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川南地区散村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资源集约效益低等问题,具有向集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政策导向。基于川南现状新建聚居点的田野调查,分析、
【机 构】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九禾园林规划设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代城市风景的文化生成机制研究”(编号:18YJA770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宋代城市风景的营建机制及空间模式研究”(编号:5187808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川南地区散村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资源集约效益低等问题,具有向集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政策导向。基于川南现状新建聚居点的田野调查,分析、归纳新建聚居点自然生态格局破碎、农旅产业联动不足、原真人文环境衰落等现状问题,结合川南自然人文特征,提出"村景一体的生态格局""农旅融合的生产空间""产居一体的生活空间"3个聚居点空间重构策略,从而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并结合宜宾市银星村聚居点规划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川南乡村聚居点空间重构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其他文献
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水分是决定植被类型及分布的主导因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同的立地条件、人为干预对水文条件的优化,产生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多样生境,为城市
1919年,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历史文化名城场所精神消逝现象,基于场所精神理念,提出名城场所精神复兴的可行路径。依循理论研究、问题剖析、模式建构、实例验证的逻辑路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在人民城市理念下,这一城市最好的空间资源应转为面向市民的生活空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上海西岸更新为例,应用空间
村干部"微腐败"是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中的突出问题,本质上是公权力的异化,有碍于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建设。村干部"微腐败"的实践表征有显露式"微腐败"和隐蔽式"微腐败"两种形
疫情之下的社区志愿者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加强群防群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党员是社区志愿者的主体,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成为社区
重庆城郊四山管控条令制约下,其管控范围内的乡村建设行为受控,造成配套设施欠缺、产业发展低效、传统文化流失等现实问题,如何统筹四山保护要求和乡村发展诉求,成为四山保护