过山冈松树,又连接上第一区的多孔石桥。
画面以国画的形式结合瓶体的造型特征构思。每区都有相似之处:左右两边布置山冈和两棵大树。一、二区是曲折山径,三、四区是弯曲河流。带有装饰性的节奏感。自右向左围绕圆瓶前进的队伍跋山涉水,浩浩荡荡,赴京城贡礼,周而复始,源源不断,令人目不暇接。
2.队伍庞大,贡物珍贵。进贡的队伍由32个各族各地区的人民组成,男女老少中有官吏、侍从、挑夫、车夫、舟子等;或戴笠,或饰羽,或披长袍,或着短袄;有引大象、骑狮、坐马的;进贡的物品有犀角、珊瑚、仙桃、荔枝、珠贝、元宝等各种奇珍。
3.山河壮丽,欣欣向荣。图中描绘有崇山峻岭、苍松翠柏、丛林玉树、清流舟楫、城廓村舍、桥梁古道等。疏密布陈,错落有致。依托于山川之灵秀,物产得益丰美无穷,拣选的贡物尤为人间珍异。
三绝:形象准确画意生动
(一)形象典型,特征鲜明
1.人物形象。图中有多种民族的造型特征,其中以西洋人尤为突出。其脸部为碧眼、圆睛、高鼻梁、尖下巴、黄卷发(图11),以细线钩画五官轮廓的阴阳凹凸,如鼻翼、眼角线、眉骨、颧骨、额头,力求表现西洋人典型形象。《饮流斋说瓷》作者曾记述:“乾隆绘人物面目,其精细者用写照法,以淡红笔描面部,凹凸恍若传神阿堵者矣。”这种画法在“职贡图瓶”上表现得尤为精致。
2.动物形象。图中描绘有多种大形体的动物,结构体态准确。如画大象,用线条钩画躯体厚皮的皱折,概括生动。
3.植物形象。图中着重描绘的松柏,苍皮鳞片般的松干,曲扭纹理的柏干,伸张的松枝和有层次的柏叶等。
以上几方面,都是从大处着眼,把握特征,又从细部刻画,突出典型。
(二)姿态生动,相互呼应
图中描绘的人物姿态,大多以四分之三侧面前行。有骑马、骑象、骑狮的,有步行、挑担、推车的。所持贡物或高举,或捧,或托。姿态各异,变化多样。人物之间目光交流,顾盼有情。如图11,手持荔枝者与骑狮者,骑马捧桃者与扛珊瑚者,双双眼神相对,情意相融。图上方一身披红色披风者圆睛丰颐,似一年青女子,她右手持桃,左手前指,像是招呼前面推车者,小心拐弯以防下滑。人物的这一极微小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女性细腻的心理活动。通过细节刻画使整个画面更有真实感。
(三)用笔流畅,随物而变
图中描绘的人物、走兽和各种自然景物,表征和质地千差万别,用笔也随之千变万化。如画松柏树干挺劲有力,山石皴法顿挫峭拔,衣裙履帽细劲飘逸,水波涟漪轻柔流畅,城墙石桥规整严谨。以上各种线条,在中国画所谓“十八描”法中,不必对应地列出“铁线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等,但随物态的不同而笔法变化,画意也生动起来。
四绝:设色华艳丰富统一
(一)色彩丰富、华丽
1.主题图画以青绿为基调。大树葱茏欲滴,平岗、山峦郁郁苍苍。大树山冈占据图画的大部分,形成了以青绿冷色调为主的基调。穿流于山树之间的大河、清溪淡绿闪光,画面则明亮开朗。掩映于大块青绿色中的人马队伍,采用了胭脂红、朱红、黄、翠、赭、紫、白等小色块,其中以红色为主。大色块成面,定主色调;小色块成点,色多、分散。色块大小、主次、多少的对比,产生绿映红的衬托作用,整个画面的色彩显得丰富而华丽。
2.辅助纹样以红、黄为基调。此瓶口沿和肩部饰如意纹,以黄色为地,点缀红色。颈部和胫部以胭脂红为色地,颈部饰缠枝莲、双鱼、蝙蝠等吉祥纹样,填黄、蓝等色。辅助纹样都是在色地的主色调上,用对比色填绘纹样。
(二)色调多样、统一
主题图画的绿色基调与辅助纹样的红、黄色基调形成主辅色彩的对比,主题图画的色调在辅助纹样色调的烘托下,鲜明而亮丽。再选用淡碧色染双耳,器口内吹松绿,在口沿、肩、足三部位用金料钩画弦纹,既有金碧辉煌、富贵典雅的艺术效果,又把缤纷五彩调和统一起来。
五绝:工艺精湛圆满完美
(一)工艺精益求精
1.胎体制作精良。此瓶器型高大、宽博,口颈肩腹胫各部位比例适中。釉面光润、匀净,底足平整洁净。在转盘上,瓶体旋转平稳,无丝毫欹侧颠动。可知做坯、利坯、施釉、装匣烧成等制作工艺十分严谨、细致。
2.釉上彩绘精致。不论是纹样还是图画,每一线条、笔触都一丝不苟,表现出细描精绘的效果。如城楼、桥梁等建筑物,条条直线细劲挺直,好似界画。山石的皴法,有画理、有法度。柏树叶的“胡椒点”,笔触清晰,人物衣袍、马鞍障泥上的绣织物图案,笔笔准确细腻地描绘。在瓷胎光滑又有弧度的釉面上,用油调的色料绘画,用油少则笔粘又滞,油多则料散而线化开。描绘出如此大而精的图画,至为难得。
3.填色洗染精工。粉彩色料是用各种金属元素为着色剂配制而成的。有一定的浓度,填色有厚度,经炉内烤烘后料色玻化发色晶莹明亮。此瓶的填色色彩表面光洁匀净,填色中采用了“接色”技法,使两种色彩过渡自然。如柏叶向阳背阳部分,分别填的“苦绿”与“大绿”(景德镇釉上彩绘色料的专用名),为填色前已配制成的固定的两种色料,采用“接色”填树叶,产生浓淡深浅的自然渐变效果。图上用“洗染”法填洋红,使色彩艳丽妩媚。
(二)众工配合默契
此器从制胎到彩绘出炉,经过多少工匠之手,劳过多少官民之神。总之,上下齐心,分工细致,配合默契,合理安排,井然有序。此器之成聚集了众工的技艺和精神。
《雅》有雍正薄胎瓷画“四绝”之说:“雍正窑极精之脱胎瓷画有四绝焉: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茎茎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观乾隆“粉彩职贡图瓶”集“五绝”于一体,更可谓华艳丰茂,圆满完美。(责编:雨岚)
一绝:题材悠久意义重大
(一)绘画中的“职贡图”
何谓“职贡”:职方之贡物。职方,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周礼·天官·大宰》载:“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牺牲、包茅之属),二曰嫔贡(皮帛之属),三曰器贡(宗庙之器),四曰币贡(绣帛),五曰材贡(木材),六曰货贡(珠贝自然之物),七曰服贡(祭服),八曰游贡(羽毛),九曰物贡(九州以外,各以其所贵为贽)”。
“职贡图”自古以来就是绘画中的重大题材,著名画家的名迹流传下来的有:闫立本《职贡图卷》,绘唐太宗在长安会见国内各民族代表及外国使臣图像,又有周《蛮夷职贡图卷》、顾清谦摹梁元帝《番客入朝图卷》、李公麟《万国职贡图卷》、钱选《西旅贡獒图卷》、赵孟《贡獒图卷》以及宋代佚名《职贡图》(残卷)等。其中仇英《职贡图卷》(图1,北京故宫藏)最为华丽宏伟。卷高29.8厘米,长580.2厘米,青绿设色。画卷分为十一组:绘九溪十八洞主、汉儿、渤海、契丹、昆仑国、女王国、三佛齐、吐蕃、安南国、西夏国、朝鲜国等。各组人物相貌、服饰、鞍马、车辆制式各不相同,器物各异。配景有山峦、溪涧、绿树、祥云等。画法精致,设色华艳。卷后文徵明跋云:“昔颜师古于贞观四年(630年)奏请作‘王会图’,以见蛮夷率服之盛,自是以后继作不绝,亦谓之‘职贡图’,《宣和画谱》所载是已。及观张彦远《名画记》载有梁元帝善画外国来献之事,又尝作职贡图而序之。《贞观公私画录》载有陈江僧宝所画职贡图三,则知其来非一日矣。近见武克温所作‘诸彝职贡’,乃是白画,而此卷为仇实父所作,盖本于克温而设色者也。观其奇形异状,深得胡瑰、李赞华之妙,克温不足言矣”(图2,《大观录》、《清河书画舫》亦载)。跋文叙述“王会图”即“职贡图”的含义和源流,分析仇英的笔意、设色和风格,简明扼要。
清宫廷画家谢遂曾奉高宗乾隆之命,把供职朝贡的外邦人士一一描绘出来。清高宗非常喜欢这八卷“职贡图”,命付之剞劂(ji jue),后成为清代殿版版画的《皇清职贡图》,凡九卷,刊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惟图则为嘉庆十年(1805年)所补。绘图者是门庆生、徐溥、戴禹汲、孙大儒四人。图中所刊诸番夷,近自西南各族,远至西洋诸国,观图版所绘“大西洋国夷妇”(图3)、“柔佛国夷人”、“熟番妇”等幅画像,人物、服饰等笔法写实,力求逼真,是清代版画的杰作。
(二)《皇清职贡图》绘制的目的和意义
乾隆十六年(1751年)大学士傅恒奉旨通告:“我朝统一区宇,内外苗夷,输诚向化,其衣冠状貌,各有不同,著沿边各督抚,于所属苗、、黎、以及外夷番众,仿其服饰,绘图送军机处汇齐呈览,以昭王会之盛。”这就是皇家宏制《皇清职贡图》的特殊目的。乾隆鼎盛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皇帝至尊至高的圣威,“四夷向化”,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景德镇御窑厂以粉彩绘制出“职贡图”瓶(图4,景德镇陶瓷馆藏),底有红料书篆字印章款“大清乾隆年制”(图5)。
二绝:气势雄浑通景壮观
(一)器型高大,气势恢弘
在古代粉彩瓷中有高大者,未必壮观;有华美者,未必恢弘。官窑粉彩瓶尊高70厘米以上的十分罕见,著名的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图6,北京故宫藏),高度达86.4厘米,采用了多种彩绘工艺,描绘了花鸟、人物、楼阁山水、博古图等以及各种图案。可谓至大至精,但主体图画甚小,装饰过于繁杂,主题图画不突出。“粉彩职贡图瓶”高74.8厘米,口径25.6厘米,底22厘米,撇口、长颈、阔肩、圆腹,颈部塑两螭龙耳填补空间。造型端庄稳重、雄健大度。颈肩部分分别有红、黄色地的图案以烘托腹部通景式主题图画——“职贡图”。
(二)通景壮观,意匠新颖
1.构图新颖,境界高远。图画以山冈上双松、双柏把通景分为四区。第一区(图7)中间绘蜿蜒曲折的山径,远通城廓,城楼高耸,峰峦连绵,苍松挺拔。近景有各族兄弟组成的大队人马,踏过多孔石桥自右向左而来。第二区(图8)人马沿山径徐行,碧林花树间有清泉烟岚。进入第三区(图9),九曲大河波光粼粼,两岸青山对峙雄立。队伍分为两组,远处的在岸坡上稍稍歇息,近处的又纡行出丛林过大桥。视线顺着大河而下进入第四区(图10),队伍乘船渡江又转弯踏上大道。此处绕过山冈松树,又连接上第一区的多孔石桥。
画面以国画的形式结合瓶体的造型特征构思。每区都有相似之处:左右两边布置山冈和两棵大树。一、二区是曲折山径,三、四区是弯曲河流。带有装饰性的节奏感。自右向左围绕圆瓶前进的队伍跋山涉水,浩浩荡荡,赴京城贡礼,周而复始,源源不断,令人目不暇接。
2.队伍庞大,贡物珍贵。进贡的队伍由32个各族各地区的人民组成,男女老少中有官吏、侍从、挑夫、车夫、舟子等;或戴笠,或饰羽,或披长袍,或着短袄;有引大象、骑狮、坐马的;进贡的物品有犀角、珊瑚、仙桃、荔枝、珠贝、元宝等各种奇珍。
3.山河壮丽,欣欣向荣。图中描绘有崇山峻岭、苍松翠柏、丛林玉树、清流舟楫、城廓村舍、桥梁古道等。疏密布陈,错落有致。依托于山川之灵秀,物产得益丰美无穷,拣选的贡物尤为人间珍异。
三绝:形象准确画意生动
(一)形象典型,特征鲜明
1.人物形象。图中有多种民族的造型特征,其中以西洋人尤为突出。其脸部为碧眼、圆睛、高鼻梁、尖下巴、黄卷发(图11),以细线钩画五官轮廓的阴阳凹凸,如鼻翼、眼角线、眉骨、颧骨、额头,力求表现西洋人典型形象。《饮流斋说瓷》作者曾记述:“乾隆绘人物面目,其精细者用写照法,以淡红笔描面部,凹凸恍若传神阿堵者矣。”这种画法在“职贡图瓶”上表现得尤为精致。
2.动物形象。图中描绘有多种大形体的动物,结构体态准确。如画大象,用线条钩画躯体厚皮的皱折,概括生动。
3.植物形象。图中着重描绘的松柏,苍皮鳞片般的松干,曲扭纹理的柏干,伸张的松枝和有层次的柏叶等。
以上几方面,都是从大处着眼,把握特征,又从细部刻画,突出典型。
(二)姿态生动,相互呼应
图中描绘的人物姿态,大多以四分之三侧面前行。有骑马、骑象、骑狮的,有步行、挑担、推车的。所持贡物或高举,或捧,或托。姿态各异,变化多样。人物之间目光交流,顾盼有情。如图11,手持荔枝者与骑狮者,骑马捧桃者与扛珊瑚者,双双眼神相对,情意相融。图上方一身披红色披风者圆睛丰颐,似一年青女子,她右手持桃,左手前指,像是招呼前面推车者,小心拐弯以防下滑。人物的这一极微小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女性细腻的心理活动。通过细节刻画使整个画面更有真实感。
(三)用笔流畅,随物而变
图中描绘的人物、走兽和各种自然景物,表征和质地千差万别,用笔也随之千变万化。如画松柏树干挺劲有力,山石皴法顿挫峭拔,衣裙履帽细劲飘逸,水波涟漪轻柔流畅,城墙石桥规整严谨。以上各种线条,在中国画所谓“十八描”法中,不必对应地列出“铁线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等,但随物态的不同而笔法变化,画意也生动起来。
四绝:设色华艳丰富统一
(一)色彩丰富、华丽
1.主题图画以青绿为基调。大树葱茏欲滴,平岗、山峦郁郁苍苍。大树山冈占据图画的大部分,形成了以青绿冷色调为主的基调。穿流于山树之间的大河、清溪淡绿闪光,画面则明亮开朗。掩映于大块青绿色中的人马队伍,采用了胭脂红、朱红、黄、翠、赭、紫、白等小色块,其中以红色为主。大色块成面,定主色调;小色块成点,色多、分散。色块大小、主次、多少的对比,产生绿映红的衬托作用,整个画面的色彩显得丰富而华丽。
2.辅助纹样以红、黄为基调。此瓶口沿和肩部饰如意纹,以黄色为地,点缀红色。颈部和胫部以胭脂红为色地,颈部饰缠枝莲、双鱼、蝙蝠等吉祥纹样,填黄、蓝等色。辅助纹样都是在色地的主色调上,用对比色填绘纹样。
(二)色调多样、统一
主题图画的绿色基调与辅助纹样的红、黄色基调形成主辅色彩的对比,主题图画的色调在辅助纹样色调的烘托下,鲜明而亮丽。再选用淡碧色染双耳,器口内吹松绿,在口沿、肩、足三部位用金料钩画弦纹,既有金碧辉煌、富贵典雅的艺术效果,又把缤纷五彩调和统一起来。
五绝:工艺精湛圆满完美
(一)工艺精益求精
1.胎体制作精良。此瓶器型高大、宽博,口颈肩腹胫各部位比例适中。釉面光润、匀净,底足平整洁净。在转盘上,瓶体旋转平稳,无丝毫欹侧颠动。可知做坯、利坯、施釉、装匣烧成等制作工艺十分严谨、细致。
2.釉上彩绘精致。不论是纹样还是图画,每一线条、笔触都一丝不苟,表现出细描精绘的效果。如城楼、桥梁等建筑物,条条直线细劲挺直,好似界画。山石的皴法,有画理、有法度。柏树叶的“胡椒点”,笔触清晰,人物衣袍、马鞍障泥上的绣织物图案,笔笔准确细腻地描绘。在瓷胎光滑又有弧度的釉面上,用油调的色料绘画,用油少则笔粘又滞,油多则料散而线化开。描绘出如此大而精的图画,至为难得。
3.填色洗染精工。粉彩色料是用各种金属元素为着色剂配制而成的。有一定的浓度,填色有厚度,经炉内烤烘后料色玻化发色晶莹明亮。此瓶的填色色彩表面光洁匀净,填色中采用了“接色”技法,使两种色彩过渡自然。如柏叶向阳背阳部分,分别填的“苦绿”与“大绿”(景德镇釉上彩绘色料的专用名),为填色前已配制成的固定的两种色料,采用“接色”填树叶,产生浓淡深浅的自然渐变效果。图上用“洗染”法填洋红,使色彩艳丽妩媚。
(二)众工配合默契
此器从制胎到彩绘出炉,经过多少工匠之手,劳过多少官民之神。总之,上下齐心,分工细致,配合默契,合理安排,井然有序。此器之成聚集了众工的技艺和精神。
《雅》有雍正薄胎瓷画“四绝”之说:“雍正窑极精之脱胎瓷画有四绝焉: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茎茎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观乾隆“粉彩职贡图瓶”集“五绝”于一体,更可谓华艳丰茂,圆满完美。(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